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十年(二)

馬河畔,一座巍峨佛寺,拔地而起。

這原本也是漢室皇宮的一部分,不過自王莽篡位,劉秀興漢,建都於陽後,就變得無人照看,漸漸的殘破起來。但是,地基尚存,在劉辨出面向少府說明之後,這座廢棄的殿堂,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裡,就變成了巍峨的皇室佛寺。

其實,佛寺自漢明帝以來,就已經存在。

如陽的白馬寺,就是後世佛寺的化身。但白馬寺的興建,是爲了安置那些從西域來的高僧,存放物品,翻譯經典的地方,從一定程度上白馬寺是一座官署。

佛教的官署!

但是長安的這座佛寺,性質顯然不太一樣。

劉辨不但興建了它,還命宮中二百黃門在佛寺中出家,任圖澄爲大師,主持寺院。

同時,聚集了許多在西域流亡的僧人於此地,每日開壇講經。

據粗略計算,在短短的數月中,這座佛寺就聚集了三四百名僧人,加上那些黃門,總人數超過了五百,規模可是不小。而陳宮徐庶,包括顧雍等人,也不清楚董俷的意見。而且此前薰俷說過,盡力滿足劉辨的要求,所以並沒有去幹涉。

建安三年十一月三日,也就是董俷正式邁入而立之年的第二天,抵達長安。

自有各官署官員,紛紛前來迎接。

劉辨在董俷抵達長安之前,免去了董俷行大都督的官位。命其正式爲大都督一職。同時加封大司馬,爲三公之首。朝綱諸事,可自行決斷,無需通報漢王府。

當董俷回到家中時,正逢佛寺晚課。

悠揚地鐘聲傳入了董俷的耳中,讓他不由得一怔,在臺階上轉身向佛寺看去。

那佛寺高塔的塔頂,映入了眼簾。

“那是什麼地方?”

“董大哥。那原本是清涼宮遺址,大王在去歲末命興建佛寺,並命名爲清涼寺。平日裡大王在佛寺中聽佛講經,並且召集了幾百個西域僧人,在那裡翻譯經文。”

“哦?”

龐統說:“近來聽人說,他們在翻譯一部佛家經典。名爲《金剛經》。大王大部分時間都在監督那經典的事情,所以今日主公回來,大王也沒有出城迎接大哥。”

龐統以爲,董俷是因此而不快。

哪知董俷聽龐統說完,臉色立刻變得格外陰鬱。

他攥住了拳頭,沉吟片刻後說:“前面帶路,我要去那清涼寺,見一見大王!”

“現在?”

“就是現在!”

薰俷格外的惱火。

若是賈詡在。一定明白他的心意,不會讓興建佛寺。這該死的佛寺,居然堂而皇之的修建在自己地府邸門外。是劉辨故意如此。還是他無意爲之?這裡面的區別……

龐統看出董俷臉色不正常,不敢再說話。

連忙命人在前面領路,董俷過家門而不入,直奔那清涼寺方向而去。

要說起來,清涼寺並未動用多少錢帛。至少和當年漢靈帝大興宮殿的花費相比。不過九牛一毛罷了。也許是劉辨也知道,當年他老子所爲,造成了多大的災難。

故而在修建清涼寺的時候。縮減了不少開支。

可即便是如此,這佛寺的規模依舊是格外地驚人。在整個清涼宮的基礎上,興建裡五重大殿,四個院子,以及東西廂房無數。山門是並排的三座大門,十六尊羅漢像,每邊有八尊,分立山門左右。那氣勢,那規模看上去格外的恢宏莊重。

五重大殿,由南向北深入。

最門口的大殿爲釋迦摩尼殿,供奉的是釋迦摩尼的法相,不過佛像尚未完工。

薰俷一行人抵達佛寺門口,立刻有一排穿戴盔甲的士兵阻攔。

這些士兵,全都是光頭,披着筩袖鎧,看上去和當年董俷在陽城外所組成地巨魔士外形相似。

爲首的士卒更厲聲喝道:“清涼寺佛門重地,世俗人等不得擅入!”

