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雷霆作色雍正懲貪 細雨和風勉慰外臣(1)

張廷玉壓着嗓音,儘量用鎮定平緩的語調娓娓奏陳了田文鏡清查山西虧空的詳情。他知道,雍正皇帝平日的莊重冷峻都是自己耐着性子作出的樣子。其實心裡大喜大怒,大愛大恨時有表露,那纔是他的真性。這件事既關乎他的臉面,又關乎朝局穩定。並不像孫嘉淦大鬧戶部那樣簡單,萬一措置失中,引起其餘各省督撫震駭,夾着北京阿哥們之間的鉤心鬥角,不定鬧出多大的亂子。自己身處宰輔,該怎麼收拾?因此,將圖裡琛的奏議講完,張廷玉一邊雙手捧呈雍正,又加了一句:“萬歲,西邊興軍纔是急務。山西的事雖大,奴才以爲可以從容處置,求萬歲聖鑑燭照!”

“唔。”雍正神情惝恍,似乎聽了又似乎沒有留心,細白的牙關緊咬着,凝望着前方,略帶遲疑地接過那份奏章,不知怎的,他的手有些發抖:“奏完了?諾……諾敏有沒有辯奏摺子?”張廷玉回頭看了看隆科多和馬齊,見二人都搖頭,便道:“奴才們沒見諾敏的摺子,大約一二日之內也就遞進來了。只是田文鏡手裡拿着省城商戶四百七十張銀兩借據,加着山西藩司衙門的印信。算得上鐵證如山。諾敏奏辯,也只能在失察下屬舞弊上作文章,這一條奴才是料得定的。”雍正聽了,嚥了口唾沫,轉臉問允:“老八,你有什麼主見?”

允此刻千趁心萬如願:剛剛表彰過諾敏“天下第一撫臣”,你就自打耳光!何況諾敏是年羹堯舉薦的,其中有什麼瓜葛很難說清,說不定像當年戶部清庫查賬,查來查去最後查到皇帝頭上也未可知……允巴不得雍正大爲光火,但他畢竟城府深沉,因不顯山不顯水地賠笑道:“臣弟以爲張衡臣說的極是,這確是天下第一案。無論諾敏如何辯奏,難逃‘辜恩溺職’四個字。更可慮的,年羹堯進剿青海叛賊,糧餉是頭等大事。山西巨案若輕輕放過,恐怕懈了各省清查虧空的差事,將來糧餉更是難以爲繼。所以,大事和急事看似無關,其實是一回事。”隆科多因助雍正皇帝登極,早已與“八爺黨”生分了,但他更不願年羹堯在西邊立功,將來有資格與自己爭寵。聽允這話,滿篇都是嚴辦諾敏的意思,卻連一個字都不曾提及,真是好心計好口才,隆科多不由佩服地看了允一眼,恰允的目光也掃過來,四目一對旋即閃開。

“奴才以爲應以急事爲先。”馬齊卻不留心別人的心思,沉吟着說道,“還是廷玉說的是正理。這事窮追,山西斷然沒有一個好官,諾敏百計刁難田文鏡,也絕非‘失職’二字能掩其罪的。幾百萬兩銀子,說聲失察就能了事?然奴才仍以爲,眼前不能大辦這個案子,引起東南各省官場震動,人心自危,誰還有心思操辦支應大軍的事?”

雍正聽了幾個臣子議論,心神似乎稍定了些,回身取茶呷了一口,又坐回位上,方笑道:“你們幾個都沒說,朕心裡明白,這裡頭還礙着朕的臉面。剛剛兒下旨誇獎他諾敏是‘第一撫臣’嘛,鬧了個倒數第一!”他突地收了笑臉,眼睛中放出鐵灰色的暗光,“照你們的意見,要麼辦諾敏一個‘失察’的輕罪,嚴辦下邊官員矇蔽上憲,邀功進,貪墨不法的罪;要麼朝廷裝糊塗,等西邊戰事完了再辦。是不是這樣?”

“是!”四個人見雍正神色莊重,口氣嚴厲,不敢再站着回話,因一齊跪下叩頭道,“請萬歲聖訓!”

