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愚巡撫掩過觸國憲 智部曹巧取濫贓證(2)

這些內情,諾敏都是不知道的。但他早就聽說過當今皇帝在藩邸曾設過“粘竿處”作自己的護衛。聽着圖裡琛充滿威壓的聲音,他偷偷看了看院裡,只見微曦中薄霧漸起,再不行動,真的要來不及了。因乍着膽子抗聲道:“你在這裡胡言亂語,我要彈劾你!聖祖爺即位之初,曾三次下詔,痛陳明末廠衛禍國,下令撤裁暗地監察百官的十三衙門,你這個‘粘竿處’難道不是十三衙門的變種?敲山震虎,虛聲恫嚇,別人怕你,來我山西訛詐,怕是此路不通!你鋼刀雖快,難殺我無罪之人!”

“我原也以爲你是清白的。”圖裡琛鐵青着臉道,“但現在看來,未必如此。我也有句話告你,既怕人知,當初莫爲,我刀快不怕脖子粗!至於‘粘竿處’是否和東廠西廠爲一類機關,我不知道,你和皇上說去。我並不是以粘竿處身份干預晉省公務。我是以山西宣旨欽差的身份,要查明山西到底有沒有虧空。如果有虧空,爲何不據實申奏朝廷,如果沒有虧空,也要查清你的政績,請旨表彰,爲其餘各省辦差作模範。”說着,將手一揖又道:“聖明天子乃不可欺之主,你諾敏大人可要想明白了!”

圖裡琛揚着臉,長篇大論地講述雍正建密摺制度以廣耳目、申明“粘竿處”組織如何不同於前明廠衛特務,皇帝登極以來怎樣勤政,宵旰勞頓種種德政……足足講了半個時辰。臬司胡道蘊和沙本紀,在外頭等得心裡焦躁,趕來看時,圖裡琛兀自滔滔不絕唾星四濺地說話,也只好立在檐下擰眉攢目地聽。

衆人正沒做理會處,忽聞遠處雄雞一聲聲報曉,天色已經蒼亮,田文鏡一手攥着一大把借據,雙手舞動着衝進花廳,狂聲叫道:“證據有了!證據有了!這一回我可掏出了你山西貪官污吏的牛黃狗寶!”看諾敏時,早已面如死灰,一聲不言語跌坐在椅中。

圖裡琛參劾山西巡撫諾敏的奏章三天之後便遞進了上書房。這時元宵剛過,各地督撫藩臬封疆方面大吏的請安摺子尚在源源送來。因雍正吩咐,各處送的請安的摺子屬不急之務,待過節後有暇餘時纔看,盡着外任官的條陳、奏論、彈劾本章先看。本來,康熙朝已有明旨規定,除請安摺子可用黃綾封面,其餘奏章一概用素紙呈遞。然而外省官員守定了“禮多人不怪”的宗旨,無論向皇帝報告何事,一色都是黃綾包面。張廷玉、馬齊和隆科多隻好一本一本拆看甄別。三個上書房大臣年資不同,性格各異。張廷玉寡言罕語,時常一整天也不說一句話。隆科多是個武將出身,雖然抱定了主意要學宰相氣度,無奈“氣質”二字絕非朝夕可改,他沒有坐功,一會一趟出去,有時說要見部里人說事情,一會兒有屎尿要入廁,一會兒索性在闊朗的上書房客廳散步。馬齊資歷最深,剛從獄神廟天牢裡放出來,乍入國家最高機樞之地,多少還有點不習慣,顯得有點無所適從,但是他頭一個見到圖裡琛的參本,已經半蒼的掃帚眉立刻擰到了一處。

“衡臣,圖裡琛這人原來在哪裡辦差?這個人我不認識啊!”

正在埋頭寫節略的張廷玉放下筆,操着酸困的手腕,轉過臉說道:“我也不熟。原在奉天將軍張玉祥手下當參將,剛調進京不久。”說罷低頭吃茶不語。正在踱步的隆科多湊過來看了看馬齊手中的摺子,立刻倒抽了一口冷氣,說道:“這個圖裡琛真是個二百五的班頭,惹事生非的領袖!你去山西宣旨,宣旨就是了,干預地方政務做什麼?”

