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寧王請纓

第111章 寧王請纓

皇帝的第二條政策一出來,奉天殿內諸藩藩王和一衆朝廷高官的臉色都變了。

對於藩王來說,這條政策無疑證實了他們之前的所想,朱棣這是要讓各藩的藩王嫡長世子留在京城當質子。

這是一件壞事嗎?對於各藩來說自然是一件天大的壞事,畢竟在封地即便再怎麼被限制在王府中,那也是一地藩王,是逍遙自在的王爺!

甚至於可以說除了皇帝,大明就屬王爺最大了。

這要是將各家嫡長子都聚集在京城當質子,別說各家藩王沒有二心,就算真有人想要起兵造反,也得掂量掂量到底舍不捨得拿自家的嫡長世子去換皇位。

要知道嫡長世子在這個時代可是非常重要的,大明朝雖然鬧了一次靖難,但這皇位傳承大抵上還是要按照儒家禮法論嫡論長的。

雖說也不是不能論一論賢,大體上來說嫡長子繼承法還是無可爭議的。

若只是入京爲質倒也還好,可要是真鬧到了藩王起兵造反,皇帝要砍王世子腦袋的時候,這嫡長世子的身份可就變得非常重要,而且令人尷尬了。

畢竟,你要是連嫡長子都能捨,那自然說明你是個不世梟雄,爲了皇帝的位置沒有什麼不能捨棄的。

而這在正統儒家看來,可就非常的丟分了,甚至可以被批駁爲有違聖人大道,令天下的儒生都不願意爲你效力的地步。

別的不說,朱棣當年奉天靖難,這還是打贏了都有方孝儒等一大批建文舊臣不願意爲他效力,時至今日依舊有人覺得朱棣是篡位,得位不正。

朱棣這還只是搶侄子的位置,要真哪個藩王敢冒着丟掉一個嫡長子的風險去造反,後果可想而知。

如今說到底還是儒家正統,這上千年的文化傳統沿襲傳承,許多東西都已經深入血脈,等閒不是那麼好改變的。

就算是朱瞻埈這種手握翻天之力的金丹真龍,想要去變革也要徐徐圖之,不是說朝堂之上推崇一門新學就能夠成事的。

要知道如今的大明,從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到最低層的讀書人和老百姓,都是受着儒家思想上千年的文化薰陶出來的,儒家那一套東西早已經深入骨髓。

單憑一朝新政,是根本沒有辦法扭轉這些人的觀念和思想的。

甚至於不說人亡政息,可能幾年朝堂爭鬥之後,新政就會不了了之。

只有真正的社會發展了,到了一定的新階段,儒家原有的那一套不再適應新時代的需求的時候,這一切纔會崩塌。

但即便如此,哪怕是到了幾百年以後,儒家思想的根子卻依舊存在,沒了的只是那些束縛的禮教和八股取士罷了,真正的儒家思想早已與整個文明與文化融爲一體,想要分離根本不可能。

如果用一些比較謎語人的說法來說,就是大道不可改,天命不可違。 對於朱瞻埈這等有神通和未來見識的人來說都是如此,對於這些藩王與朝臣來說,就更加是如此。

所以,當朱棣一番藩王輪番進京、世子入京讀書的決定拋出來之後,這奉天殿內雖然議論紛紛,卻並未有人真個站出來反對。

藩王不敢反對是畏懼朝廷勢大,到底不是人人都有當年燕王的本事,可以一藩戰一國,最後硬生生掀翻了龍庭自己做皇帝。

至於這奉天殿內的滿朝文武,則對這件事表現的樂見其成,畢竟說到底大家都是朝廷的臣子,不是藩王的臣子,所思所想皆是鞏固皇權,奉行儒家君君臣臣的那一套,他們並沒有理由去反對皇帝限制和控制藩王。

於是這事就這麼定下了,各家藩王雖然心裡悽苦,但卻也沒有什麼多的話好說。

眼前這個四個雖然說的客氣,是讓各家藩王世子進京讀書,算是給兄弟們留足了面子。

但若有人不願意,站出來說些什麼怪話,那就會直接變成藩王世子入京爲質,一點臉面都不留了。

說完了這件事,一衆藩王和朝臣都覺得今天晚上大事可能也就這麼多了,當下就有人準備站出來,按照事先計劃好的參奏朱瞻埈妖言迷惑君王之事,誓要將他從皇帝身邊趕走!

聖天子身邊,怎麼能夠有這種妖言惑衆,蠱惑君王追求長生不老的奸佞呢?

