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4章 攘外徵匪戎 安內戰逆芮

時過月餘,魯公將罪檄文傳遍天下,諸侯論之爲奸雄也!

秦公贏寧閱後,更是謂之左右言道:“魯公之舉,世人謂之爲奸!然孤之意爲此舉可穩百官攏聚民心,若得上下同心則霸業可成也!再者而言,於此亂世之中,何人不奸?何人不詐?無此不可苟活於世!”

其後,秦公贏寧欲遣使入魯與其建交,使其成爲秦室之中原強援。

然而使者還未起行,西北前線便傳來戰報,言日西戎聯軍開出豕原,兵分三路撲向秦北蕭關,意欲破秦蕭關,南下佔領岐豐,而後再取鎬京,入主中原爲王。

西戎聯軍中戰力最甚者乃是毫戎一支,是爲戎軍精銳之師,此次南下領職西戎大軍先鋒。

豕原至蕭關雖近,亦有百里之遙,急行軍亦需三日,然豪戎最善騎襲,僅用一晝夜,便抵蕭關城下。

秦公贏寧與之多次交手,勝負各半,其洶涌殺來,心下不敢大意,急從關內調撥五千鐵甲,奔赴蕭關禦敵。

不料此舉盡被其西鄰芮室查覺,芮君芮昭趁虛起兵伐其後,掠奪秦西之地。

戰報傳至秦宮,秦公贏寧怒火沖天,罵道:“芮室賊寇,欺我太甚,誓當滅之,掘其祖墳!”遂着駟車庶長贏泄駐守蕭關禦敵,自領護衛親兵三千鐵騎西進,欲將芮室賊寇一舉殲滅。

芮軍見秦公親自領大大軍來襲擊,自知非其敵手,紛紛後撤退歸芮境,繼而據守堅城不出。

秦公贏寧氣勢洶洶殺來,不料撲卻一場空,不由得怒火更甚,遂領軍直向芮境殺去。

想之從前秦軍從未挺進芮境,只是將之驅趕出秦境便告退軍,今見秦公領軍殺入境內,芮境各城守軍一時間亦不知如何應對,遂紛紛棄城退至芮都芮城。

秦公贏寧亦是殺紅了眼,見之芮軍紛紛退卻不敢與戰,遂生輕敵之心,領得三千鐵騎馬不停蹄,直追至芮城城下。

芮君芮昭登城查看,見之秦軍鐵騎烏泱泱一片,雖說手握兩萬芮軍,兵員數量上高出秦軍許多,然其心中深知秦軍勇猛,皆可一當十,兩萬芮軍未必勝得了秦軍鐵騎三千,遂令全軍堅守芮城,不可與之力敵,以待戰機。

秦公贏寧亦知芮城堅固不易攻破,加之城內守軍勢大,稍有不慎便有全軍覆沒之險。

然就此退去又心有不甘,秦公贏寧擡頭望向城頭,只見芮君芮昭亦雙目緊盯己身,透漏出一股鄙夷神色,笑顏喊道:“秦公遠赴至此,何不進城一敘耶?”

經此一激,秦公贏寧怒火攻心,氣得理智全無,回手拔出佩劍,鋒指芮昭,喊道:“豎子休狂,待孤進城取爾性命!”

秦公贏寧久經沙場,豈能不知敵我實力懸殊,三千鐵騎想要攻破芮城,無異於癡人說夢,只是芮候如此小看秦軍勇士,氣不打一處來,心中思道,今日即便取不得芮城,亦要汝等知我秦軍悍勇,遂領軍強攻芮城城門。

芮君芮昭見之心生一驚,不敢相信秦軍馬三千兵竟敢搶城,見敵如此洶涌亦不敢大意,着令城防守軍死守城門。

歷經數番激戰,秦軍終難逾越城門一步,損失鐵騎千餘,秦公贏寧亦知再若攻下去,只是徒增傷亡而已,遂令全軍停止攻城,依序撤軍。

臨行前,秦公贏寧張弓搭箭瞄向城頭,聞得弓弦響處,只見一道寒光飛出,撞擊於城頭,冒出數點火星,穩穩釘於“芮”字上面。

而後秦公贏寧棄弓於地,擡頭狠瞪芮君芮昭一眼,謂之言道:“汝之頭暫寄汝處,早晚孤將取回!”說罷,調轉馬頭隨軍撤去。

望見秦軍退去,芮君芮昭肅顏以對,今日激怒秦室羣狼,日後芮室將無寧日矣!