“老弟沒看清楚。”馬齊瞥一眼隆科多,不知怎的,他心裡有些瞧不起這位掌握着九城內外宿衛大權的皇舅,“他是代田文鏡轉奏的本章!”

張廷玉聽見“田文鏡”三個字,目中波光不易覺察地閃了一下,起身過來要過馬齊手中的摺子,口裡說着,“這一份要緊,不謄繕節略了,原折呈進。”“原折呈進沒說的。”隆科多笑道,“我們自己也要有個主張。諾敏是剛剛恩蒙表彰的模範巡撫,這一棍子掃來,變成‘冒功取媚,貪賄不法’的墨吏,皇上臉上下來下不來?還有,摺子裡告山西通省官員‘上下其手,表裡爲奸’,竟是洪洞縣中無好人。邸報發出去,其餘各省官場會不會引起震動?這些事不想好,皇上問起來,我們沒個主見還成?”

“多承關照了。”馬齊翹足而坐,呷了一口茶,“隆大人這話確是老成謀國之見。不過,上書房不同各部,歷來名爲皇上顧問諮詢,並沒有我們議決了共同奏本的例啊!”

這兩個人,一個以首席大臣自居,要領袖上書房。一個不買賬,要各自對皇帝負責。張廷玉何等精明深沉的人?自然一聽就明白了,卻不肯插話。只拿着稿本俯首皺眉沉思。隆科多還要說話,見廉親王允帶着太監何柱兒進來,便改口道:“八爺,剛從養心殿下來?”

“嗯”,允含笑點頭,立在廳中間說道,“三位,萬歲有旨叫你們過去。年羹堯從陝西進京述職,萬歲想議一下西邊軍事。”說罷,走至張廷玉跟前,拍拍張廷玉肩頭道:“衡臣,當心身子骨兒,幾百個密摺奏事匣子已經夠你累了。皇上方纔還說,廷玉這三天沒睡足五個時辰,今兒未必能來當值,不想你還是照樣進來了。”說罷,喟嘆一聲,極瀟灑地將手一讓,四個人先後離座出了上書房,迤邐趕往養心殿。

雍正皇帝盤膝端坐在養心殿東暖閣的大炕上,正在接見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御爐裡香菸嫋嫋,碩大的熏籠和鎏金琺琅鼎中炭火熊熊,把大殿烤得暖融融的。四個人一進來,立時覺得身上寒氣一驅盡淨。見他們進來行禮,雍正只略一點頭,說道:“年羹堯正奏西邊軍事。你們幾個當家人也一處聽聽——你接着講。”

“是”。年羹堯坐在雕花瓷墩上微一躬身,侃侃說道:“羅布藏丹增之所以敢於蔑視朝廷,自號親王,佔據西藏併吞青海,並不指着當年聖祖爺時平定藏亂的功勞情分。今日他所倚仗的,恰是他當年的宿敵阿拉布坦。僅就去年,阿拉布坦就贈送羅布藏丹增五萬兩沙金,四百支火槍。近來他又密函阿拉布坦,要在察罕託羅海會見,預備恢復大汗稱號,丟棄天朝賜爵。阿拉布坦由西而東,羅布藏丹增自南而北,合擊察罕丹津親王、額爾德尼郡王部落,大有不得青海誓不甘休的情勢。所以皇上決策對羅布藏丹增用兵實實是上應天意,下合民心……”

剛進來的四個人中,隆科多還是頭一次見年羹堯。以前雍正皇帝龍潛藩邸,只曉得雍親王有個門人年羹堯在外做提督,生性最是殘暴兇狠,而且驕橫跋扈,康熙四十七年進京謁見,路過江夏,說是奉令剿匪,其實將江夏鎮無分男女老幼殺得雞犬不留。當時,隆科多在都察院是監察御史,還曾經和鄂爾泰聯章彈劾過年羹堯一本,因爲年身後有雍親王這座靠山,一根汗毛也沒有動了他,想不到十五年後各自變換身份,竟在這裡見了面。隆科多暗自慨嘆着,由不得仔細打量這個渾身英拔之氣的年大將軍。