“二者皆不可取!”雍正冷笑着,盯着大玻璃窗陰狠地說道,“誰掃了朕的體面,朕就不能容他!諾敏這人,朕萬萬不料竟敢如此妄爲,這不是‘溺職’,這是欺君!殺人可恕,情理難容!當初年羹堯薦他,原是見他在江西糧道上辦差尚屬努力。聖祖爺曾對朕說,此人徒有其表,不可重用。朕一力推薦,他做到封疆大吏,他做這事,上負聖祖,中負朕身,下負年羹堯,欺祖欺君欺友——”說着,他嗆了一口氣,猛烈地咳嗽兩聲,突然“砰”地一擊案,已是漲紅了臉,勃然作色道:“這樣的混賬東西,難道可以輕縱?輕縱了他,別的督撫對朕照此辦理,朕如何處置?”

四個大臣還是頭一次見雍正發作,沒想到他暴怒起來面目如此猙獰,都不自禁打個寒顫,一撩袍擺齊跪在地連連叩頭。允原料雍正必定存自己體面,給年羹堯一個順水人情,輕辦諾敏,重查山西其餘官吏,想不到雍正如此不顧情面。但這一來,恰恰和自己方纔的意見吻合了,傳揚出去,反而是皇帝採納了自己的意見,這要得罪多少人?……他乾嚥了一下,竟不知該怎麼說纔好了。正尋思如何回話,隆科多一頓首道:“主上說的極是!若不是從巡撫到藩司臬司及通省官員上下其手,串連欺君,田文鏡怎麼會一查再查毫無成效?萬歲高居九重,洞悉萬里秋毫,隱微畢見,奴才佩服欽敬五體投地!既如此,奴才以爲當下詔將山西縣令以上正缺吏員一體鎖拿進京,交刑部勘問!”張廷玉緊蹙着眉頭沉思道:“這恐怕過了些。有些官員只是脅從。再說,晉北去秋大旱,賑濟災民的事還要靠他們辦。拿人太多,也容易引起其餘各省官員惶恐,牽動大局就不好了。”允卻是惟願亂子越大越好,因在旁冷冷說道:“這正是整頓吏治的時機,與皇上‘雍正改元,吏治刷新’的宗旨恰好相符。用貪官賑濟災民能有好結果?”他叩了一個頭,直起身子正容對雍正說道:“萬歲不必愁有缺無官補——昔日天后殺貪官如割草,天下無缺官之郡,臣弟以爲隆科多奏的是。在京現有候選官、捐班雜佐一千餘人,儘可補山西官缺。皇上恩科在即,新登科的二三甲進士恰好趕上赴任出差。臣弟以爲非如此大振天威,不足以肅清山西吏治。”當下三人意見不一,你一言我一語各說各的道理,雖然沒有動意氣,卻誰也不肯相讓。

“馬齊,”雍正聽着,忽然轉臉問道,“你爲什麼不說話?”馬齊忙叩頭答道:“奴才實不敢欺矇主上,奴才聽他們說的都有理,一時難以分辨,也不敢附。”聽他如此回答,允不禁噴地一笑,說道:“馬齊坐班房有心得,你是油滑還是幹練了?”

馬齊看了允一眼,說道:“皇上問話,臣子應該心裡怎樣想,怎樣回答。這與‘油滑’、‘幹練’是兩回子事。”說罷又叩一頭,奏道:“十三爺沒來,他也是上書房行走的王爺,皇上何不聽聽十三爺怎麼說?”

“這事朕已有了決斷。”雍正微微笑道,“山西通省官員大抵是好的,罪在諾敏一身。他作巡撫,在山西就是土皇上,想着山高皇帝遠,做出這種無法無天的欺君之事。山西官員的過錯,是因諾敏爲先帝一手簡拔,又深受朕恩,存定了一個‘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心思,沒有人敢出頭跟他打欽命官司,論起來只能說‘不爭氣’三個字。朕也恨他們不爭氣,但你們平心想想,如今天下官,除了李衛、李紱、徐文元、陸隴其少數幾個,到底有多少‘爭氣’的?所以恨歸恨,不能嚴辦。官越大越辦,州縣就不必難爲他們了。”

這番議論純從諸臣辯論空隙中另闢蹊徑,說得有理有據,衆人不禁聽得怔了。張廷玉覺得雍正皇帝有些過於姑息,張了張口正要說話,雍正卻先開口道:“衡臣。”

“臣在!”

“你起來擬旨。”

“扎!”

