第8章 歐洲戰場(8)

這一切簡直太順利了,就連德軍統帥部也沒有料想到好看的小說。爲此,次日,他們纔給坦克部隊下令:由阿貝維爾向北推進,以佔領海峽諸港爲目標。5月21日,德軍主力到達英吉利海峽沿岸,英法聯軍約40個師被包圍在法、比邊境的敦刻爾克地區。此時,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地區三面受敵,一面臨海,處境非常危急,唯一的生路就是從海上撤往英國。5月22日,英軍2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在阿臘斯地區對德軍進行了反擊,這次出其不意的反擊重創了快速推進之中的德軍。

5月23日上午至24日,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先後佔領了布洛涅和加來。24日下午,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已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刻爾克還有16公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也已到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線。兩支裝甲勁旅只須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刻爾克,而後繼的幾十個步兵師也正源源不斷地跟進全文字小說。然而就在這時,第19裝甲軍和第41裝甲軍同時接了裝甲兵團司令克萊斯特發來的命令,要他們停止前進,並稱“敦克爾克之敵將全部留給戈林元帥的空軍去解決”。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後大爲疑惑,但最後還是遵命停在運河一線按兵不動。由此英法比聯軍才得以從敦刻爾克上船逃走。

■敦刻爾克大撤退

面對德軍的**,30萬英法聯軍被擠入了敦刻爾克周圍的三角地帶,形勢萬分緊急。因此,英國內閣權衡再三,斷然決定實施大撤退。早在5月19日,英國就預見到失敗已成定局,戰時內閣指示海軍部制定組織遠征軍撤退的計劃,代號“發電機行動”。

5月26日晚18時57分,英國海軍部下令開始執行“發電機行動”,此時形勢比制定計劃時更險惡,原準備使用的法國三個港口只有敦刻爾克可以利用,布倫和加萊分別於23日和27日被德軍佔領。30萬英法聯軍唯一的生路,就是敦刻爾克及其附近40公里海岸線。

從敦刻爾克到英國有三條航線,z航線航程最短,僅40海里,但處在德軍炮火封鎖下,無法使用;x航線距離稍長,55海里,但英軍已在航線上佈設了多個水雷區,短時期裡難以清除,也無法使用;唯一能夠使用的就只有航程最遠的y航線,全程近90海里,駛完全程幾乎要六小時,雖然沒有德軍炮火威脅,但德軍飛機空中威脅的危險卻大大增加了。

57歲的拉姆齊來組織這場有史以來最複雜、最危險的海上撤退。當時負責撤退的指揮班子共有16人,拉姆齊負責全面指揮協調,韋克沃爾海軍少將負責指揮在英吉利海峽的航行,威廉·坦南特海軍上校負責指揮敦刻爾克港和海灘登船事宜,傑克·克勞斯湯海軍中校則負責指揮最關鍵的東堤。其中坦南特上校特意用香菸盒中的錫紙剪了sno三個字母貼在鋼盔上,以表示自己是負責指揮撤退的海軍最高軍官,他率領12名軍官和150名士兵,領導組織30萬人的海上撤退。

當天晚上10時30分,第一艘救援船載走1310名基地部隊士兵,從而拉開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帷幕好看的小說。

由於形勢緊急,英國海軍部開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徵用船隻,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漁船、汽艇乃至私人遊艇,都紛紛出海,駛往敦刻爾克。先後有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船隻,共861艘各種船隻加入救援行列,他們主要從英國南部的六個港口出發,這六個港口是希爾內斯、馬加特、多佛爾、紐黑文、福克斯通和拉姆斯格特,在敦刻爾克接上英法聯軍官兵後再返回英國。

5月27日,德軍鷹鷲般的“施圖卡”機羣幾乎整天都在港區和海灘的上空盤旋俯衝,空中硝煙瀰漫,爆炸聲震天動地,火苗直竄雲天。德機投下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敦刻爾克幾乎被夷爲平地,英國空軍從本土起飛200架次戰鬥機竭盡全力掩護海灘上的登船點和執行運輸任務的船隻,儘管英機沒有能阻止德機對敦刻爾克的空襲,但卻給德機以沉重打擊。英國海軍也全力以赴用軍艦來運輸人員,儘管如此,但由於缺乏小型船舶,無法迅速將人員從海灘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隻,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

當晚,德國海軍潛艇、魚雷艇和掃雷艇也從剛佔領的荷蘭和比利時的港口出動,企圖藉助夜色掩護攻擊擔負撤退的英國船隻。希特勒也取消了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命令,但英法聯軍最擔心裝甲師再度投入戰鬥。

地面上,德國陸軍步兵正利用比利時投降的機會,從比軍防區直撲敦刻爾克。眼看敦刻爾克就危在旦夕!這時,英軍第3步兵師在師長蒙哥馬利的指揮下,以出色的機動巧妙突出德軍包圍。

5月28日上午,敦刻爾克地區大霧瀰漫,德國空軍在戈林的嚴令下,不顧惡劣天氣的影響,出動2個轟炸機大隊,到達敦刻爾克之後,終因能見度太差,被迫帶彈返航。而英軍則利用這一時機,趕緊撤退。由於港口損毀嚴重,海灘的作用越來越大,官兵們每50人一組,每組由1名軍官和1名水手帶領,以組爲單位從海灘下海,涉過逐漸加深的海水,登上小船,再乘小船擺渡到距離海岸較遠的大船,撤回英國。下午,德軍不斷對敦刻爾克實施擾亂性空襲,企圖干擾英軍的撤退全文字小說。但對英法撤退沒有造成什麼影響。這一天有17804人撤離。

由於有了前三天的經驗,5月29日,英軍採取很多措施來加快登船速度。下午,天氣開始轉晴,德國空軍大舉出擊,以大型船隻爲目標進行集中攻擊,擊沉了3艘驅逐艦和包括5艘大型渡船在內的21艘船隻,重創了7艘驅逐艦。陸地上,德軍的攻勢越來越猛烈,已經打到了海灘、東堤和航道,英法損失慘重。儘管如此,但因爲大量民船加入撤退,使撤退的速度大大增加,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創下了幾天來的最高紀錄。

5月30日,敦刻爾克地區大霧瀰漫,不時還有小雨,德國空軍無法攻擊。這更加有利於撤退。全天共撤出53822人,其中近一半是法軍。

5月31日,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奉命回國,他將指揮權移交給第1軍軍長亞歷山大。上午仍舊是大霧瀰漫,德國空軍無法出擊,但海面上風力較大,英軍用卡車搭成的臨時棧橋無法使用,但撤退仍在緊張而有序地繼續。下午,天氣轉好,德國空軍出動了9個轟炸機大隊,英軍也準確預測到了天氣變化,料到德軍定會大舉來襲,盡最大努力向敦刻爾克派出了戰鬥機,竭力掩護撤退部隊和船隻。地面上,德軍從西、南兩方向發起了強烈的攻擊。英法聯軍的後衛部隊拼死堅守防線。雙方交戰激烈。這天,有68014人撤回英國。

6月1日,天氣轉晴,德國空軍全力出動,英國空軍派出了所有能夠派出的飛機,但德軍戰鬥機出色地阻截了英機,有效掩護轟炸機的攻擊,使得英軍損失慘重。儘管如此,全天,又有64429人得救。

6月2日,由於德軍飛機的巨大威脅,同時考慮到英國空軍已經傾盡所有,爲了保存實力,英軍被迫停止了白天的撤退,只利用夜間組織進行撤退。當晚,又撤出26256人。

6月3日早晨,亞歷山大和坦南特一起巡視了海灘,對英國遠征軍全部撤退感到非常滿意,入夜後兩人率領着各自的參謀人員作爲最後一批英軍登上驅逐艦撤回英國。當晚撤至英國的26175人絕大部分是法軍好看的小說。

6月4日9時40分,德軍第18集團軍所屬的裝甲部隊衝入了敦刻爾克市區,海灘上擔負最後的後衛部隊約4萬法軍來不及撤離,全數被俘。當天還有26175名法軍官兵撤離敦刻爾克,滿載法軍的英軍“布卡里”號驅逐艦是最後一艘撤離敦刻爾克的船隻。14時23分,拉姆齊宣佈“發電機行動”結束。

這就是被稱爲是“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的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撤退自5月26日至6月4日,歷時9天,一共從敦刻爾克地域撤退了34萬多人,其中英軍22萬人,法軍8萬多人,還有少數比利時軍隊。聯軍撤退時,武器裝備丟棄殆盡,英軍共損失2400門火炮、700輛坦克,各型艦船226艘,各型飛機302架。“發電機計劃”的勝利實施,爲聯軍保存了大批的有生力量,其中絕大部分後來成了反法西斯戰爭的骨幹。英國人民在這次軍事行動中付出的巨大犧牲,以及全國上下同仇敵愾的民心士氣,給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攻佔巴黎