就此倒非芮君芮昭所擔憂處,只是此役芮軍雖勝,乃是勝在兵力優勢之上,勝在城牆堅固之上,若以同等兵力與之對決,芮軍必將不堪一擊。

芮君芮昭料定不出三個月,秦公贏寧必將領得數萬大軍伐芮,以血今日戰敗之恥。

正面對決,芮軍決非秦軍對手,芮君芮昭遂下令,芮境內各城除去治安守軍外,全部撤守芮城。

再說秦公贏寧領得餘部退回西垂,未待回營,竟又聞得邊境戰事重燃。

原是豕原西戎聯軍,趁秦公贏寧出征芮室之際,傾城而出強攻秦北蕭關,幸得駟車庶長贏泄領得蕭關守軍據關力戰,得以將其擊退,使得兩軍成相持之勢,對峙關前。

秦公贏寧聞得戰報,不及解下戰袍,即引親兵百騎奔赴蕭關。累死數匹戰馬,急馳一晝夜,方抵蕭關。

不及告知駟車庶長贏泄,秦公贏寧棄馬登城查看,憑欄遠目瞭望,西戎聯軍離城十里安營紮寨,滿目皆是戎兵軍帳,一眼難見盡頭。

秦公贏寧自即位以來十數載,戎軍從未如此迫近過秦境,今其聚衆八萬餘碾壓式撲向秦境,雖說蕭關守軍亦有精兵兩萬,或可守得一時之安,然敵衆我寡,長久對峙,蕭關必破,若其攻破蕭關,秦室基業毀於一旦,至死無顏再見先祖。

想到此處,秦公贏寧不由得心頭髮緊,愁眉緊鎖,問道左右日:“近日戰況如何?”

城門守將回道:“初時,戎軍自恃兵強馬壯,每日輪番強攻,晨午交替,後因久攻不下,遂於城外紮營,每日只是於城下叫罵搦戰,吾等奉駟車庶長將令,任其辱罵叫囂,我只堅守城關,不予爲戰!”

聞言,秦公贏寧點頭稱讚,言日:“贏泄此舉甚善!”

待其言罷,駟車庶長贏泄趕到,上前見過秦公,施禮請降怠慢未迎之罪。秦公贏寧知其巡視城防去了,亦無暇顧及此等小事,遂直言問道:“汝與戎軍交戰多日,可思得退敵良策?”

見問,駟車庶長贏泄拱手回言道:“賊勢浩大,我若與之硬碰,勢必敗之,是以只可智取,末將思之再三,唯有一策,可退強敵!”

聞言,秦公贏寧轉身面對駟車庶長贏泄,續言道:“卿有何謀,直言即可,若可退敵,護秦安寧,便是命斷於此亦無不可?”

見之秦公贏寧言及於此,駟車庶長贏泄拱手稱讚,謂其爲明君,秦室之福音,遂將心中所想和盤托出,言日:“軍之魂者,三軍士氣也,士氣所屬,乃在軍心,若我能亂其軍心,其士氣跌落兵無鬥志,而我以死戰之士,敵其無志之兵,猶如羣狼戲羊耳,縱使敵擁百萬之衆,亦將必敗無疑!”

秦公贏寧目不轉睛,緊盯駟車庶長贏泄,謂其言道:“理是如此,汝將如何爲之?”

駟車庶長續言道:“三軍起行,糧草爲先,若可焚其糧倉,其軍心必亂,則勝負即分矣!臣已派出哨騎,打探得知其糧倉所在,願請五百精兵,將往焚之,定叫其顆粒無剩!”

秦公贏寧贏寧低頭沉思一陣,言道:“糧倉重地,豈無重兵把守,汝引五百軍去,恐難成事,孤許兩千鐵騎與汝!”

駟車庶長連道不可,言日:“蕭關守軍攏共兩萬,對陣戎軍八萬,已屬兵微將寡,再行抽調派做他用,更見雪上加霜,再者而言,偷襲戎軍糧倉在精不在多,五百精兵足矣!”

秦公言道:“即是如此,汝定已謀劃周全,便依汝意,汝將如何打算?”

見問,駟車庶長回道:“今夜子時,末將便引兵出關,循山野小道,繞行至戎軍後側設伏,待來日豪戎先鋒再至城下搦戰之時,君上可親領大軍出城迎戰,務必予以沉重打擊,殲之九成最善,留其一成傳迅予戎軍大營,戎王聞知戰報,必將怒起大軍,傾巢而出圍攻蕭關,其時末將趁虛而入,殺進糧倉舉火焚之,但見後方火起,戎軍軍心必定大亂,戎王必定下領全軍回援,八萬大軍如此一撤,定是亂象叢生,此時君上再引大軍出關,戎軍必是全無戀戰之心,如此我軍便可一路追殺,似如屠豬宰狗!”

