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遠離京城

沈秋君察覺不對,便下意識地摸向腰間的匕首,這時纔想起那匕首已經給了六皇子了,她覺得身上越發沒力氣起來,她知道已經來不及解鞭子了,便伸手往頭上摸索,可惜手還未碰到簪子,人就已經軟綿綿地倒在一旁。

此時外書房裡,六皇子猶如泥塑一般坐在那裡,一動不動,任陽光灑在臉上明晃晃一片,看不出悲喜,只隱約看到眼中泛着光。

這時,鬆哥兒悄悄走了進來,見父親恍然未覺,便束手站在那裡,半響,小聲說道:“父親要不要去見見母親?”

六皇子聽到聲音,擡起頭看了兒子一眼,搖頭道:“不必了,總會有見面的那一天的……你一個人去看看你母親吧,記得給她磕個頭,然後讓他們趕緊動身離開京城。”

鬆哥兒答應了下來,卻不動身子,猶豫了一下,說道:“父親何必非要送母親離京呢,我相信母親寧願一家子死在一處,也不願一個人在外苟活的,況且這也是最壞的打算,以兒子愚見,就算事情不成,我們也未必真被處死。”

六皇子看着兒子冷笑道:“那又如何?如果事情不成,我們就算能活,也只是屈辱地活着,你母親這輩子因爲我受的委屈夠多了,我決不允許同樣的事情再次發生,讓她屈辱地活着,倒不如直接來剜我心頭上的肉。”

鬆哥兒低聲道:“我覺得到時我們或死或苟活,母親在外面都不會過得快樂,況且她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一生形單影隻。其實更爲淒涼。如果留下來,至少我們可以一家人生死都在一起。實在不行,想個什麼法子,把榛兒也一併送走吧。”

六皇子搖頭:“不行,那樣會引起人懷疑的。這件事你也要注意瞞着你兩個弟弟,他們還小,是守不住秘密的。”

鬆哥兒只得答應着,見父親又愣在那裡。懶懶地不想說話,便忙禮行告辭,徑直去到小佛堂。此時佛堂中的衆人俱已準備妥當,鬆哥兒上前留戀地看了母親一眼,又鄭重給沈秋君磕了頭後,目送他們從秘道離去。

而六皇子此時正在接見一個故人——當年的歌姬琴兒。

六皇子看着眼前帶了面紗的琴兒,不由點頭道:“只看身形和眼睛,倒是象的很,想來你也明白你以後要做的事情,只要你聽話。我不會難爲你丈夫和孩子,甚至還可以饒你哥哥一命。”

琴兒慌忙跪下道:“奴婢明白。奴婢一定謹遵王爺之命行事。”

六皇子滿意地點頭,一時那婦人退下,六皇子便又叮囑站在一旁的雪柳道:“沒想到這個琴兒帶了面紗,一眼望去,倒險些將我也騙了過去,不過她到底沒有王妃的氣度,只看着還成,這一說話便能看出不同來了,所以萬不可掉以輕心,以後你要寸步不離地看着她,不可讓她露出馬腳來,以免壞了大事。”

雪柳忙答應下來,六皇子待她們離去,看着外面的日頭,心中絞痛,他知道沈秋君此時應該已經起程了,將來事成還能重聚,如果事敗,今生是再不能相見了。

六皇子不由捂着胸口坐下來,喃聲道:“玉姐姐,如果我有什麼不測,你也要好好地活下去,我會一直在奈何橋上等着你的,請你一定不要忘記我,也不要改嫁他人,天下除了我,再沒有人可以配得上你。”

……

沈秋君不知道自己昏睡了多長時間,她是在馬車的顛簸中醒來的,同時她也發覺自己身上一絲力氣都沒有,當她意識到這個情況時,心頭直髮緊。

沈秋君心中暗驚,也不慌忙起身,只是悄悄睜開眼睛打量,發現自己身上並沒有被束縛,這才稍安了心。

此時馬車仍在行進,車仍在不停地顛簸,沈秋君卻感覺到自己身下鋪得很厚軟,雖然車中光線昏暗,卻可看出車中裝飾亦算是精美,沈秋君感到有了絲精神,試着輕輕轉了一下頭,一眼便看到旁邊有一個小姑娘正靠坐在車窗處。

沈秋君細看時,赫然發現那個小姑娘竟是雪柳之女——楊靜,她不由咦地一下發出聲來。

楊靜倒也機靈,立馬循聲望來,看到沈秋君正睜眼看着自己,不由歡快叫道:“夫人,您醒了?”