正當德軍席捲法國北部時,法國雷諾內閣進行了部分改組,貝當任副總理,魏剛接替甘末林任總司令。魏剛上臺後,即在法國北部鬆姆河和埃納河一帶倉促構築一條“魏剛防線”,由第10、第7和第6集團軍防守,企圖阻止德軍南下。這時,法軍統帥部仍未將馬奇諾防線上毫無作爲的兵力調來增強防禦部署。

德國陸軍參謀總部根據希特勒的指示,於1940年5月31日給部隊下達了一個代號爲“紅色”的作戰計劃。“紅色”作戰計劃預定分三個階段實施進攻。第一階段,由德軍集團的右翼從海岸到瓦茲河一線發動進攻;第二階段,由基本兵力在巴黎和阿爾貢山之間向東南實施主要突擊,擊潰在巴黎、梅斯、貝爾福三角地帶的法軍,繼而推進至馬奇諾防線的後方;第三階段,實施輔助突擊,在聖阿沃耳德和薩爾布呂肯之間突破馬奇諾防線。

當時,德軍一邊向敦刻爾克進攻,一邊按照“紅色”作戰計劃的要求調整部署。首先以“a”和“b”兩個集團軍羣的兵力實施強大突擊,突破“魏剛防線”,佔領法國首都巴黎,潛伏到馬奇諾防線的後方,然後再配合部署在馬奇諾防線正面的“c”集團軍羣攻佔馬奇諾防線,圍殲該處法軍,迅速結束戰爭好看的小說。

下面就簡單介紹下德軍的“a”、“b”、“c”集團軍羣。

a集團軍羣由龍德施泰特上將指揮,包括第2、第12和第16集團軍,其任務是佔據沿安納河東盧森堡邊界的正面,準備在蘭斯兩側向巴勒杜克—聖迪濟埃總方向實施突擊。爲了加強龍德施泰特的部隊,組建了古德里安將軍的坦克集羣,該坦克集羣準備在朗格勒高原的方向上作戰,向馬奇諾防線的後方迂迴。

b集團軍羣由博克上將指揮,包括第4、第6和第9集團軍,佔據從海岸沿索姆河、瓦茲—安納河一線的陣地,準備從索姆河地區向南進攻,佔領勒阿弗爾和塞納河邊的魯昂。其左翼佔領瓦茲—安納河的南岸再進到蘇瓦鬆、貢比涅以南一線,目的是爲了保障主要突擊。博克將軍指揮的還有霍特的坦克第15軍,該軍準備由阿布維爾附近的據點向塞納河河口進攻。此外,博克將軍還指揮克萊斯特的坦克集羣,該坦克集羣的任務是在巴黎以東進攻並佔據馬恩河的渡口。

c集團軍羣由勒布上將指揮,佔據齊格菲防線和萊茵河一帶的陣地,準備突破馬奇諾防線。空軍的任務是確保制空權,直接友援陸軍,粉碎敵建立有抗擊能力的集團的企圖。

爲實施“紅色”戰役,希特勒一共展開了140個師(旅),其中有11個坦克師和2個摩托化旅。

6月5日,希特勒發表了告軍人書,煽動部屬加緊侵佔巴黎。當天,希特勒命令德軍轉鋒南下,沿阿布維爾到萊茵河上游一線,在整個600多公里寬的橫貫法國北部的戰線上,發起強大攻勢。德軍先以大量航空兵襲擊法國各機場和重要目標,摧毀法軍飛機達900架,奪取了制空權。隨後,德軍分兵兩路:一路在阿布維爾到亞眠一線,一路在瓦茲河與埃納河一線,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向搖搖欲墜的法軍防線展開猛攻。在沿瓦茲河兩岸通向巴黎的這條戰線上,德軍實行誘攻,火力特別猛烈,企圖吸引法軍主力,以便在巴黎附近將其合圍好看的小說。

6月5日這一天,德軍出動了上千架轟炸機在空中盤旋俯衝,2000多輛德國坦克橫衝直撞。開始法國士兵努力堅守陣地。在法軍的頑強抵抗下,德軍有4個裝甲師沒能楔入法軍陣地。然而,霍特裝甲軍的2個裝甲師卻在阿布維爾取得重大進展,不僅突破了法軍的防禦,而且還向前推進了10公里。法軍第10師被迫撤至博韋西南地區。

6月6日,戰況空前激烈。在索姆河中部,法軍英勇抗戰使得德軍進攻受阻。在西部,霍特裝甲軍繼續向前推進,第4集團軍利用所屬裝甲軍的戰果,迅速擴大突破口,並擊退了英國遠征軍第1裝甲師的阻擊,把法軍第10集團軍分割成兩半,將其左翼緊逼到海邊,迫使其右翼向塞納河一帶撤退。

6月7日,德軍再次發起更猛烈的攻勢,突破了右翼法軍防守的埃納河蘇瓦鬆一線,左翼索姆河以南激戰不已。“魏剛防線”開始全線崩潰。

6月8日,德軍找到法軍防禦的破綻,在海峽至魯昂之間開始發動主力進攻,並投入後備生力軍20多個師。這支裝甲部隊沿海岸直下,越過勃雷爾河抵達塞納河魯昂的西北方約30多公里處。同時,德軍在香檳境內,降落大批傘兵,騷擾法軍後方。左翼德軍也強渡埃納河,向巴黎進逼。雙方力量更加懸殊,法軍繼續後撤。

6月9日,龍德施泰特的a集團軍羣又在戰線東端的蘇瓦鬆至阿登山脈之間150公里的正面發起主攻不僅突破隆居永地域的法軍防線,從西南方向包抄馬奇諾防線,而且向南進攻,瓦解了法軍的整個防禦體系,從東面逼近巴黎。

6月10日,德軍裝甲師在塞納河下游兩次強渡成功,駐守巴黎以西和以北的法軍全面後撤,整個防線面臨崩潰。

同日,就在法國瀕臨滅亡之際,意大利又火上澆油,乘機對法宣戰,意軍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法境。對於這次行動,墨索里尼厚顏無恥地說:“我只要付出幾千條生命作代價,即可成爲戰爭參加者坐到和會的桌旁好看的小說。”

次日,意大利王儲烏姆貝託親王指揮的“西方”集團軍羣對法作戰,該集團軍羣共有22個師,32.5萬人,約3000門火炮和3000餘門迫擊炮。而此時的法國只有6個師,總共17.5萬人。意大利的介入,給法國增添了新的壓力。

6月11日上午,雷諾發給丘吉爾一封電報,希望丘吉爾前來商討戰爭局勢。丘吉爾主張法國政府保衛巴黎,強調在大城市內逐房抵抗對入侵的軍隊有巨大的消蝕力量。但法國元帥貝當則認爲已沒有抵抗的必要了。在丘吉爾離開沒多久,貝當和魏剛就匆匆宣佈巴黎爲不設防城市。法國宣佈巴黎爲不設防城市後,德軍並沒有放慢向巴黎推進的速度。6月12日,在西南,德軍在巴黎近郊防禦陣地的西段強渡塞納河,從韋爾農附近直撲埃夫勒,然後又進逼德勒。在東面,德軍在馬恩河地區以南進抵蒙米賴。這樣,巴黎處在德軍東西兩面的夾擊之中。當日晚,法軍未經戰鬥就放棄了巴黎以北的防禦。

這一切簡直太順利了,就連德軍統帥部也沒有料想到。爲此,次日,他們纔給坦克部隊下令:由阿貝維爾向北推進,以佔領海峽諸港爲目標。5月21日,德軍主力到達英吉利海峽沿岸,英法聯軍約40個師被包圍在法、比邊境的敦刻爾克地區。此時,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地區三面受敵,一面臨海,處境非常危急,唯一的生路就是從海上撤往英國。5月22日,英軍2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在阿臘斯地區對德軍進行了反擊,這次出其不意的反擊重創了快速推進之中的德軍。

5月23日上午至24日,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先後佔領了布洛涅和加來。24日下午,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已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刻爾克還有16公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也已到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線。兩支裝甲勁旅只須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刻爾克,而後繼的幾十個步兵師也正源源不斷地跟進。然而就在這時,第19裝甲軍和第41裝甲軍同時接了裝甲兵團司令克萊斯特發來的命令,要他們停止前進,並稱“敦克爾克之敵將全部留給戈林元帥的空軍去解決”。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後大爲疑惑,但最後還是遵命停在運河一線按兵不動。由此英法比聯軍才得以從敦刻爾克上船逃走好看的小說。