待其說罷,秦公贏寧半晌無言,而後轉過身去,舉目瞭望戎軍大營,謂其言道:“戎軍回援,汝等乃是九死一生,汝可知曉?”

駟車庶長贏泄回言道:“舍臣一命,換秦十載安寧,有何不可?”

聞得此言,秦公贏寧淚水盈眶,令其着手準備。

至夜後,秦公贏寧親至校場檢閱,遴選優質秦酒十壇與之壯行。

五百壯士各自滿飲一碗,隨之駟車庶長一聲令下,陸續開出蕭關,隱匿於夜色之中。

及至天明,西戎毫王引軍又至城下搦戰,未待其破口叫罵,只聞得城頭戰鼓雷鳴,城門緩緩開啓,秦軍緩緩開出關外列陣。

約過一柱香,秦軍列陣完畢,秦公贏寧於陣中穿出,血色雙眼睛緊盯敵陣毫王。

兩人曾多次交手,彼此皆知對方之勇猛,由是此次對陣蕭關,皆不敢輕敵大意。

雙方均是嚴陣以待,如此對峙約有半個時辰,突聞晴天一聲霹靂響,秦公贏寧一聲令下,遂先發起進攻,身後秦軍壯士聞令齊聲怒吼,隨即爭殺向前涌向戎軍。

毫王見此,亦是一聲長嘯,拍馬舞刀領軍衝殺過來。

瞬間兩軍絞殺於一處,初時,雙方士氣高漲,一時間難分勝負。

激戰約過一個時辰,兩軍皆有損耗,遺下千具屍首,而秦軍皆懷必死之心,愈戰愈勇,士氣不減。反觀毫戎,因其長年橫行大漠,從未見過如此悍勇忘死之士,由是士氣低落,漸顯力怯。

秦公贏寧乘機發起猛攻,獨騎在前穿行戎軍之中,秦軍壯士見之更是士氣高漲,怒睜雙目一路嗜血向前。

經此一波攻勢,毫戎爲其徹底擊潰,毫王引得千餘殘兵敗將一路後撤。

秦公贏寧領得剩之師於後追殺,於激戰之時尋個空手,張弓搭箭往天一箭,箭矢落下正中毫王后背,毫王吃疼落馬,其部下奮勇救之,得以脫離戰場。

重創毫王,殲敵近五千人,算得上是旗開得勝,餘下便看駟車庶長贏泄偷襲敵營糧倉可否得手。

若成,則可退敵保秦十載安寧,若敗,則蕭關不保秦室危矣!

如是念想閃過秦公贏寧心頭,不由得駐馬觀望謹盼火起,見之戎軍業已敗退逃遠,遂令鳴金收軍回城。

再說毫王返得戎軍大營,謂之戎王言日:“秦軍不可欺也!”言迄,暈厥過去。

戎王見之急令左右送去醫治,對其所言亦未上心,只道秦軍損其先鋒,斷難就此做罷,誓要踏平蕭關生擒秦君,遂令三軍整裝,午時起兵,強取蕭關。

秦軍則早已備好檑木炮石,以及弓弩箭矢等守城器械,只等戎軍來襲。

時過午時,戎王引領八萬戎兵開近蕭關,不待其喊話,城頭一陣箭雨落下,戎軍措手不及未能避讓,死傷百來人。

戎王見之氣急敗壞,怒吼數聲,戎軍隨即展開,一陣箭雨回敬城頭,緊接着登城步兵展開攻勢搶關。

半空中箭雨紛飛,秦公贏寧親上城頭指揮防禦,身上多處掛彩,穿行於刀光劍影之間。

激戰至入夜,秦軍拼死護城,三千餘將士隕命關前,戎軍失地利之便,更是傷亡近萬,然戎王手中仍舊握有六萬之衆,如此強攻下去,不到天明,蕭關便要易手。

正值此時戎軍大營升起一道火光,繼而燃遍整座大營,定然是駟車庶長偷襲糧倉得手。

戎王見之後方有失,急忙下令回援,數萬人馬頓時亂做一團,前軍還在猛攻城頭,後軍確已倉惶撤離。

秦公贏寧見之火起,心中巨石落地,突然眼前一黑,險些栽倒於城頭,手扶城牆強撐身軀不倒,自顧言道:“天佑秦師!”言罷,秦公贏寧深吸一口氣,手提長劍行至高處,謂之諸將言日:“戎軍雖退,我等斷不可縱虎歸山,蕭關便是戎餘葬身之所!”言罷,三軍領命齊聲怒吼。

