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鐵證如山

沈廷鈞對許世恆的意見很大,卻也沒有在兩個弟弟面前多說什麼。不過是在三兄弟要分開時,他直接喊了聲“三郎”,然後把一臉魂不守舍的沈廷瀾給喊走了。

沈廷禕看看大哥面色不善,再看三弟如喪考妣,直覺告訴他,不該摻和的事情就別摻和了。

況且,這一上午得知的秘聞已太多,多的有些超過他的負荷。沈廷禕現在迫切需要找夫人說一下,讓夫人給他分擔分擔他所受到的驚嚇。

二夫人今天來了小日子,此刻正躺在牀上還沒起身。

夫君這麼長時間纔回來,二夫人也沒覺得意外。畢竟聽丫鬟們說,大哥昨天回來了,三兄弟碰面,指定有好些話說。原本她都以爲,夫君今天中午也要在老夫人房裡用膳了,倒是沒料到夫君回來這麼早。

二夫人看看門後沙漏,隨即問沈廷禕,“今天怎麼回來這麼快,是大哥有什麼事兒先走了對不對?”

沈廷禕擺擺手,三兩步走到了二夫人面前。

他張口就想將今天聽來的事情說與二夫人聽,可隨即又看到房內還有丫鬟婆子在伺候。

雖說這都是二夫人身邊的心腹,二夫人有什麼事兒也從來不瞞他們。但不管是周氏,還是大哥與桑氏的事情,都不好讓外人知曉。沈廷禕就揮手讓她們都下去,等人都走乾淨了,他才俯身在二夫人身邊,將今天聽到的消息都說了。

沈廷禕一吐爲快,二夫人卻被嚇的不輕。

她本來來了小日子,身上不舒坦的狠,此時卻哪裡還顧得上這些。

就見二夫人一把抓住沈廷禕的胳膊,直接給他上演一個“垂死病中驚坐起”。“擰月生了大哥的孩子?我的老天爺啊。”

二夫人先是爲這個消息震驚,隨即又想到周氏。直覺告訴她,大哥能和擰月攪合在一起,怕是這一切都還要歸功於周氏的惡行。

“只是不知道,周氏到底在其中做了什麼。肯定不是什麼能說出口的好事兒,不然她也不會被送到家廟去。”

二夫人就是這麼敏銳,幾乎是三兩個呼吸間,就將所有事情都串到了一起。再聯想到後宅中的那些陰私手段,二夫人一顆心都捏緊了。只在心裡不住的感嘆:周氏她怎麼敢呢!

說實話,二夫人着實很震驚周氏的膽大包天。

她是個聰慧的女子,很快就羅列出那件事情最有可能發生的時間。而在那前後,唯一能給周氏下手機會的,就是瑤兒的及笄禮。

敢在瑤兒及笄禮上行那種齷齪事兒,周氏至今還沒被打死,那都是因爲老夫人太慈悲,三郎太心軟!

二夫人慨嘆:“以後我是再不敢與她打交道了。”

“怕是以後也沒那機會了。”

沈廷禕這麼說着,就將老夫人要把三郎夫婦分出去單過,而大哥將此事攔住,讓先緩一緩的事情說了。

“大哥是心軟了?”二夫人覺得不可能。先不說大哥絕對不是那樣的人,那樣的人也不能常年把持大理寺,穩坐高位啊。

所以,“大哥怕不是有什麼雷霆手段,想要一勞永逸,直接解決了周氏吧?”

想想大哥那手段,再想想大哥雖不是兒女情長之人,但這些日子看來,明顯是對那“意中人”用了心思的。如今他要娶擰月進門,那可能不爲擰月張目,那可能讓擰月一直受着委屈?

二夫人眼巴巴的看着沈廷禕,等着沈廷禕解惑。

沈廷禕想想大哥領着三郎去前院時,那諱莫如深的面色。再想想大哥說“再緩緩”時,一臉的高深莫測。這可都不像是沒謀算,準備放任周氏自流的意思。

只是大哥的心思素來難猜,他也不敢妄自揣度罷了。

沈廷禕便說,“事情究竟如何,且慢慢看吧。”