■敦刻爾克大撤退

面對德軍的**,30萬英法聯軍被擠入了敦刻爾克周圍的三角地帶,形勢萬分緊急。因此,英國內閣權衡再三,斷然決定實施大撤退。早在5月19日,英國就預見到失敗已成定局,戰時內閣指示海軍部制定組織遠征軍撤退的計劃,代號“發電機行動”。

5月26日晚18時57分,英國海軍部下令開始執行“發電機行動”,此時形勢比制定計劃時更險惡,原準備使用的法國三個港口只有敦刻爾克可以利用,布倫和加萊分別於23日和27日被德軍佔領。30萬英法聯軍唯一的生路,就是敦刻爾克及其附近40公里海岸線。

從敦刻爾克到英國有三條航線,z航線航程最短,僅40海里,但處在德軍炮火封鎖下,無法使用;x航線距離稍長,55海里,但英軍已在航線上佈設了多個水雷區,短時期裡難以清除,也無法使用;唯一能夠使用的就只有航程最遠的y航線,全程近90海里,駛完全程幾乎要六小時,雖然沒有德軍炮火威脅,但德軍飛機空中威脅的危險卻大大增加了。

57歲的拉姆齊來組織這場有史以來最複雜、最危險的海上撤退。當時負責撤退的指揮班子共有16人,拉姆齊負責全面指揮協調,韋克沃爾海軍少將負責指揮在英吉利海峽的航行,威廉·坦南特海軍上校負責指揮敦刻爾克港和海灘登船事宜,傑克·克勞斯湯海軍中校則負責指揮最關鍵的東堤。其中坦南特上校特意用香菸盒中的錫紙剪了sno三個字母貼在鋼盔上,以表示自己是負責指揮撤退的海軍最高軍官,他率領12名軍官和150名士兵,領導組織30萬人的海上撤退。

當天晚上10時30分,第一艘救援船載走1310名基地部隊士兵,從而拉開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帷幕。

由於形勢緊急,英國海軍部開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徵用船隻,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漁船、汽艇乃至私人遊艇,都紛紛出海,駛往敦刻爾克。先後有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船隻,共861艘各種船隻加入救援行列,他們主要從英國南部的六個港口出發,這六個港口是希爾內斯、馬加特、多佛爾、紐黑文、福克斯通和拉姆斯格特,在敦刻爾克接上英法聯軍官兵後再返回英國好看的小說。

5月27日,德軍鷹鷲般的“施圖卡”機羣幾乎整天都在港區和海灘的上空盤旋俯衝,空中硝煙瀰漫,爆炸聲震天動地,火苗直竄雲天。德機投下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敦刻爾克幾乎被夷爲平地,英國空軍從本土起飛200架次戰鬥機竭盡全力掩護海灘上的登船點和執行運輸任務的船隻,儘管英機沒有能阻止德機對敦刻爾克的空襲,但卻給德機以沉重打擊。英國海軍也全力以赴用軍艦來運輸人員,儘管如此,但由於缺乏小型船舶,無法迅速將人員從海灘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隻,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

當晚,德國海軍潛艇、魚雷艇和掃雷艇也從剛佔領的荷蘭和比利時的港口出動,企圖藉助夜色掩護攻擊擔負撤退的英國船隻。希特勒也取消了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命令,但英法聯軍最擔心裝甲師再度投入戰鬥。

地面上,德國陸軍步兵正利用比利時投降的機會,從比軍防區直撲敦刻爾克。眼看敦刻爾克就危在旦夕!這時,英軍第3步兵師在師長蒙哥馬利的指揮下,以出色的機動巧妙突出德軍包圍。

5月28日上午,敦刻爾克地區大霧瀰漫,德國空軍在戈林的嚴令下,不顧惡劣天氣的影響,出動2個轟炸機大隊,到達敦刻爾克之後,終因能見度太差,被迫帶彈返航。而英軍則利用這一時機,趕緊撤退。由於港口損毀嚴重,海灘的作用越來越大,官兵們每50人一組,每組由1名軍官和1名水手帶領,以組爲單位從海灘下海,涉過逐漸加深的海水,登上小船,再乘小船擺渡到距離海岸較遠的大船,撤回英國。下午,德軍不斷對敦刻爾克實施擾亂性空襲,企圖干擾英軍的撤退。但對英法撤退沒有造成什麼影響。這一天有17804人撤離。

由於有了前三天的經驗,5月29日,英軍採取很多措施來加快登船速度。下午,天氣開始轉晴,德國空軍大舉出擊,以大型船隻爲目標進行集中攻擊,擊沉了3艘驅逐艦和包括5艘大型渡船在內的21艘船隻,重創了7艘驅逐艦好看的小說。陸地上,德軍的攻勢越來越猛烈,已經打到了海灘、東堤和航道,英法損失慘重。儘管如此,但因爲大量民船加入撤退,使撤退的速度大大增加,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創下了幾天來的最高紀錄。

5月30日,敦刻爾克地區大霧瀰漫,不時還有小雨,德國空軍無法攻擊。這更加有利於撤退。全天共撤出53822人,其中近一半是法軍。

5月31日,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奉命回國,他將指揮權移交給第1軍軍長亞歷山大。上午仍舊是大霧瀰漫,德國空軍無法出擊,但海面上風力較大,英軍用卡車搭成的臨時棧橋無法使用,但撤退仍在緊張而有序地繼續。下午,天氣轉好,德國空軍出動了9個轟炸機大隊,英軍也準確預測到了天氣變化,料到德軍定會大舉來襲,盡最大努力向敦刻爾克派出了戰鬥機,竭力掩護撤退部隊和船隻。地面上,德軍從西、南兩方向發起了強烈的攻擊。英法聯軍的後衛部隊拼死堅守防線。雙方交戰激烈。這天,有68014人撤回英國。

6月1日,天氣轉晴,德國空軍全力出動,英國空軍派出了所有能夠派出的飛機,但德軍戰鬥機出色地阻截了英機,有效掩護轟炸機的攻擊,使得英軍損失慘重。儘管如此,全天,又有64429人得救。

6月2日,由於德軍飛機的巨大威脅,同時考慮到英國空軍已經傾盡所有,爲了保存實力,英軍被迫停止了白天的撤退,只利用夜間組織進行撤退。當晚,又撤出26256人。

6月3日早晨,亞歷山大和坦南特一起巡視了海灘,對英國遠征軍全部撤退感到非常滿意,入夜後兩人率領着各自的參謀人員作爲最後一批英軍登上驅逐艦撤回英國。當晚撤至英國的26175人絕大部分是法軍。

6月4日9時40分,德軍第18集團軍所屬的裝甲部隊衝入了敦刻爾克市區,海灘上擔負最後的後衛部隊約4萬法軍來不及撤離,全數被俘。當天還有26175名法軍官兵撤離敦刻爾克,滿載法軍的英軍“布卡里”號驅逐艦是最後一艘撤離敦刻爾克的船隻全文字小說。14時23分,拉姆齊宣佈“發電機行動”結束。

這就是被稱爲是“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的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撤退自5月26日至6月4日,歷時9天,一共從敦刻爾克地域撤退了34萬多人,其中英軍22萬人,法軍8萬多人,還有少數比利時軍隊。聯軍撤退時,武器裝備丟棄殆盡,英軍共損失2400門火炮、700輛坦克,各型艦船226艘,各型飛機302架。“發電機計劃”的勝利實施,爲聯軍保存了大批的有生力量,其中絕大部分後來成了反法西斯戰爭的骨幹。英國人民在這次軍事行動中付出的巨大犧牲,以及全國上下同仇敵愾的民心士氣,給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攻佔巴黎

正當德軍席捲法國北部時,法國雷諾內閣進行了部分改組,貝當任副總理,魏剛接替甘末林任總司令。魏剛上臺後,即在法國北部鬆姆河和埃納河一帶倉促構築一條“魏剛防線”,由第10、第7和第6集團軍防守,企圖阻止德軍南下。這時,法軍統帥部仍未將馬奇諾防線上毫無作爲的兵力調來增強防禦部署。

德國陸軍參謀總部根據希特勒的指示,於1940年5月31日給部隊下達了一個代號爲“紅色”的作戰計劃。“紅色”作戰計劃預定分三個階段實施進攻。第一階段,由德軍集團的右翼從海岸到瓦茲河一線發動進攻;第二階段,由基本兵力在巴黎和阿爾貢山之間向東南實施主要突擊,擊潰在巴黎、梅斯、貝爾福三角地帶的法軍,繼而推進至馬奇諾防線的後方;第三階段,實施輔助突擊,在聖阿沃耳德和薩爾布呂肯之間突破馬奇諾防線。