稍作休整,秦公贏寧領得蕭關守軍殺出關外,一路追剿西戎聯軍。

再言道駟車庶長贏紲,趁虛偷入戎軍大營後,一路縱火燃起整座大營,必將引起戎軍注意。

雖說戎軍大部已前往蕭關,留守部不對,但也有近兩千人。

待之火起,便於營中四處搜捕秦軍,部分秦軍於縱火途中爲其剿殺,剩餘三百餘人,被圍困於大營西南一角。

因火勢過猛,恐傷及己身,遂於營外圍堵,寄望大火將其吞噬。

駟車庶長贏紲領得餘下三百秦兵,困守於戎軍營中一塊空地之上,眼見得火勢愈來愈烈,頃刻間便有被火海淹沒之險。

望之大火,秦軍甲士盡皆是滿面笑容,無一絲待死之愁,駟車庶長贏紲謂之衆人,言道:“吾等使命終成,未負君上之託,吾等之幸也!然,我等今日亦將難逃一死,甚者葬身火海屍骨無存,諸君可有悔意耶?”

聞言,衆將士齊聲喊道:“無悔!”

見之此景,駟車庶長贏紲心中甚慰,笑顏回顧左右,續言道:“老秦志士,即無貪生怕死之輩,亦無困守待死之類,諸君可願隨吾殺出營去,與敵決死一戰?”

聞之此言,不料士氣大振,三百秦兵三聲怒吼:“好!好!好!”

駟車庶長點頭稱讚,環視衆人一眼,謂之言日:“今生領得諸君末路赴死,來生再謂諸君一世榮華!”說罷,手提三尺長劍行將上前,三百秦軍壯士緊隨其後。

營外戎軍望之火海唏噓感慨,畏之火勢,是以退之再退,離營遠見三百餘步。

隨之一陣風起,吹散濃濃硝煙,只見一隊秦兵自營門殺出,戎軍盡皆大吃一驚,如此大火竟未將其燒斃。

駟車庶長贏紲手提長劍,闊步走向戎軍,顏見肅穆不怒而威,見之戎軍便飛舞長劍相迎,劍影閃過之處,戎軍盡皆斃命,轉瞬之間,十餘戎兵命喪劍下。

因失之先機,戎軍爲其殺得暈頭轉向,迫其銳意連連後退。

待之查清敵勢,知其不過三百人,戎兵這纔回過神來,舉起兵刃反擊。

戎軍欺其兵少,對其實施分割包圍,形成以十敵一之勢,甚或數十人圍攻一人。

圍攻駟車庶長贏泄之戎兵,便達半百之數,然因其體魄強健劍法精湛,戎軍一時未能在其身上討得便宜。其他秦軍戰士,雖無贏泄之精湛技法,然因皆抱必死之心,雖是被圍卻是面無半點懼色,較之戎軍仍是強悍無比。

