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請旨

沈廷鈞要成親的消息,就這般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出了武安侯府,傳到了京城諸多勳貴豪門耳朵裡。

眼瞅着臨近過年,京城內本就一天比一天熱鬧。

而隨着沈候要娶妻的消息傳出來,這熱鬧更上一層樓。宛若在熱油中潑了一瓢冷水,瞬間就炸開了鍋。

不僅是豪門勳貴,都着下人暗暗打探沈候的意中人是誰;就連市井的百姓人家,也都紛紛議論起來。那些大小賭坊,更是都開了盤跟着湊趣,看究竟是哪家閨秀能雀屏中選。

各種似是而非小道消息傳的滿京城都是,今天這個說,是太傅家和離歸家的嫡女;明天那個就說,許是大冢宰家的小孫女也說不得;到了後天,又有人說,指不定是鎮國將軍府中,那位剛從南邊回來的二姑娘……

整個京城能排得上號的閨秀,幾乎全都被人私下裡拉出來遛了一圈。就連在府中被關禁閉的長榮郡主,都有人提到她。但究竟那位“意中人”是何人,竟是滿京城的人打探了許久,也沒打探出個所以然。

那些勳貴家中見狀不免慨嘆,就說,“沈候這保密功夫做的,着實到家了。”

“許是怕長榮鬧騰吧。畢竟,你們知道了,聽說這些日子長榮郡主府上的瓷器壞了一批又一批。郡主府的採買,幾乎每天都要訂購嶄新的瓷器回府。”

“也不知道究竟是何許人也,能讓沈候老房子着火。這還沒進門呢,就先護上了……”

“許是再過些日子就知道了。”

……

沈廷鈞進宮當值,自然也被隆慶帝與太子打趣了。

這兩個天底下至尊至貴的人,自然也好奇沈廷鈞要娶的,究竟是何方淑麗。

隆慶帝打趣的問了,沈廷鈞自然沒有不說的道理。儘管他還想瞞着,但隨即他心中一動,想到了什麼。就覺得,或許此番能換個大禮來也說不定。

沈廷鈞當即隱晦的將一些事情說了。

他說的不仔細,很多地方甚至直接跳過不提。但不管是隆慶帝還是太子,都不是心思簡單之輩。有些事情,甚至不需要他仔細說,只簡單想過,便知道其中藏着事兒。

當然,當着鍾愛臣子的面,不管是隆慶帝還是太子,都沒有追問。不過他們心中如何想,那就只有他們知道了。

然而,即便淡定如隆慶帝與太子,在聽到沈廷鈞那未過門的媳婦,乃是閔州威武將軍桑拂月那剛尋來的妹子,且如今還懷有五六個月的身孕的時候,父子倆的表情也難得同步了一下:俱都變得一言難盡。

不止是太子嘖嘖兩聲,帶着不可思議的眼神看着沈廷鈞。就連隆慶帝,都多瞅了這心腹重臣好好幾眼,好似今天這才第一次認識他。

也不怪這父子倆大驚小怪,實在是沈廷鈞與婦人不清不楚、勾勾搭搭的事兒,委實不像是他能做出來的。

畢竟在兩人的印象中,子淵素來穩重寡言、冷麪示人、潔身自好、持重雍容。

這樣強迫女方……對,儘管沒有聽太多詳細的經過,但隆慶帝早先可是看了常老將軍上奏的摺子的。

摺子中寫了他“認錯”人的經過,又寫了若非桑氏女多年尋人、苦尋不輟,不然怕是至今不知雷霜寒原名桑拂月。他乃是晉州大書商桑家的嫡長子,而非他那出了五服的遠親。

因在摺子中,常老將軍將過錯都歸在自己心大疏忽上,又將桑氏女誇了又誇,是以隆慶帝對此女印象頗佳。

他當初看過摺子後,還回後宮和皇后感嘆了下。說那桑氏女雖是江南水鄉出身,但自幼受桑家幾門進士教養,倒是養得好韌性、好脾性。

他當初甚至動了心思,想要給桑氏女弄個表彰什麼的,結果卻被皇后攔住了。

按照皇后的意思,桑氏女固然行爲可嘉,堪爲天下婦人的表率。但等閒天下女兒家,又有誰願意經歷她所經歷的那般苦痛?