雍正用碗蓋小心地撥弄着茶葉,用不容置疑的口吻道:“六百里加緊發山西宣旨欽差圖裡琛:諾敏身受先帝及朕躬不次深恩,本應濯心滌肝,精白其志以圖報效朝廷。乃行爲卑污,辜恩奉迎,既溺職於前,復欺君於後,嫁禍於百姓,坑陷於直臣。事發至今,且無引罪認咎之意,以顢頑鈍,無恥之尤,實出朕之意料!且朕方表彰,直欲置朕於無地自容之地。此等罪,朕不知如何發落纔好!就是朕想寬容,即便國法容得你這畜牲,奈何還有人情天理——上天怎麼給你披了一張人皮!?”他說着說着愈來愈激動,端着杯子的手捏得緊緊的微微發抖,臉色也變得異常蒼白。張廷玉奏吏行文草詔文不加點,這道詔諭卻難爲了他——前文言後白話,怎麼潤色?他濡了濡墨,見雍正雖端坐着,卻氣得五官錯位,因不敢說話,只實錄了雍正的話,心想這樣也好,叫下頭見識見識新皇上的風骨!正想着,雍正提高了嗓門:“即着圖裡琛就地摘其印信,剝其黃馬褂,革去頂戴職銜,鎖拿進京交大理寺勘問!朕知外省混賬風俗,凡官員革職,因怕他將來複職,有醴酒送行,儀程相贈的,以求異日地步。可告知這班混賬行子,有東西你們只管填還諾敏,諾敏斷無起復之日,能否保九族也在可知不可知之間——誰敢作此醜態,朕必追究,山西虧空即由你這‘富官’追此繳還!”他一口氣說完,啜了一口茶盯着張廷玉。張廷玉一聽,仍舊是文白混雜,仍舊只好咬着牙硬錄下來。允聽着想笑,嘴角一動又收了回去。

“萬歲!”馬齊在旁說道,“諾敏雖犯罪,到底是朝廷大吏,可否使其稍存體面,免得其餘督撫寒心?”“士可殺而不可辱,是麼?”雍正轉頭一哂,“馬齊你不懂,像諾敏這樣的,能稱之爲‘士’麼?他只能算條狗!他的案子人證物證都調到北京,讞實了,朕還要重重的辱他——因爲是他先辱了朕!主憂臣辱,主辱臣死,這是綱常所在,天之所終地之所義。諾敏豈但犯法,且犯情犯理,犯法猶可恕,犯情犯理,他就難逃朕之誅戮!”

殺人不過頭落地,雍正卻要連人格一齊作踐,作踐而後殺。衆人早就知道雍正生性刻薄,今日纔算真正見識到了,都無可奈何地嚥了一口唾液,誰也不願駁回自討沒臉。

“這事別人可恕,山西布政使羅經難辭其咎。”雍正徐徐說道,“着羅經革去職銜,與諾敏同戴黃枷進京勘問,如何處分待部議後再定。其餘按察使以下,降兩級原任出差,各罰俸兩年。各道司衙門主官降一級,罰俸一年;各府知府由吏部訓誡記過,縣令以下不問。”張廷玉寫完,問道:“這樣辦,山西巡撫和藩司衙門都出缺了,請旨,由哪裡派官接印?”雍正一笑道:“這還用問?自然是田文鏡接印,暫時置理山西巡撫衙門,待案子清白後另行敘議。”

誰也沒有言聲,但不言聲也是一種態度。雍正似乎也感到了這種沉默中的壓力,便也住了口。奇怪的是,他一住口,衆人立時感到一種寒徹骨髓的壓力襲來,人們的心立時凍縮成一團。然而雍正這樣破格的提拔畢竟太過分,在座大臣沒有一個贊同的,又不甘就此屈服,又不敢出頭抗爭,只好默然對坐。一時間養心殿寂靜得一根針落地都聽得見,惟聞殿角罘旁的鐵馬偶爾被風吹得叮噹作響。

“沒有話說就罷了。”雍正淡淡說道,“你們跪安吧!”

“臣有話說!”

張廷玉忽然想到上次與雍正單獨對晤時的交心之言,昂然頓首說道:“臣以爲田文鏡不宜晉升過速!”雍正聽了,用陰鬱的眼神盯了張廷玉半晌,冷冷問道:“爲什麼?”馬齊也鼓起勇氣,說道:“萬歲新登大寶,不宜開官員進之門。”

“進?”雍正立刻反脣相譏,“人人不圖進,四平八穩熬資格作官,可以治國平天下?”

