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零九 科舉考試的內容之爭

經歷了這一波大災變之後,士人進一步地意識到,他們和那些泥腿子們的區別在於高端士人。

也就是士人中的精英那一批,國家決策層的那些天才們。

那些天才們的戰略眼光和治國藝術纔是他們和泥腿子真正的差距所在,那種國家級別的戰略眼光,是郭鵬無法離開的重要助力,除卻他們之外,其他的士人都不是無法離開的。

他們只是添頭而已,卻堂而皇之的要做主人翁。

一朝被打倒,其他的士人才發現自己也就是比那些泥腿子多知道一些微言大義。

但是微言大義在治理地方基層和在中央部門跑腿這些方面上並沒有什麼作用,黎庶出身的官吏也能做到,而且效率還更高,做的也更好。

在中央的那些辦事部門內,在地方村、鄉、縣這一級別的職位上,經歷過十多年基層磨練的泥腿子們做的真的不錯。

所以皇帝把這些在地方上兜兜轉轉十多年的泥腿子們招募到中央,讓他們在中央擔任職位,接替那些士人的職位。

然後洛陽的局勢就穩定住了。

那些泥腿子們辦事勤快,極具工作熱情,非常聽命令,皇帝一個命令下來,他們跑前跑後奔波勞碌,甚至連飯都顧不上吃,一定要先辦事。

士人官僚用一天才能辦成的事情,他們一個時辰不到就辦妥當了。

有他們的加入之後,洛陽中央朝廷的辦事效率大大提升,之前堆積了兩個多月的一些無法處理的事情,半個月不到就全部處理完畢。

這太可怕了。

他們誰都不曾注意過也不曾重視過的那些泥腿子們,居然在不知不覺中,已然具備了取代他們的能力!

那些在地方上兜兜轉轉十多年,歷任各基層官職的泥腿子們積累了豐富的行政經驗,取代這些層次的士人們,並不爲難。

而朝廷中樞早已被皇帝用各種手段籠絡的嚴嚴實實的,翻不了天。

那些事先不曾得到消息的地方官員們追悔莫及,無可避免的成爲了那羣士人當中的一員,失去了所有的前途和未來。

他們將在未來貢獻自己的勞動力,爲帝國建設大業添磚加瓦,以此贖罪。

而那些事先感到猶豫不決所以錯過了這次【機會】的官員們冒出了一腦門兒的冷汗,懷着無比慶幸的心情,迎來了屬於自己的明天。

延德七年的十一月底,一切塵埃落定。

郭某人連續召開三次朝廷會議,根本上確定了許靖的提案的正確性,並且宣佈正式採納。

然後着內閣下發相關通告,送往各部門予以確定,並且正式抄送全國地方政府。

郭鵬還嚴格要求這個政策通行的消息要下沉至最偏遠的鄉、村,務必使全部帝國子民都一清二楚。

然後,沉寂很久的帝國最強嘴炮陳琳終於帶領他的御用文人嘴炮集團開始了大規模的歌功頌德行動。

大概是沉寂太久憋得太狠,陳琳剛一出場就一口氣寫出了大量高質量的文章,在整個洛陽輿論場進行了霸屏行動。

遭到郭某人毀滅性打擊的反對派早就閉嘴了,洛陽的輿論場被陳琳一人霸佔,頗有種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接着,科舉制度做爲魏帝國的人才選舉根本制度被立法予以確認,帝國的《科舉考試法》融入了《魏律》之中,再也不可動搖。

主導這部法律制定的是郭某人自己,蔡邕和刑部尚書在一旁扶助。

一羣帝國精英們在郭某人的親自監督下對科舉考試的一應規則做了一些硬性規定。

郭某人首先規定科舉考試的分數制度。

每一個考覈的項目都要計分,每一項目設定一定的分數,之後根據考試的總分,擇優選取。

考試,要算分數的。

郭某人還規定,科舉考試選出來的官員首先要在中央各部門【觀政】三個月,學習朝廷官員辦事的方法,觀政結束以後,外放地方村落,從村長開始做起。

若要調入中央,非要做到縣一級別的官員不可,否則不能進入中央做官。

這是他能辦到的事情。

但是有一些規則,郭某人現在是辦不到的。

比如分級考試,什麼縣試府試鄉試之類的,他是辦不到的,根本不具備這個條件。

目前只能辦到讓天下有意參考的學子自主報名來到洛陽參加考試,可以在這個前提之下優中選優,搞一下初試複試之類的,地方分級考試眼下不具備實現的條件。

一來沒有那麼多資源,二來也沒有那麼多考生,三來地方上也沒那個條件,所以根本搞不起來。

其他的諸如糊名制度,監考制度,考試作弊懲罰條例,還有考取之後的分配原則等等,便得到了明確的規定。

然後就是在考試內容方面,整個考試法制定小組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人們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利益訴求,自然提出的想法也不同。

比如士人們就認爲既然科舉繼承自察舉,應該按照察舉制度之下公府複試的規矩,就考儒門五經,這是最恰當的舉措。

孔氏就是這樣主張的,覺得就該按照老規矩來辦,儒門五經是兩漢數百年間官方規定的教材,影響深遠,繼續維持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有人覺得這樣不行。

他們認爲就算是察舉,也是有很多其他考試門類的,而且如果只考儒門五經,未免過於偏頗,應當增加一些其他的種類,比如算術之類的。

理由是皇帝陛下多次提及算數的重要性。

這批人自然就是寒門子弟,他們在經學上的造詣自然普遍不如士人子弟,若只考儒門五經,那士人子弟必然佔據大頭,寒門子弟和更後面的黎庶子弟根本競爭不過。

曹操代表這一派和孔氏打擂臺,與孔羨激烈對線,互相嘴臭。

最後,掌握絕對權力的郭某人進行了聖裁。

“算術是一切的根基,我以爲科舉考試里加入算數是非常重要的,現如今《九章算術》等書籍也是太學裡非常重要的學科種類,科舉考試必須加入算數,不能單考儒門五經。”