薰俷眉頭一蹙,輕聲問道:“這些是什麼人?”

“是清涼寺大師圖澄所組建的僧兵,據說是維護寺廟地安全,保護各種經典!”

“誰允許寺院蓄養私兵?”

薰俷怒聲喝問。從賈詡主持的那一次長安大屠殺後,大戶人家不得蓄養私兵,是大都督府頒佈的法令。除官宦家庭有禁中兵馬保護之外,只有皇城和大都督府內,可以有私兵出現。其餘各處,可以蓄養家丁,凡超過二百,皆以私兵論處。

龐統從未見過董俷如此聲色俱厲的呵斥,嚇得不敢說話。

那些僧兵顯然是新招收的人,故而不認得董俷,見董俷不退,鏘地抽出了兵器。

明晃晃的刀劍出鞘,董俷細目一寒。

“殺!”

如同是從牙縫裡擠出來的一樣,那個‘殺’字,卻是顯得格外陰冷。

緊隨在董俷身後地巨魔士,呼的下馬。漢安刀唰的一下子出鞘,衝向了僧兵。

“這清涼寺,有多少私兵?”

“唔,聽說那圖澄招收了不少……主公你下令不得蓄養私兵後,原本屬於各家的私兵被紛紛遣散。有的被元直吸納入城門屯軍,不過還有一部分流浪在街頭。當時我們想,這是皇家寺院,應該不成問題,而且還能夠有助於長安的治理。”

龐統沒有說,那些被淘汰的私兵,非奸及盜,皆是品行不良之輩。

在淒厲的慘叫聲中,董俷冷冷的問道:“我只問,這清涼寺有多少私兵,廢甚話?”

“大約在七百之數!”

“七百人……都可以衝擊我的大都督府了!”

這裡距離大都督府,並不算太遠。一個是在飲馬河地這邊。一個是在河的另一邊。

薰俷說的雖然誇張,但是龐統依舊是倒吸一口涼氣。

的確,如果大都督府的守衛薄弱一點,七百僧兵,還真的就能做到薰俷所說的這一點。

“立刻調集禁軍,將所有私兵緝拿,違抗者格殺勿論!”

“喏!”

就在龐統轉身準備離去的時候,從寺院中突然涌出一羣人。爲首一名老僧。踏步騰空而起,掌中刷地出現一支光閃閃的長劍,闖入巨魔士中,劍光立刻迸發。

那長劍,了不起十餘斤的重量,在那老僧的手中。卻威力非凡。

巨魔士的鎧甲,是經過反覆的鑄造,堅實無比。不過當初爲減輕人和馬地負擔,所以鎧甲連接處,有細密鐵環。那老僧的劍奇準無比,劍劍刺入鎧甲縫隙中。

那是一把奇長,奇窄的寶劍,頗爲詭異。

眨眼間。三名巨魔士倒在血泊中。薰俷一見,勃然大怒……

這***是僧兵?這老頭的劍法之高明,力量之巧妙。簡直能比擬當年的王越。

“巨魔士架弩、散開!

付這老東西!”

薰俷厲喝一聲,抽刀向前。

他的刀,重六十斤,長七尺八寸。雙面開鋒,刀脊厚重。劈砍起來威力恢宏。

跨步上前,大刀呼的轉出。

那長刀本事在他身後,也沒有見董俷伸出手臂。長刀已經橫掃過來。這種刀法,是薰俷在運錘中領悟出來地訣竅。不僅僅是依靠手臂的力量,更多的是藉助身體地轉動。

不但能節省力氣,而且還能增加力道。

由於刀勢圓轉,故而董俷命名爲圓刀術。即便是用刀的大家黃忠,也非常讚賞。

而老僧的臉色顯然爲之一變。

細長利劍驀地招數變化,如疾風暴雨,講的就是一個快字。

薰俷輪刀圓轉,只聽叮叮噹噹的聲響不斷。在眨眼間,刀劍相擊已不在百餘下。

與此同時,從寺院內奔跑出地僧兵,撲向巨魔士。

而巨魔士則架起了弩機,也不說話,鋼弩呼嘯着飛出,數十名僧兵被當場射殺。

“住手!”

