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戰徐州

摩柯回家了……

回想一下,從光和六年相逢,三醜長沙結爲異姓兄弟之後,十年來始終不離不棄。

如今這一分別,卻不知道何時才能相見。

薰俷總有一種感覺,他把沙沙推進了火坑了。

也難怪他有這樣的感受,那周郎又豈是好相與的人物?如今孫策在南方也算是羽翼漸豐。文有虞翻華,武有周瑜程普,加之文家五虎,也算得上是兵強馬壯了。

沙摩柯……

薰俷爲此,着實的煩惱了許久。

他找來了李儒,密令其設法在荊襄九郡安插細作,以便到時候給予沙摩柯方便。

沙摩柯如今是放出去的鷹,能飛多高,董俷難以預料,唯有盡力給予幫助。

也正因爲這件事,精絕國女王舉國遷移至高昌壁的時候,董俷也沒有能出面安撫。

高昌壁,經過多次戰亂,早已經破敗不堪。

從戰術角度來考慮,這裡沒有絲毫的利用價值。

但是從戰略角度而言,奪回高昌壁,就意味着大漢朝對西域的重新掌控,自然不同於普通的城鎮。

重豎漢室尊嚴,唯有此才能立足西域。

盧植蔡三老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出同意,而且他們認爲,高昌壁當爲王治所在。

什麼是王治?

說穿了,就是豎起劉辨這面旗號。 ▪ ttκa n▪ c o

把高昌壁作爲王城,並建議劉辨更改王號。改弘農王爲高昌王,代表着漢室正統。

在這一點上,喜歡和董俷唱反調的羊續也是舉雙手贊同。

可董俷卻不希望如此。

他手裡有玉璽,這是一個連蔡|儒二人,沒有人知道玉璽的存在。薰俷之所以沒有讓劉辨登基,是因爲目前這時機還不算成熟。

按照他的想法,奪回三輔。立足長安。

到時候有玉璽代表國運。劉辨在長安登基。效果也許會更加的明顯。

高昌壁……太荒涼了。

劉辨如果來到這裡定下王治,勢必要耗費大量的錢糧,這似乎並不符合薰俷的觀念。

最後,還是諸葛瑾出了主意。

“居延城的確不適合作爲王治,對於西域的震懾,遠遠無法和高昌壁相提並論。主公所擔心地是耗費錢糧,其實也沒關係。車師國。卑陸國,以及移支等國戰敗後,雖有精壯充入了乞活軍,可還有老弱婦孺在,何不名氣修築王城,也好過白白地供養……另外,各國王室聚集地財富,也可以挪出一部分。雖說耗費是耗費了一點。可是從長遠來看。這西域終歸是由主公掌控,修繕一番倒也沒什麼大礙。”

薰俷三思之下,最終還是採納了諸葛瑾的建議。

劉辨暫時留在高昌壁。而薰俷則移治所先行抵達,在高昌壁原址上,撥地十萬頃,重築王城。這是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由蒲元爲將作大臣,負責督造新王城。

當然,王城裡面的具體歸化,由劉洪出面設計。

在這方面,劉洪顯然是一個行家,算得上是一個合格的設計大師。

*

進入六月之後,王城的重建工作,已經大規模的展開了。

而董俷卻在班咫再下戎盧、婼(chuo西地擴張。

因爲再向西,就要進入大宛和烏孫的屬國之中。

在賈詡的遠交近攻計策實施之前,董俷還不想過早的和大宛烏孫交戰。同時,消化已經佔領的地區,也需要一個過程。操之過急,適得其反,董俷很清楚其中利害。

戰事停止了,接下來就是休養生息。

大宛烏孫很明顯也覺察到了董俷所帶來的壓力,隨即調兵遣將,做出防禦的態勢。

誰也沒有向對方表達什麼意願,反正是很默契的進入對峙地狀態。

經歷半年戰火動盪地西域,暫時平靜下來。

與此同時,鄉學和縣學,在董俷的推動之下,由張掖地區率先執行。

自古,讀書識字都是高門大閥所掌控的權利,普通百姓根本無法接觸到,更不要說邊荒之地地百姓。不論出身,不論貴賤,凡滿年齡者,都可以進入鄉學學習。

這個消息一傳開,在河西四郡所引起的轟動,可想而知。

有贊成的,有反對的……

當然更多人,則是在一旁默默的觀看事態的發展。

甚至包括馬騰在內的中原諸侯,也想弄清楚這董家子的喉嚨裡,究竟是在賣什麼藥?

