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罪己詔 御駕親征

“皇上…”

福全和常寧二人緩步走到御塌之側,輕聲叫喚了一句,塌上康熙卻一點反應也沒有,仍是呆呆的望着帳頂。二人一個是康熙的哥哥,一個是康熙的弟弟,是衆多王爺之中與皇帝血緣最近之人。二人中又以福全才能最著,幼年之時,順治曾問其志,福全答曰“願爲賢王”。康熙六年,福全十七歲時即入議政王大臣會議,是宗室之中品性與才能俱佳的王爺之一,深得康熙尊重與寵信。

常寧於康熙十年被封爲和碩恭親王,今年不過二十九歲,是親王之中最年輕的一位。與其兄福全穩重不同,常寧許是年輕的緣故,有些年輕氣盛,常自詡有大將軍之材,可領兵百萬,平時掛在嘴邊最多的便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不過時至今日,其卻未曾掛帥出征過,三藩之亂時,常寧便請纓出征,卻被康熙駁回,因爲他知道這個弟弟只是嘴上功夫,浮誇而已,真正要用卻是不能的。他寧可這個弟弟當個太平王爺,也不想讓他成爲紙上談兵的趙括。

同時入帳的安親王嶽樂和康親王傑書卻都是有赫赫戰功的,二人都參與過平定三藩之亂,是宗室之中領軍的翹楚人物。嶽樂是太祖努爾哈赤七子阿巴泰之子,論輩份是康熙的叔叔輩。他年輕時曾跟隨肅親王豪格征討盤踞四川的張獻忠,作戰十分英勇,且頗具謀略,率部擊斬了大西王張獻忠,由此被晉升爲貝勒。之後由於他在工部及宗人府的政績,被擢升爲安郡王。雖說五十多歲的人了,但身子骨卻不亞於年輕的時候,老當益壯得很,平日裡也很喜歡和小輩們在一起,是個既讓人尊重又令人討喜的一個老王爺。康熙此番木蘭圍獵將他帶上的的目的便是想待羅剎平定之後,以他爲帥出征準葛爾。

康親王傑書是禮親王代善的孫子,與康熙平輩,是其堂兄。順治六年傑書襲爵封爲郡王。順治十六年,因其伯父巽親王滿達海被追論前罪,最終被追奪諡法及碑文,降爵爲貝勒。滿達海之子常阿岱亦因父罪而被降爵爲貝勒,禮親王一系的爵位由傑書承襲爲康親王,同時任正白旗旗主,三藩之亂時出任奉命大將軍,成功平定耿精忠叛亂,並率部擊潰臺灣鄭經部,戰功卓著。且現在正值壯年,也是康熙夾袋中可以用之爲帥的宗室。

嶽樂和傑書進帳之後,見康熙躺在那看着頭頂發呆,都有些擔心,嶽樂心急之下便輕聲問怡妃:“皇上他?”

怡妃沒有開口,只是輕輕的搖了搖頭。嶽樂見狀,也點了點頭,不再去問怡妃,而是走到福全身邊,示意他將皇上叫醒。

福全正要叫康熙時,卻見康熙突然一躍而起,對外叫道:“傳高士奇、張英。”

“奴才高士奇(張英)磕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高士奇和張英進帳之後跪拜行禮,俱是心切的看着皇上,方纔皇上失態之時的樣子可是將他們都嚇到了,比起今日所見那猛虎都要嚇人得很。

康熙看也不看他們二人一眼,只急着吩咐道:“筆墨,擬旨。”

擬旨?高士奇和張英二人一怔:“不知皇上要擬何旨意?”

康熙神色一動,有些沉重道:“朕要擬罪己詔。”

“罪己詔?!”

帳中衆人一驚,這罪己詔歷朝皆有,是皇帝在朝廷出現問題、國家遭受天災、政權處於安危時,自省或檢討自己過失、過錯發生的一種口諭或文書。但它通常是在三種情況下出現:一是君臣錯位,二是天災造成災難,三是政權危難之時。用意都是自責,只是情節輕重有別。現在雖說北征大軍沒了,關外又有吳三桂舊部叛亂,但無論如何也不夠讓皇上下罪己詔的程度,即使當年吳三桂起兵反叛之時,皇帝都不曾下過罪己詔,何以今日爲這一場敗仗就要下罪懷詔呢?這未免有些輕重不分了,所以高士奇和張英二人不假思索便勸道:“勝敗乃兵家常有之事,皇上只需再遣良將率精銳出關即可,無須罪己詔,此舉於制不妥。”

“記。”康熙並不理會二位學士的勸阻,掃視一眼衆人,便朗聲說道:

“朕以沖齡之位纘承大統,意與天下更新,用還祖宗之舊。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虜猖寇起。夫羅剎國本宵小野蠻,若統領有方,何敢侵我國土,殺我官兵。以全盛之天下,文武之多人,無奈所用非人,實功罕覯,竟使我大軍全軍覆沒。國帑匱絀而徵調不已,閭閻凋攰而加派難停。中夜思惟,業已不勝愧憤。今年正月,復致上幹皇陵。祖恫民仇,責實在朕。於是張兵措餉,勒限責成,佇望執訊殲渠,庶幾上慰下對。又不期諸臣失算,再令潰決猖狂。甚至大軍辱於小丑,兵民敢於無上。地方復遭蹂躪,生靈又罹湯火。痛心切齒,其何以堪!若不大加剿除,宇內何時休息!...”

