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如何才能弄幾千萬銀元入內府

“聚人曰財,自古無糧不聚兵。”

李守漢聲音不大,但是話說得很清楚。

“整軍經武,提高戰鬥力,嚴明軍紀,各處都要錢糧,一旦大戰開始,更是金山銀海米山面山的往裡填。”李守漢很不客氣的端起了茶杯,喝了一口香甜的熱可可。

“倒是漲了見識,果然今天才知道什麼是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馬士英不着痕跡的捧了李守漢一句。

“首輔大人說得是。所以,某家在南中時,將農田水利之事,放在了頭等大事。不然的話,一場洪水,一次旱災,一場蝗蟲,便將農人一年辛勞化爲烏有。試問,沒有糧食,國家如何養兵,如何興辦教育,發展工商?”

“所以爵帥便一直都說,無糧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無兵不安?”朱由崧按捺不住眼睛裡激動的光芒。

“正是。陛下,臣也不過是將太祖高皇帝當年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方略,取了前面兩句之精華,稍加變化而已。”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瑤,李守漢也很好的回了朱由崧一句,所謂的花花轎子人擡人,你當着面吹捧我,我就說我這不過是效仿你家老祖宗的招數,沒有什麼稀奇的。

弘光皇帝朱由崧點了點頭,對李守漢的話表示贊同。旋即便將目光投向了首輔馬士英:“老馬,朝廷所轄之地,錢糧徵收情形如何?爵帥所說的聚人曰財,那是至理名言。不能朝廷總是讓爵帥自己掏出錢糧來墊付軍費開銷啊!?”

朱由崧這話,無意間暴露出了他內心最爲焦急的擔心之處。堂堂的大明朝廷,卻總是讓一個臣子掏自家的府庫錢糧出來爲朝廷養兵,這說到底也是個不體面的事。長此以往下去,朝廷的軍隊到底是朝廷的兵馬,還是他李守漢的家丁呢?所以,必須要儘快的恢復朝廷的財政體系!

馬士英也是個善於揣摩上意的主兒。對於朱由崧內心那點帝王心思,不說是瞭如指掌,也是能夠猜個八九不離十。

“陛下,自陛下登基以來,聖恩廣佈於四海,裁減丁稅銀,開設恩科。清理歷年積欠錢糧,恢復神宗舊制,府庫之中已漸次有了充盈之象。這,也有賴於爵帥有識人之明。”

馬士英所說的李守漢所謂的識人之明,便是指的他薦舉了著名的排槍抄家查白地,這位查御史,在蘇州府一帶弄得雞飛狗跳。但是,要說蘇州府的讀書人、官紳們也是一羣賤皮子,當年萬曆皇帝、魏忠賢魏公公派人來收稅,他們敢聚衆鬧事,動不動的就砸爛了府衙。可是,如今查白地動不動就排銃齊發的抄家來追繳積欠錢糧,他們反而都乖乖的像個貓兒一樣。

被抄家的不敢反抗,沒有被抄家的,紛紛的鑽山打洞的湊錢買糧食來交清歷年來欠下的錢糧,有的人甚至去借了高利貸。(什麼世道啊!從來官紳都是放高利貸的,怎麼今天輪到了官紳們來借高利貸了?讓人想到了被鳳凰等媒體明裡暗裡各種詬病的“五反”運動,那可是讓無數的資本家們痛苦不堪的噩夢啊!)

有這麼得力的幫手,馬士英推行新政、恢復萬曆年間舊制和追繳歷年積欠錢糧,這三項工作進展的就相當的順利。至少,比馬士英自己和他的幕僚們想象的順利得多。

“陛下,如今朝廷在浙江、江西(不包括贛南在內,明代的行政區域劃分,贛南是一個單獨的行政區域。)、湖廣、南直隸等處進行積欠錢糧清理和恢復萬曆皇爺舊制。”