當時,德軍一邊向敦刻爾克進攻,一邊按照“紅色”作戰計劃的要求調整部署。首先以“a”和“b”兩個集團軍羣的兵力實施強大突擊,突破“魏剛防線”,佔領法國首都巴黎,潛伏到馬奇諾防線的後方,然後再配合部署在馬奇諾防線正面的“c”集團軍羣攻佔馬奇諾防線,圍殲該處法軍,迅速結束戰爭。

下面就簡單介紹下德軍的“a”、“b”、“c”集團軍羣。

a集團軍羣由龍德施泰特上將指揮,包括第2、第12和第16集團軍,其任務是佔據沿安納河東盧森堡邊界的正面,準備在蘭斯兩側向巴勒杜克—聖迪濟埃總方向實施突擊全文字小說。爲了加強龍德施泰特的部隊,組建了古德里安將軍的坦克集羣,該坦克集羣準備在朗格勒高原的方向上作戰,向馬奇諾防線的後方迂迴。

b集團軍羣由博克上將指揮,包括第4、第6和第9集團軍,佔據從海岸沿索姆河、瓦茲—安納河一線的陣地,準備從索姆河地區向南進攻,佔領勒阿弗爾和塞納河邊的魯昂。其左翼佔領瓦茲—安納河的南岸再進到蘇瓦鬆、貢比涅以南一線,目的是爲了保障主要突擊。博克將軍指揮的還有霍特的坦克第15軍,該軍準備由阿布維爾附近的據點向塞納河河口進攻。此外,博克將軍還指揮克萊斯特的坦克集羣,該坦克集羣的任務是在巴黎以東進攻並佔據馬恩河的渡口。

c集團軍羣由勒布上將指揮,佔據齊格菲防線和萊茵河一帶的陣地,準備突破馬奇諾防線。空軍的任務是確保制空權,直接友援陸軍,粉碎敵建立有抗擊能力的集團的企圖。

爲實施“紅色”戰役,希特勒一共展開了140個師(旅),其中有11個坦克師和2個摩托化旅。

6月5日,希特勒發表了告軍人書,煽動部屬加緊侵佔巴黎。當天,希特勒命令德軍轉鋒南下,沿阿布維爾到萊茵河上游一線,在整個600多公里寬的橫貫法國北部的戰線上,發起強大攻勢。德軍先以大量航空兵襲擊法國各機場和重要目標,摧毀法軍飛機達900架,奪取了制空權。隨後,德軍分兵兩路:一路在阿布維爾到亞眠一線,一路在瓦茲河與埃納河一線,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向搖搖欲墜的法軍防線展開猛攻。在沿瓦茲河兩岸通向巴黎的這條戰線上,德軍實行誘攻,火力特別猛烈,企圖吸引法軍主力,以便在巴黎附近將其合圍。

6月5日這一天,德軍出動了上千架轟炸機在空中盤旋俯衝,2000多輛德國坦克橫衝直撞。開始法國士兵努力堅守陣地。在法軍的頑強抵抗下,德軍有4個裝甲師沒能楔入法軍陣地。然而,霍特裝甲軍的2個裝甲師卻在阿布維爾取得重大進展,不僅突破了法軍的防禦,而且還向前推進了10公里好看的小說。法軍第10師被迫撤至博韋西南地區。

6月6日,戰況空前激烈。在索姆河中部,法軍英勇抗戰使得德軍進攻受阻。在西部,霍特裝甲軍繼續向前推進,第4集團軍利用所屬裝甲軍的戰果,迅速擴大突破口,並擊退了英國遠征軍第1裝甲師的阻擊,把法軍第10集團軍分割成兩半,將其左翼緊逼到海邊,迫使其右翼向塞納河一帶撤退。

6月7日,德軍再次發起更猛烈的攻勢,突破了右翼法軍防守的埃納河蘇瓦鬆一線,左翼索姆河以南激戰不已。“魏剛防線”開始全線崩潰。

6月8日,德軍找到法軍防禦的破綻,在海峽至魯昂之間開始發動主力進攻,並投入後備生力軍20多個師。這支裝甲部隊沿海岸直下,越過勃雷爾河抵達塞納河魯昂的西北方約30多公里處。同時,德軍在香檳境內,降落大批傘兵,騷擾法軍後方。左翼德軍也強渡埃納河,向巴黎進逼。雙方力量更加懸殊,法軍繼續後撤。

6月9日,龍德施泰特的a集團軍羣又在戰線東端的蘇瓦鬆至阿登山脈之間150公里的正面發起主攻不僅突破隆居永地域的法軍防線,從西南方向包抄馬奇諾防線,而且向南進攻,瓦解了法軍的整個防禦體系,從東面逼近巴黎。

6月10日,德軍裝甲師在塞納河下游兩次強渡成功,駐守巴黎以西和以北的法軍全面後撤,整個防線面臨崩潰。

同日,就在法國瀕臨滅亡之際,意大利又火上澆油,乘機對法宣戰,意軍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法境。對於這次行動,墨索里尼厚顏無恥地說:“我只要付出幾千條生命作代價,即可成爲戰爭參加者坐到和會的桌旁。”

次日,意大利王儲烏姆貝託親王指揮的“西方”集團軍羣對法作戰,該集團軍羣共有22個師,32.5萬人,約3000門火炮和3000餘門迫擊炮。而此時的法國只有6個師,總共17.5萬人。意大利的介入,給法國增添了新的壓力好看的小說。

6月11日上午,雷諾發給丘吉爾一封電報,希望丘吉爾前來商討戰爭局勢。丘吉爾主張法國政府保衛巴黎,強調在大城市內逐房抵抗對入侵的軍隊有巨大的消蝕力量。但法國元帥貝當則認爲已沒有抵抗的必要了。在丘吉爾離開沒多久,貝當和魏剛就匆匆宣佈巴黎爲不設防城市。法國宣佈巴黎爲不設防城市後,德軍並沒有放慢向巴黎推進的速度。6月12日,在西南,德軍在巴黎近郊防禦陣地的西段強渡塞納河,從韋爾農附近直撲埃夫勒,然後又進逼德勒。在東面,德軍在馬恩河地區以南進抵蒙米賴。這樣,巴黎處在德軍東西兩面的夾擊之中。當日晚,法軍未經戰鬥就放棄了巴黎以北的防禦。

這一切簡直太順利了,就連德軍統帥部也沒有料想到。爲此,次日,他們纔給坦克部隊下令:由阿貝維爾向北推進,以佔領海峽諸港爲目標。5月21日,德軍主力到達英吉利海峽沿岸,英法聯軍約40個師被包圍在法、比邊境的敦刻爾克地區。此時,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地區三面受敵,一面臨海,處境非常危急,唯一的生路就是從海上撤往英國。5月22日,英軍2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在阿臘斯地區對德軍進行了反擊,這次出其不意的反擊重創了快速推進之中的德軍。

5月23日上午至24日,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先後佔領了布洛涅和加來。24日下午,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已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刻爾克還有16公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也已到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線。兩支裝甲勁旅只須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刻爾克,而後繼的幾十個步兵師也正源源不斷地跟進。然而就在這時,第19裝甲軍和第41裝甲軍同時接了裝甲兵團司令克萊斯特發來的命令,要他們停止前進,並稱“敦克爾克之敵將全部留給戈林元帥的空軍去解決”。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後大爲疑惑,但最後還是遵命停在運河一線按兵不動。由此英法比聯軍才得以從敦刻爾克上船逃走。

■敦刻爾克大撤退

面對德軍的**,30萬英法聯軍被擠入了敦刻爾克周圍的三角地帶,形勢萬分緊急。因此,英國內閣權衡再三,斷然決定實施大撤退。早在5月19日,英國就預見到失敗已成定局,戰時內閣指示海軍部制定組織遠征軍撤退的計劃,代號“發電機行動”好看的小說。

5月26日晚18時57分,英國海軍部下令開始執行“發電機行動”,此時形勢比制定計劃時更險惡,原準備使用的法國三個港口只有敦刻爾克可以利用,布倫和加萊分別於23日和27日被德軍佔領。30萬英法聯軍唯一的生路,就是敦刻爾克及其附近40公里海岸線。