高士奇和和英二人無奈,只好將康熙的旨意迅速擬就聖旨。福全和常寧他們雖不知康熙爲何要頒罪己詔,但祖宗之地慘遭兵災荼毒,俱是感同身受,都有些沉重。

“惟是行間文武,主客士卒,勞苦飢寒,深切朕念,念其風餐露宿,朕不忍安臥深宮;念其飲冰食粗,朕不忍獨享甘旨;念其披堅冒險,朕不忍獨衣文繡。茲擇減膳撤樂,除典禮外,餘以青衣從事,以示與我行間文武士卒甘苦相同之意,以寇平之日爲止。文武官也各省察往過,淬勵將來,上下交修,用迴天意,總督總理,遍告行間,仰體朕心,共救民命。密約聯絡,合圍大舉,直搗中堅,力殲勁寇。

朕嗣守鴻緒十有六年,深念上帝涉降之威,祖宗託付之重……朕爲民父母,不得而卵翼之,民爲朕赤子,不得而襁褓之,今祖宗龍興之地受刀兵之禍,致疚黔黎,罪非朕躬,誰任其責?所以使民罹難鋒鏑,蹈水火,堇量以壑,骸積成丘,皆朕之過也。”

一口氣宣完自己的罪己詔後,康熙又大聲喝道:“陳雙喜。”

“奴才在!”

“用印!”

“奴才遵旨!”

陳雙喜忙取出康熙的玉璽,在高張二人擬下的“罪己詔”上用了印。

吹乾之後,張英將罪己詔呈給康熙御覽,康熙從頭又看了一次,見無問題之後,吩咐他道:“即刻頒佈全國,務使臣民知曉朕之痛心。”

“喳!”

張英應了一聲,與高士奇退下辦理頒詔之事。待他們下去後,康熙揮手示意陳雙喜:“給幾位王爺看座。”

陳雙喜忙喝來兩個小太監搬了四隻錦凳遞到帳中,請裕親王、恭親王他們坐了。

“怡妃你也下去吧。”康熙擺手示意怡妃退下。

“是,皇上。”

怡妃退下之後,陳雙喜也知趣的退出帳中,只留康熙和四個王爺在內。

待衆人都退下後,康熙當即走到哥哥福全面前,沉聲道:“北征大軍既沒,吳三桂舊部又復叛,朕以爲這些賊子定是勾結羅剎,所圖不小,故朕決定御駕親征,將這些宵小賊寇一舉蕩平,以洗我北征之恥,保我祖宗基業!”

第八章 尚陽堡暴動(一)第八十九章 水晶之夜(二)第十六章 酷刑(下)第四十章 清原保衛戰(十七)第二百零二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二十三)第三十四章 城下之盟(上)第五十一章 惡戰(一)第七十一章 留辮不留頭第二百四十四章 南下劫糧(十一)第六十八章 兵行險招(上)第七十六章 陰魂不散的黃三第一百七十三章 定遠銀礦(一更)第二十三章 佐領都賴第九十二章 強徵擴軍(三)第二十二章 知恥而後勇第十五章 酷刑(中)第一百一十章 征服之血(九)第二百四十七章 江東六十四屯第二百三十一張 取財有道第八十二章 北上平亂第五十四章 雅克薩大屠殺(五)第二十九章 兵進尼布楚(四)第二十八章 兵進尼布楚(三)第二百三十四章 南下劫糧(一)第二十九章 刑犯第三十六章 出兵平亂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三步兵聯隊(三更)第九十四章 水晶之夜(七)第五十四章 切腹第三十六章 獻策害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臨城下(三)第八十六章 兔兒嶺之戰(二)第五章 車馬行的奇怪來客第十八章 她不能管,我能管嗎?第三十九章 南征祭旗第二十五章 活閻王遏隆?第十章 清算漢奸(三)第一百六十八章 直指其心第一百一十七章 兵臨城下(七)第二百四十八章 一次徹底的洗劫第二百四十一章 南下劫糧(八)第八十九章 水晶之夜(二)第六十一章 退婚書第五十六章 保證(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人競相食 大勢已去(中)第五十四章 何去何從第十六章 酷刑(下)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兩銀子一次第四十七章 變色第四十九章 刀槍不入(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定遠作戰(三十)第二百五十四章 東進支隊的戰果第六十四章 御駕親征(中)第九十五章 水晶之夜(八)第二十九章 清原保衛戰(七)第二百五十六章 平靜的尼布楚第七十八章 奇襲北京(九)第五章 重圍第四十章 清原保衛戰(十七)第二十七章 清原保衛戰(五)第六十章 滿洲人博物館(中)第二十章 遣返寧古塔第四十八章 糧草大營第六十二章 贖骨(下)第三十九章 僞軍的僞軍第二十章 喪盡天良(中)第六十三章 御駕親征(上)第二十八章 愛錢如命的才子第一百九十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十一)第六章 火器制勝第四十七章 朕只要糧食第二十二章 橫行不法第二十章 遣返寧古塔第七十九章 吳逆造反第一百九十五章 杜吉根思克會戰(十六)第五十章 進攻吧,勇士!第三十三章 客官慢走第一百四十五章 定遠作戰(十九)第六十四章 錯一句,殺一人第四十二章 訓話(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羅剎人來了!第一百四十一章 定遠作戰(十五)第一百七十章 黃羊野人(上)第十章 僞都盛京第三十章 清原保衛戰(八)第四十八章 羅剎人來了!第五十四章 切腹第六十章 滿洲人博物館(中)第五十三章 保定屠官(中)第二百二十三章 總結與整編(上)第七十一章 奇襲北京(二)第四十七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七十二章 萬事開頭難第十八章 熱情的東方將軍第十四章 狗是我殺的第五十六章 保證(求收藏)第二章 詐取璦琿城第七十六章 奇襲北京(七)第二十七章 軍魂第四十三章 進攻雅克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