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一十七 對付內閣也遠比對付尚書檯要簡單

郭鵬規定,內閣首輔爲兩千石職位,內閣次輔和羣輔爲一千五百石,內閣閣員則爲一千石。

內閣官員的品秩普遍不高,相比於他們的權力來說,甚至可以說很低。

連掌握重權的內閣首輔都還沒有九部尚書的兩千五百石的品秩高。

作爲首腦的首輔掌握很重要的權力,但是級別也就是地方郡守的級別,這是典型的位卑權重,和司隸校尉是一個級別。

內閣成爲正式部門的過程,也是尚書檯權力不斷衰減的過程。

在這一過程之中,內閣成爲了皇權的拱衛,很好的爲郭鵬奪取尚書檯實權建立了渠道。

很多事情都是通過內閣對接尚書檯部門直接辦理,從而繞開尚書令和尚書僕射,間接的架空了尚書令和尚書僕射。

於是內閣羣輔制度也漸漸成熟。

哪個輔臣對接哪個尚書檯辦事部門,專門負責協助皇帝辦理哪方面的事務並且跑腿,也都是在這一過程之中逐漸成爲規定章程。

到尚書檯徹底名存實亡,內閣也發展成爲了正常的權力機關。

首輔曹操縱覽全局,還掌握審計之權,次輔則主要負責內閣的日常運作。

羣輔則有七人或者八人,亦或者六人,負責和各個辦事部門對接辦事,並且隨時接受皇帝的問詢,負責幫助皇帝處理特定的事務,減輕皇帝的負擔。

在這一過程之中,在皇權膨脹的過程之中,內閣的權勢也在不斷的擴張。

內閣首輔是皇帝的親信官職,隨時都能見到皇帝,隨時都要準備着被皇帝召見,平常皇帝出巡辦事,內閣首輔必然同行。

內閣次輔和羣輔也漸漸有跟上的趨勢,分別掌握很重要的權力。

雖然這些並不是明文規定的,可是實實在在的權力卻掌握在手。

因此,在尚書檯徹底名存實亡的當下,內閣的權勢變得非常龐大。

中央的地方的奏本直接送給皇帝,但是會有專人爲皇帝把奏本分類處理,由皇帝親自決定,某些事情皇帝親自處理,某些事情就交給內閣來處理。

和尚書檯存在的時候不一樣,尚書檯是在體制內,可以光明正大的順順當當的沒有阻礙的分走皇帝的權力。

很多事情就是尚書檯決定而不是皇帝決定,這是正式確定的規制。

除非皇帝和尚書檯意見相左。

但是,那也是需要皇帝能真正瞭解那些事情。

有不少事情從發生到結束,皇帝都不知道,都是尚書檯處理掉了,是否符合皇帝的心意,那郭某人也不清楚。

所以這讓郭某人感到不愉快。

輪到內閣,內閣本身不具備代替皇帝處理政務的資格,是皇帝有要求,內閣照做。

制度上來說,內閣的地位是遠遠不如尚書檯的,內閣首輔的身份地位也是遠遠不如尚書令的。

只要皇帝不高興,這個權力可以剝奪。

可是誰要真的因此看低內閣首輔和內閣純粹是腦子不好。

曹操本人不僅是內閣首輔,還是皇帝親屬,更掌握審計之權,可謂是權勢滔天。

別看他的品秩只有兩千石,但是兩千五百石的九部尚書在曹操面前都要小心的賠笑臉,不敢真的端着品秩很高的架子。

這也是當時曹仁爲曹氏感到憂慮的直接原因。

尚書檯掌握那麼大的權力,一樣被皇帝連消帶打的奪走了實權,實際上的宰相程昱成了一個花瓶。

現在,尚書檯的權勢轉移到了內閣,內閣首輔被人們看作是實際上的宰相,這難道不是又一次的輪迴?

上一次倒黴的是尚書檯,這一次萬一就是內閣呢?

懷着如此的憂慮,曹仁主動退休,縮減了曹氏家族在魏帝國軍政系統內的權勢,減少了郭鵬的猜忌,於是才讓曹氏在之前的納稅風波中有驚無險的度過。

儘管曹洪是真的很慘,被強行清丈土地,然後強行索要稅收,光榮升級爲納稅大戶,整個人都不好了。

可儘管如此,曹操這個【實際上的宰相】的名頭一天不拿掉,一天就很危險。

郭鵬是什麼人,能允許相權妨礙到皇權的運行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內閣的正式確立,這個位卑權重的基本原則還是遵循的,曹操的品秩也就兩千石,且內閣所有閣員的正式職務都是【皇帝顧問】。