沈秋君心中充滿了疑問,小聲問道:“這是在那裡,我們怎麼會在這裡?你母親他們呢?”

楊靜乖巧地說道:“我母親說我以後就是夫人的丫頭了,她讓我好好伺候夫人。她還在京城,我是要隨夫人一同離京的。”

許是方纔轉頭過猛,沈秋君只覺得頭髮昏,閉了眼稍歇息了一下,這時她發覺自己手腳能動彈了,嘗試着起身,楊靜見狀,忙上前攙扶,沈秋君這才得以軟綿綿地靠着車身坐起。

楊靜又轉身倒了杯熱茶,遞給沈秋君,沈秋君接過來沒敢喝,只是放在鼻下輕嗅,一邊暗暗打量着四周。

楊靜見沈秋君有些精神了,這才撩起車窗,對着外面笑道:“於爺爺,夫人醒了,老先生說的還真準呢。”

馬車隨之停了下來,不一會兒便聽一個花老的聲音傳來:“於某見過夫人。”

隨着車簾掀開,一個臉上有多道刀痕目光銳利的老人便出現在沈秋君的眼前。

沈秋君不動生色地看着前眼的人,雖然她沒見過這個人,不過沈秋君已經猜到這人必是六皇子背後的那位於叔,看樣子自己已經出了京城。

沈秋君不由心裡生六皇子的氣,難道自己僅是一個可同甘不能共苦的女人嗎?

果然,於叔開口道:“於某是奉六爺之命,送夫人到一個安全的地方,還請夫人不要驚慌。”

於叔說罷,見沈秋君面沉如水,便笑着對楊靜說道:“你先去找宗哥哥玩吧,我有些話要對夫人說。”

楊靜看了一眼沈秋君,見沈秋君沒什麼表示,便乖乖由於叔抱下車來,一時去了。

於叔自懷中掏出一個匣子來,笑道:“夫人冰雪聰明,想來此時也能猜出個大概,我也就不多嘴了,這是六爺讓我交給您的。”說罷,把匣子放在沈秋君的面前,便放下車簾,退到一邊。

沈秋君猶豫了一下,還是伸手取過匣子,打開來看,只見裡面孤零零地躺着一枚玉佩,正是那日六皇子聲言要留作後手的那塊玉佩。

沈秋君把玉佩取來放在一旁,把匣子裡外細看了數遍,終未見有隻字片語,不由暗罵道:“這個天殺狠命的,怎的如此絕情,連一個字都捨不得留下。”

沈秋君不甘心,想了想,便叫過於叔來,請他車上坐了,直言問道:“六爺可有話要你捎帶的?”

於叔搖頭,沈秋君又問:“那他是怎麼吩咐你的?”

於叔說道:“得了大事成功的消息後,我就會護送夫人回京,如果京城之事不順,到時夫人要守要改嫁都隨您的心意,那些銀子就當是夫人的嫁妝,我們不可干涉,也不要想着爲他報仇,只須護您一生周全就算對得起和他主僕一場的情份了。”

於叔說到這裡頓了一下,又道:“其實這也是小老兒欠您的。當年如果不是小老兒亂出主意,也不會讓您陷入危境之中。如今拿這條命來保護您,也是該當的,只是心中卻不免有些心疼六爺。”

“其實當日離京時,我也曾勸過六爺,不防帶個哥兒一同出城,也好爲他留一滴血脈,也讓您後半生有靠。但六爺卻道:王府平白少個哥兒,必會引人注意的,反會影響您的離京。當日容妃曾嫁了兩家,害得他一生悲苦,他不希望將來他的孩子也如他一般命苦,更不希望您重蹈容妃的覆轍。”

