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十年(四)

這似乎是一個暖冬……當然在漢時,並不存在所謂全球變暖的說法。人們敬天地,敬鬼神,敬祖宗,全不似後世人那般的肆無忌憚,毫無尊卑。對環境,也並非是爲所欲爲的胡來。

不過,今年的冬天,的確是不太冷。

三輔關中,只下了兩場雪,看上去好像很大,實際上並沒有出現太大的雪患。

而京兆雒陽,比關中的雪勢還要小,只是在入冬之後,下了一場小雪。

氣溫也算不上很寒冷,不需要披帶那雙層的大氅,就足以抵禦寒意。至於普通人,雖未必有那富戶家中的條件,但也還能熬得過去。

用雒陽人的話說:比去年好。

不過,那說話的底氣,已經不再像光和中平年間時的充足。

歷經了無數次磨難,昔日的東都雒陽城,早就沒有了當年的那份繁華與榮耀。事實上,雒陽雖是曹操的治下,可礙於袁紹等人的勢力,曹操對雒陽也不甚上心。

也許在曹操的心裡,這雒陽終歸是帶着太深重的漢室印記,大加修繕並無好處。

這就像是當初光武皇帝滅了王莽,建都於雒陽的性質一樣。

東漢的歷代皇帝,再不斷的強調雒陽地位的同時,也在有意無意之中,淡化長安的地位。其實,任何一個帝王,都不會願意自己的王朝中,有別的王朝烙印。

即使是西漢和東漢……雖然說光武皇帝自稱是高祖後裔。可這天下姓劉地人多了去,誰又能說的清楚?

劉秀,想必也是要淡化了高祖皇帝的豐功偉業吧。

後,曹操開始了對雒陽的修復工程。雖然只是一點一滴。於雒陽人看來,似乎又看到了希望。

陽光明媚!

看上去有點清冷,不過還是挺舒服。

至少處處能看得見陽光,讓人的心裡挺敞亮。被重新修繕的馬面城牆,是厚重地青灰色。上面斑駁點點。

昔日戰火的痕跡,似乎已經被抹去了,看上去煥然一新。

城頭上,遍插旌旗。

大旗獵獵招展,流露出了無與倫比的莊重氣息。

那飛龍旗、飛鳳旗,烈火師子旗……風捲大旗。神獸隱隱,一股肅殺之氣撲面而來。

早已經荒廢了的北大營,西大營和東南大營,如今也重新啓用。

一面面旌旗高高豎立在營盤之中,不同的色彩,也代表着不同地諸侯,共有七種顏色,恰如七星環繞。人喊馬嘶,兵器森冷。在這肅殺的季節中,更添幾分冷意。

公孫度、袁紹、曹操、劉備、孫策、劉表……而西川劉璋,由於路途遙遠,所以未能出現在雒陽城內。不過他還是派出了自家的代表,由他的兄弟劉瑁,率領五千西川軍出川,來響應這次曹操的會盟。

曹操的影響力有這麼大?

倒也不是……此次曹操以漢帝之名,代天征伐。若各路諸侯不至,當面臨其他諸侯地討伐。所以即便是劉璋遠在西川,也不敢怠慢。畢竟在漢中。他還有一個天大的敵人。

此時。各路諸侯聚集於嘉德殿中。

袁紹派出了幼子袁尚爲代表。自河內起兵,領軍十五萬。七路諸侯當中。以袁紹的兵馬最衆。要說,袁紹爲什麼會起這麼大的勁兒。

原因很簡單,曹操寫了一封信,把盤蛇打聽出來的消息原封不動的送給了袁紹。其實內容,只有一個。

袁熙被殺時,董俷就在冀州!

還需要再說什麼嗎?

袁紹不是傻子。就算他是傻子,他手下沮授田豐,也不是傻子,怎麼會看不出來?

要知道,袁熙當時可是帶了千餘兵馬,又有大將跟隨。

韓瓊曾帶人審視戰場,一場戰鬥從開始到結束,僅用了不足一炷香的時間。雖然當時薰俷命人清理了戰場,但有些痕跡卻是無法抹消。

韓瓊回報袁紹的結果是:襲擊二公子的人,絕不是普通地盜匪,而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

袁紹當時就懷疑到了董俷的頭上!