薰俷坐在簡陋的府衙大廳中,搖頭苦笑不停。

“岳丈,

什麼想法?”

撓着頭,董俷說:“您也看到了,隨着我們向西不斷挺進,能辦事的人也越來越少。早先我們據守河西的時候,還好說一些,可是現在……子瑜現在天天見到我就是讓我給他派住手,軍師和姐夫那邊,現在也是勉強夠用而已。務凃谷等地的重建,移民的安置……還有池方面,曾次雖然沒有說,可我知道,他也很頭疼。”

“那你建立這鄉學……”

薰俷撓了撓頭,“其實也沒什麼,只是讀讀書,認識個字,知道什麼時候做什麼事。雖然說不堪大用,卻能令子瑜曾次他們緩解一下壓力。而且,將來地方越來越大,總需要人來管理吧。士子們不願意到這蠻荒之地,而本地人也未必會願意接受外人的管理。與其這樣,倒不如培養一些當地的人,到時候管理起來也方便。”

蔡輕輕的搖着摺扇,沉吟不語。

其實,這也不是董俷的發明。早在幾年前。法衍就制定出了以夷制夷地策略,如今不過是換個地方,從朔方轉移到西域罷了。蔡自然也能明白這裡面的許多好處。

“西域自古爲蠻荒之地,西平有此想法,倒也是好的。可這麼多人求學,你哪來的先生教導?”

薰俷笑了,“這個簡單。我已經和蜀中張家,徐州麋家商量妥當。關東蜀中多的是不得意的寒士。我又不求他有多大的本領。只要能識文斷字。也就馬馬虎虎的湊合了。關東關中動盪。想必會有很多吃不上飯地傢伙,想要這個生計地路子吧。”

“可如果人家不願意來……”

“不來,我就用錢買!”

薰俷這話說地算好聽。如果把話說的更直白一些,那就是動手搶!

通過蜀中張鬆,徐州麋竺,讓他們把那些能識文斷字的窮酸抓起來,薰俷出錢買就是了。

再說的清楚一些:奴隸買賣!

蔡對此倒沒什麼意見。

反正已經到了這一部。也沒什麼不能撕破臉皮了,該怎麼幹,就怎麼幹吧……

站起身來,“西平,你搞這件事,我也沒什麼意見。只是你要主意,莫因此而冷了底下人的心啊。”

“我幹什麼了?什麼時候冷了他們的心?”

薰俷糊塗了,不明白蔡話中的含義。

蔡也說不上來。只是隱隱覺得。這件事鋪開了地話,只怕其意義並非董俷所說的那麼簡單。

算了,該怎麼做。西平自己心裡有數就好。

自己也老了,呆在太學裡教導一下那些孩子也就是了,何必再去操心許多事情?

晚飯後,蔡回屋教導孩子們去了。

薰俷舒展了一下筋骨,正準備去演武場中演練一番武藝,卻見李儒帶着法正,匆匆的趕來。

臉上帶着一種笑意,李儒走進來就說:“主公,好消息啊!”

“什麼好消息?”

“你看,這是十二從徐州派人送來的消息。”

薰俷倒是不急着看那份情報,而是拉着法正的手,坐了下來。

法正,已經二十。。

當年在陽初見時的稚嫩,早不見了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沉穩而幹練的氣質。

對於法正,董俷也懷有一分愧疚。

法衍如果不是因爲投奔了他,只怕也不會……

“孝直,近來可好?”

這個孝直,是法正給自己取地字。

聽聞董俷詢問,連忙恭敬地行禮說:“多謝主公掛念,法正現在過的很好。”

那眉宇間,透着一股倔強。聽說這孩子在法衍死後,變得格外沉默,也非常的勤奮。

李儒對法正很滿意,常贊他有乃父之風。

薰俷溫言和法正說了幾句之後,這纔打開情報,就着燭火看了一眼,不由得咦了一聲。

“沒想到,竟如此有趣!”