喪夫喪母、兄長生死不知,如今又經歷喪夫之苦……

將桑氏女立爲典範,確實能弘揚女子仁義,加強女子教化。但是,有些事情知道的人太多,說道的人就多了。那桑氏女好不容易走出悲痛,何苦再把她推到輿論的漩渦中?

再來,提及桑氏女與桑拂月,免不得要說起常老將軍。

常老將軍的“失責”“失察”,當真經不起有心人的查探。所以,如今這麼風平浪靜的過去就算了,又何苦將常老將軍也拉扯進來?

正是因爲有皇后的勸說,這表彰桑氏女的事情,就不了了之。

不過桑氏女卻依舊在隆慶帝那裡,留下了一個品性端方、性情堅忍的良好印象。

也因此,如今那女子懷有身孕,只可能是子淵強迫……說到底,在未曾尋到桑拂月之前,桑氏女也只是個孤苦伶仃,艱難的帶着幼弟謀生的弱女子罷了。子淵趁人之危,威逼利誘,那桑氏女不會不屈服。

得了,真相了,在這事兒上,他這心腹股肱着實不清白!甚至可以稱得上一句心思險惡!

不過男人麼,誰還沒點花花事兒呢。

況且子淵素了十多年了,自與長榮和離後,便過的跟寺廟裡清修的和尚似的。這嚐了女人滋味……有點欲罷不能也可以理解。

隆慶帝對他愛重的臣子當真非常包容,也因此,知道桑擰月懷孕後,他也沒過多苛責沈廷鈞。

不過知曉沈廷鈞有意在女方生子後娶她爲妻,隆慶帝就有些爲難了,輕聲說,“桑氏女……身份可是有些低了?”

其實隆慶帝真正想說的,並不是桑氏女身份低。畢竟桑拂月好歹也是個正三品,她是桑拂月的嫡親妹妹,也算是正三品官員的家眷了,這身份不能算低微。

他其實想說,那桑氏女總歸之前嫁過人,且乃是喪夫守寡之身……

要知道,京城多少豪門勳貴家的姑娘,都想嫁給子淵。那些姑娘出身沒的說,自身也教養得體,學識過人,亦或是美貌良善。最重要的是,她們都還是黃花大閨女……和她們比起來,桑氏女到底是差了幾分……隆慶帝爲他的心腹股肱意難平!

隆慶帝面上神色有些糾結,沈廷鈞卻似是沒聽出他的言外之意,他直接道:“她的身份,不算低了。”

早在離京南下前,他就有心娶她。那時候他可不知她兄長乃是正三品官員。即便她只是個普通婦人,他都準備娶她爲妻。而如今有了身份加持,他們兩人在外人眼中更匹配一些。

沈廷鈞既中意這門親事,那隆慶帝也說不得什麼了。儘管他還是覺得,子淵值得更好的女子。但這天底下不管是什麼事兒都講究一個緣分。

子淵空落了十年,京城的閨秀換了一茬又一茬,他都始終沒有中意的,更沒成親的心思。那如今他一意孤行非要娶桑氏,說不得真是兩人的緣分到了。

再來,不讓他娶桑氏女又怎麼辦?兩人的孩子可都五六個月了。

這若是子淵來個死不認賬,那桑拂月不知道會不會打到京城來。若是子淵想要去母留子,得了,那更是一筆算不清的糊塗賬,怕是到時候也有的鬧騰。指不定事情還得鬧到御前,讓他來評這個理,斷這個官司。

隆慶帝只要一想到那場景,就一個頭兩個大。所以他們直接成親,他這個皇帝竟然也是獲利方?

