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穎川四士

在兵荒馬亂動盪之中的洛陽,除了老弱病殘,在城中走動的多半都是關東諸侯的士卒將領,鄭綸見那幾人年紀都在二十至三十歲之間,個個面容俊朗中透着睿智,彼此之間很少說話,簡單的眼神或者簡略的幾句話就可以形成非常充分的溝通。

鄭綸笑着對華雄道,“大哥餓了不?我們去樓下要些酒菜如何?”

掌櫃的忙討好道,“堂下人多口雜,不如我讓夥計給您二位送些酒食來吧?”

鄭綸微笑,也不等華雄答應,拉着就下得樓來,專找了一個離那幾人最近的桌子坐下,吩咐夥計隨意上了幾個小菜。

只見相鄰的桌上坐着四個人,最年長的不過三十歲許,最年輕的恐怕還不滿二十,都穿着文士服,頭上扎着文士方巾。四人顯然發現了鄭綸,各自投來不同的目光,鄭綸淡然一笑,微一頷首,算是打過了招呼。

四人原本還說着些事兒,鄭綸這一介入,卻讓幾人都停止了交談,勉強用了幾口飯菜。鄭綸悄悄打量着對方,越瞅越覺得他們與衆不同,頓時心生親近之感,卻又不知該怎麼開口,正琢磨着,四人中最年輕的那位居然先打破了這個略顯奇怪的沉悶局面,對鄭綸道,“閣下莫非有話想對我們說嗎?”

鄭綸下意識地點了下頭,又搖了搖頭,“我只是覺得幾位儀表不俗,便想與幾位結交,不知幾位意下如何?”

“不瞞你說,我也正有此意,不若一起合桌吧?”年輕文士在四人中雖然最爲年幼,但是其他三人對他似乎特別看重,而他相對應該最清高才對,此時他的邀請還是讓鄭綸感到頗爲意外。

八仙桌上,原本就有其中兩人坐了一側,因此空了一側,鄭綸忙拉起華雄一起坐下,“在下鄭伯純,見過各位兄臺。”

那少年一拱手,“在下穎川郭奉孝。”

鄭綸差點被酒嗆着,忙不迭放下了酒杯,頓時五味雜陳。

郭嘉雖覺怪異,還是先向鄭綸介紹其他三位,“那兩位是叔侄,年長的是侄兒荀公達,年幼的是叔叔荀文若;這位是陳長文。我們都是穎川人,幼時求學多有往來,彼此交厚。”

荀彧、荀攸叔侄哈哈大笑,“奉孝尚不足弱冠之年,如何言‘幼時求學’?”

一旁的陳羣偷笑,他比郭嘉大三歲,這裡還真只有郭嘉算未成年。

郭嘉不急不惱,乃道,“求學之齡,豈分長幼?餘好兵法,諸君卻好詩書,乃興趣使然;不若使君等習兵法,則屬餘之後輩者也。”

陳羣不服,辯道,“奉孝如何不言習詩書?”

“此非吾志也。”郭嘉搖頭晃腦,卻也不忘冷落了鄭綸兩人,問道,“不知伯純從何而來,欲往何處?”

鄭綸心裡嘀咕,這話本來就是自己問他們的纔對,卻被郭嘉佔了先,想了想,乃道,“某原屬渤海袁公軍中從事。”

四人彼此對視一眼,郭嘉道,“袁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於天下,我等仰慕久矣。且人皆言袁公禮賢下士,乃當世之英傑,正欲投之。”

鄭綸不奇怪,穎川之地盛出智謀之士,荀攸在何進當權時期做過黃門侍郎,荀彧和郭嘉則相繼都曾在袁紹部下爲官,看來此時他們都想去投奔袁紹,因爲眼下的諸侯中,只有袁紹的勢力和威望才配得上這幾位大賢的才能。鄭綸也不隱瞞,簡單地把汜水關以及潛入京城的使命告訴了幾人,不禁愁道,“如今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任務失敗,回去只能受辱。”

四人都沉默了,最後還是荀攸道,“以某之見,伯純不如暫回關東大營,以袁公之雅量,必不見責難。”荀攸爲官時,與袁紹有過數面之緣,印象說不上太好,因此在荀彧和郭嘉想投奔袁紹的立場上,他並不熱中,此時的話更有深意。

鄭綸當然明白荀攸的意思,他回去如果仍然能得到袁紹的信任,那就充分地說明袁紹的度量,然後由鄭綸引薦,衆人一起投奔袁紹,也好有個熟人依託。可是,鄭綸很清楚袁紹打着什麼樣的算盤,對於一個失去利用價值的人,或者看不到價值的人,袁紹是不會有任何憐憫和故舊之情的。此時的鄭綸很難評價荀攸的建議,不過很快就心中釋然,畢竟對於亂世中萍水相逢之人,沒有任何理由去要求對方站在自己的立場考慮問題。

郭嘉很不滿,突然冷笑道,“公達好謀劃!如若伯純貿然返回,袁公便於降罪也是情理之中,屆時反害了伯純!”

鄭綸暗暗感激地望了郭嘉一眼,荀攸羞慚。

事有湊巧,荀攸無意間看到了鄭綸腰間繫着的紅匣子,雖然仍然用先前的錦布包裹,卻非常惹眼。荀攸疑道,“伯純腰間所繫何物?”