只是他也清楚,已經回到了河東的董俷,如猛虎歸山。憑他袁紹的手段,怕是難以對付。這口氣,也只能忍下來。如今曹操會盟,正是袁紹爲次子報仇的機會。

倒不是說袁紹有多麼的看重袁熙!

應該說,這個面子必須要賺回來。兒子是在自家的地盤,被人用箭射的好像馬蜂窩。而且還迫使得袁紹吞併中山甄家的計劃落空,這個仇甚至超過了袁熙地死。

此次出兵,袁紹可是下了本錢。

也是想讓袁尚打出一些名堂,故而不僅僅是派出十五萬兵馬,更給袁尚配了沮授許攸兩名謀士,此外又有大將蔣義渠,朱靈周昂,文丑王門等十幾員戰將曹操此次也出兵十萬,以夏侯淵太史慈主將,于禁爲副將,另有侯成宋憲等戰將,實力也不可小覷。相比之下,其他幾路諸侯地人馬就顯得有些薄弱了……劉備親自掛帥,身邊除了一少年文士之外,還帶着一個小將。

這小將名叫高寵,字紹先,是揚州曲阿人。原本是劉繇大將張英的部曲,歷陽被破之後,這高寵懷抱劉繇地幼子,從亂軍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投奔了九江嚴白虎。

高寵和嚴白虎有袍澤之誼,故而也清楚高寵的本事。

此人白馬銀槍,在劉繇軍中堪稱的上是一等一的好漢。只可惜張英嫉賢妒能。壓制住高寵地發展。到後來,還是在一次大戰中,高寵在亂軍中救下了劉繇,算是入了劉繇的眼兒。從那之後,高寵就是劉繇的親衛,雖得器重。卻未能重用。

嚴白虎把高寵推薦給了劉備。

正發愁身邊武將不足的劉備,得了高寵之後,興奮無比。

不顧關羽等人的反對,硬是把高寵留在了身邊。而事實上,高寵也不負他的厚望。

此次出兵。劉備只帶兵三萬,以關寧關平爲先鋒,劉全爲後軍,自己坐鎮中軍。

關寧關平,是關羽地義子,武藝不差。

而跟隨在劉備身邊的少年文士。是司馬朗的弟弟,演義中有冢虎之稱的司馬懿。

這司馬懿是在年初是投靠了劉備,甚得劉備的青睞。

所以就帶在了身邊,自稱文有司馬懿,武有高寵,足矣!

在這次會盟中,劉備居於第五位。論實力不算是很雄厚,但也不容他人小覷。

而劉表和孫策由於居於江南,手中多是以步兵爲主。各領兩萬人。

前來參加會盟。說起來,這二人之間地關係並不算和諧,因爲那江東的統治權,發生了不少衝突。孫策沒有來,只派了孫權爲代表,不過卻請了周瑜出馬,輔佐孫權。

劉表則是親自領兵,身旁除了一個廖立之外,也跟着一名少年文士。

那少年身長接近八尺,容貌甚爲。身穿月白色的鶴氅。肅立於劉表的身後。看年紀。大約在十八九歲的模樣。手中輕搖一把摺扇。風度翩翩,形容格外的瀟灑。

七路諸侯。集結大軍四十萬,陳兵於京兆。

曹操作爲主人,親自出面迎接衆人。掃了一眼這大殿中地衆人之後,不由得一陣感嘆。

這大殿之中,端的是青春洋溢。

除了自己這些人之外,竟有半數青年。尤其是那孫策麾下,更是一個比一個年輕。

“諸公皆爲當世豪傑,如今匯聚一堂,所爲之事,就是那關中的董西平。”

曹操的場面話還是要說:“董俷佔據關中,已成我漢室之心腹大患。若不能儘早剷除,任由其發展下去的話,定會給漢室江山帶來諸多麻煩。今日之薰俷,就猶如昨日之強秦。我等當聯手起來,拋棄往昔恩怨,共剿國賊,已復我漢室江山。”

其實,在座的人都知道!

所謂的漢室江山,早已經不復存在,如今不過是一個空殼子罷了。

但誰又能說出來呢?

這大殿中,少說有三方人馬代表着漢室的血統。當然,那劉備的名頭並不好聽。

“丞相所言極是!”

衆人齊聲道。不過言語中有多少真誠,自然是另外一回事了。

曹操也非常清楚,想要這些人齊心協力,簡直是一件不可能地事情。今日大家坐在這裡,說穿了爲的就是一個利字。天下熙熙爲名而來,天下熙熙爲利而去,古人誠不欺我!