張廷玉抓住雍正話中空隙,立刻頂上一句:“國朝大臣如明珠、高士奇,都是一言奉君合意,驟居高位,亂政害國,前車之鑑不遠,請萬歲明鑑!”

第124章 十七皇姑關說遭拒 母子相疑隱情難言(2)第89章 十四阿哥拜帥西征 十三阿哥縲紲逢兄(1)第249章 風濤黃水弘曆遇險 同舟共濟倩女顯能(1)第76章 禍轉福諫說齊家道 僕變主李衛入宦途(2)第21章 討沒趣溜鬚碰硬壁 惡作劇拍馬踏筵席(2)第19章 冷麪王夜宿江夏鎮 熱腸郎仗義鏟不平(2)第170章 露華樓悠然吟《風賦》 豐臺營灑脫議政務(1)第108章 新君天牢釋舊臣 宿敵聆旨惡作劇(2)第79章 重霧漫幛歧路彷徨 密雲未雨智士觀局(1)第118章 圖裡琛奉旨巡幷州 元宵反誚語譏忠直(2)第29章 懷叵測亂言天子氣 泄私意胤辱大臣(2)第97章 豐臺營胤祥奪兵權 暢春園雍正登大寶(1)第13章 大覺寺虛情哭假友 暢春園賢臣說弊政(1)第66章 謁廷臣年羹堯入覲 破賊穴江夏鎮遭焚(2)第158章 魑魅魍魎戲法汴京 心意不投逐走金陵(1)第122章 雷霆作色雍正懲貪 細雨和風勉慰外臣(2)第137章 證前盟智士謀館席 祈母壽佛堂追喇嘛(1)第116章 能吏潦倒誤用“忌諱” 官場隱士拯難約法(2)第269章 隆科多囚獄告御狀 雍正帝冥筵明孝心(1)第62章 鬥蟋蟀兄弟犯口舌 有惻隱救弱浣衣局(2)第20章 討沒趣溜鬚碰硬壁 惡作劇拍馬踏筵席(1)第238章 感途窮允散餘財 統全局雍正息獄讞(2)第86章 鄔思道精微析時局 二阿哥囹圄盼將軍(2)第238章 感途窮允散餘財 統全局雍正息獄讞(2)第156章 範時捷造膝彈悍將 劉墨林遊戲弈圍棋(1)第211章 心意不投引娣抗顏 背水一搏密室劃策(1)第124章 十七皇姑關說遭拒 母子相疑隱情難言(2)第193章 暗傳消息王心思動 膏雨茫茫死離生別(2)第143章 九阿哥謫戍買人心 十侍衛恃寵受窘辱(1)第56章 嘉興樓侑歌警癡人 上書房厲聲斥妄言(2)第72章 搶功勞胤礽枉行權 殉氣節紫姑染黃泉(2)第150章 草灰蛇線雍正遊疑 盜鈴掩耳相臣負詢(1)第206章 澹寧居雍正會風塵 暢春園飛語驚帝心(2)第155章 孤孀皇姊深宮染恙 芥蒂兄弟御園交心(2)第29章 懷叵測亂言天子氣 泄私意胤辱大臣(2)第252章 槐樹屯阿哥嘗果報 析案情手足驚相殘(2)第69章 明修棧道雅令賞雪 暗渡陳倉惡擒魑魅(1)第13章 大覺寺虛情哭假友 暢春園賢臣說弊政(1)第83章 鼙鼓西震兵敗青海 警鐘東應八王用謀(1)第255章 避暑莊君臣論世情 熱河宮乾綱抑黨爭(1)第8章 狹路相逢鬼魅相鬥 猢猻用智孩兒倒繃第62章 鬥蟋蟀兄弟犯口舌 有惻隱救弱浣衣局(2)第58章 意難消存心欺君父 穩大局復辟再還宮(2)第53章 謠諑四起帝輦紛亂 指揮若定王府劃策(1)第141章 吃胙肉兄弟生嫌隙 蓄險心王府策宮變(1)第280章 意未盡怡親王騎鯨 情戀誤雍正帝種禍(2)第42章 皇帝失意悠遊巡幸 羣雄逐鹿煞用心機(2)第21章 討沒趣溜鬚碰硬壁 惡作劇拍馬踏筵席(2)第294章 軍情失利邊將諱敗 親情乍變鷙君堇憂(2)第277章 泄鬱忿再興文字獄 