二夫人惱的錘了他一下,最關鍵的事情他不知情了,就這樣吊着她的胃口,她這段時間要不好過了。

不說二夫人與沈廷禕私下又琢磨了什麼,只說沈廷鈞將沈廷瀾領到前院後,就顧自去書房忙碌公事了。

沈廷瀾在外邊站了片刻,就見一個面容爽朗、身材勁武的男子走進了院子。

那男子自然是李騁無疑。

李騁先是給三爺見了禮,隨後被沈廷瀾領到隔壁他住的院子去。

李騁見周邊沒人了,也不含糊,直接從懷中拿出一大沓的紙張來。

他恭敬的將這些證據都遞到沈廷瀾手裡,沈廷瀾接過去,還沒仔細看,可甫一入目,竟是一張鐵板釘釘的證據。

與此同時,李騁也開口說起了他的徽州行。

他去徽州本是跟着筆跡,去尋那“未卜先知”的神秘人的。可這事情就跟大海撈針似的,要在茫茫人海中尋出來這樣一個人,當真難如登天。

索性他們圈起了,所有有可能不想桑拂月露面,更甚者是與桑家有仇怨的人。

這個工作量自然大,畢竟徽州有着頗負盛名的青陽書院,而不管是桑祖父還是桑父,啓蒙之後都是在青陽書院讀書科舉的。

可以說,他們的前半生,幾乎都在徽州。指不定無意間就與人結仇了。

因此,可疑人選特別多,而要在不驚動他人的情況下細細排查,也當真非常難。

他們爲此查了足有三個月,可惜毫無進展,事情陷入僵局。

這邊行不通,他們就先放下,轉而去秘查同樣頗具嫌疑的周家人。

一圈圈調查下來,他們連周家所有的丫鬟與僕役都調查了,事情依舊沒有進展。

可就在他們要將周家人一一排除掉時,有個手下陡然提起,桑姑娘與周家的女兒有宿怨。

既然提起周家女兒這個人,他們就去查這個看似完全沒有動機,也沒有能力的周寶璐。

可不查不知道,一查……

只是簡單的對比一下字跡,那字跡竟就對上了。這可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儘管事情太出乎衆人意料,但他們隨後又收集了許多周氏的手稿與筆跡——也多虧了周氏乃是徽州赫赫有名的才女。她還在閨閣中時,竟出過兩本詩集。而在一些高雅的畫肆,更是留有她一二手稿。

通過仔細比對,那信件上的字跡,當真都出自她手。

而也是在查閱周氏的手稿與筆跡時,他們有意無意的打聽了一些周氏的陳年舊事。

許是因爲周氏這個人頗爲傳奇,不僅在徽州就力壓諸多才女,之後她更是高嫁到武安侯府去。是以,直到如今,徽州都能聽到她的一二傳說。

提到了她的聰穎才敏,自然也要提及早年那些自不量力,想與周氏一較高下的人。

這其中頗有幾位早先出名的才女,後來麼……

據說他們大多攤上了才竭、貪污作弊、弄虛作假等事兒,有的被揭穿後一個想不開投繯自盡了;有的是家裡人嫌棄她丟臉,直接將她送到寺廟中長伴青燈古佛;更有那被夫家休棄後無路可走投河的;也有那直接瘋癲了的,如今智商和三兩歲小兒差不多,自己都不記得自己是誰了,卻每天都在喊着,“那詩明明是我做的”……

樁樁件件,至今說起來依舊讓人感覺唏噓。

小二本是隨口一說,可李騁等人早已從那些“信件”上,得知了周氏能“未卜先知”。如此,這些閒談,全都被他們聽到耳朵裡,並立即重視查探起來。

也是在他們秘密探查時,不知是無意中露出了行蹤,亦或是他們的舉動早已被有心人關注。就在某天晚上,一個老者敲響了他們所入住的客棧的房門,並遞給他們一本書冊。

那是他的幼女年幼時在閨中所做詩稿,只是玩鬧之作,難登大雅之堂。

他們是在幼女年十二那年搬到徽州的,當時因爲不適應這邊的水土,家裡人大病了一場。當初家裡的東西來不及歸置,許多都丟了,或是不知道被放到哪裡去了。

幼女很快憑藉驚人的才氣,在徽州闖下諾大名聲,並嫁的如意郎君。可就在一場詩宴上,幼女想起年幼時所做的那篇“撲蝶”,念出來拋磚引玉。卻不想當時就被人揭穿,那明明就是周氏女在前幾天的詩會上所做。因那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描述場景太過可愛嬌憨,一時間頗受好評。

只是因那日大雨,參與詩會的人不多,所以這詩短時間內還沒流傳出來罷了。

幼女就此得了個“盜竊”的名聲,且隨着好事者紛紛參與進來,事情越鬧越大,幼女的名聲毀於一旦,被夫家所棄,一個想不開就投了河。而彼時,幼女腹中已經有了兩個月的身孕……

一屍兩命,這讓親者痛仇者快。

而老者,明顯是恨了多年,至今提起這事兒,依舊渾身戰慄,咬牙切齒。

早些年他們明明知道幼女不是那樣的人,說出去的話卻沒人聽。

因爲沒有證據。

可證據卻在這兩年找到了……

可惜已經太晚了。

李騁得到主子示意,沒有絲毫隱瞞,將事情的前因後果,以及周氏所做的事情一一詳述給沈廷瀾。

可沈廷瀾已經聽不見這些了。

他拿着手裡這些鐵證,手指顫抖,人險些要站不住。

紙張太薄,可上邊記述了一個個花樣女子短暫的性命,那都太沉重了。

除了那個想不開投河的女子外,周寶璐在某年元宵賞燈時,脫口而出的那首吟誦“美人燈”的詩,用詞纖巧柔婉,情感真摯細膩,重節奏,且首字藏意。換句話說,這是一首藏頭詩。

而不管是在遣詞用句上,還是在鋪墊陳述上,亦或是在節奏的把握上,這都與那位心思纖巧,性情靦腆,卻被逼瘋的女子往日所做詩篇像了足有九成。

而當時爲何衆人都說,她是偷竊,周寶璐纔是原創?蓋因爲周氏所做的詩風格本就複雜多變,且她當真博學多才,也善學習和借鑑。各種風格只需要看上兩遍,她便能學個八九不離十。

再一個,周氏依舊是佔了時間上的便宜。

她依舊是在前一天晚上與家中賞燈時,心有所感做出了這首詩。且因爲過於喜愛她在這首詩上閃現出的靈感,她將這首詩寫在紙張上隨身攜帶。而那位後誦出這首詩的姑娘,慌忙中就有人從她身上搜出了周氏的親手筆跡……

百口莫辯!

