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世宗大王”

第152章 “世宗大王”

仁川港口的外海,一字排開的大明艦隊並沒有靠岸停泊,而是在淺水處下錨,讓艦隊停泊在了海上。

這當然不是說朱瞻埈和寧王對朝鮮要保持什麼禮節,大軍不上岸云云,事實上船上搭載的大軍已經有兩個千戶所轉乘小船登岸,並且在岸邊建立了營地駐紮下來。

之所以大船不靠岸單純的是因爲仁川港口碼頭窄小,根本停不下艦隊這十二艘千料海船。

“果然是蕞爾小國,連千料海船都無法靠岸停泊,我有些擔心他們是否能夠負擔得起大軍糧草轉運了。”站在船頭,寧王略有些擔心的撇了撇嘴:“別到時候大軍的軍糧運過來了,先被這羣化外之民吃了!看他們港口那些軍士的樣子,就像幾輩子沒吃飽飯一樣!”

對於寧王對仁川港口朝鮮軍隊的評價,朱瞻埈只是笑笑沒有說話。

朝鮮雖然立國比大明還晚,如今才傳到第三代君主,這位所謂的“太宗”還自比李世民,覺得自己拿到的是同款太宗劇本。

早些年也確實鬥權臣、治理國家,各方面做的都還不錯,但遺憾的是拿到了唐太宗同款劇本的是永樂大帝朱棣,不是他區區朝鮮李氏王朝的太宗李芳遠。

畢竟李家是通過兵變上臺的,而在這之前高麗國王氏已經傳了“六百年”,國家到底腐敗成個啥樣子基本上可以想象。

再加上是個半島國家,一直以來都處於一種相對封閉的狀態,文明的發展可以說相當的緩慢。

要知道按照後世朝鮮自己的官方正史,其民族歷史上真正擁有能夠對應自己語言的文字,還是在幾十年以後,朝鮮第四代君主,也就是被朝鮮人吹上天的“世宗大王”時期才弄出來一本《訓民正音》,把中國的拼音文字和倭國的假名混在一起,弄出來了一個似是而非的諺文,也就是後世所謂的朝鮮文字。

這玩意被弄出來的本意是用來教導朝鮮的普通老百姓學習文字,能夠讀懂朝鮮朝廷的政令,用來標註漢字字音的。

所以它才叫《訓民正音》,意思是教百姓以正確字音。

雖然在弄出來這玩意之後,“世宗大王”曾經多次推行這種文字,並且鼓勵民衆和官員去使用書寫,但在之後的數百年時間裡,這玩意在朝鮮依舊只是一種輔助文字。

朝鮮真正的權貴階層,但凡能受到點教育的,學的都是漢字,用的也都是漢字。

說到底諺文本身就只是一種類似於注音文字的東西,結構非常簡單,字母也非常少,不像是英文單詞,通過不同字母的組合,即便是同音詞也能夠很好的區別。

諺文本身就只是拼音,以前學的又都是漢字,存在大量的同音字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旦沒有了漢字作爲區別,光靠這玩意本身根本沒有辦法區別同音字詞。

而這還是朝鮮半島上第一次擁有自己民族的文字。 可想而知這破地方的文化究竟有多麼的貧瘠,就連隔壁的倭國搞出他們的假名並正式使用都是公元九世紀,也就是唐朝時候的事情了,朝鮮落後了至少五百年。

至於他們自己後世所吹噓的什麼五千年文明之類的屁話,全世界就沒有承認的。

畢竟這個國家明朝以前所有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全都是用漢字寫的,信史記錄中國這邊的記錄比他們自己多得多。

回想起諺文這東西的由來,朱瞻埈忽然想起,這個所謂的“世宗大王”就是現在朝鮮國主李芳遠的嫡三子,自己要不要現在找個藉口弄死他呢?