明心志顛倒奇料理(1)第279章 意未盡怡親王騎鯨 情戀誤雍正帝種禍(1)第262章 賈道士蒙寵入宮闈 廢太子染恙歸大夢(2)第92章 鄂倫岱倒戈回帝都 康熙帝染恙中和殿(2)第294章 軍情失利邊將諱敗 親情乍變鷙君堇憂(2)第10章 鈍書生誤投虎狼穴 奸翁婿設計謀人命(2)第10章 鈍書生誤投虎狼穴 奸翁婿設計謀人命(2)第10章 鈍書生誤投虎狼穴 奸翁婿設計謀人命(2)第4章 虎踞關冤家巧聚頭 人市口小童偶作戲(2)第233章 彌反側議政清梵寺 念親情允蒙寬典(1)第51章 邀功名叔侄存芥蒂 攔乘輿孤臣逞強項(1)第66章 謁廷臣年羹堯入覲 破賊穴江夏鎮遭焚(2)第23章 畏鬩牆胤祥爭出頭 敲木鐘御苑學驢鳴(2)第166章 黃泛難行舟囤沼澤 金蟬脫殼潛返京師(1)第225章 揣叵測弘時會莊王 獄文字名士遭奇辱(1)第38章 拼命郎酒肆會弱女 菩薩王刑堂接皇差(2)第64章 換謀略八府整旗鼓 說天命四王立門戶(2)第256章 避暑莊君臣論世情 熱河宮乾綱抑黨爭(2)第178章 廉親王武斷觸黴頭 年羹堯演兵遭疑忌(1)第196章 天威不測反目成仇 樞臣用謀釜底抽薪(1)第162章 飄零客重返金陵地 聊官箴閒吟賣子詩(1)第47章 蓄險心胤禔進密言 抱惡意移禍社稷臣(1)第42章 皇帝失意悠遊巡幸 羣雄逐鹿煞用心機(2)第176章 才士呈才天外有天 紅顏薄命命歸黃泉(1)第122章 雷霆作色雍正懲貪 細雨和風勉慰外臣(2)第36章 背水一戰英雄討債 功虧一簣釜底抽薪(2)第251章 槐樹屯阿哥嘗果報 析案情手足驚相殘(1)第1章 瘦西湖他鄉逢故證 天光樓布衣窘官宦(1)第202章 賈道士挾術演神技 李制臺行醫救畸零(2)第174章 忘形骸功臣顯驕態 衡大勢謀士精籌局(1)第141章 吃胙肉兄弟生嫌隙 蓄險心王府策宮變(1)第68章 行詐謀胤禛穩陣腳 遵密令福兒訪當鋪(2)第260章 八福晉撒潑鬧御苑 喬引娣承恩會舊情(2)第76章 禍轉福諫說齊家道 僕變主李衛入宦途(2)第158章 魑魅魍魎戲法汴京 心意不投逐走金陵(1)第205章 澹寧居雍正會風塵 暢春園飛語驚帝心(1)第104章 結巴驛丞順口道情 倒運王爺遞解回京(2)第136章 尷尬客忽成青雲士 進賀表骨牌驚狀元(2)第93章 雍親王撤差擔驚憂 隆科多受命入窮廬(1)第266章 俞鴻圖得意忘形骸 雍正帝折節撫遠臣(2)第111章 伯倫樓才子行雅令 買考題試官暗留心(1)第159章 魑魅魍魎戲法汴京 心意不投逐走金陵(2)第14章 大覺寺虛情哭假友 暢春園賢臣說弊政(2)第250章 風濤黃水弘曆遇險 同舟共濟倩女顯能(2)第251章 槐樹屯阿哥嘗果報 析案情手足驚相殘(1)第223章 悌黨爭樞臣謀善策 懷私意諸王議整頓(1)第244章 督署堂李衛設祖餞 驛館店大員互攻訐(2)第7章 桃花渡口故地尋舊 微服皇子誤宿黑店第35章 背水一戰英雄討債 功虧一簣釜底抽薪(1)第203章 黑嬤嬤閒說江湖道 奉天王違制進京華(1)第69章 明修棧道雅令賞雪 暗渡陳倉惡擒魑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