坐在最下首的公孫康,是公孫度的兒子,年二十九歲,如今官拜樂浪太守。

這公孫康年紀雖輕,但是頗有能力。年初時當公孫度和樊稠焦灼的時候,正是公孫康出了個主意,與馬韓結親,聯手夾擊樊稠,使得樊稠兵敗,自刎於樂浪。

至於結親的人,就是馬韓的郡主和公孫康。

公孫康說:“丞相所言極是,我父因身體有恙,未能前來。不過在我出發前,父親曾說過,一俟丞相用兵,他將於幽州配合,定牽制住那乞活軍,不能動彈半分。”

曹操也明白,這是公孫度如今能做到的極限。

他得幽州並不久,而幽州又是苦寒之地,此前近十年中,戰事接連不斷。加上他又與樊稠一場惡戰,雖去了後患,可是元氣大傷,正是需要休養的重要關頭。

此次出兵兩萬,已經是公孫度的極限。

而且能拖住乞活軍,於曹操來說,更是一件大好事……比起那帶着十五萬兵馬到處耀武揚威地袁尚,公孫度所表現地誠意,無疑讓曹操更高興。而袁尚聽公孫康說完,薄薄地嘴脣劃出線,嘴角微微上揚。

顯然。他並不看得起公孫康。

在七家諸侯當中,公孫康地背景恐怕是最爲低下。

哪怕是劉備,如今也掛着個郡馬地名頭,而且又是國姓。雖說早年有點瑕疵,也說的過去。孫策和曹操,是官宦世家出身。當然孫策的底子相比之下,弱了些。至於劉表劉璋,正經的漢室宗親,當朝漢帝的叔父輩兒,而袁家。更是世族。

若非這裡不是冀州,袁尚甚至不想和公孫康同處一殿。

而公孫康於袁尚地輕蔑,看上去卻非常的大度。說完之後,還朝着袁尚一笑。

袁尚說:“但不知此次奪取關中後,我等有何好處?”

一句話出口,沮授臉色大變。而許攸卻是面帶冷笑。至於其他人,表情不一。

曹操一蹙眉,“賢侄,你這話從何說起?我等皆是爲皇上做事,談甚好處?此次出兵,是代天征伐,我們只需做好了事情,皇上自然不會虧待我們。這等大逆不道的言語,莫要再說。諸公。且看在大將軍的面子上,顯甫年幼,莫多計較。”

你袁尚是什麼東西?

就算是你老子在,他也要乖乖的稱呼我一聲丞相。

曹操這一番話,連挖苦帶譏諷,順便還給了袁紹一個天大地臉面,而諸侯對曹操的這種態度,特別是劉表劉瑁兩個正經的漢室宗親,非常滿意。

劉表捻鬚而笑,“孟德不必叮嚀。當年我等與本初在雒陽時。也是故友。怎會計較?”

一句話,直接把袁尚打到了晚輩的位子上。

那意思分明是在告訴袁尚:賢侄。這裡都是你的長輩,學學那孫權,少說話。

把個袁尚臊的,是滿面通紅。

沮授站出來,連連道歉,“丞相此次代天征伐,我等必將聽從丞相地派遣。”

曹操一笑,“明日會盟之後,我等將征伐函谷關。此次會盟,那漢中張魯竟不聽聖命,實在是罪不容赦。幼玉,漢中本爲漢室領土,當由劉益州出兵征伐纔是。”

那意思是:漢中歸你們了!需要幫助的話,到時候我們會有動作。

幼玉,是劉瑁的字。聞聽之後,起身道謝,而後正襟危坐,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

曹操又道:“明日會盟,當選一盟主,諸公今晚可思忖一番,明日盟上提名。”

“正當如此!”