他擡起頭,看着李儒說:“姐夫,看到了沒有,我介紹地這個人,似乎還不錯嘛。”

*

下城外,旌旗招展。

曹操頂盔貫甲,罩袍束帶,咬牙切齒的看着對面陣中的一員大將。

“劉備賊子,先阻我大軍,又偷襲我營寨,令子義重傷……衆將官,誰與我拿下此人。”

曹操如此憤怒,也並非是沒有道理。

本想接老爹前來兗州享福,一家人團員,何等的快活?卻不成想,被陶謙偷襲,全家四十三口,沒有一個人活下來。正在消化青州的曹操聽聞噩耗,當時就昏了。

自古禍不及家人!

這是一個連三歲小孩子都能說出的話語。

那陶謙,自稱是仁人君子,卻做出這等可鄙的事情。

我攻打你徐州,那是你我之間利益上的衝突。可是,你卻不應該偷襲我的家人啊。

曹操醒過來之後,不顧衆人的勸阻,立刻調集兵馬,兵分兩路殺入了徐州。

太史慈由沛縣出兵,率先攻入了彭城國。

陶謙手下的人馬,如何是太史慈的對手,被殺得大敗而回。

而曹操則從青州出兵,以夏侯敦爲先鋒官。李典樂進爲副將,由三亭殺入琅琊郡。

一路過關斬將,開始時倒也算是順利。

可是在抵達既丘的時候,突然接到戰報:袁紹派沮鵠爲主帥,劉備關羽爲先鋒馳援徐州。先是大破州兵馬,而後引得太史慈回師救援,於太史慈歸途之上埋伏。一場大戰,太史慈被關羽所傷。若非曹仁曹純拼死解救。只怕就死在了亂軍中。

這劉備。何許人也?

那關羽又是什麼來頭?太史慈地本事,曹操可是知道的。在衆將之中,可排名在前五,的確是一員不可多得的驍將。據說只三個回合,就被關羽斬傷,莫非又是一個董西平?

但這個時候,曹操絕不可能回頭。

催兵馬繼續前進。抵達了下城下。

原本想要休息一晚後再做交鋒,可不成想那劉備居然半夜偷襲,迫的曹操兵退十五里。

那關公的本領,曹操算是看到了。

的確是有萬夫不當之勇……

如今是仇人見面,分外眼紅。曹操也知道,若想殺陶謙報仇,不擊潰劉備,絕無可能。

曹操話音剛落。身後一員大將。已經催馬衝出本陣。

只見他,黑盔黑甲,皁青色戰袍。掌中一杆七十八斤重的九耳八環大砍刀。華棱棱直響。

胯下青鬃馬,是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是誰?

曹操樂了,那大將,正是他身邊地折衝校尉許褚。

許褚和太史慈關係非常好。

事實上不僅僅是許褚,夏侯敦、夏侯淵等人和太史慈都不錯。太史慈武藝高強,箭術精湛。兼之爲人謙和,頗懂得進退。雖然加入地晚,但是在曹操硬盤中卻極有人緣。

而且,許褚還跟太史慈學過箭術,聽聞太史慈受傷,許褚自然是暴怒至極。

端地是人如猛虎,馬似蛟龍。

許褚在馬上虎目圓睜,厲聲吼道:“關羽何在?那關雲長何在?你家爺爺在此,還不過來送死。”

大旗下,有一排人。

當中正是陶謙,左手邊是陶謙的部曲,右手邊是沮鵠劉備關羽三人。

沮鵠,是沮授的兒子,年二十八。

很有氣度的一個人,不但秉承了家學淵源,而且自幼拜名師,練得一身的好武藝。

作爲此次的領軍的主將,他還有另外一個任務:觀察劉備。

只是沮鵠不太明白,父親爲什麼會對這麼一個人如此在意?很謙和,而且知書達理。

雖然少了一隻耳朵,卻顯露出一股剛強氣概。

幾乎每個和他交往過地人,都會對他生出好感。就算是沮鵠自己,也不能例外。

許褚在陣前罵陣,關公丹鳳眼眯成了一條線,手捻美髯,手中倒拖青龍偃月刀,撲棱掉了一個個兒,催馬就準備出陣迎敵。

可沒等他出戰,從陶謙身邊就殺出了一將。

厲聲喝道:“區區蠢賊,我來殺他……”

此人名叫樑綱,是南陽人,自幼好武,刀馬純熟,是陶謙手下頗爲厲害的將領。

關羽是什麼人?

