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藩王領軍

第112章 藩王領軍

寧王要重回大寧領兵?這怎麼可以!

奉天殿內的文武百官雖說大部分都不是朱棣靖難起兵的老班底,但能夠在永樂朝混上奉天殿賜宴席位的,都不是什麼尸位素餐的無能之輩,更不是連這麼一點形式都看不明白的蠢貨。

藩王重新領兵,這無異於是給了藩王們效仿朱棣靖難的機會。

之前朱棣削減各家藩王的兵權,朝臣們可是非常贊同和支持的,都沒人拿朱元璋的《皇明祖訓》出來說事,現在想要再變回去?怎麼可能!

藩王對於國家來說就是個禍害,是潛在的威脅,這一點早已成爲永樂朝文武百官之間的共識。

畢竟藩王再怎麼說都是朱家人,天生就有資格坐那個位置的,他們就算是起兵造反那也不能叫造反,只能叫靖難。

如果任由藩王掌兵,那將來大明的皇位傳承就會變成五代十國那種“天子,兵強馬壯者爲之”的場面,每次皇位更迭都要來一次靖難,把整個大明打的十室九空,民不聊生。

朱棣開了個壞頭他們沒有辦法,但是現在必須斷絕一切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可能。

於是有人趕忙站了出來,對着朱棣諫言道:“陛下!寧王千金之軀,怎可置於邊疆?萬一和蒙古人作戰有什麼閃失,是會動搖國本的啊!

陛下忘了淇國公乎?萬一寧王也和淇國公一樣戰死沙場,難道還要陛下再次披甲,御駕親征嗎?”

因爲是臨時遇到這種情況,站出來的這位大臣說的話多少有些不夠完善,但他的意思還算表達的清楚,同時也沒有直說藩王不能領兵。

他只是找準了寧王是藩王身份尊貴這一點,着重強調若是寧王兵敗被俘或者戰死,對於朝廷會帶來多麼惡劣的影響。

但這個話對於朱棣來說,卻毫無意義。

“這是什麼話!當年皇考命朕同衆兄弟鎮守邊疆,說的就是藩王享受國家供奉,自然也要爲國出力!我大明就該君王死社稷,藩王守邊疆!”朱棣大聲駁斥着這種觀點,同時也在拿他自己說事:“朕乃洪武高皇帝與孝慈高皇后親子,朕之兄弟亦是洪武高皇帝的苗裔,哪一個不是尊貴非凡?

當年朕鎮守邊關,也曾親自帶兵遠逐漠北,朕的兄弟又有哪一個不曾領兵親冒矢石上陣殺敵?

寧王,你來說,你當年鎮守大寧,和蒙古人打過多少仗?還有遼王、韓王,哪一個沒有在戰場上受過傷?”

朱棣如此質問着,而坐在堂下的一衆藩王臉上都露出了追憶往昔的懷念。

雖說作爲藩王,他們確實享受了極大的優待,但同樣作爲朱元璋的兒子,他們是真的在邊疆真刀真槍的和蒙古人拼殺過的。

即便是寧王,當年也是靠着手上的朵顏三衛,狠狠的壓制過蒙古人的。

要知道當年朱棣可是鎮守大明邊疆的藩王,他敢裹挾寧王一起起兵靖難搶皇位,而不擔心自己的老家被蒙古人掏了,只能說明當時的蒙元是真被打趴下了,根本沒有能力在這個時候對大明做些什麼。

不然的話,趁着朱棣和朱允炆這兩叔侄內鬥,大明主要的兵力都被牽制住的時候進攻大明,對於蒙元來說就算沒辦法復興元朝,但是對大明邊疆持續性的騷擾,或者造成一定程度的重創還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當朱棣說出這種話的時候,藩王們都可以拍着自己的胸脯說,當年咱們也是親自提刀上馬真刀真槍殺過敵的。

然而官員們當然不可能任由朱棣這麼說下去,不然真要讓藩王重新掌兵,大明的朝堂就又要震盪起來了。

只是這些官員纔剛說了幾句,就被朱棣大手一揮的打斷了:“不用再講了,朕的兄弟都不是故宋那些長在深宮裡的柔弱之輩,藩王領兵鎮守邊疆,這是皇考定下的國策!

建文小兒不孝,聽信黃子澄、齊泰、方孝儒之流的奸佞之言,妄圖削藩,逼死湘王,殘骸宗室!

就連朕也被逼得當年在北平裝瘋賣傻才得以活命,所以削藩之言不必再提!