沈秋君不耐煩道:“好了,我知道了,你先出去吧,我有些累了。”

於叔還想爲六皇子再說幾句好話的,見此只得不甘願地下了車。

沈秋君合了眼,暗自苦笑,這個莊承榮一輩子都改不了他的小心眼,因爲擔心奪位之事失敗,自己會因爲命格被殺,所以纔在事前把自己送出京城,可又不甘心自己把他忘記另嫁他人,這纔不留一字給自己,卻又藉着於叔的口,說得那樣悽楚可憐,惹人心疼。

其實就算他不這樣算計,難道自己就會忘了他和孩子,帶着他給的銀子,快快樂樂地嫁給他人?

沈秋君心中早就打定了主意,當日既然約定來生再續前緣,如果他真有什麼不測,自己也不會苟活的,上天入地她都會陪着他的。

日落西山,於叔便尋了處落腳之地,沈秋君由楊靜服侍着慢慢挪動腿腳,她已經得知自己這樣昏昏沉沉了三日了,幸好每日有辛老先生配的湯藥灌下,身體雖略有些虛弱,卻沒太損傷身子,不過離着京城卻是越來越遠,沈秋君心中暗歎,不管以後的事情會怎樣,在這樣緊張重要的時刻,她沒有陪在丈夫孩子的身邊,絕對是她一生無可彌補的遺憾。

等到晚飯時分,辛老先生和辛繼宗一同前來拜見沈秋君。

第235章 治國之道第44章 尋醫不遇第265章 皇后之位第191章 秋君察覺第248章 賞梅偶遇第35章 謀事不成第11章 代爲賠禮第153章 昭英回府第25章 擇木而棲第193章 抱團取暖第127章 沈家舊物第161章 接二連三第214章 東陳宣戰第338章 鬆哥被擒第235章 治國之道第291章 賢王追悔第311章 查看賬目第8章 同道中人第311章 查看賬目第251章 苗家敗落第106章 再次相見第291章 賢王追悔第45章 開誠佈公第125章 安排侍寢第298章 石家獻美第129章 提前成親第131章 犯相思病第86章 光風霽月第195章 此消彼長第221章 誰之功勞第174章 婚禮簡辦第290章 質問祖母第42章 昭英送禮第128章 算盤落空第155章 兄妹交鋒第142章 撕破臉皮第157章 秀梅心事第338章 鬆哥起事第44章 尋醫不遇第203章 造化弄人第88章 錦匣紙箋第82章 鞭打賢王第91章 提前生產第45章 開誠佈公第92章 有驚無險第284章 皇上禪位第200章 處子之身第245章 瑤琴談茶第43章 分享禮物第20章 途中訓奴第25章 擇木而棲第236章 東陳覆滅第95章 瑤琴反應第76章 沈父取捨第206章 邊氏父子第335章 桂哥無情第172章 天命皇后第57章 雌雄莫辨第95章 瑤琴反應第226章 秋君生子第328章 尋機進宮第278章 蠱毒之術第59章 兩相辯論第329章 事情不成第139章 祖母習性第164章 求爲媵妾第320章 蘭兒巧言第101章 妻妾鬥法第107章 出乎意料第211章 狹路相逢第184章 販賣消息第234章 陳王殞子第96章 橘生淮北第214章 東陳宣戰第23章 清晨鬧劇第300章 好事成雙第13章 月夜驚怕第95章 瑤琴反應第176章 三人洞房第328章 尋機進宮第302章 兄妹情誼第19章 尋婿條件第262章 事情轉變第237章 無欲則剛第83章 吳齊互鬥第53章 惜君受教第155章 兄妹交鋒第100章 相談甚歡第278章 蠱毒之術第107章 出乎意料第176章 三人洞房第237章 無欲則剛第311章 查看賬目第63章 糊塗一時第107章 出乎意料第88章 錦匣紙箋第244章 意書回京第111章 叛民伏法第25章 擇木而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