從敦刻爾克到英國有三條航線,z航線航程最短,僅40海里,但處在德軍炮火封鎖下,無法使用;x航線距離稍長,55海里,但英軍已在航線上佈設了多個水雷區,短時期裡難以清除,也無法使用;唯一能夠使用的就只有航程最遠的y航線,全程近90海里,駛完全程幾乎要六小時,雖然沒有德軍炮火威脅,但德軍飛機空中威脅的危險卻大大增加了。

57歲的拉姆齊來組織這場有史以來最複雜、最危險的海上撤退。當時負責撤退的指揮班子共有16人,拉姆齊負責全面指揮協調,韋克沃爾海軍少將負責指揮在英吉利海峽的航行,威廉·坦南特海軍上校負責指揮敦刻爾克港和海灘登船事宜,傑克·克勞斯湯海軍中校則負責指揮最關鍵的東堤。其中坦南特上校特意用香菸盒中的錫紙剪了sno三個字母貼在鋼盔上,以表示自己是負責指揮撤退的海軍最高軍官,他率領12名軍官和150名士兵,領導組織30萬人的海上撤退。

ωwш★Tтkǎ n★C O

當天晚上10時30分,第一艘救援船載走1310名基地部隊士兵,從而拉開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帷幕。

由於形勢緊急,英國海軍部開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徵用船隻,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漁船、汽艇乃至私人遊艇,都紛紛出海,駛往敦刻爾克。先後有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船隻,共861艘各種船隻加入救援行列,他們主要從英國南部的六個港口出發,這六個港口是希爾內斯、馬加特、多佛爾、紐黑文、福克斯通和拉姆斯格特,在敦刻爾克接上英法聯軍官兵後再返回英國。

5月27日,德軍鷹鷲般的“施圖卡”機羣幾乎整天都在港區和海灘的上空盤旋俯衝,空中硝煙瀰漫,爆炸聲震天動地,火苗直竄雲天好看的小說。德機投下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敦刻爾克幾乎被夷爲平地,英國空軍從本土起飛200架次戰鬥機竭盡全力掩護海灘上的登船點和執行運輸任務的船隻,儘管英機沒有能阻止德機對敦刻爾克的空襲,但卻給德機以沉重打擊。英國海軍也全力以赴用軍艦來運輸人員,儘管如此,但由於缺乏小型船舶,無法迅速將人員從海灘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隻,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

當晚,德國海軍潛艇、魚雷艇和掃雷艇也從剛佔領的荷蘭和比利時的港口出動,企圖藉助夜色掩護攻擊擔負撤退的英國船隻。希特勒也取消了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命令,但英法聯軍最擔心裝甲師再度投入戰鬥。

地面上,德國陸軍步兵正利用比利時投降的機會,從比軍防區直撲敦刻爾克。眼看敦刻爾克就危在旦夕!這時,英軍第3步兵師在師長蒙哥馬利的指揮下,以出色的機動巧妙突出德軍包圍。

5月28日上午,敦刻爾克地區大霧瀰漫,德國空軍在戈林的嚴令下,不顧惡劣天氣的影響,出動2個轟炸機大隊,到達敦刻爾克之後,終因能見度太差,被迫帶彈返航。而英軍則利用這一時機,趕緊撤退。由於港口損毀嚴重,海灘的作用越來越大,官兵們每50人一組,每組由1名軍官和1名水手帶領,以組爲單位從海灘下海,涉過逐漸加深的海水,登上小船,再乘小船擺渡到距離海岸較遠的大船,撤回英國。下午,德軍不斷對敦刻爾克實施擾亂性空襲,企圖干擾英軍的撤退。但對英法撤退沒有造成什麼影響。這一天有17804人撤離。

由於有了前三天的經驗,5月29日,英軍採取很多措施來加快登船速度。下午,天氣開始轉晴,德國空軍大舉出擊,以大型船隻爲目標進行集中攻擊,擊沉了3艘驅逐艦和包括5艘大型渡船在內的21艘船隻,重創了7艘驅逐艦。陸地上,德軍的攻勢越來越猛烈,已經打到了海灘、東堤和航道,英法損失慘重。儘管如此,但因爲大量民船加入撤退,使撤退的速度大大增加,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創下了幾天來的最高紀錄。

5月30日,敦刻爾克地區大霧瀰漫,不時還有小雨,德國空軍無法攻擊好看的小說。這更加有利於撤退。全天共撤出53822人,其中近一半是法軍。

5月31日,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奉命回國,他將指揮權移交給第1軍軍長亞歷山大。上午仍舊是大霧瀰漫,德國空軍無法出擊,但海面上風力較大,英軍用卡車搭成的臨時棧橋無法使用,但撤退仍在緊張而有序地繼續。下午,天氣轉好,德國空軍出動了9個轟炸機大隊,英軍也準確預測到了天氣變化,料到德軍定會大舉來襲,盡最大努力向敦刻爾克派出了戰鬥機,竭力掩護撤退部隊和船隻。地面上,德軍從西、南兩方向發起了強烈的攻擊。英法聯軍的後衛部隊拼死堅守防線。雙方交戰激烈。這天,有68014人撤回英國。

6月1日,天氣轉晴,德國空軍全力出動,英國空軍派出了所有能夠派出的飛機,但德軍戰鬥機出色地阻截了英機,有效掩護轟炸機的攻擊,使得英軍損失慘重。儘管如此,全天,又有64429人得救。

6月2日,由於德軍飛機的巨大威脅,同時考慮到英國空軍已經傾盡所有,爲了保存實力,英軍被迫停止了白天的撤退,只利用夜間組織進行撤退。當晚,又撤出26256人。

6月3日早晨,亞歷山大和坦南特一起巡視了海灘,對英國遠征軍全部撤退感到非常滿意,入夜後兩人率領着各自的參謀人員作爲最後一批英軍登上驅逐艦撤回英國。當晚撤至英國的26175人絕大部分是法軍。

6月4日9時40分,德軍第18集團軍所屬的裝甲部隊衝入了敦刻爾克市區,海灘上擔負最後的後衛部隊約4萬法軍來不及撤離,全數被俘。當天還有26175名法軍官兵撤離敦刻爾克,滿載法軍的英軍“布卡里”號驅逐艦是最後一艘撤離敦刻爾克的船隻。14時23分,拉姆齊宣佈“發電機行動”結束。

這就是被稱爲是“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的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撤退自5月26日至6月4日,歷時9天,一共從敦刻爾克地域撤退了34萬多人,其中英軍22萬人,法軍8萬多人,還有少數比利時軍隊好看的小說。聯軍撤退時,武器裝備丟棄殆盡,英軍共損失2400門火炮、700輛坦克,各型艦船226艘,各型飛機302架。“發電機計劃”的勝利實施,爲聯軍保存了大批的有生力量,其中絕大部分後來成了反法西斯戰爭的骨幹。英國人民在這次軍事行動中付出的巨大犧牲,以及全國上下同仇敵愾的民心士氣,給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攻佔巴黎

正當德軍席捲法國北部時,法國雷諾內閣進行了部分改組,貝當任副總理,魏剛接替甘末林任總司令。魏剛上臺後,即在法國北部鬆姆河和埃納河一帶倉促構築一條“魏剛防線”,由第10、第7和第6集團軍防守,企圖阻止德軍南下。這時,法軍統帥部仍未將馬奇諾防線上毫無作爲的兵力調來增強防禦部署。

德國陸軍參謀總部根據希特勒的指示,於1940年5月31日給部隊下達了一個代號爲“紅色”的作戰計劃。“紅色”作戰計劃預定分三個階段實施進攻。第一階段,由德軍集團的右翼從海岸到瓦茲河一線發動進攻;第二階段,由基本兵力在巴黎和阿爾貢山之間向東南實施主要突擊,擊潰在巴黎、梅斯、貝爾福三角地帶的法軍,繼而推進至馬奇諾防線的後方;第三階段,實施輔助突擊,在聖阿沃耳德和薩爾布呂肯之間突破馬奇諾防線。

當時,德軍一邊向敦刻爾克進攻,一邊按照“紅色”作戰計劃的要求調整部署。首先以“a”和“b”兩個集團軍羣的兵力實施強大突擊,突破“魏剛防線”,佔領法國首都巴黎,潛伏到馬奇諾防線的後方,然後再配合部署在馬奇諾防線正面的“c”集團軍羣攻佔馬奇諾防線,圍殲該處法軍,迅速結束戰爭。