從寺院中傳來一聲呼喊,僧兵立刻退後。

而董俷和那老僧,卻是充耳不聞。

圓刀術刀光霍霍,把老僧罩在重重刀影中;老僧的長劍卻是越來越快,一道道,一條條,一圈圈的寒光,疾撲向了董俷。

呼喊地人,正是劉辨。

見董俷和老僧不停手,劉辨臉上浮出一抹陰翳。

在他的身後,站立兩人。一個赫然正是圖澄,另一個卻是光頭白鬚的老者。

“大王,非是大都督和老鄧不願意停,而是他二人現在拼道緊要處,誰也停不下來。”

劉辨聞聽,駭然道:“那怎麼辦?”

“大王,如今之計,唯有老朽出手,破開二人的陣勢!”

“既然如此,童師何不快快出手?”

那老僧聞聽搶身站出。有僧兵遞過來了一杆長槍,在老僧手中撲棱棱一顫……

一道電光從天而降,撲向了老僧。

老僧的注意力,本集中在董俷和另一老僧的身上,這電光突現,老僧下意識橫身攔在了劉辨的身前,長槍撲棱如怪蟒翻身,快逾閃電一般,撲棱吞吐三下。

而在旁人的眼中,老僧的槍實際上只出擊了一次。

看似一槍,虛影在前,槍鋒在後,詭異非常。來人大吼一聲,鐺的一劍劈在老僧的槍鋒上,身體在半空中翻了兩個跟頭後落地,腳步踉蹌,一連退了十餘步。

“董校尉,住手!”

劉辨認出了來人,連忙大聲喊道:“童師出手,是爲了分開董卿他們!”

那人正是董鐵,此刻卻是臉色蒼白,手不停的顫抖,駭然的看着那持槍的老僧。

“王越的徒弟嗎?”

老僧和善一笑,“怪不得那老兒囂張,你的劍法果然已登堂入室,若我在你這個年紀,卻非你的對手。我是童淵,你應該聽說過,於大都督沒有惡意,讓開!”

這老僧的話語中,乍聽上去很溫和,卻有一種難言的威壓。

薰鐵不禁猶豫了一下,看着童淵道:“你若敢亂來,我拼了性命,也不會饒你!”

童淵卻笑道:“我若是想亂來,你卻擋不住我!”

話音未落,這老兒猛然縱身而起,長槍唰的探入了弧光之中,只聽鐺鐺鐺三聲響。

童淵腳步踉蹌,銀槍之上,密佈刀痕,槍頭已經不見。

而那老僧手中的劍只剩下了一個劍柄,從肩頭到腹部的僧袍裂開,露出**胸膛。

薰俷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長刀掉在了地上。

神色莊重,細目合起,向身後伸手道:“取我卓玉!”

“董卿,住手……你要做什麼!”

劉辨的臉氣得通紅,大聲道:“孤剛纔說了,住手!”

薰俷平穩了一下有些混亂的氣息,看了一眼劉辨,又看了看立在劉辨身後的兩個老僧。

這時候,清涼寺外,卻是馬蹄聲陣陣。

片刻的功夫,千餘名禁軍抵達山門之外,越兮和淳于導領兵趕到了清涼寺。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董卿,你怎麼會和鄧師打起來了?”

沒等董俷開口,那鄧師就陰惻惻的說:“非老朽想要動手,卻是大都督太心狠手辣。老僧出來的時候,就看見大都督正大展威風,屠殺我寺中的僧侶,好大的氣派。若非是維護大王的臉面,老朽一介草民,怕也是不敢輕易和大都督動手。”

圖澄說:“是啊,大都督剛回長安,就大開殺戒。不知我清涼寺中,又怎得罪了大都督?”

劉辨的臉,唰的了一下子沉了下來。

他看着董俷道:“董卿,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而圖澄卻不陰不陽的說:“也許是大都督不知道,這清涼寺是大王的產業吧。”

這句話說的很陰毒。

若董俷說知道,那麼就是無視劉辨;若是說不知道,那豈不是自承是橫行霸道?