“其中,按照萬曆舊制,浙江登記在冊需上交錢糧田地,46,696,982畝地,需交稅糧2,522,627石,平均稅率0.054石/畝;江西登記在冊需上交錢糧田地40,115,127畝地,需交稅糧2,616,341石,平均稅率0.065石/畝;湖廣:221,619,940畝地,需交稅糧2,162,183石,平均稅率0.010石/畝;南直隸:77,394,662畝地,需交稅糧6,011,846石,平均稅率0.078石/畝。”

“按照陛下所頒發之恩旨,清理積欠錢糧從崇禎二年開始,在此之前,朝廷錢糧徵收以魏忠賢魏公公的作爲,便是有拖欠,也相差不大。故此,徵繳錢糧欠款從崇禎二年開始。”

“崇禎二年到崇禎三年,丁銀爲九釐。崇禎四年到崇禎十三年,丁銀爲一分二釐。崇禎十三年到崇禎十七年,丁銀不過二分二釐而已。當然,按照優免則例的章程,秀才以上的功名這些人的地丁銀也是可以免一些的,不過優免則例似乎只是免得糧和勞役。不過沒關係,免除勞役數量就按照丁的數量折算,免除的糧食則按照七月糶米的市價折算好了。”

馬士英一連串的數字如行雲流水一般從口中說出,聽得李守漢心中暗自佩服,聽得朱由崧兩眼放光,但是,這一堆數字,卻沒有他想要知道的數目:“老馬,這些錢糧田地數目,人丁銀標準幾釐幾錢的事暫且放下,你只管給朕說說,這南直隸、浙江、江西、湖廣四處地方,該當給國庫,給朕上交多少錢糧?”

馬士英捋捋他那一部著名的大鬍子,他看得出來,皇帝今天的心情不錯,所以,他決定和皇帝賣賣關子。

“陛下,錢糧數目一事,臣雖忝爲首輔,卻也不敢妄言。應該上繳府庫之稅款,臣可以從有司上報文書之中揣測一二,說與陛下。可是,糧食入庫數目,便要看爵帥的了。”說完這話,馬士英還促狹的朝着李守漢眨了眨眼睛。

這樣的情形,朱由崧自然落在眼裡,心中明白這是首輔大人在和自己開玩笑。“老馬,這便是你的不是了。如何糧食數目,要看爵帥的?”

馬士英這話,不但讓朱由崧不明白,也讓李守漢本人如墜五里霧中。“馬大人,這話便從何說起呢?如何皇糧入庫數目,要看某家?難道說,某家與這些拖欠朝廷錢糧之人有什麼勾連不成?”

“陛下,爵帥,下官這樣說,自然也是有這樣說的緣由。方纔下官說了,江南四處地方應該上繳錢糧的田地數目。如果是如數清繳的話,除開每年繳納的零頭(姑且算優免掉了吧),江南各地的官紳讀書人們差不多要繳納九千六百萬石糧食!”

“九!千!六!百!萬!石!”這個數字,就像六枚金炮彈一樣,砸得弘光皇帝朱由崧幸福的眼前直冒金星,有些喘不過氣來。他自小便在錦繡堆里長大,也是見慣了金銀珠玉了。但是,國破家亡之後,頓時從天堂墜落人間(注意,不是地獄。他這個級別的人物,混得再慘,也比那些真正身在人間活地獄的貧苦百姓流民強得多。)從那個時候起,他就知道錢糧二字的重要性。如今,馬士英口中說出能夠在浙江、南直隸、湖廣、江西四處地方清理積欠錢糧,達到九千六百萬石這麼一個前所未有的龐大數目,如何不令他驚訝、歡喜?!

“當然,折算成銀元的話,便是按照七月糶米的價錢算,也需要4800萬銀元。這還是中間環節沒有人上下其手的理想數字。可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如何那些稅吏能夠放過眼前這些肥羊?陛下須知,往年這些縉紳先生們見到稅吏戶書等輩,便是連個眼皮都不會擡一下的。此輩如今有了這樣的機會,有怎麼能夠放過?所以,若是稅吏們存心坑一下這些官紳,趁機敲詐勒索一番,只怕便是五千八百萬銀元也未必!”