下面就簡單介紹下德軍的“a”、“b”、“c”集團軍羣。

a集團軍羣由龍德施泰特上將指揮,包括第2、第12和第16集團軍,其任務是佔據沿安納河東盧森堡邊界的正面,準備在蘭斯兩側向巴勒杜克—聖迪濟埃總方向實施突擊。爲了加強龍德施泰特的部隊,組建了古德里安將軍的坦克集羣,該坦克集羣準備在朗格勒高原的方向上作戰,向馬奇諾防線的後方迂迴全文字小說。

b集團軍羣由博克上將指揮,包括第4、第6和第9集團軍,佔據從海岸沿索姆河、瓦茲—安納河一線的陣地,準備從索姆河地區向南進攻,佔領勒阿弗爾和塞納河邊的魯昂。其左翼佔領瓦茲—安納河的南岸再進到蘇瓦鬆、貢比涅以南一線,目的是爲了保障主要突擊。博克將軍指揮的還有霍特的坦克第15軍,該軍準備由阿布維爾附近的據點向塞納河河口進攻。此外,博克將軍還指揮克萊斯特的坦克集羣,該坦克集羣的任務是在巴黎以東進攻並佔據馬恩河的渡口。

c集團軍羣由勒布上將指揮,佔據齊格菲防線和萊茵河一帶的陣地,準備突破馬奇諾防線。空軍的任務是確保制空權,直接友援陸軍,粉碎敵建立有抗擊能力的集團的企圖。

爲實施“紅色”戰役,希特勒一共展開了140個師(旅),其中有11個坦克師和2個摩托化旅。

6月5日,希特勒發表了告軍人書,煽動部屬加緊侵佔巴黎。當天,希特勒命令德軍轉鋒南下,沿阿布維爾到萊茵河上游一線,在整個600多公里寬的橫貫法國北部的戰線上,發起強大攻勢。德軍先以大量航空兵襲擊法國各機場和重要目標,摧毀法軍飛機達900架,奪取了制空權。隨後,德軍分兵兩路:一路在阿布維爾到亞眠一線,一路在瓦茲河與埃納河一線,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向搖搖欲墜的法軍防線展開猛攻。在沿瓦茲河兩岸通向巴黎的這條戰線上,德軍實行誘攻,火力特別猛烈,企圖吸引法軍主力,以便在巴黎附近將其合圍。

6月5日這一天,德軍出動了上千架轟炸機在空中盤旋俯衝,2000多輛德國坦克橫衝直撞。開始法國士兵努力堅守陣地。在法軍的頑強抵抗下,德軍有4個裝甲師沒能楔入法軍陣地。然而,霍特裝甲軍的2個裝甲師卻在阿布維爾取得重大進展,不僅突破了法軍的防禦,而且還向前推進了10公里。法軍第10師被迫撤至博韋西南地區。

6月6日,戰況空前激烈。在索姆河中部,法軍英勇抗戰使得德軍進攻受阻。在西部,霍特裝甲軍繼續向前推進,第4集團軍利用所屬裝甲軍的戰果,迅速擴大突破口,並擊退了英國遠征軍第1裝甲師的阻擊,把法軍第10集團軍分割成兩半,將其左翼緊逼到海邊,迫使其右翼向塞納河一帶撤退全文字小說。

6月7日,德軍再次發起更猛烈的攻勢,突破了右翼法軍防守的埃納河蘇瓦鬆一線,左翼索姆河以南激戰不已。“魏剛防線”開始全線崩潰。

6月8日,德軍找到法軍防禦的破綻,在海峽至魯昂之間開始發動主力進攻,並投入後備生力軍20多個師。這支裝甲部隊沿海岸直下,越過勃雷爾河抵達塞納河魯昂的西北方約30多公里處。同時,德軍在香檳境內,降落大批傘兵,騷擾法軍後方。左翼德軍也強渡埃納河,向巴黎進逼。雙方力量更加懸殊,法軍繼續後撤。

6月9日,龍德施泰特的a集團軍羣又在戰線東端的蘇瓦鬆至阿登山脈之間150公里的正面發起主攻不僅突破隆居永地域的法軍防線,從西南方向包抄馬奇諾防線,而且向南進攻,瓦解了法軍的整個防禦體系,從東面逼近巴黎。

6月10日,德軍裝甲師在塞納河下游兩次強渡成功,駐守巴黎以西和以北的法軍全面後撤,整個防線面臨崩潰。

同日,就在法國瀕臨滅亡之際,意大利又火上澆油,乘機對法宣戰,意軍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法境。對於這次行動,墨索里尼厚顏無恥地說:“我只要付出幾千條生命作代價,即可成爲戰爭參加者坐到和會的桌旁。”

次日,意大利王儲烏姆貝託親王指揮的“西方”集團軍羣對法作戰,該集團軍羣共有22個師,32.5萬人,約3000門火炮和3000餘門迫擊炮。而此時的法國只有6個師,總共17.5萬人。意大利的介入,給法國增添了新的壓力。

6月11日上午,雷諾發給丘吉爾一封電報,希望丘吉爾前來商討戰爭局勢。丘吉爾主張法國政府保衛巴黎,強調在大城市內逐房抵抗對入侵的軍隊有巨大的消蝕力量。但法國元帥貝當則認爲已沒有抵抗的必要了。在丘吉爾離開沒多久,貝當和魏剛就匆匆宣佈巴黎爲不設防城市好看的小說。法國宣佈巴黎爲不設防城市後,德軍並沒有放慢向巴黎推進的速度。6月12日,在西南,德軍在巴黎近郊防禦陣地的西段強渡塞納河,從韋爾農附近直撲埃夫勒,然後又進逼德勒。在東面,德軍在馬恩河地區以南進抵蒙米賴。這樣,巴黎處在德軍東西兩面的夾擊之中。當日晚,法軍未經戰鬥就放棄了巴黎以北的防禦。

這一切簡直太順利了,就連德軍統帥部也沒有料想到。爲此,次日,他們纔給坦克部隊下令:由阿貝維爾向北推進,以佔領海峽諸港爲目標。5月21日,德軍主力到達英吉利海峽沿岸,英法聯軍約40個師被包圍在法、比邊境的敦刻爾克地區。此時,英法聯軍在敦刻爾克地區三面受敵,一面臨海,處境非常危急,唯一的生路就是從海上撤往英國。5月22日,英軍2個步兵師和1個坦克旅在阿臘斯地區對德軍進行了反擊,這次出其不意的反擊重創了快速推進之中的德軍。

5月23日上午至24日,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先後佔領了布洛涅和加來。24日下午,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已到達格拉夫林,離敦刻爾克還有16公里了,而在其右翼的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也已到達艾爾-聖奧梅爾-格拉夫林運河一線。兩支裝甲勁旅只須再努把力,就可直取敦刻爾克,而後繼的幾十個步兵師也正源源不斷地跟進。然而就在這時,第19裝甲軍和第41裝甲軍同時接了裝甲兵團司令克萊斯特發來的命令,要他們停止前進,並稱“敦克爾克之敵將全部留給戈林元帥的空軍去解決”。古德里安接到命令後大爲疑惑,但最後還是遵命停在運河一線按兵不動。由此英法比聯軍才得以從敦刻爾克上船逃走。

■敦刻爾克大撤退

面對德軍的**,30萬英法聯軍被擠入了敦刻爾克周圍的三角地帶,形勢萬分緊急。因此,英國內閣權衡再三,斷然決定實施大撤退。早在5月19日,英國就預見到失敗已成定局,戰時內閣指示海軍部制定組織遠征軍撤退的計劃,代號“發電機行動”。

5月26日晚18時57分,英國海軍部下令開始執行“發電機行動”,此時形勢比制定計劃時更險惡,原準備使用的法國三個港口只有敦刻爾克可以利用,布倫和加萊分別於23日和27日被德軍佔領好看的小說。30萬英法聯軍唯一的生路,就是敦刻爾克及其附近40公里海岸線。

從敦刻爾克到英國有三條航線,z航線航程最短,僅40海里,但處在德軍炮火封鎖下,無法使用;x航線距離稍長,55海里,但英軍已在航線上佈設了多個水雷區,短時期裡難以清除,也無法使用;唯一能夠使用的就只有航程最遠的y航線,全程近90海里,駛完全程幾乎要六小時,雖然沒有德軍炮火威脅,但德軍飛機空中威脅的危險卻大大增加了。

57歲的拉姆齊來組織這場有史以來最複雜、最危險的海上撤退。當時負責撤退的指揮班子共有16人,拉姆齊負責全面指揮協調,韋克沃爾海軍少將負責指揮在英吉利海峽的航行,威廉·坦南特海軍上校負責指揮敦刻爾克港和海灘登船事宜,傑克·克勞斯湯海軍中校則負責指揮最關鍵的東堤。其中坦南特上校特意用香菸盒中的錫紙剪了sno三個字母貼在鋼盔上,以表示自己是負責指揮撤退的海軍最高軍官,他率領12名軍官和150名士兵,領導組織30萬人的海上撤退。