一邊想着這個問題,朱瞻埈也一邊回答着剛纔寧王問他的問題:“大軍糧草是通過鄭和的船隊運到這裡,只是借他們的地方中轉,朝鮮王但凡還有腦子就不該去打這些糧草的主意,但凡丟了一粒米,大明都會掀開他朝鮮每一個糧倉來找回那一粒米。

而且,寧王叔祖你不是和我一樣,都留了一個千戶所的士卒在這裡嗎?有這兩千人在,大軍糧草的安全問題是不需要擔心的,他李芳遠除非傾國之力來攻,否則奈何不了這兩千士卒。”

“這我倒是相信,就朝鮮那些士卒想要勝過我大明精銳?沒有十倍以上的兵力他們想都別想。”寧王對此也十分的自信,這是大明藩王應有的認知,也是他身爲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兒子所該有的驕傲。

“報!啓稟兩位王爺,朝鮮王派其嫡三子李裪前來拜謁兩位王爺,人已經到了仁川港口,不知兩位王爺要不要見他?”一名太監躬身站在寧王和朱瞻埈身後,向兩人稟報着。

朱瞻埈看向了寧王,玩味的說道:“這個朝鮮王真是有意思,按我大明禮制,他只是郡王爵,比寧王叔祖你和我還要低一等,我們作爲上國親王前來,他自己不親自來迎接也就算了,至少也該派王世子或者國中重臣前來方顯禮儀,派個嫡三子算什麼東西?”

“名不正言不順,不見!讓朝鮮王自己來!”寧王被朱瞻埈這麼一說,也心頭升起些許不滿,對着這名太監便如是說道。

朱瞻埈見這名太監看向自己,也隨即點了點頭,便示意他去回覆了。

雖然朱瞻埈已經意識到來的這位嫡三子李裪就是後世吹上天的“世宗大王”,但他還真沒興趣搭理這麼個小人物。

“寧王叔祖,咱們和朝鮮王打過招呼,之後就南下吧,如今已經快要到月末了,大軍必須趕在風暴來臨之前抵達濟州島。”朱瞻埈轉頭便對寧王說起了正事。

寧王也肯定的點了點頭,隨後卻又露出了擔憂:“咱們應該是能趕在風暴到來之前抵達你說的濟州島,但大軍後續的糧草恐怕就沒這麼順利了,萬一要是鄭和的船隊遇上了風暴耽擱了時辰,恐怕整個徵倭的計劃都要受到影響,咱們應當再做一手準備。”

朱瞻埈看着寧王,似乎是明白了他在想什麼,於是無所謂的點了點頭說道:“也確實應該加一道保險,既然寧王叔祖伱有想法,就按寧王叔祖你的意思去辦吧。”

(本章完)

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374.第371章 戰事終了第253章 深夜拜訪第199章 掏袖子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第176章 王爺天恩第254章 4k二合一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68章 長生久視之道第53章 義烏兵第64章 副將第303章 真龍出關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160章 運糧和出征第292章 巨蟒第249章 錦衣衛指揮使第29章 死馬肉353.第350章 羣魔亂舞第113章 朕意已決第49章 奉旨練兵第13章 不爭爲爭第189章 分歧第67章 欲求長生法第238章 順天府第27章 倭國金山第243章 刺殺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54章 修運河第65章 人道氣運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第266章 抄家第201章 新軍第260章 敢縛蒼龍第56章 籌措資金第201章 新軍第204章 大軍先鋒第240章 兩京制第17章 說服太子妃第310章 不值錢的人命355.第352章 誅神第293章 洛水巨蛇第197章 孔家之亂373.第370章 處置俘虜第309章 忍者爬繩子第253章 深夜拜訪第31章 東宮的老虎第257章 香火神位第173章 菱刈金礦第288章 鐵騎突圍第102章 賣了封地第47章 分筋錯骨手第251章 4K章節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第56章 籌措資金第105章 御門前的氣運羅盤第254章 4k二合一第293章 洛水巨蛇第91章 你將來也是要就藩的第66章 玉藥和俗務第85章 貶爲馬前卒第169章 檢地第223章 招降第113章 朕意已決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59章 父子不着家第49章 奉旨練兵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277章 合巹 洞房380.第377章 皇帝 藩王閒話儲位第40章 不死藥第203章 出征第295章 南海龍王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第277章 合巹 洞房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96章 準備“化龍”358.第355章 “淨”天地384.第381章 玄門兩宗第296章 收服阿青第44章 女反賊孫若微第34章 匯票和銀行第36章 朝堂解惑第56章 籌措資金第227章 威壓草原第248章 各方動作363.第360章第205章 飲馬河畔358.第355章 “淨”天地第302章 南洋方略383.第380章第46章 北鎮撫司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245章 聖旨?給他寫一張第29章 死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