鄭綸解下紅匣子放在桌子上,看了看堂中此時沒了旁人,悄聲道,“此乃我在宮中一口枯井中無意間得到的。”

荀攸臉色大變,不禁雙手顫抖着撫摩紅匣子,問道,“你可曾打開看過?”

鄭綸搖頭,“其實有兩個一模一樣的紅匣子,其中一個我打開過,就是玉璽……”

荀攸慌忙示意他噤聲,四處張望,見沒有引起店裡夥計的注意,悄悄問道,“可有安全之所?此處不便聲張。”

鄭綸想了想,忙帶着衆人返回自己的房間,吩咐華雄在門外守衛。

荀攸仔細地問清楚當日在皇宮發生的激戰,越聽越是激動,“如果我沒有猜錯,這個匣子裡的纔是真正的玉璽。”

衆人頓時驚呼。

鄭綸疑道,“不對啊,被程普搶走的紅匣子,我打開過,那確是玉璽啊!難道還有兩個玉璽不成?”

荀攸道,“某任黃門侍郎之時,嘗有幸得見此寶。我且問你,你所見的‘玉璽’是否有黃金鑲過?”

鄭綸一怔,仔細回想,頓時搖頭,“當時事情緊急,我也不及細看,不過好象沒見到什麼鑲金啊!”

“那就對了!”荀攸興奮地揮了揮拳頭,早失去了以往的沉穩,向衆人解釋道,“王莽篡漢之時,太后曾用傳國玉璽擲過王莽之弟,崩其一角;后王莽名工匠以黃金鑲補了缺角。因此真正的玉璽是有黃金鑲補過的。”

“這麼一說,我見過的那枚玉璽還真沒有黃金鑲補……可是,爲什麼會有兩枚玉璽呢?”鄭綸還是覺得很迷惑。

荀攸也是不解,“假造玉璽,那可是死罪!可是據伯純所言,真假玉璽都在同一個宮女身上發現,實在讓人費解。”

郭嘉道,“只要我們打開一看,便知分曉!”

幾人面面相覷,誰都沒有接話。私動玉璽的話,也只有郭嘉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輕易說得出來的,他們都是世家子弟,世俗觀念卻不能免俗。鄭綸道,“那就由我來試試吧,反正先前那枚玉璽,我也已經擅自動過了,也不怕再來一次,了不起就被按一個大逆不道的罪名。”

郭嘉一挑拇指,其他三人卻也頗有些意動的神情。

金鎖很複雜,鄭綸直接拿刀撬,看得二荀和陳羣滿頭冷汗。隨着一個清脆的斷裂聲響起,紅匣子被打開了,裡面果然有一枚玉璽,與荀攸所描繪的一般無二!

郭嘉拊掌而笑,“有此進階之物,伯純必受袁公重用。”

荀攸皺眉,不悅,“奉孝休要胡說!此乃漢室至寶,豈可獻與他人?”

郭嘉反問道,“難道依公達之意,卻要獻於那董賊不成?”

荀攸頓時語塞,不由暗歎一聲,望着鄭綸。

第9章 洛陽故舊第21章 以假亂真第88章 白髮征夫第50章 意外收穫第63章 五日之約第108章 分瓦漸解第47章 計出連環第115章 智者遠謀第31章 安平校尉第20章 李代桃僵第82章 新仇舊恨第71章 焦尾琴情第29章 與商相謀第9章 洛陽故舊第30章 安平客棧第61章 弓弩之道第99章 平靜暗潮第100章 病從口入第37章 南轅北轍第19章 穎川四士第58章 山陽戰略第38章 虛虛實實第117章 絕地孤軍第54章 破虜鋒芒第99章 平靜暗潮第40章 二荀之抉第18章 命運蛻變第112章 英雄無敵第74章 青皇促駕第118章 鬥一鬥第105章 爲誰解衣第42章 殺戮夢魘第38章 虛虛實實第53章 銜枚夜襲第111章 單騎虎膽第19章 穎川四士第54章 破虜鋒芒第113章 朔方領主第95章 咫尺天涯第50章 意外收穫第106章 靈鳥之助第74章 青皇促駕第17章 折命皇宮第58章 山陽戰略第81章 關中混戰第14章 蔡氏父女第32章 百變伊人第62章 北海馳援第39章 世人負我第4章 將計就計第45章 故人相見第26章 黑衣死士第29章 與商相謀第71章 焦尾琴情第9章 洛陽故舊第3章 隨遇而安第40章 二荀之抉第42章 殺戮夢魘第38章 虛虛實實第52章 異軍突起第81章 關中混戰第37章 南轅北轍第37章 南轅北轍第53章 銜枚夜襲第97章 落尾神箭第103章 將計就計第12章 舞貂鳴蟬第83章 以退爲進第98章 難竟之功第102章 一波未平第29章 與商相謀第62章 北海馳援第77章 宜陽血戰第49章 風雨欲來第5章 倉促上陣第52章 異軍突起第51章 東平太守第91章 自投羅網第53章 銜枚夜襲第69章 再入長安第53章 銜枚夜襲第34章 馬不停蹄第85章 倒行逆施第58章 山陽戰略第97章 落尾神箭第12章 舞貂鳴蟬第43章 黃河水賊第64章 二將歸心第107章 鉅細無遺第49章 風雨欲來第85章 倒行逆施第28章 屯兵博陵第92章 傲骨涉險第33章 女兒心思第53章 銜枚夜襲第40章 二荀之抉第64章 二將歸心第48章 暗潮涌動第12章 舞貂鳴蟬第54章 破虜鋒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