薰俷細目中,閃過一道寒光。

“去歲時,臣曾下令,不但蓄養私兵。凡家丁超過二百者,皆以私兵論處!”

劉辨一怔,扭頭道:“圖澄,你蓄養私兵了?”

“小僧不過是一介白身,怎敢違抗大都督之政令?”

“那這些手持刀劍的僧侶,又算是什麼?”

“哦,這些是沙門護法,不過是一羣善男信女,信奉我佛,自願前來維護罷了。”

“善男信女,有手拿刀槍的嘛?”

“若不拿刀槍,又如何守護?”

“你……”

劉辨陰着臉,大聲道:“都閉嘴!圖澄,你越來越放肆了,還不過去向薰卿道歉。”

“小僧遵命!”

薰俷握着卓玉刀,怒視那圖澄。

劉辨說:“董卿,也許真的是誤會了……這些人都是我寺院中的居士,孤還給他們頒發了度牒。他們平日裡也不是在寺院中居住,只負責維護這寺院的安寧。”

“可是……”

薰俷本來就不是一個善於言辭的人,聞聽一下子急了。

“大都督,這清涼寺本是皇家宮殿,說起來也是皇城所屬,大都督管的太寬了!”

那用劍的老僧,突然開口。

薰俷一時間啞口無言,問道:“你是誰?”

“老朽鄧展,受大王所請,擔任清涼寺沙門護法,日後還請大都督多多的照應。”

“老朽童淵,見過大都督!”

童淵,鄧展……

當董俷聽到這兩個名字的時候,先是一怔,而後這心裡,咯噔一下,吃驚不小。)

第379章 顏面存幾何第434章 一大步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275章 司馬防(一)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405章 水淹七軍(二)第447章 覆沒第295章 並非那麼簡單(二)第464章 溫侯(二)第115章 兄弟重逢第381章 陳宮論連橫第17章 求官(1)第5章 欲學萬人敵(2)第20章 董衛聯姻(1)第366章 彈汗山(四)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487章 長安(六)第475章 四猛八大錘(三)第15章 關二哥怎麼辦(2)第9章 擂鼓翁金錘(2)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333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一)第120章 河東一霸第257章 董俷離京第310章 躁動的心之石韜第338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六)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16章 所爲何來(2)第324章 大決戰第291章 南山桃花源(三)第309章 皆爲漢民第488章 長安(完)第256章 曹孟德的退讓第366章 彈汗山(四)第100章 左中郎將第100章 左中郎將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308章 小兒也是大敵第60章 雙醜會第8章 大姐(1)第93章 絞肉機(五)第431章 夏侯蘭(三)第320章 大決戰(三)第206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三)第257章 董俷離京第185章 雍水畔,董俷戰三英(二)第100章 左中郎將第305章 大生意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355章 孫劉聯盟第80章 龐德公第73章 火燒盤龍谷(二)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30章 身處險境(1)第5章 欲學萬人敵(1)第249章 一紙詔書諸侯亂第60章 雙醜會第382章 黑名單第456章 兩大錢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255章 求賢令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261章 雞鹿塞(一)第12章 心思(2)第122章 疑似夢中第167章 雒陽名士皆瞽目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263章 雞鹿塞(三)第6章 伏波遺寶(1)第169章 辨王子(二)第35章 破羌之難第198章 奔走雒陽第27章 走馬震金城(一)第488章 長安(完)第68章 斷頭溝第390章 家國天下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110章 黨人憂患第79章 張機辭官第54章 分道揚鑣第404章 水淹七軍(一)第389章 沙門護法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29章 走馬震金城(三)第19章 綠漪心思(2)第271章 董卓籌謀未來(二)第423章 錦帆賊(一)第6章 伏波遺寶(2)第431章 夏侯蘭(三)第260章 江東起風波第374章 長安之亂(六)第179章 惡來逞威第282章 請主公上坐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355章 孫劉聯盟第163章 韓與馬(完)第66章 巨魔襲來(二)第220章 孺子心歹毒(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