馬士英吐槽了幾句,繼續爲朱由崧李守漢君臣講說眼下的錢糧入庫情形。

“田賦,歷來便是徵收實物。特別是眼下軍興之際,四方軍糧需索甚急。可是,這江南四處,又上哪裡去尋這許多的糧食?不要說蘇鬆太、杭嘉湖早已不是‘蘇湖熟天下足’的時候了,便是湖廣地面,多年來兵火連綿,所出產的糧食,勉強能夠供自己繳納田賦便已經是祖先有德了!”

“所以,這般士紳們,便將主意打到了爵帥身上!誰都知曉,如今江南的糧食,大多數是來自爵帥治下。所以,此等人們,便到爵帥的隆盛行來採購糧食,上交府庫。”

“怪不得呢!老馬!朕現在才知道,你爲啥說能夠朝廷國庫能夠收入多少糧食,全看爵帥的!這話果然如此!”

“正是!爵帥的商船能夠運到多少糧食,他們才能買到多少糧食用於上交。據臣所知,如今,上海縣和江寧府等處,爵帥的南漕糧米交割契約,到岸價已經漲到了每石米三塊銀元。這還是朋友之間交易的友情價格。”

每石米三塊銀元,九千六百萬石米,這龐大的天文數字,立刻擊垮了朱由崧,就算是李守漢自己,也是眼前一陣金星亂晃。

“老馬!如今入庫了多少糧米?還有多少未曾入庫?”

“首輔大人,如今還有多少糧米缺口?”

幾乎是同一時間,朱由崧、李守漢君臣二人喊出了內容幾乎相同的問題。

雖然問一樣的問題,但是,這君臣二人關心的問題角度卻不盡相同。作爲皇帝的朱由崧,自然關心他的國庫裡能夠有多少糧食銀錢入庫。而李守漢,卻敏銳的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機會。

“老子這回要在江南這羣東林身上狠狠的砍上一刀,讓他們以後再也沒有那麼強的經濟實力來和老子搗亂!”

“陛下,爵帥,如今各處上報的文書,大概有一千萬石糧米已經入庫,另有近一千萬銀元的丁銀等稅款解入戶部。除了地丁銀之外,各處的商稅、鈔關也有數百萬元入手。陛下,眼下怕是國朝自神宗以來最爲充盈的時刻了!”

馬士英按捺不住喜滋滋的神色,頗爲得意的向朱由崧和李守漢介紹眼下的國庫存糧、存銀數目。的確,眼下南京城內的太倉,充盈無比。當然了,是以馬士英等人的眼光來看的。往年能夠在裡面縱馬馳騁的庫房裡,堆滿了一廩一廩的糧米,用桑皮紙包裹的銀元,讓原本習慣了夾帶庫銀出去的庫兵們恨得咬牙切齒,看着堆積如山的銀元,卻無從下手。(沒辦法,從小開始的適應性訓練,都是針對銀錠元寶的,如今換成了銀元,形制、尺寸都不一樣了。)

“那也就是說,還有八千多萬石糧米的大頭沒有入庫?”李守漢沉吟着。

“大將軍,莫要嫌少了。沉痾已久,能夠收到這樣程度,已經實屬不易。如果不是你保薦的那個查御史,確實得力,只怕連這些錢糧的零頭也未必能夠收得上來。”朱由崧以爲是李守漢嫌收得少了,急忙向他給手下人們辯解。

“老馬,你回去便以內閣名義擬旨意。查某辦事得力,擢升爲蘇州同知,巡按御史!領五品銜!”

一句話,咱們的查白地,便從吳縣知縣變成了蘇州同知,巡按御史。

“臣,謹代查某謝皇上提拔之恩。回去便命人告訴查某,好生給皇上辦事。”先是嚴格按照禮數,給朱由崧叩謝了特旨提拔之恩,也是李守漢這個保人的題中應有之義。

“首輔大人,某家方纔聽你說,如今各處都在採購某家南中的糧食,用來繳納皇糧。可是?”