就算朱瞻埈是太子親子,是皇親,不能殺他也要把他關進鳳陽高牆圈禁一生!

然而就在有人準備起身掏出袖筒裡的奏摺的時候,朱棣卻又開口說道:“說起來,朕也是做了皇帝以後才明白當年皇考的不易,他老人家把咱們兄弟分封到邊疆,又給了衆兄弟統兵之權,爲的就是能夠抵禦邊疆禍患。

只是建文這個小王八蛋!削藩之策毀了當年皇考的一番心血,也逼死了十二弟,朕這纔不得不起兵奉天靖難,誅除方孝儒、黃子澄等一干奸佞!

幸得皇考庇佑,朕靖難成功,遙想衆家兄弟還在塞外苦寒之地,於心不忍便想將諸藩封地置換到內地,也好讓各家藩王享受一些富貴……”

朱棣提起了當年靖難之事,這話也就只能他自己說了,朝堂上並沒有人敢於接這個話。

只是除了靖難的事情,朱棣又提到了諸王的封地,這讓一衆藩王臉都白了。

不是吧?朱老四!伱要我們把兒子送進京城當質子也就算了,現在還想要動我們的封地?

當下就有藩王打算開口,然而寧王卻搶先站了出來,對朱棣說道:“陛下仁善,顧念兄弟之情,衆兄弟都是感念在心的,只是咱們這些藩王說到底都是皇考的兒子,皇考當年把我們分封到地方就是爲了保衛大明江山的!

去年蒙元犯邊,淇國公戰死沙場,四哥你更是親帥大軍御駕親征,這要是在當年,他蒙古人哪敢犯邊?光是臣弟的寧王藩就能讓他有來無回!

臣弟不才,懇請皇兄讓臣弟把封地移回大寧,重整寧王衛,寧王一脈將世代爲我大明鎮守邊疆,也讓蒙古人再也不敢犯邊!”

寧王一番話說的擲地有聲,頓時讓整個奉天殿裡變得鴉雀無聲。

不好意思,這兩天家裡出了點事,我媽把我兩千多的戰錘模型全給當垃圾扔了,心情不好,沒心思更新

(本章完)

第17章 說服太子妃第235章 邊疆治理第121章 海鹽和糧食第274章 準備大婚(4K)第99章 真龍之軀第160章 運糧和出征第305章 搏命還是躲災請假條第105章 御門前的氣運羅盤第15章 袖裡乾坤第170章 年輕武士第282章 地脈佈陣第64章 副將第15章 袖裡乾坤第49章 奉旨練兵第202章 後勤保障336.第333章 開放海禁第41章 絕天地通第207章 控制蒙古第211章 封狼居胥323.第320章 錦衣衛第57章 十萬兩白銀339.第336章 鄭王庶長子朱祁鈞第245章 聖旨?給他寫一張329.第326章 文武相制364.第361章 青鱗領軍第201章 新軍第285章 倭女內鬥341.第338章 本州島上第117章 敕封鄭王第60章 戶部衙門第77章 漢王和趙王第71章 氣運之說第248章 各方動作第41章 絕天地通第298章 國運加持第29章 死馬肉第291章 刺殺與逃亡第7章 大明天朝計劃第52章 募兵第73章 五軍都督府第295章 南海龍王第1章 歡迎收藏325.第322章 王命第222章 大明的修行者356.第353章 剝皮356.第353章 剝皮第303章 真龍出關363.第360章331.第328章 借兵第240章 兩京制第164章 倭人集結381.第378章 對錯之分第33章 考校胡善祥第119章 龍女多情第84章 毒過絕戶第306章 口腹之慾第80章 朱棣的心思第219章 朱棣的考校第165章 猴子騎狗第54章 修運河第93章 上架感言第227章 威壓草原第168章 寧王借兵第263章第174章第84章 毒過絕戶第213章 祭天斬龍355.第352章 誅神第230章 比試第111章 寧王請纓第202章 後勤保障261章發重了,內容已修改第94章 朝堂隱憂第18章 秦淮聽曲第299章 重訓錦衣衛357.第354章 淨天地神咒第221章 都家班345.第342章 怎麼花錢第231章 互相算計第201章 新軍350.第347章 肉身供佛第22章 皇帝召見第313章 佛道兩門366.第363章 成仙第29章 死馬肉第265章 選秀女第188章 張氏教子第181章 最窮藩王第174章第307章 捲起來了第93章 上架感言第216章 大明分羊第129章 鄭和艦隊第130章 鄭和與候顯第110章 着爲永例第163章 一鼓而下第49章 奉旨練兵第37章 開爐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