與之交戰,約有半個時辰,秦軍傷亡兩百,卻是斬殺戎兵千餘。剩餘之不足百人,盡皆披傷帶彩,重者斷臂失腿,輕者腹背受創,即是如此,仍舊揮舞兵刃尋敵決戰。

秦軍猛則猛矣,終因寡不敵衆,加之久戰氣力不濟,而被戎軍逐一擊殺,戰至最後僅剩駟車庶長贏泄一人。

其右臂斷掌,背受三刀重創,腿上亦中一箭,單臂拄劍屹立於亂軍之中,滿身血污猶如地獄判官。

戎軍見其力窮,膽大稍壯者緩步上前將其包圍,因之畏其勇猛,恐其索命,是以不敢靠之太近。

駟車庶長贏泄肅顏怒目,環視周遭戎兵,見之戎兵懼死不敢上前,遂仰頭一陣長笑,笑罷朝向戎兵一聲大喝。

前排戎兵見之恐其衝殺過來,不約而同緊退一步,後方戎兵避之不及,聞之喝聲不知所以然,遂舉弓搭箭射向中間。

伴隨之聲聲弦響,數百支利箭飛出,眨眼間插滿駟車庶長贏泄全身。

其生軀爲之一震然未倒地,只見其嘴角溢血,用盡最後氣力,提臂柱劍身前,而後尋東方而跪,目視前方氣絕而亡。

即是如此,戎軍仍舊不敢向其靠攏,圍之良久方有膽大者上前查看,見之深邃目光,對其肅然起敬,由是未對其遺體行之報復。

營區燒得只剩一片廢墟,守之已然無用,餘下戎兵亦知犯下如此大錯,戎王定難容之一命,遂四下散之逃回西北大漠。

話鋒轉回蕭關,戎王見之後方火起,急令回援,秦公贏寧領軍出關追殺,一路追出數裡地去,眼見得即要抵達戎軍大營。

戎軍一路潰敗,傷亡近半,逃散者又佔餘下半數,至此六萬大軍剩餘不足兩萬。

本待回營休整聚兵再戰,不料整個聯軍大營如今只剩一片廢墟,由是鬥志全無,餘下戎兵四下潰散而逃。

戎王制止不住,眼見勝負已定,再戰無益,遂引親兵西去逃回漠北。

秦公贏寧見之西戎聯軍潰散敗走,亦未對其窮追不捨,驅至十里開外,遂令回軍。

還觀聯軍大營,狼藉一片,行至大營西北角,見之滿地屍首,秦公贏寧翻身落馬,慢行於戰場。

經過一翻搜尋,來至駟車庶長贏泄遺體前,只見其面朝東方半跪於地,氣絕身故而未瞑目。

秦公贏寧觀之雙眼泛紅,上前將其遺體抱起,置其伏於自身所騎戰馬之上,餘衆秦軍亦將其餘戰死將士遺體尋得,效仿秦公置其伏於自身所騎戰馬之上。

隨之秦公贏寧一聲令下:“回家!”

兩萬秦軍擁簇五百英烈遺體,凱旋還營蕭關。

還駐蕭關,秦公贏寧着令依國士之禮下葬贏泄及五百壯士。

經此一戰,西戎聯軍元氣大傷,八萬大軍僅剩得兩萬餘逃回漠北,糧草軍械亦被秦軍付之一炬,及後三五年內,難以覆土重來,對之中原諸侯不再是威脅,秦室則是乘此良機,西進吞土拓疆,以致獨霸西戎,此乃後話,暫且擱置,待後再說。

眼下蕭關戰事已畢,近時關外再無大戰,加之邦中諸多事務急需處理,待之贏泄入土,秦公贏寧遂引親兵百人,還都西垂。

返程一路之上,秦後獨騎前行,肅顏不苟言笑。

腦海之中浮現影像,盡是贏泄生前言行,記憶猶新處乃是贏泄生前諫言,日:“建交中原,攘戎安內!”

腦中迴響此言次數過多,竟使秦公贏寧脫口而出。

回至秦都西垂,秦公贏寧閉關書房十數日不出,竟日思索治國安邦良策。

方今天下大亂,若肉強食之世,秦室地處西北邊境,出關即是西戎盤踞之地,入關則是強晉悍楚,秦之新晉諸侯實力尚弱,與之任何一方相爭,均難有勝算。

何況處此腹背受敵之地,稍有不慎以致三方夾擊,秦將爲人侵吞,則有社稷不保之險。

由是秦需壯大圖強,方能不爲他人所欺,然秦室要壯大圖強無非兩途,一是西出蕭關侵佔戎地,二是東進中原稱霸諸侯,以秦目前之實力,二者皆不可圖。

因是眼前緊要處,仍是結好中原以安其內,駐兵緊守蕭關以御西戎,秦則利此之機富民強軍,彼時西出東進但憑己意,而行之此策緊要處乃是邦定民安,如此方可行之圖強大略。

對之行蚊蠅之術襲秦者,勢必予以清除剿滅,其中尤以芮室最惹人恨,是以芮室不出除秦室難安。

秦公贏寧閉關書房數日,將之上述種種均已想得明白透徹,由是出關便向各家諸侯發出結好盟書,而後又告赴洛覲王述職,示之天下秦乃真心求好,願與諸侯共輔周室。

風吹塵起,漫天黃沙紛飛,一隊人馬行進於秦嶺大漠之上,掌旗甲士高舉秦字皁旗,荒漠之中隨風搖擺,爲首一人冷顏肅面,視之漫天黃沙如若無物,雙目遠瞭東方,獨騎慢行心事重重。

此人乃是秦公公贏寧,親引使團赴周覲王述職,久未踏入中原,心中思緒萬千,不知此行可否達成所願。

歷經月餘奔波跋涉,秦公一行臨低洛邑城郊,因之天色漸黑,慮及洛邑業已關城,欲在城郊尋之民宿寄宿一晚,待來日開城再行前往王畿覲王。

秦公贏寧領得使團,正欲下野行離官道之時,望見前方官道之上,百騎人馬裹風挾塵急馳而來,爲首一面周字大椽旗映入眼簾,秦公贏寧定眼觀之,料定前方人馬,定是周王姬林領人出城來迎,是以翻身下馬,引領衆臣跪拜迎候。

轉眼間,周王姬林領人行近跟前,見之秦使羣臣列隊跪拜迎候,心中感慨萬分,不待座騎穩步,猛然探身躍落馬下,快步行至秦公贏寧跟前,撫其肩將其扶起,並揮手示意羣臣免禮起身,繼而謂對秦公言道:“得知秦公不日即將赴洛,寡人便日日於此等候,見之今日天色已晚,意欲回城來日再迎,不料回至半途,得報秦公將至,遂領人回頭相迎,不期讓秦公在此久候,寡人失禮也!”