“好了,諸公遠道而來,想必也都累了。我以命人在雒陽安排了房舍,早早休息爲好。”

所有人起身,相互告辭,走出了嘉德殿。

劉表和劉瑁原本在雒陽就有房產,曹操命人整理之後,二人自回原處。而袁家由於當年袁之死已經沒落,袁尚只好居住在別院中,除心腹之人,其他全都回歸軍營。

文丑在青瑣門外上馬,正要離去。

許攸卻突然拉了他一下,向後看了一眼,就見劉備在司馬懿和高寵的陪伴下,走了出來。劉備看見許攸和文丑,也沒有說話。只是微微一笑,朝二人點點頭。

文丑深吸一口氣,回禮點頭。

由於彼此已經不是一個體系,劉備如今更自立山頭。至少從表面上,許攸和文丑也不好太過於接近。但是從劉備的舉動來看,昔日的好友雖飛黃騰達,卻並未忘記自己。

許攸這心裡的石頭,總算是放了下來。

來日方長,如果和劉備過於接近,那沮授定會有所察覺。

二人隨沮授護送袁尚回家,而後直出雒陽城。既然無法住在城內,還是在軍營中爲好。

當晚,雒陽***通明……城外的軍營裡,不斷的迴響號角聲,刁斗聲,給人一種頗爲興旺地感覺。

劉表端坐在府邸大廳裡,看着這熟悉的景色,心中無比的懷念。當年,他就是從這裡出發,離開了雒陽……一晃近十年,原以爲再也回不來雒陽了,沒想到……幽幽的嘆了口氣,劉表閉上了眼睛。

事實上,他並不想參與這次會盟。不管是西漢王還是漢帝,都是他劉家的後裔。

不管是誰贏了,怕都會有損漢室尊嚴。不過,這漢室,還有尊嚴嗎?

自己這次參與進去,只怕是再也無法脫身。想爲漢室留一方淨土,可這天下,何處是淨土呢?劉表睜開眼睛,站起身來,準備去臥房中休息。老了,真的老了……這時,一員小將邁步走進了客廳。

生的一副好面容,儀表堂堂,身形偉岸。

他拱手道:“主公,外面有人求見,說是有遠方親人,給您捎來了一封家信。”

第89章 絞肉機(一)第264章 雞鹿塞(四)第61章 惺惺相惜第209章 大宅門之四小虎第447章 覆沒第324章 大決戰第383章 沿着錯誤軌跡第400章 獅虎第397章 十年(七)第4章 殺人歌(2)第355章 孫劉聯盟第421章 短歌行第180章 疑似太平盛世來第484章 長安(三)第420章 煮酒(二)第69章 轉戰青徐第327章 西域二三事(一)第384章 郭嘉之死第254章 三韓獻寶,中藥變韓藥第173章 籌謀建新軍第74章 飛燕南行第348章 一場風花雪月事第347章 破長安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175章 驚州來人第63章 再遇唐周第392章 十年(二)第350章 三學紀要第277章 雒陽烽火紀(一)第162章 韓與馬(四)第287章 郭汜焉能爲人第193章 知我者謂我心憂第227章 矯詔出,諸侯興兵第17章 求官(1)第9章 擂鼓翁金錘(1)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392章 十年(二)第474章 四猛八大錘(二)第65章 巨魔襲來(一)第392章 十年(二)第291章 南山桃花源(三)第448章 賈詡二謀荊襄(一)第281章 雒陽烽火紀第75章 傷寒症第310章 躁動的心之石韜第405章 水淹七軍(二)第428章 誰可橫刀立馬,唯我錦帆將軍第140章 三醜戰三英(一)第446章 無題第238章 宿命相逢第257章 董俷離京第118章 回河東(三)第350章 三學紀要第202章 泰山賊(二)第11章 馬奴小鐵(2)第134章 俸祿三百石(一)第36章 一氣韓九曲第410章 董西平單刀赴會(一)第23章 阿醜相隨(1)第492章 無題第91章 絞肉機(三)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194章 賢士無蹤,武鬥丹陽第353章 鳳雛第一謀第424章 錦帆賊(二)第499章 決戰之殤逝第60章 雙醜會第321章 大決戰(四)第55章 行路難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218章 孺子心歹毒(一)第464章 溫侯(二)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266章 金銀決(一)第103章 單福先生第433章 活字第466章 溫侯(四)第231章 羣雄鬥呂布第375章 長安之亂(七)第391章 十年(一)第17章 求官(1)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132章 龐家有子名令明第71章 一語點醒夢中人第412章 老招數第463章 溫侯(一)第431章 夏侯蘭(三)第311章 沙摩柯回家第3章 天生力王(2)第289章 南山桃花源(一)第52章 再戰黃巾第394章 十年(四)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70章 諸葛一家第297章 涼州亂第479章 文若不文弱第454章 機關算盡太聰明第411章 呂蒙獻三關第411章 呂蒙獻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