“正是。大抵是這樣一個流程。縉紳們先在上海縣的商貿區、杭州府的商貿區,或是在這江寧城中,購買爵帥商號之中所發之糧米契約,然後,以契約交割實物。再將糧米運抵各處府庫繳納皇糧。”

“何必如此費事!耽擱時日不說,多次搬運,糧米數量和質量都有損耗。”李守漢沒頭沒腦的冒出來這麼一句,聽得朱由崧、馬士英有些發愣。

“爵帥,何出此言?”朱由崧看着李守漢臉上、額頭暴起的血管,有些膽怯的詢問。

“陛下,老馬,我今日斗膽問一句,當年萬曆皇爺和嘉靖爺、成祖、太祖爺在位時,他們的少府之中,儲存幾何?”

得!問到了朱由崧老祖宗們的私房錢了。少府是中國古代官名,始於戰國。秦漢相沿,爲九卿之一。少府掌山海地澤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是皇帝的私府。少府,掌管天子私財。秦和兩漢均設少府,王莽稱共工,與大司農也就是戶部一同掌管財貨。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內務府等機構,明代的士大夫們,可是動輒便上數百份的題本,要求皇帝以內帑,也就是皇上自己的體己錢、私房錢拿來幹這個幹哪個。比如說某地鬧了水災旱災,皇上,你要拿出內帑來救災。某地打仗了,皇上,你要拿出內帑來犒賞三軍,激勵將士。總而言之,既然你是皇帝,那麼天下所有的事,開支就都應該由你來負擔。

可是,有着貪財好貨之名的萬曆皇帝,積攢了一輩子的私房錢,除了拿去打了三大徵之外,餘下的幾百萬兩銀子,在自己閉眼之後沒幾天,就被他那個好兒子,被文人洗了腦子很徹底的皇帝,全部交給了戶部,任憑大人先生們去貪污、飄沒。

“陛下,難道不想讓國庫和少府都充盈起來?老馬,都說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你眼下是咱們大明的當家人,如果想有一番作爲的話,手裡必須要有錢,你有沒有想過,內閣首輔手裡直接掌握着幾千萬銀子的大錢?”

李守漢的話語腔調,極具蠱惑力。完全就像十字架教義裡那條伊甸園裡的蛇,更像是街頭巷尾引誘少女進入特種服務行業的那些小白臉。

“幾千萬銀子?大將軍?當真?朕的內府之中,當真可以有幾千萬銀子的儲藏?”朱由崧即使是已經登基爲帝,但是乍一聽李守漢說到這個數目,也不由得興奮激動的口吃起來了。

李守漢笑了笑,開始掰着手指頭給朱由崧和馬士英算賬。

“如老馬方纔所講,如今府庫裡實收糧食一千萬石,尚有八千八百萬石的歷年積欠田賦的缺口,這些田賦實物,各處田地裡是長不出來的,江南四地的官紳們只能從我南中購買糧食來填補缺口。可是,購買糧食實物繳納,第一拖得時間長,第二糧食幾次轉運裝卸,中間的損耗也不算少數。所以,某家便想,既然他們購買了某家所發的糧米契約,而後將實物交割後轉運各地。爲何我們不直接下一道令,糧米契約可以直接交給各處府庫,而後由鄙處商人直接入庫繳納,這不是公私兩便的事?他們只要出夠了價錢,咱們便一切都不要他們操心便是。”

李守漢的話,讓朱由崧與馬士英聽得似懂非懂。

“爵帥,此事,好便是好,可是,如何能有你方纔說得動輒幾千萬銀子的大錢財呢?”

朱由崧眨巴着小眼睛,眼睛裡滿滿的都是對大把大把的銀錢巨大的渴望。開玩笑呢?有幾千萬銀元歸自己直接掌握,那還不是朕想怎麼用便怎麼用?只要一紙手書詔命就可以了。什麼叫爲君之樂,這纔是爲君之樂!