聞之,秦公贏寧激動不已,拱手回禮,回言道:“番臣何德何能,敢當王上如此禮遇,誓言日後,但爲君故,番臣萬死不辭!”

周王姬林將其托起,謂其晚道:“秦公一路奔波勞苦,城下已置下接風宴,且隨寡人進城相聚!”

言迄轉身,翻身上馬邀其同行,秦周兩隊人馬合二爲一,緩行前往洛邑。

路上無話,待至進得洛邑,周王姬林領其直奔廟堂赴宴。

入得大堂,一行人等分賓主落座,周王姬林率先執樽致祝酒辭,言日:“秦公乃當世散宜生,助寡人扼守垂邊境,孤軍奮戰西戎蠻夷,得保我中原之安寧,亦爲寡人中興周室之肱骨大臣,今日得之親赴周室,寡人幸甚,謹以此樽薄酒,做謝慰君勞苦!”說罷,舉樽邀衆同飲。

秦公贏寧並周室百官附之,起身與其同飲一杯。

隨之,周王姬林又叫上藝奴吟歌獻舞,頌之秦室功德。

觀之半晌,周王姬林轉頭見之秦公持壺獨飲面色肅穆,較之百官喜笑顏開格格不入,遂令隨身侍從止樂撤出藝奴,謂之秦公言道:“自邑郊迎得秦公,至此宴席之間,未曾得見秦公一笑,是爲寡人招呼不周夫?”

聞其所問,秦公贏寧慌忙起身,拱手致歉,言日:“番臣有罪,王上厚禮相待,番臣豈敢以尋釁耶?此入中原,實有一事不明,亟待面奏王上,番臣思前想後不知如何說起,是以心中悶鬱,失禮之處,還望王上擔待!”

諸侯覲王,自是有事所奏,周王姬林心中明瞭,只是不解秦公西北糙漢,向來想言但言,爲何今日卻有難言之隱,遂以言誘導,回言道:“寡人予公,於衆之前是爲君臣,然私情篤厚堪比兄弟,秦公但有所想,直言不妨,毋需介懷!”

秦公思之一陣,繼而拱手垂頭,洪聲上言道:“秦鄙芮室,縷縷出兵犯吾地界,念及王上先前勤王詔言,只是對其加以驅趕,另輔以物資與其結好,只因近日西戎犯境,番臣引軍御戎,許芮物資,未能及時送達,而芮君不思體涼,出兵復犯吾境,同爲周室屬臣,本應同心所向共輔周室,何能行之如此背後拆臺之事,對之此等逆臣,番臣誓必除之,此來特向王上請命!”

聞之秦公一番肺腑之心,周王姬林心中深有同感,對之芮室亦是義憤填膺,遂憤然起身,怒而言道:“前有寡人詔令,後有秦公恩德,芮逆不思圖報,而起刀兵之爭,此等宵小之輩,不配任我周室諸侯,秦公欲罰便罰,毋需請命寡人,此輩不除,天下何安?”

見得周王姬林此狀,知之伐芮之事已定,秦公贏寧俯首再拜而言日:“得之王上此言,番臣則無旁騖矣,攻伐芮城,臣僅引秦丁取之則可,不敢有勞王師遠征,然吾此戰伐芮,非爲掠佔其地,只爲懲處罪秦之輩,敢請王上入魏,執芮伯而歸,任其續承芮室廟宇,以安諸侯之心!”

周王姬林怒氣稍消,負手言日:“周室存世不過三百餘載,侍才守德之輩日趨彌少,爾虞我詐之輩橫行於天,不挫此等歪風邪氣,周室百年基業亦將毀於一旦!”言迄,俯身拾起王印,宣道:“芮逆所行,罪不可恕,寡人詔命,着秦公舉兵討伐,亦寄望諸侯引以爲戒,多行德義之舉,協力興周!”