年羹堯穿着九蟒五爪袍,外套仙鶴補服,黑紅的國字臉上一雙虎目炯炯有神,兩道濃黑的臥蠶眉梢微微上挑,帶着一股粗豪的野氣。已經望五十的人了,梳得油光水滑的髮辮一根雜色不見,從腦後幾乎垂到地面,雪白的馬蹄袖翻起,塔一樣的身軀穩穩坐在雍正面前口說手比,十分乾淨利落。隆科多不禁暗想,這樣一個人會像人傳說的,是個“凶神”?他還記不記得當年那點芥蒂呢?正自胡思亂想,卻聽雍正說道:“亮工,你手頭實有多少兵?朕有些信不及兵部說的數目。如今哪個大營都吃空額,天下老鴰一般黑,朕顧不上理會這事。但朕用兵決心已定,打仗的事來不得半點虛假,朕要知道實情。”

“回主子話,”年羹堯微一躬身,朗聲答道,“奴才節制的兵馬實有九萬四千七十三名,與兵部實報數額相符。奴才是主子親手調理出來的人,從不敢在外胡爲,更不吃空額,請主子放心!”

雍正漆黑的瞳仁盯了年羹堯足有移時,點頭道:“朕信得及你。但羅布藏丹增號稱十萬鐵騎,在西北縱橫征戰多年無人能敵,這些蒙古漢子騎術劈刺都很精,剽悍難制,所以你不可輕敵!”

“是,主子聖訓,奴才當悉心凜遵!”

“要給你增兵。”雍正大約盤膝坐得太久,挪動了一下身子,蹬了青緞涼裡皁靴下炕,揹着手橐橐踱步,良久,才轉臉對隆科多道,“你發文,山西陝西四川雲南四省駐營兵馬一律歸年羹堯節制。”隆科多忙躬身答道:“是!”“還有,”雍正低頭想了想,慢吞吞又道,“駐節榆林的平逆將軍延信,手下有五萬人馬,叫他自帶軍餉移防甘肅,聽年羹堯調遣使用。這樣,年羹堯實有兵力有二十三四萬,差不多夠用的了。”

雍正說一句,隆科多躬身答應一聲,又道:“各省兵馬節制歷來要用兵部勘合。國家用兵之時,外將應該有專閫之權,是否降旨兵部,暫停對四省兵員調動,以免軍令不一,相互掣肘?”

“唔”,雍正點了點頭,“就依着你意見。年羹堯,這裡沒有你的事了,千叮嚀萬囑咐,只有一句話,康熙五十七年西部用兵,我們吃了大虧,六萬山東弟子無一生還。朝廷實在是贏得起輸不起了,你好歹給主子爭回這個臉來!”

“扎!”

年羹堯離座起身長跪在地,仰着臉聽完,乾淨利索地叩了三個響頭,大聲答應道:“奴才必在西方立功給主子瞧!”

“你跪安吧。你十三爺在府裡設了水酒給你餞行。他也深諳兵法,你們談談,去吧!”雍正說着,擺了擺手。待年羹堯躬身退出,雍正方轉臉笑道:“累你們白站了半日,這些事不是你們料理得清的,但你們聽聽有好處——怎麼樣?這樣處置還算妥當吧?”

允聽了默然不語。他一腔心思,想讓允回去帶這支兵,至此打消妄想,但又於心不甘,沉思良久,方笑道:“萬歲聖心默運,已經千妥萬當。不過據臣弟看來,年某雖然是能員,到底資望不足。大軍興起,糧餉要從東南各省出,年羹堯恐怕難以指揮如意。是否請萬歲下旨,在京由十四弟坐鎮籌餉,源源輸往大營,就不至於隔斷糧道了。先帝爺在時,多次言及,西北打仗,打的是糧是錢,這是最要緊的,求萬歲明鑑!”雍正心裡雪亮,知道允的用意,但聽聽又覺十分有理,便笑道:“這一層朕早就想過了。十三弟十四弟都有將才,叫他兄弟商酌着辦這個差吧。你說的很是,西北打仗打的是錢糧,要都像山西巡撫諾敏,藩庫充實,朕還有什麼憂愁?”

張廷玉三個人聽了不禁對望一眼。允卻不知道圖裡琛的奏摺,賠笑回道:“就是主子這話,依着臣弟的想頭,先從山西藩庫提一百萬兩銀子送年羹堯大營勞軍,朝廷通令嘉獎,借這個勢,壓着各地從速填補國庫虧空!