當天晚上10時30分,第一艘救援船載走1310名基地部隊士兵,從而拉開了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帷幕。

由於形勢緊急,英國海軍部開始在沿海和泰晤士河沿岸徵用船隻,駁船、拖船、貨船、客輪、漁船、汽艇乃至私人遊艇,都紛紛出海,駛往敦刻爾克。先後有693艘英國船隻和168艘法國、荷蘭和比利時船隻,共861艘各種船隻加入救援行列,他們主要從英國南部的六個港口出發,這六個港口是希爾內斯、馬加特、多佛爾、紐黑文、福克斯通和拉姆斯格特,在敦刻爾克接上英法聯軍官兵後再返回英國。

5月27日,德軍鷹鷲般的“施圖卡”機羣幾乎整天都在港區和海灘的上空盤旋俯衝,空中硝煙瀰漫,爆炸聲震天動地,火苗直竄雲天。德機投下1.5萬枚高爆炸彈和3萬枚燃燒彈。敦刻爾克幾乎被夷爲平地,英國空軍從本土起飛200架次戰鬥機竭盡全力掩護海灘上的登船點和執行運輸任務的船隻,儘管英機沒有能阻止德機對敦刻爾克的空襲,但卻給德機以沉重打擊。英國海軍也全力以赴用軍艦來運輸人員,儘管如此,但由於缺乏小型船舶,無法迅速將人員從海灘接到停泊在近海的大型船隻,撤退速度很慢,全天只撤出了7669人好看的小說。

當晚,德國海軍潛艇、魚雷艇和掃雷艇也從剛佔領的荷蘭和比利時的港口出動,企圖藉助夜色掩護攻擊擔負撤退的英國船隻。希特勒也取消了裝甲部隊停止前進的命令,但英法聯軍最擔心裝甲師再度投入戰鬥。

地面上,德國陸軍步兵正利用比利時投降的機會,從比軍防區直撲敦刻爾克。眼看敦刻爾克就危在旦夕!這時,英軍第3步兵師在師長蒙哥馬利的指揮下,以出色的機動巧妙突出德軍包圍。

5月28日上午,敦刻爾克地區大霧瀰漫,德國空軍在戈林的嚴令下,不顧惡劣天氣的影響,出動2個轟炸機大隊,到達敦刻爾克之後,終因能見度太差,被迫帶彈返航。而英軍則利用這一時機,趕緊撤退。由於港口損毀嚴重,海灘的作用越來越大,官兵們每50人一組,每組由1名軍官和1名水手帶領,以組爲單位從海灘下海,涉過逐漸加深的海水,登上小船,再乘小船擺渡到距離海岸較遠的大船,撤回英國。下午,德軍不斷對敦刻爾克實施擾亂性空襲,企圖干擾英軍的撤退。但對英法撤退沒有造成什麼影響。這一天有17804人撤離。

由於有了前三天的經驗,5月29日,英軍採取很多措施來加快登船速度。下午,天氣開始轉晴,德國空軍大舉出擊,以大型船隻爲目標進行集中攻擊,擊沉了3艘驅逐艦和包括5艘大型渡船在內的21艘船隻,重創了7艘驅逐艦。陸地上,德軍的攻勢越來越猛烈,已經打到了海灘、東堤和航道,英法損失慘重。儘管如此,但因爲大量民船加入撤退,使撤退的速度大大增加,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創下了幾天來的最高紀錄。

5月30日,敦刻爾克地區大霧瀰漫,不時還有小雨,德國空軍無法攻擊。這更加有利於撤退。全天共撤出53822人,其中近一半是法軍。

5月31日,英國遠征軍司令戈特奉命回國,他將指揮權移交給第1軍軍長亞歷山大。上午仍舊是大霧瀰漫,德國空軍無法出擊,但海面上風力較大,英軍用卡車搭成的臨時棧橋無法使用,但撤退仍在緊張而有序地繼續好看的小說。下午,天氣轉好,德國空軍出動了9個轟炸機大隊,英軍也準確預測到了天氣變化,料到德軍定會大舉來襲,盡最大努力向敦刻爾克派出了戰鬥機,竭力掩護撤退部隊和船隻。地面上,德軍從西、南兩方向發起了強烈的攻擊。英法聯軍的後衛部隊拼死堅守防線。雙方交戰激烈。這天,有68014人撤回英國。

6月1日,天氣轉晴,德國空軍全力出動,英國空軍派出了所有能夠派出的飛機,但德軍戰鬥機出色地阻截了英機,有效掩護轟炸機的攻擊,使得英軍損失慘重。儘管如此,全天,又有64429人得救。

6月2日,由於德軍飛機的巨大威脅,同時考慮到英國空軍已經傾盡所有,爲了保存實力,英軍被迫停止了白天的撤退,只利用夜間組織進行撤退。當晚,又撤出26256人。

6月3日早晨,亞歷山大和坦南特一起巡視了海灘,對英國遠征軍全部撤退感到非常滿意,入夜後兩人率領着各自的參謀人員作爲最後一批英軍登上驅逐艦撤回英國。當晚撤至英國的26175人絕大部分是法軍。

6月4日9時40分,德軍第18集團軍所屬的裝甲部隊衝入了敦刻爾克市區,海灘上擔負最後的後衛部隊約4萬法軍來不及撤離,全數被俘。當天還有26175名法軍官兵撤離敦刻爾克,滿載法軍的英軍“布卡里”號驅逐艦是最後一艘撤離敦刻爾克的船隻。14時23分,拉姆齊宣佈“發電機行動”結束。

這就是被稱爲是“戰爭史上的一大奇蹟”的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撤退自5月26日至6月4日,歷時9天,一共從敦刻爾克地域撤退了34萬多人,其中英軍22萬人,法軍8萬多人,還有少數比利時軍隊。聯軍撤退時,武器裝備丟棄殆盡,英軍共損失2400門火炮、700輛坦克,各型艦船226艘,各型飛機302架。“發電機計劃”的勝利實施,爲聯軍保存了大批的有生力量,其中絕大部分後來成了反法西斯戰爭的骨幹。英國人民在這次軍事行動中付出的巨大犧牲,以及全國上下同仇敵愾的民心士氣,給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看的小說。

■攻佔巴黎

正當德軍席捲法國北部時,法國雷諾內閣進行了部分改組,貝當任副總理,魏剛接替甘末林任總司令。魏剛上臺後,即在法國北部鬆姆河和埃納河一帶倉促構築一條“魏剛防線”,由第10、第7和第6集團軍防守,企圖阻止德軍南下。這時,法軍統帥部仍未將馬奇諾防線上毫無作爲的兵力調來增強防禦部署。

德國陸軍參謀總部根據希特勒的指示,於1940年5月31日給部隊下達了一個代號爲“紅色”的作戰計劃。“紅色”作戰計劃預定分三個階段實施進攻。第一階段,由德軍集團的右翼從海岸到瓦茲河一線發動進攻;第二階段,由基本兵力在巴黎和阿爾貢山之間向東南實施主要突擊,擊潰在巴黎、梅斯、貝爾福三角地帶的法軍,繼而推進至馬奇諾防線的後方;第三階段,實施輔助突擊,在聖阿沃耳德和薩爾布呂肯之間突破馬奇諾防線。

當時,德軍一邊向敦刻爾克進攻,一邊按照“紅色”作戰計劃的要求調整部署。首先以“a”和“b”兩個集團軍羣的兵力實施強大突擊,突破“魏剛防線”,佔領法國首都巴黎,潛伏到馬奇諾防線的後方,然後再配合部署在馬奇諾防線正面的“c”集團軍羣攻佔馬奇諾防線,圍殲該處法軍,迅速結束戰爭。