第七百五十八章 彼攻我守(一)第五百三十章 風口浪尖(中)第九十八章 回程見聞第七百四十二章 一箭三雕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夕三驚(下)第七百二十三章 暫且忍耐一時陣痛,夷狄入華夏則中國之!第六百七十六章 黑龍江上的黑船第五百七十一章 生意,江北亂象。第三百八十六章 中葡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第五百零四章 李自成的心事第五百三十四章 破城(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魑魅魍魎第五十七章 渡江!第四百七十五章 戰果,報捷,風波。第六百七十五章 黃太吉北伐!(得不償失!)第四百八十四章 只能跪舔!第六百四十章 齊魯風雲(三)第二百九十二章 軍制改革第四百六十一章 福祿宴?(續)第一百九十七章 煽風點火與火上澆油(下)第六百四十九章 干涉英格蘭?尊王討逆!第四百五十五章 火器之議第七百一十七章 圖窮匕見第七百三十九章 懷璧其罪霍皮人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片海只能有一個龍王(二)第五百六十六章 排排坐分果果第四百六十五章 許充不許賴第六百九十七章 賈詡的冷飯 多鐸的承諾第四百八十四章 神兵利器人人惦記第六百七十一章 黃太吉北伐!(前殿後宮各有利益)第五百四十四章 屌絲的逆襲(四)第二百五十章 封賞,犒軍第四百三十二章 金雞鎮戰役第二百八十五章 牛痘種植現場大會第六百八十八章 議和?那也要看是誰的主張!第二百五十九章 遼東風雪(二)第七百一十三章 天崩地裂(五)又名:撿黃豆!第一百一十八章 海防之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絞肉機,啓動!第五百章 小兒輩(八)第八十五章 巡視匠師協會第六百九十九章 矛盾浮現第三百零六章 討伐(四)第六百八十五章 過山車般的遼東形勢第六百一十三章 戒急用忍,苦撐待變第六百四十八章 關稅貿易協定第八十四章 江南來了新主顧第五百四十五章 談判第四百一十二章 家國之事第六百一十二章 給熱播劇推波助瀾第五百二十五章 商人們的節操第二十九章 拖網捕魚與海難者(下)第一百二十五章 祭奠第一百八十八章 整軍和訴苦運動第六百五十二章 治亂?治平?第四百九十九章 小兒輩(七)第二百九十章 南中版末日審判書第四百五十八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第一百八十六章 守漢的歸守漢,芝龍的歸芝龍(下)第五百九十五章 城難下,自欺且欺人第五十八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五百一十五章 火燒塔山第五百四十九章 大政殿前第六百五十二章 治亂?治平?第四百九十九章 接踵而至第七百零九章 主公,人不能無恥到這種地步吧?!第五百一十章 塹壕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演武、收穫(下)第一百八十二章 海上華容道?(上)第六百三十四章 平清策、正朔第七百九十六章 黃浦江中照天燒(四)第五百二十八章 成了校長?第五百八十五章 擡槍神教出世!第四百五十七章 取洛陽第六百一十一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第四百七十八章 狡兔三窟(上)第四百八十六章 血肉鑄就慈悲心第五百四十七章 李華宇的善意,應對之策第五百五十一章 永福宮夜話第三百一十一章 比大炮還要厲害的!第四十三章 登陸馬尼拉第四百八十八章 賣了隔壁老王家的田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使前來第六百八十六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續)第六百二十八章 濮範戰役(續)第九十七章 基層政權建設同各人的認識第五百二十八章 成了校長?第五百二十三章 亡天下第四百八十章 先卸妝,再打臉!第七百一十五章 仁義王爺及時雨多爾袞第六百四十章 齊魯風雲(三)第七百零八章 天崩地裂(一)第四百九十七章 民族英雄馬科第四百六十五章 許充不許賴第六百九十七章 打陝西?!打湖廣?!第三百四十四章 長清,刺刀突擊(2)第五百六十四章 祖制?呸!第四百四十二章 天使前來第七百四十七章 我們要做天朝人!第四百零二章 登陸鼓浪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