隆慶帝又瞅了瞅他的心腹臣子,心中想着,讓你強迫人家,現在鬧到這地步,不成親都收不了場了。隆慶帝心中唏噓,沈廷鈞卻在此時驟然開口,“臣有個不情之請。”

“說來聽聽。”

沈廷鈞行大禮說,“臣想屆時請陛下下賜婚聖旨。”

隆慶帝一聽這意思就明白了。

子淵這是怕有人背後嘀咕桑氏女,所以這是來請尚方寶劍了。

不過未婚先孕,確實有礙名聲。

再來奉子成婚,更是搞得跟逼宮似的。

他一個大老爺們,若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看到桑氏女就這般嫁到侯府,都得懷疑這女子心機深沉,所謀甚大。那一些外人看了之後會如何想,更加不言而喻。

念着這好歹是子淵第一次開口求他,且桑氏女着實品性上佳,在此事上也着實受了委屈,隆慶帝思考後便頷首同意了。

沈廷鈞願望達成,心滿意足的退下了。

等他離開衍慶宮,隆慶帝才招手讓太子靠近些。

太子聽了一腦袋的八卦,如今還在嘖嘖感嘆:還是他沈廷鈞會玩。

如今再看親爹這手勢,太子秦晟呵呵笑着走上前,“您又想打聽什麼事兒?”

隆慶帝瞪了兒子一眼,“朕和你說正經的,你別給朕嬉皮笑臉。”

秦晟就委屈了,“兒子繃着個臉,您說兒子看起來喪裡喪氣的,看着晦氣的狠。兒子對您喜笑顏開了,您又說兒子嬉皮笑臉……”

隆慶帝不和兒子打嘴仗,只叮囑他,“你回頭派人去查查侯府那場宴席。”

沈廷鈞對那場糾紛中涉及到的其餘人物絕口不提,這着實引起了隆慶帝的興趣。

而隆慶帝再一摸排在侯府宴席之後出事的朝廷勳貴,其實心中多少是有些數的。

但是,他還是不相信他這皇親國戚中,還有那般混賬,所以這才讓秦晟去查明究竟。

秦晟顯然也猜出了隆慶帝的心思,再想想他那不省事的皇叔,頓時頭疼。

他當即就說,“那您等等,兒子這就派人去查。”

“悄悄的,別驚動了子淵。這到底是家醜,算了,不說也罷。”

太子也忙碌去了,衍慶宮內只剩下隆慶帝一個人。

坐在這高高的皇位上,手掌天下生死大權,有時候就該糊塗些,不然這日子一天都沒法過。但糊塗不意味着要被欺瞞,有些事情,該知道的他還是要做到心中有數。

隆慶帝又處理了一個時辰的摺子,便到了午膳時間。

他心中有事兒,因而便提出今日去皇后宮裡用膳。

皇后這邊膳食都擺上了,結果就見一連串的宮人提着華麗的膳盒進來了。

這場景太熟悉,皇后只看一眼就知曉是怎麼回事兒。

她也不理會這些擺膳的宮人,只看着慢悠悠下了龍輦,大步往鳳藻宮過來的隆慶帝。

到了跟前,還沒行禮就被隆慶帝執起了雙手。皇后順理成章站直身,就問道:“今天是怎麼了?陛下怎麼想起來鳳藻宮用膳了?陛下可是有什麼心事?”