待其言罷,與宴百官齊聲附和。而後,周王姬林舉樽敬秦公,言日:“秦公把守西域要塞,以三萬秦軍,抵禦兵力數倍於己之西戎,已屬不易,另要分兵抗擊芮逆,可想而知取勝十分艱難,我等謹以一杯薄酒,預祝秦公馬到成功!”說罷,引得百官拱手舉杯,同敬秦公贏寧。

見之此狀,秦公贏寧抓起酒壺,雙手相托回言道:“但爲社稷所想,番臣萬死不辭!”言罷,舉壺先飲。

周王姬林並文武百官隨之舉樽,與其同時飲盡樽中美酒。

放罷酒樽,周王姬林續言道:“秦公言請寡人之事,寡人必將如是踐行,着虢伯領王師兩千入魏,迎立芮伯返芮!”

聞言,秦公贏寧躬身謂其行之大禮,回言道:“王上賢明如此,何愁興周大業不成!即得王上恩准,番臣於此逗留無益,願請即刻返秦備戰!”

因之秦公贏寧久經現場,慣嘗以少剩多,以弱剩強,周王姬林本是想留其做客洛邑住些時日,亦好向其請教用兵之法,以期伐鄭之時派上用場,見其爲伐芮請辭,亦不便強留,遂親至跟前與其同飲一樽,而後引兵親送其出城。

秦公贏寧領衆一路疾行,不到七日光景,便還抵秦都西垂,還秦首要便是聚衆商議伐芮良策,鑑於上次伐芮失利,遂與部下商議思得一策。

眼下,芮君芮昭集全境之兵於芮城擁衆數萬,而我秦軍除卻邊關要塞守軍,可用兵力不過三千餘人,加之入芮作戰需行軍數日,待至芮城已是強弩之末。

秦公贏寧料定芮君芮昭必定欺我兵少,趁虛夜襲偷營,是以只需將計就計,不若送其一座空營,引大軍於營外埋伏,待其引軍而至,一舉殺出放火燒營,即便不能將其全殲,亦可重創芮軍,再取芮城亦可事半功倍。

謀定而行,旬日過後,秦公贏寧引軍開赴芮地,一路之上皆無芮軍相抗,三日即抵芮城,秦公贏寧下令全軍,退後五里紮營,入夜後又令不得舉火照明。

時至亥時,趁夜色掩護,秦公贏寧引軍開出營外,於兩側密林中埋伏伺敵。

果不其然,剛過子時,便見芮君芮昭親領五千精兵,直奔秦軍營地而來,見之營門大開,芮君芮昭一聲令下,領得五千芮兵殺向營區。

進得營區未見秦軍一兵一馬,只見滿營空無一人,芮君芮昭心知不妙,趕忙下令後軍變前軍,撤出秦軍大營。

然而爲時已晚,只見兩側密林中飛出無數火箭,猶如一陣火雨降於秦軍大營,火雨又將預設於營內稻草乾柴引燃,加之西北大風助長火勢,霎時間,整座秦軍大營化做一片火海。

芮軍爲此損失幾近半數將士,未死於火海者,則向營地四門奔走潰逃。

秦軍鐵騎已在營門處等候多時,芮軍逃出營者,盡皆被其斬殺於營門之前。

芮君芮昭領軍多次突圍不成,與秦軍激戰半宿,所剩甲士不到千人,自知今日難逃厄運,遂令到所餘將士棄械投城,而後獨自步入中軍大帳。

芮君芮昭緩步行至將臺跟前,解下披風倚靠將臺而座,而後手持佩劍,拔劍出鞘立於眼前,自顧言道:“此乃天要亡我芮昭,但以一腔熱血明志!”言罷橫劍於頸,自絕於秦營中軍大帳,可憐又一弱邦雄主含恨而終。

世人皆言秦乃虎狼之邦,而芮室毗鄰虎狼而臥,試問何以安睡,芮君芮昭眼見芮室即或淪爲秦室屬地,是以不顧世人唾罵,驅逐芮伯自立爲君,領之芮室臣民起而反秦,自知實力不及秦師,本欲借西戎之手打壓雄秦,奈何天不遂人願,戎軍一城未下,即爲秦軍敗之。

後話不論,且說芮君芮昭自裁隕命,芮軍殘兵亦是鬥志全無,盡皆棄械降秦。

秦公贏寧將之圈禁於營內,而後着人遣送芮昭遺體還芮,並檄文告之芮室臣民,不日將迎立芮伯還芮,勸之儘早開城獻降,以免徒生戰火,殃及無辜百姓,隨之又遣快騎赴洛,傳送捷報予周王姬林,並請其儘快執送芮伯還芮。