鐵證如山!

即便也有人覺得事情過分巧合,但周寶璐在徽州早就有才女的名聲打底。她越是不計較,越是說,這許是她與那位姑娘心有靈犀,才越襯得她品性高潔。而那位“偷盜者”,才愈發被釘在恥辱柱上,經年翻不了身。

不得不說,周氏是踩着徽州其餘才女的名聲,一點點打開了她自己的名氣。

她像是從屍山血海中走出來了,而助她攀上高門,嫁入侯府的,就是那些已經香消玉損的姑娘們。

這其中有些事情,沈廷瀾是知道的,可他知道的只是那冰山一角。

就像是前後兩首詩,他都聽說過。他也正是聽說了詩句,纔對這位名聲遠揚的徽州才女緣鏗一面。

而真等到他與周寶璐因緣際會巧遇在書肆裡,兩人就一本書發表不同的見解。雖然誰也說服不了誰,但那種心靈之間的碰撞,所帶來的震撼卻亙古悠長,遲遲難以消散。

他也是自那後對周寶璐一見鍾情的。

繼初見之後,他又陸續在書肆、畫廊見過周寶璐兩次。雖然每次都時間匆匆,他不得與她針對詩書畫作多加討論,可愛情的種子卻在心裡發了芽。

他們漸漸熟識,也漸漸對彼此鍾情。於是,他一意孤行辭掉了原本與李家彼此心知肚明的親事,轉而苦苦哀求母親,要娶周寶璐進門。

可是細數起來,自他們成親後,他與周寶璐談詩論畫的機會多麼?

不多,幾乎沒有。

先是少年夫妻情熱,往往還沒起個頭,就變了樣子。再是她懷了身孕,有了榮安……

及至而今,若不是看到李騁這調查來的文書上,特意寫了周氏“博學多才”“擅詩擅畫”,他險些已經忘記,當初正是因爲這些東西,才使得他對周氏鍾情,非君不娶。

242.第242章 if線(十三)94.第94章 二次上門的歹徒101.第101章 私塾事了第210章 大結局(四)118.第118章 確認第41章 不是一般人第231章 if線(二)第165章 過年80.第80章 攆人124.第124章 想起第145章 我娶她80.第80章 攆人112.第112章 支招第173章 鐵證如山76.第76章 我若不無恥109.第109章 楚儀255.第255章 if線(二十六)123.第123章 不合適第29章 姑太太第36章 投其所好第59章 壞心思與壞人第1章 寄人籬下第177章 177上京107.第107章 水匪第7章 鏡破釵分第230章 if線(一)93.第93章 書齋開業及聽牆角75.第75章 除夕夜第58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0章 10矛盾重重73.第73章 逃避246.第246章 if線(十七)98.第98章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第52章 相看76.第76章 我若不無恥第225章 前世番外(九)第199章 洞房花燭第165章 過年第44章 爭執與想法115.第115章 兄妹相見91.第91章 強人所難第45章 意決114.第114章 你來接我了麼104.第104章 104魏明謙第16章 初遇第221章 前世番外(五)第229章 前世番外(十三)136.第136章 宣判第180章 重逢故人第155章 勸說第35章 施家105.第105章 颱風第213章 現世番外(一)246.第246章 if線(十七)122.第122章 念及第163章 163肅親王第5章 眼明心亮116.第116章 姑嫂相見254.第254章 if線(二十五)第48章 出發第43章 “爭搶”第157章 送信第207章 大結局(一)第141章 心神不寧78.第78章 糾纏不休第52章 相看第232章 if線(三)第151章 151妥協130.第130章 鬼啊118.第118章 確認105.第105章 颱風第201章 吐血119.第119章 119打算第1章 寄人籬下第193章 合八字第16章 初遇第186章 潑髒水128.第128章 128懷孕135.第135章 收債第59章 壞心思與壞人107.第107章 水匪106.第106章 憶君心似西江水第161章 周寶璐87.第87章 大不了魚死網破第41章 不是一般人第27章 英雄救美第232章 if線(三)118.第118章 確認第210章 大結局(四)99.第99章 回侯府第41章 不是一般人71.第71章 中藥第182章 氣瘋第3章 人事第37章 陽謀第215章 現世番外(三)66.第66章 誰是人?誰是鬼?第181章 磨人精第152章 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