“好!”雍正眼睛一亮,轉臉對張廷玉道,“你這就擬旨!”

三個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說話,好半日張廷玉才跪下,低聲道:“萬歲……”

第42章 皇帝失意悠遊巡幸 羣雄逐鹿煞用心機(2)第211章 心意不投引娣抗顏 背水一搏密室劃策(1)第261章 賈道士蒙寵入宮闈 廢太子染恙歸大夢(1)第134章 衆門生設酒送房師 失意人得趣羈旅店(2)第191章 憂烹狗將軍生異心 驚謎札欽差遭毒手(2)第88章 忠王掞忠諫諷胤稹 烈鄭氏烈殞答胤初(2)第293章 軍情失利邊將諱敗 親情乍變鷙君堇憂(1)第246章 察吏情弘曆巡河務 抗酷政秀才罷科考(2)第195章 遂心願哲士全身退 情無奈癡人再回京(2)第290章 當斷不斷畏禍失機 邪道伏誅血濺紅樓(2)第295章 鼎丹燭影千古謎案 白虎玉兔同赴大真(1)第258章 弄神通道士療沉痾 逞巧智阿哥遷家奴(2)第201章 賈道士挾術演神技 李制臺行醫救畸零(1)第83章 鼙鼓西震兵敗青海 警鐘東應八王用謀(1)第18章 冷麪王夜宿江夏鎮 熱腸郎仗義鏟不平(1)第286章 文盤武功弘曆納士 持正割愛弘時被擒(2)第146章 爭功勞將軍存私意 憂愛子太后歸渺冥(1)第137章 證前盟智士謀館席 祈母壽佛堂追喇嘛(1)第46章 大故驟起波浪翻涌 風雲色變魚鱉驚慌(2)第254章 遮掩周張信口雌黃 曲心魑魅隨意酬唱(2)第94章 雍親王撤差擔驚憂 隆科多受命入窮廬(2)第208章 諄諄語舊主慰舊僚 關關情仇兄會仇弟(2)第27章 清庫銀貝勒晉王位 觀貴相王子延妖人(2)第4章 虎踞關冤家巧聚頭 人市口小童偶作戲(2)第142章 吃胙肉兄弟生嫌隙 蓄險心王府策宮變(2)第84章 鼙鼓西震兵敗青海 警鐘東應八王用謀(2)第100章 高鳥已盡良弓宜藏 書生明哲克保全身(2)第118章 圖裡琛奉旨巡幷州 元宵反誚語譏忠直(2)第34章 庸太子中流輟槳舵 鄔思道智鑑識皇心第30章 放厥詞浪子受鞭責 明是非慈父行家法(1)第84章 鼙鼓西震兵敗青海 警鐘東應八王用謀(2)第250章 風濤黃水弘曆遇險 同舟共濟倩女顯能(2)第248章 感皇恩撫臺效孤臣 恪聖道學臺縱首犯(2)第53章 謠諑四起帝輦紛亂 指揮若定王府劃策(1)第247章 感皇恩撫臺效孤臣 恪聖道學臺縱首犯(1)第40章 冷胤禛初萌登龍志 熱胤禩知難退激流(2)第218章 政見不一黑貓黃貓 志趣相投無情有情(2)第164章 遊戲公務佔鬮分賬 忠誠皇旨粗說養廉(1)第211章 心意不投引娣抗顏 背水一搏密室劃策(1)第42章 皇帝失意悠遊巡幸 羣雄逐鹿煞用心機(2)第68章 行詐謀胤禛穩陣腳 遵密令福兒訪當鋪(2)第135章 尷尬客忽成青雲士 進賀表骨牌驚狀元(1)第206章 澹寧居雍正會風塵 暢春園飛語驚帝心(2)第208章 諄諄語舊主慰舊僚 關關情仇兄會仇弟(2)第210章 情怡王情說囹圄人 雄心主雄談治世圖(2)第247章 感皇恩撫臺效孤臣 恪聖道學臺縱首犯(1)第80章 重霧漫幛歧路彷徨 密雲未雨智士觀局(2)第208章 諄諄語舊主慰舊僚 關關情仇兄會仇弟(2)第142章 吃胙肉兄弟生嫌隙 蓄險心王府策宮變(2)第12章 