他們就是一羣顧問,一羣有品級的顧問,而不是什麼正式官員。

內閣別看現在根據實際事物劃分出了首輔次輔羣輔,針對不同的尚書檯部門分別對接,實際上這些都是傳統意義上的職務,是尚書令和尚書僕射失去實權的過程之中逐漸形成的規則。

而不是真正的正式職務。

沒有正式的職務說明,說皇帝讓某個輔臣正式對接某個部門,爲皇帝分擔壓力什麼的,沒有,全是自發形成的變成慣例。

相當於這是一羣臨時工,在臨時辦公。

收拾臨時工就比收拾正式工要簡單的多了。

對付內閣也遠比對付尚書檯要簡單。

給他們品秩是爲了拉攏人心,讓這羣工具人老老實實幹活兒,但是不能給他們正式的職權,不能規劃他們正式的職務,否則就要出問題。

內閣閣員一旦有了正式職權,就會自動發展爲下一個尚書檯,真正威脅到皇帝的權勢。

到那個時候內閣首輔就是真正的沒有宰相名頭的宰相了,還是掌握審計之權的宰相,何其要命。

儘管如此,在程昱大展威風的時候,針對內閣的權勢逐漸增長這一事實,郭鵬也感覺到了些許的憂慮。

內閣已經是正式部門,在未來運行的過程之中,權勢不斷增長那是自然而然的,自己活着的時候不會太明顯,自己死了以後就不好說了。

他想到了自己能順利掌控內閣的局勢,能控制內閣裡的方方面面,但是後代君主就不一定了。

內閣搞不好能一轉攻勢反客爲主,從而侵奪皇權,就和明朝的內閣一樣。

張居正權傾六部,各部尚書俯首稱是。

沒有尚書令和尚書僕射,皇帝大權獨攬,所以事務繁忙,於是必須要有得力助手幫忙分擔,否則遲早累死,因此內閣必須存在。

但是如果繼續任由內閣擔任這個角色,讓內閣和九部尚書對接,遲早,內閣還是要成爲下一個尚書檯。

兩三代君王之後,閣老、大學士這些稱號還是會誕生,內閣的權勢會不斷擴大。

雖然一樣需要仰仗皇權,但是……誰知道會發生什麼呢?

一千零七十七 這真的不是一道送命題嗎?二十九 猛男盧植四百 一朝背反,權傾天下,郭子鳳又欲何爲?一千一百六十一 戰神的兒子當然也是戰神二百九十一 城破七百八十一 建安三年的最後一天一千二百零六 天塹變通途一千一百三十八 郭某人在鄴城打完了前哨戰六百二十五 郭鵬抵達漢中六百七十五 魏宵案三百一十七 恐怕我等都要成爲他的俘虜了!三百二十二 你不是很狂嗎?一千四百四十七 毀滅性的影響一千二百零九 科舉考試的內容之爭一千二百零八 郭鵬終於理解了程昱的全部一千一百五十七 總覺得哪裡不太和諧?九百五十五 臨淄訓練營二百一十二 袁術感覺自己的內心被滋潤了一百三十七 叛亂的終結五百九十二 孫策也感覺美好的未來正在向他招手六百六十六 韓遂不舒服一千一百二十四 師漢長技以制漢七百八十 靈魂演員的自我修養七百五十二 郭魏的統治觸角已經開始向江南延伸一千三百五十 他要帶領大家學習西周的開拓史七百七十二 敵人的敵人就是你的朋友六百六十七 作威作福的馬家父子八十七 郭鵬出擊四百二十一 年輕人的選擇九百 扶余願意尊魏國爲主,甘爲藩邦五百零九 曹宏的極限操作一百七十五 西園軍的建立與驚恐的何進一千三百一十六 這是他有記憶以來,第一次看到郭鵬在私下裡流淚九十三 初成班底一千四百六十 當長安城迎來下一個有桃花的二月時一千零五十三 曹休成爲了他們的最大公約數一千二百三十 程昱快速激動起來,又快速的冷靜下來三百三十二 泰山捧日一千四百四十四 郭瑾可以提供一些額外的有償增值服務五百九十七 合肥之戰(中)七百零八 君,民,黎庶(下)七百二十三 不滅吳國誓不罷休一千二百八十八 荊州舉士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了引起公憤的地步四百九十七 郭某人這種喜歡權力的冷血政治動物能忍?六百九十二 小皇帝很不喜歡荀彧八百八十八 畫面太美,田豫不敢想一千零一十八 諸葛亮想要外放一千二百五十七 郭瑾納妾與交州變故一千一百一十九 封狼居胥(下)一千二百四十七 政治聯姻的負面影響在此時此刻暴露無遺一百九十七 董卓失去了對袁隗的畏懼二百六十二 公孫瓚的心裡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六百九十五 是服從!還是毀滅!九百二十五 郭某人是個討厭屬下越線的人一千二百九十一 王威遊歷羅馬城一千二百二十九 幸好你沒有一百九十四 萬物生靈,盡入士人之手六十三 新官上任三百四十八 是袁氏內戰,還是郭袁之戰?一千一百六十四 富庶的小國四百二十四 反客爲主之時五百四十四 郭某人勢在必得七百三十二 暈船的張遼一千二百一十八 南書房一千五百四十九 承志的太子妃,絕不會是子脩之女五百三十六 魏延送信一千一百六十九 郭鵬欣賞曹昂的秉性一千一百八十八 不要和郭某人作對一千零五十三 曹休成爲了他們的最大公約數二百八十九 郭鵬大軍正在朝着陳留縣快速前進一千一百三十 郭瑾正在期待着那一天的到來一千一百四十一 爲父說了,你做得很好一千五百二十 於是郭鵬的臉上露出了笑容一千零六十二 司馬懿知道答案六百九十五 是服從!還是毀滅!六百七十四 成公英的求援一千五百五十三 郭承志不懂郭鵬的落寞五百八十九 劉磐之死七百九十八 郭某人真的太難了七百三十六 吳景陣亡一千三百二十一 于禁相當的擔憂八百四十三 魏人的將計就計六百八十 你沒好下場的四百八十 被拋棄的人一千四百七十 太極宗師對太極宗師六百零七 自我懷疑的孫策一千四百六十三 鎮西都護府的大危機二百五十六 郭某人的離間計四十 明白人與富貴人七百九十七 攻伐荊州,平滅劉表九百八十四 鹹鹹的稠菜粥(上)一千零二十二 酒肆的出現一千二百七十二 士燮的反應出乎預料九百二十 程昱憤怒的都快要吃人了一百七十六 劉辯登基二百二十九 曹純的心理陰影一千二百三十一 你是想把整個曹氏給拖累死嗎?三百九十一 閻柔入弘農一千一百六十五 沒人,比他們,更懂,興盛家族九十二 護烏丸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