朕現在只問一句,衆位兄弟,可還提得動刀?可還記得皇考的教誨?可還願爲我大明鎮守邊疆?讓你們的子子孫孫都爲我大明江山社稷披荊斬棘,開疆拓土?”

“陛下,臣弟就算老邁,如今也還提得動刀,騎的了馬!願爲我大明江山社稷萬死不辭!”寧王率先表態,前襟一撩便單膝跪在了御階之前。

其他藩王此時已經回過味來,自然也都單膝跪地,就連那些被帶來赴宴的藩王世子也都明白過來,皇帝這是要恢復藩王掌軍的舊制。

朱棣之前所頒佈的兩條政策這下也好理解了,讓藩王每兩年進京一次,是爲了讓藩王不能夠長時間的待在地方,削弱藩王對地方的影響,降低他們造反的可能。

世子入京爲質,就更是爲藩王領兵加上了一道保險,畢竟藩王不可能說捨棄自己的嫡長世子。

但無論是對於藩王還是這些未來會繼位的藩王世子來說,能夠重新領兵,這是他們所不能放棄的。

要知道如今奉天殿裡的這些藩王,可都是大明的第一批藩王,他們是過過那種手上有兵號令地方的舒心日子的,同樣他們也經歷了建文削藩的惶惶不可終日,以及朱棣削藩的憋屈。

對於這些藩王和藩王繼承人來說,能夠重新執掌軍隊,做回一個實權的藩王,些許交換和代價,是可以接受的。

而朱棣看着面前跪倒一地的藩王,臉上自然也浮現出了喜悅的笑意,滿意的說道:“果然不愧是朕的兄弟!咱們大明的皇室,咱們朱家人就該有這樣的擔當!

戰死沙場算什麼?兵敗被俘又算什麼?我大明的親王,我朱家人就該死在馬背上!而不是窩囊的死在牀上!

傳朕的旨意,自即日起恢復藩王統兵治權,各藩藩王三衛王衛皆遵循洪武舊制恢復,各藩封地亦將恢復昔日皇考的分封,重啓我大明藩王鎮守邊疆的舊制!”

(本章完)

第110章 着爲永例第162章 福岡城下第301章 繼續閉關373.第370章 處置俘虜370.第367章 火龍371.第368章 小兵衛第109章 大宴儀第41章 絕天地通第10章 小宮女胡善祥第198章 瓦剌南下第170章 年輕武士第94章 朝堂隱憂第51章 詔獄裡的人才第242章第65章 人道氣運第77章 漢王和趙王348.第345章 不輸不入第195章 千古第一漢奸世家第63章 天下豈有六十年之太子乎?383.第380章第53章 義烏兵340.第337章 伐毛洗髓第15章 袖裡乾坤第76章 朱瞻基借兵第24章 夏元吉的好奇第213章 祭天斬龍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第30章 背後的靠山第235章 邊疆治理第108章 尚服局第210章 慶功第268章 交給太孫第38章 丹藥出爐第118章 父母的關心320.第317章 張氏教子第247章 謠言第251章 4K章節第119章 龍女多情364.第361章 青鱗領軍第25章 寶鈔的問題第303章 真龍出關333.第330章 放眼海洋第41章 絕天地通第206章 勿蘭忽失溫第204章 大軍先鋒363.第360章330.第327章 編練新軍366.第363章 成仙第255章 香火封神第178章 百萬兩白銀第242章第229章 蒙古搏克第23章 不能急的改革第118章 父母的關心336.第333章 開放海禁第287章 刺殺藍琪兒第20章 亡國之禍第94章 朝堂隱憂第123章第81章 魚和熊掌375.第372章第285章 倭女內鬥第148章 種水稻第89章 青璃增陽丹第233章 解縉還活着嗎第217章 班師回朝第155章第266章 抄家第133章 海上強軍第215章 榷場第169章 檢地第74章 勳貴站隊第116章 天雷降世第79章 金甲門神第106章 紀綱的野心第187章 坤載復魂第306章 口腹之慾328.第325章 雲南沐家第73章 五軍都督府第86章 朱高煦的驚訝第61章 朝廷的信譽318.第315章 鄭王黨第236章 鄭王側妃第80章 朱棣的心思第7章 大明天朝計劃338.第335章 熱議351.第348章 交趾戰事第247章 謠言357.第354章 淨天地神咒321.第318章 子嗣第48章 朱棣要練兵第269章 新府第43章 朱瞻基想練兵第112章 藩王領軍第218章 夜話商稅第296章 收服阿青第258章 鑄九鼎第18章 秦淮聽曲第4章 胖老爹朱高熾第232章 藍琪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