這裡是下,逞威風也輪不到關羽一個區區的無名小卒。

有道是,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樑綱可不是很服氣關公,更不想讓外來人逞威風。

掌中開山刀,催馬衝向許褚。

樑綱的武藝的確是不錯,但也要看和什麼人比。至少在許褚眼中,此人不值一提。

二人戰了六七個回合之後,許褚錯蹬一刀斬樑綱於馬下。

大刀在靴子底蹭了一下,厲聲喝道:“關雲長,鼠輩……莫非害怕了爺爺不成?”

那關公是何等高傲的人物!

聞聽許褚說這種話,頓時勃然大怒。

丹鳳眼猛然張開,精芒一閃。催馬衝出本陣,厲喝道:“無名小卒,你家二爺在此。”

第152章 蔡邕歸來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126章 一手黃金一手屠刀(一)第42章 少年工匠(1)第393章 十年(三)第414章 大亂第287章 郭汜焉能爲人第93章 絞肉機(五)第406章 水淹七軍(三)第396章 十年(六)第378章 請君移駕長門宮第61章 惺惺相惜第484章 長安(三)第273章 陰謀與背叛第154章 老實人發怒(二)第448章 賈詡二謀荊襄(一)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474章 四猛八大錘(二)第109章 奉孝出馬第91章 絞肉機(三)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141章 三醜戰三英(二)第75章 傷寒症第239章 那一刀的風情第152章 蔡邕歸來第42章 少年工匠(1)第368章 各方雲動第177章 西園立八校(二)第61章 惺惺相惜第346章 昔日重現第233章 猛虎斃命第340章 大戰起,誰是黃雀(八)第394章 十年(四)第142章 董俷進雒陽第214章 昭寧大事記(一)第7章 金城破羌(2)第486章 長安(五)第487章 長安(六)第288章 牽一髮而動全身第433章 活字第430章 夏侯蘭(二)第100章 左中郎將第76章 五溪蠻人第119章 初見孟德第385章 建安二年的雪(一)第262章 雞鹿塞(二)第347章 破長安第92章 絞肉機(四)第377章 長安之亂第4章 殺人歌(2)第120章 河東一霸第161章 韓與馬(三)第24章 西部都尉(1)第235章 滎陽大戰(一)第483章 長安(二)第478章 四猛八大錘(完)第232章 賈詡毒謀第164章 塵埃落定第447章 覆沒第325章 遼西起風雲第30章 身處險境(2)第324章 大決戰第455章 泰平問對第225章 誰逼迫誰?第219章 孺子心歹毒(二)第480章 家與國第205章 千乘萬騎走北邙(二)第395章 十年(五)第25章 黃河九曲第95章 俷公子突圍第34章 巨魔兒第318章 大決戰(一)第422章 五蠻第380章 魯肅獻策合縱第321章 大決戰(四)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105章 父子相逢第436章 僧與帝(二)第135章 俸祿三百石(二)第82章 三醜結義第456章 兩大錢第240章 雒陽一夜(一)第279章 雒陽烽火紀(三)第468章 大野澤(一)第52章 再戰黃巾第443章 賈詡一謀蜀中第8章 大姐(2)第370章 長安之亂(二)第149章 憐香惜玉否第435章 僧與帝(一)第68章 斷頭溝第232章 賈詡毒謀第417章 議和第52章 再戰黃巾第329章 西域二三事(三)第425章 當陽(一)第462章 沒落陸家第498章 決戰之一子絕殺第83章 一進雒陽第18章 放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