“心事到沒有,倒是有一樁八卦,要與皇后說一說。”

隆慶帝揮退了伺候的下人,然後與皇后坐在一起,這纔將今天上午沈廷鈞提及的事情說了出來。

說實話,在這之前,皇后也好奇能讓沈候老房子着火的女子究竟是誰。

她也偷偷和嬤嬤提及了幾個人選,可最後又被她自己否決了。

可誰能想到,沈廷鈞真正要娶的人,竟如此出乎衆人意料。

這下怕是滿京城的人,在知道真實情況後,都要傻眼了。

皇后不由的低低嘆了一口氣,“再是沒想到,竟是這位姑娘。”

隆慶帝就說,“可不是,他們還挺有緣分。那姑娘如今都懷孕五六個月了。”

五六個月,那算算坐胎的時間,可不正好是沈候南下去閔州辦差時。

所以說,那次沈候南下,其實是帶着這位姑娘同行的?

皇后想到的事情,隆慶帝后知後覺也回味過來。當即他就忍不住嘖嘖兩聲,“這個子淵啊。”怪道之前查鹽稅案,他在朝堂上根本沒出聲。結果就在人選要定下時,他過來主動請命了。

那時他只當這臣子要替他分憂,可如今一想,那時候桑氏女得了信兒要去閔州尋兄,子淵怕是起了心思,所以才一道跟着南下。

隆慶帝想通這件事,一時間真是氣也不是,怒也不是。

若是子淵將閔州的差事辦砸了,他少不得要怒上一怒。可事實上,子淵不僅將差事辦的順順利利,還額外查明瞭叛國案。

就真的,連隆慶帝都不忍心苛責自己這能幹的臣子了。只能小聲和皇后嘀咕:連子淵都有自己的小心思了!

偏偏他還不覺得惱,只覺得他這般用盡心機纏着人家姑娘,行爲是真挺可笑。

第171章 爲難138.第138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17章 前世番外(一)第142章 尋來134.第134章 聞信第211章 大結局(五)122.第122章 念及第237章 if線(八)第172章 再緩緩第199章 洞房花燭第224章 前世番外(八)第5章 眼明心亮第198章 198成婚第221章 前世番外(五)88.第88章 科舉落幕第164章 宮宴第194章 拜師禮與百日宴第174章 我們和離第167章 小姑父第173章 鐵證如山133.第133章 拜訪第157章 送信第6章 高燒反覆第24章 往事92.第92章 徹底結束了第44章 爭執與想法第222章 前世番外(六)第27章 英雄救美71.第71章 中藥第38章 一團亂麻第227章 前世番外(十一)第222章 前世番外(六)第191章 險些飄了第25章 奶孃到130.第130章 鬼啊第192章 192提親第189章 189公堂之上117.第117章 確認第147章 勸說第177章 177上京第220章 前世番外(四)第32章 痛哭245.第245章 if線(十六)117.第117章 確認137.第137章 發大財了第169章 169鶴兒246.第246章 if線(十七)第5章 眼明心亮第151章 151妥協第8章 兒孫繞膝96.第96章 送“人”第235章 if線(六)第29章 姑太太第6章 高燒反覆第174章 我們和離第58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78章 到京第22章 夫妻第225章 前世番外(九)112.第112章 支招103.第103章 大哥消息130.第130章 鬼啊第187章 難堪第235章 if線(六)94.第94章 二次上門的歹徒第233章 if線(四)第221章 前世番外(五)69.第69章 不講道義第215章 現世番外(三)第189章 189公堂之上254.第254章 if線(二十五)第58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212章 正文完,之後更番外239.第239章 if線(十)第214章 現世番外(二)第222章 前世番外(六)118.第118章 確認第34章 搬弄口舌(二)第229章 前世番外(十三)104.第104章 104魏明謙第161章 周寶璐第235章 if線(六)第46章 難眠第28章 焦灼 窘迫與難堪第52章 相看243.第243章 if線(十四)79.第79章 警告139.第139章 “他鄉遇故知”95.第95章 京兆尹衙門巧遇第54章 救人第14章 喜怒不定121.第121章 小巫大巫137.第137章 發大財了第231章 if線(二)第183章 183長榮崩潰126.第126章 “相逢恨晚”第31章 仇人第150章 見紅第41章 不是一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