三日後,虢伯奉王命執送芮伯行抵芮城,與之秦公贏寧合兵一處,浩浩蕩蕩近萬人馬逼近芮城,芮室臣民懼而開城獻降,芮城一戰以秦大獲全勝告終。

秦師三千鐵騎兵戰勝芮室數萬精甲,戰報傳之海內,諸侯聞之莫不不驚歎秦師戰力,思之若要與秦爲敵,且問自身可否勝之十萬戎狄,或是數萬芮室精兵。

秦公贏寧一舉蕩平後院,便可一心御戎,爲之日後秦室獨霸西戎奠定堅固基石。

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48章 御說違齊志 姬突逆鄭君第020章 晉亂兄戰弟 宋患臣弒君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36章 姬突鬧九洲 屈暇隕羅地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28章 楚候謀隨境 齊公御北戎第009章 周鄭互交質 宋衛陷內患第055章 鄭勤王失政 陳殺子落恨第053章 楚熊貲徵巴 齊小白伐魯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48章 御說違齊志 姬突逆鄭君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02章 四國退犬戎 武公滅鄶虢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47章 北杏齊始霸 會柯魯索遂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21章 宋謙和四方 魯怒逆九周第053章 楚熊貲徵巴 齊小白伐魯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46章 戩地君戲臣 蒙澤臣弒君第003章 襄公戰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07章 東海起波瀾 中原興刀兵第043章 齊後爭君權 魯師出中原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33章 周詹合攻虢 鄭衛師向魯第050章 鄄地齊語楚 倪邑鄭爭宋第034章 惡曹鄭制霸 蒲騷楚稱雄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第036章 姬突鬧九洲 屈暇隕羅地第005章 鄢地手足殘 黃泉母子情第017章 宋軍御三師 鄭師戰九州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25章 亂世君臣惡 五父弒兄侄第048章 御說違齊志 姬突逆鄭君第043章 齊後爭君權 魯師出中原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03章 襄公戰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46章 戩地君戲臣 蒙澤臣弒君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24章 攘外徵匪戎 安內戰逆芮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第029章 紀子諮齊魯 蔡侯謀陳鄭第032章 楚巴徵鄧境 諸侯討曲沃第024章 攘外徵匪戎 安內戰逆芮第059章 西出徵有戎 東進伐贏徐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51章 宋礬遊齊衛 鄭詹說楚戎第035章 楚莫熬伐絞 鄭公突侵宋第014章 連齊魯伐邾 和宋鄭盟陳第017章 宋軍御三師 鄭師戰九州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02章 四國退犬戎 武公滅鄶虢第029章 紀子諮齊魯 蔡侯謀陳鄭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第005章 鄢地手足殘 黃泉母子情第057章 曹魯興周禮 晉室復生亂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47章 北杏齊始霸 會柯魯索遂第032章 楚巴徵鄧境 諸侯討曲沃第004章 武公滅姬胡 文侯殺攜王第001章 千金買一笑 烽火戲諸侯第038章 高渠彌謀權 姜諸兒奪政第032章 楚巴徵鄧境 諸侯討曲沃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16章 假命伐喋宋 巧謀御蠻戎第009章 周鄭互交質 宋衛陷內患第052章 齊幽盟天下 王饗宥諸侯第024章 攘外徵匪戎 安內戰逆芮第003章 襄公戰岐山 文公集周民第022章 曲翼續冤仇 齊魯結姻親第024章 攘外徵匪戎 安內戰逆芮第040章 齊公戰諸侯 紀女護君國第056章 齊魯消宿怨 享見一家親第053章 楚熊貲徵巴 齊小白伐魯第008章 魯莒釋前嫌 鄭衛復興兵第012章 鄭燕戰制邑 宋兵圍長葛第014章 連齊魯伐邾 和宋鄭盟陳第044章 乾時落敗名 長勺復威望第027章 繻葛起爭端 鄭伯釁王權第010章 州籲弒君完 四國兩伐鄭第039章 亂點鴛鴦譜 難續亂世情第006章 盟宋魯交戎 討滑鄭伐衛第002章 四國退犬戎 武公滅鄶虢第018章 鄭子都陷忠 魯羽父弒君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43章 齊後爭君權 魯師出中原第042章 文姜三勸兄 無知禍弒父第047章 北杏齊始霸 會柯魯索遂第025章 亂世君臣惡 五父弒兄侄第013章 以利連齊魯 憑威服陳蔡第041章 楚軍戰漢淮 齊師侵衛境第048章 御說違齊志 姬突逆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