皇帝發話,當然沒人能反對,於是數學成爲了科舉考試的必考門類。

士人們先輸一籌。

再之後,又有人提出農爲國之本,這是非常重要的。

皇帝規定科舉考試考完之後的官員都要下到村鄉一類的基層職位去鍛鍊,去接觸民生,所以官員不能不懂農務,以免耽誤生產。

於是這些人建議把農學相關知識納入科舉考試當中。

也有士人官員提出反對意見,認爲學習經文了解聖人道理已經非常耗費時間,農學固然重要,但也不必要專門學習,順帶着學一點就夠了。

雙方爭執不下,郭某人再次聖裁。

結果當然是納入其中。

“農爲國之本,農業生產關乎國家大局,每一個官員,不管是否在相關職位上,農業生產的事情必須要懂,官員不能不懂農務,不能不懂基層民衆的生活艱難。”

於是農業相關知識也成爲了科舉考試的必考內容。

士人們再輸一籌。

六百七十五 魏宵案一千四百五十六 郭承志的想法註定不能得到實現一千三百九十八 羅馬帝國糟糕的制度開始發揮它的威力一百四十九 名士郭子鳳四百七十八 如此這般的我,配不上封公的賞賜嗎一千四百六十三 鎮西都護府的大危機五 聰明家族一百六十二 幸運的靈帝七百九十四 劉璋稱帝一千一百六十九 郭鵬欣賞曹昂的秉性三百五十三 陶謙一直很有危機感七百四十四 我們迴天無力啊!一千三百七十七 張飛決定打游擊九十一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乎?九百六十一 父親深謀遠慮一千四百四十四 郭瑾可以提供一些額外的有償增值服務一千一百三十五 第一名,馬謖六 你曹孟德毫無疑問是個奸賊七百八十一 建安三年的最後一天二百七十四 袁冀州願意表我爲兗州牧?一千一百二十九 公子,你生氣了五百零二 那一天,郭鵬已經想到了四百八十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千三百八十 霸權的確立三百六十四 跟不上時代的陶謙一千一百五十九 曹仁真的非常憂慮一千三百 讓他們都貪婪起來六百一十八 強烈的違和感一千零六十五 毛玠的尷尬處境一千零四十九 他們已經做好準備要打一場生死之戰了四百零八 難道你不認爲孤會取得最後的勝利?四百零一 亂世啊六百五十五 郭鵬樂於選拔願意聽話辦事的人四百八十五 八國分封七百一十三 被趕出家門的曹操三百一十七 恐怕我等都要成爲他的俘虜了!七百五十三 荊州應該是保不住了吧?一千一百七十二 貴霜內亂一百九十 我去青州吧一千四百九十 郭瑾想要政治影響力四 曹嵩是個聰明人一千一百七十九 門生故吏與二重君主的終結三百八十四 袁術的來信一千零八十六 趙雲深深爲之嘆息一千三百四十 洛陽城內的頭版頭條一千三百五十六 最後一個時辰三百三十三 焦慮的袁紹二百二十六 這天底下有這樣的道理嗎?一千三百六十 新帝登基一千三百四十二 仲德,我打算退位八百四十九 有斷頭將軍,沒有降將軍三百七十三 儘可能的下黑手一千五百零八 蔡邕蒼老的背影顯得格外的淒涼一千零二 登上舞臺的戰士們八百三十三 偶爾,郭某人也想做做昏君五百七十六 蜀道難七百二十九 劉表後院失火九百一十三 躁動起來的王粲一千二百六十一 張津驟然發難一千四百六十九 還要啥自行車?六百二十五 郭鵬抵達漢中七百二十三 不滅吳國誓不罷休一千一百二十七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四百八十六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一百九十七 董卓失去了對袁隗的畏懼一千一百三十九 除了贏,我無路可走一千一百三十五 好嘛,皇帝開始耍無賴了一千一百四十二 忘的真快啊八百八十七 掃蕩莊園九十一 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乎?六百一十一 孫策死了三百六十 叔父可算是惹了大禍了五百零六 我實在爲將軍感到不公一百三十四 丘力居想要止損三百七十八 孫策與周瑜一千五百五十三 郭承志不懂郭鵬的落寞五百九十八 合肥之戰(下)六百四十 諸葛亮在荊州二十九 猛男盧植八百七十七 柳毅忽然覺得有什麼恐怖的事情正在發生六百四十一 天下大勢在魏七百二十三 不滅吳國誓不罷休一千二百零九 他,就是一個最完美的司隸校尉的人選八百九十九 于禁有了一個決斷四百五十六 所以,賈詡堅決的反對了五百七十五 蜀軍北伐二百四十八 於是乎郭某人在歷史的舞臺上縱情起舞四百一十一 大決戰(上)一千三百一十四 小乙,這一切真的是天意嗎?一千零二十 這纔是諸葛亮啊一千二百一十二 讓科舉更加快速的深入人心一千一百五十 郭瑾也很喜歡賺錢七百九十七 攻伐荊州,平滅劉表六百八十四 魏軍在戰場上從來都是十分主動的七百五十 黃祖在行動一千四百零八 某種意義上來說,郭珺很有生意頭腦一百九十二 圖窮匕見一千一百九十 不是零,就是一萬七百八十七 郭某人的專制之心九百四十六 魏軍出征河西四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