情場潦倒棲身古剎 文士熱中閒論時藝(2)第71章 搶功勞胤礽枉行權 殉氣節紫姑染黃泉(1)第76章 禍轉福諫說齊家道 僕變主李衛入宦途(2)第267章 慰名臣妾庶封誥命 析謠言父子生疑猜(1)第198章 貶爵秩迷途失真性 賜自盡猶自侃輪迴第150章 草灰蛇線雍正遊疑 盜鈴掩耳相臣負詢(1)第101章 太行道雪阻娘子關 山神廟邂逅救貧女(1)第1章 瘦西湖他鄉逢故證 天光樓布衣窘官宦(1)第267章 慰名臣妾庶封誥命 析謠言父子生疑猜(1)第121章 雷霆作色雍正懲貪 細雨和風勉慰外臣(1)第191章 憂烹狗將軍生異心 驚謎札欽差遭毒手(2)第17章 刻薄貝勒惡宴刁客 硬弓射鳥鞭騾馬驚(2)第222章 錢師爺幕府展狡計 賈士芳酒肆逞異能(2)第178章 廉親王武斷觸黴頭 年羹堯演兵遭疑忌(1)第249章 風濤黃水弘曆遇險 同舟共濟倩女顯能(1)第35章 背水一戰英雄討債 功虧一簣釜底抽薪(1)第137章 證前盟智士謀館席 祈母壽佛堂追喇嘛(1)第136章 尷尬客忽成青雲士 進賀表骨牌驚狀元(2)第227章 世襲王廟見消意氣 雄猜帝朝會頒新政(1)第258章 弄神通道士療沉痾 逞巧智阿哥遷家奴(2)第72章 搶功勞胤礽枉行權 殉氣節紫姑染黃泉(2)第223章 悌黨爭樞臣謀善策 懷私意諸王議整頓(1)第177章 才士呈才天外有天 紅顏薄命命歸黃泉(2)第279章 意未盡怡親王騎鯨 情戀誤雍正帝種禍(1)第42章 皇帝失意悠遊巡幸 羣雄逐鹿煞用心機(2)第195章 遂心願哲士全身退 情無奈癡人再回京(2)第141章 吃胙肉兄弟生嫌隙 蓄險心王府策宮變(1)第284章 考校刑訊啼笑皆非 名臣強項片語釋懷(2)第239章 妙手空空投詩報驚 天潢貴胄巡視粥棚(1)第258章 弄神通道士療沉痾 逞巧智阿哥遷家奴(2)第40章 冷胤禛初萌登龍志 熱胤禩知難退激流(2)第194章 遂心願哲士全身退 情無奈癡人再回京(1)第251章 槐樹屯阿哥嘗果報 析案情手足驚相殘(1)第130章 全大局諾敏擬腰斬 求賢能名儒入機樞(2)第225章 揣叵測弘時會莊王 獄文字名士遭奇辱(1)第157章 範時捷造膝彈悍將 劉墨林遊戲弈圍棋(2)第46章 大故驟起波浪翻涌 風雲色變魚鱉驚慌(2)第115章 能吏潦倒誤用“忌諱” 官場隱士拯難約法(1)第92章 鄂倫岱倒戈回帝都 康熙帝染恙中和殿(2)第256章 避暑莊君臣論世情 熱河宮乾綱抑黨爭(2)第260章 八福晉撒潑鬧御苑 喬引娣承恩會舊情(2)第203章 黑嬤嬤閒說江湖道 奉天王違制進京華(1)第111章 伯倫樓才子行雅令 買考題試官暗留心(1)第241章 仁義皇子挫強救弱 誥命夫人閒說邪教(1)第169章 隆科多擅兵闖禁苑 憨馬齊鎮靜斥非禮(2)第31章 放厥詞浪子受鞭責 明是非慈父行家法(2)第121章 雷霆作色雍正懲貪 細雨和風勉慰外臣(1)第206章 澹寧居雍正會風塵 暢春園飛語驚帝心(2)第263章 雍正帝苛察論人心 誠親王政暇娛府邸(1)第154章 孤孀皇姊深宮染恙 芥蒂兄弟御園交心(1)第9章 鈍書生誤投虎狼穴 奸翁婿設計謀人命(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