下面就簡單介紹下德軍的“a”、“b”、“c”集團軍羣。

a集團軍羣由龍德施泰特上將指揮,包括第2、第12和第16集團軍,其任務是佔據沿安納河東盧森堡邊界的正面,準備在蘭斯兩側向巴勒杜克—聖迪濟埃總方向實施突擊。爲了加強龍德施泰特的部隊,組建了古德里安將軍的坦克集羣,該坦克集羣準備在朗格勒高原的方向上作戰,向馬奇諾防線的後方迂迴。

b集團軍羣由博克上將指揮,包括第4、第6和第9集團軍,佔據從海岸沿索姆河、瓦茲—安納河一線的陣地,準備從索姆河地區向南進攻,佔領勒阿弗爾和塞納河邊的魯昂。其左翼佔領瓦茲—安納河的南岸再進到蘇瓦鬆、貢比涅以南一線,目的是爲了保障主要突擊全文字小說。博克將軍指揮的還有霍特的坦克第15軍,該軍準備由阿布維爾附近的據點向塞納河河口進攻。此外,博克將軍還指揮克萊斯特的坦克集羣,該坦克集羣的任務是在巴黎以東進攻並佔據馬恩河的渡口。

c集團軍羣由勒布上將指揮,佔據齊格菲防線和萊茵河一帶的陣地,準備突破馬奇諾防線。空軍的任務是確保制空權,直接友援陸軍,粉碎敵建立有抗擊能力的集團的企圖。

爲實施“紅色”戰役,希特勒一共展開了140個師(旅),其中有11個坦克師和2個摩托化旅。

6月5日,希特勒發表了告軍人書,煽動部屬加緊侵佔巴黎。當天,希特勒命令德軍轉鋒南下,沿阿布維爾到萊茵河上游一線,在整個600多公里寬的橫貫法國北部的戰線上,發起強大攻勢。德軍先以大量航空兵襲擊法國各機場和重要目標,摧毀法軍飛機達900架,奪取了制空權。隨後,德軍分兵兩路:一路在阿布維爾到亞眠一線,一路在瓦茲河與埃納河一線,在密集的炮火掩護下,向搖搖欲墜的法軍防線展開猛攻。在沿瓦茲河兩岸通向巴黎的這條戰線上,德軍實行誘攻,火力特別猛烈,企圖吸引法軍主力,以便在巴黎附近將其合圍。

6月5日這一天,德軍出動了上千架轟炸機在空中盤旋俯衝,2000多輛德國坦克橫衝直撞。開始法國士兵努力堅守陣地。在法軍的頑強抵抗下,德軍有4個裝甲師沒能楔入法軍陣地。然而,霍特裝甲軍的2個裝甲師卻在阿布維爾取得重大進展,不僅突破了法軍的防禦,而且還向前推進了10公里。法軍第10師被迫撤至博韋西南地區。

6月6日,戰況空前激烈。在索姆河中部,法軍英勇抗戰使得德軍進攻受阻。在西部,霍特裝甲軍繼續向前推進,第4集團軍利用所屬裝甲軍的戰果,迅速擴大突破口,並擊退了英國遠征軍第1裝甲師的阻擊,把法軍第10集團軍分割成兩半,將其左翼緊逼到海邊,迫使其右翼向塞納河一帶撤退。

6月7日,德軍再次發起更猛烈的攻勢,突破了右翼法軍防守的埃納河蘇瓦鬆一線,左翼索姆河以南激戰不已好看的小說。“魏剛防線”開始全線崩潰。

6月8日,德軍找到法軍防禦的破綻,在海峽至魯昂之間開始發動主力進攻,並投入後備生力軍20多個師。這支裝甲部隊沿海岸直下,越過勃雷爾河抵達塞納河魯昂的西北方約30多公里處。同時,德軍在香檳境內,降落大批傘兵,騷擾法軍後方。左翼德軍也強渡埃納河,向巴黎進逼。雙方力量更加懸殊,法軍繼續後撤。

6月9日,龍德施泰特的a集團軍羣又在戰線東端的蘇瓦鬆至阿登山脈之間150公里的正面發起主攻不僅突破隆居永地域的法軍防線,從西南方向包抄馬奇諾防線,而且向南進攻,瓦解了法軍的整個防禦體系,從東面逼近巴黎。

6月10日,德軍裝甲師在塞納河下游兩次強渡成功,駐守巴黎以西和以北的法軍全面後撤,整個防線面臨崩潰。

同日,就在法國瀕臨滅亡之際,意大利又火上澆油,乘機對法宣戰,意軍越過阿爾卑斯山進入法境。對於這次行動,墨索里尼厚顏無恥地說:“我只要付出幾千條生命作代價,即可成爲戰爭參加者坐到和會的桌旁。”

次日,意大利王儲烏姆貝託親王指揮的“西方”集團軍羣對法作戰,該集團軍羣共有22個師,約3000門火炮和3000餘門迫擊炮。而此時的法國只有6個師,意大利的介入,給法國增添了新的壓力。

6月11日上午,雷諾發給丘吉爾一封電報,希望丘吉爾前來商討戰爭局勢。丘吉爾主張法國政府保衛巴黎,強調在大城市內逐房抵抗對入侵的軍隊有巨大的消蝕力量。但法國元帥貝當則認爲已沒有抵抗的必要了。在丘吉爾離開沒多久,貝當和魏剛就匆匆宣佈巴黎爲不設防城市。法國宣佈巴黎爲不設防城市後,德軍並沒有放慢向巴黎推進的速度。6月12日,在西南,德軍在巴黎近郊防禦陣地的西段強渡塞納河,從韋爾農附近直撲埃夫勒,然後又進逼德勒。在東面,德軍在馬恩河地區以南進抵蒙米賴。這樣,巴黎處在德軍東西兩面的夾擊之中。當日晚,法軍未經戰鬥就放棄了巴黎以北的防禦。

第39章 蘇德戰場(14)第50章 太平洋戰場(9)第66節 第66章 亞洲戰場(6)第27章 蘇德戰場(2)第58章 太平洋戰場(17)第55章 太平洋戰場(14)第52章 太平洋戰場(11)第62節 第62章 亞洲戰場(2)第18章 北非戰場(5)第65節 第65章 亞洲戰場(5)第18章 北非戰場(5)第37章 蘇德戰場(12)第21章 北非戰場(8)第26章 蘇德戰場(1)第48章 太平洋戰場(7)第35章 蘇德戰場(10)第63節 第63章 亞洲戰場(3)第63節 第63章 亞洲戰場(3)第36章 蘇德戰場(11)第38章 蘇德戰場(13)第31章 蘇德戰場(6)第60章 太平洋戰場(19)第33章 蘇德戰場(8)第24章 歐洲第二戰場(3)第3章 歐洲戰場(3)第19章 北非戰場(6)第5章 歐洲戰場(5)第44章 太平洋戰場(3)第30章 蘇德戰場(5)第66節 第66章 亞洲戰場(6)第23章 歐洲第二戰場(2)第12章 歐洲戰場(12)第50章 太平洋戰場(9)第6章 歐洲戰場(6)第27章 蘇德戰場(2)第62節 第62章 亞洲戰場(2)第54章 太平洋戰場(13)第20章 北非戰場(7)第48章 太平洋戰場(7)第7章 歐洲戰場(7)第64章 亞洲戰場(4)第17章 北非戰場(4)第48章 太平洋戰場(7)第66節 第66章 亞洲戰場(6)第46章 太平洋戰場(5)第23章 歐洲第二戰場(2)第26章 蘇德戰場(1)第32章 蘇德戰場(7)第11章 歐洲戰場(11)第66節 第66章 亞洲戰場(6)第6章 歐洲戰場(6)第57章 太平洋戰場(16)第62節 第62章 亞洲戰場(2)第4章 歐洲戰場(4)第45章 太平洋戰場(4)第2章 歐洲戰場(2)第63節 第63章 亞洲戰場(3)第48章 太平洋戰場(7)第43章 太平洋戰場(2)第37章 蘇德戰場(12)第49節 第49章 太平洋戰場(8)第54章 太平洋戰場(13)第55章 太平洋戰場(14)第23章 歐洲第二戰場(2)第7章 歐洲戰場(7)第8章 歐洲戰場(8)第50章 太平洋戰場(9)第58章 太平洋戰場(17)第29章 蘇德戰場(4)第10章 歐洲戰場(10)第46章 太平洋戰場(5)第39章 蘇德戰場(14)第3章 歐洲戰場(3)第17章 北非戰場(4)第35章 蘇德戰場(10)第13章 歐洲戰場(13)第36章 蘇德戰場(11)第27章 蘇德戰場(2)第15章 北非戰場(2)第51章 太平洋戰場(10)第55章 太平洋戰場(14)第6章 歐洲戰場(6)第6章 歐洲戰場(6)第15章 北非戰場(2)第33章 蘇德戰場(8)第53章 太平洋戰場(12)第9章 歐洲戰場(9)第47章 太平洋戰場(6)第33章 蘇德戰場(8)第63節 第63章 亞洲戰場(3)第39章 蘇德戰場(14)第40章 蘇德戰場(15)第36章 蘇德戰場(11)第21章 北非戰場(8)第42章 太平洋戰場(1)第59節 第59章 太平洋戰場(18)第35章 蘇德戰場(10)第62節 第62章 亞洲戰場(2)第3章 歐洲戰場(3)第31章 蘇德戰場(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