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出事了

發生了突厥入侵的事情,北疆百姓親眼目睹了安北士兵的慘狀,想到士兵的艱苦,原先對軍戶稅的不滿在這樣的衝擊之下早就消散了。

安北再加上在安北都護府的有意引導之下,百姓們漸漸開始對上官永平所謂的“仁政”產生了懷疑,原來三皇子是來安北奪軍權的啊,爲了取得軍權,利用了軍戶稅利用了百姓,三皇子根本就是爲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是真的爲北疆的百姓着想,到時候北疆一旦動亂,他拍一拍屁股就返回京兆了,留在這裡受苦受難隨時面臨死亡威脅的還是北疆的百姓,這是北疆百姓對三皇子的最新看法。

一時間,北疆百姓對三皇子及其隨行的官員是又懷疑又怨恨!

既被安北士兵仇恨,又被北疆百姓懷疑,上官永平真心覺得在安北是待不下去了,加上這個時候,長泰帝讓他回京兆述職的詔書也到了,他連行禮物品也沒有怎麼打包,就帶着冼茂信和一衆隨從匆匆離開了北疆,到了十二月初,他就回到了京兆西側的秦嶺山麓,只要翻過秦嶺,就算回到京兆地帶了。

在返回京兆的路上,上官永平的臉色一直很陰沉,他去了安北都護府將近一年的時間,卻什麼收穫也沒有,這是他感到失望和憤怒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他還在北疆惹了民怨,回京兆之後,他還不知道如何向長泰帝交代,這又是令他惶恐的事情!

安北都護府的五萬士兵還是緊緊地攥在谷大祖的手上,安北都護府的十五萬百姓對他也懷疑指責,現在北疆又出現軍民對峙、突厥入侵這樣的事情來,他是灰溜溜逃離北疆的,還不知道怎麼回去向長泰帝述職呢,也不知道怎麼向長泰帝解釋免除軍戶稅的事情,這可怎麼辦呢?

越近京兆,他就越心焦,本來他是去安北奪軍權的,軍權沒有拿到,還惹下了軍戶稅的禍患,一想到即將面臨長泰帝的問責,他的頭都大了,懶洋洋地命令衆人在秦嶺休整,待都精神氣足了,才重新出發。

三皇子在煩惱什麼,冼茂信是知道,經過將近一年的相處,所有人都認爲冼茂信是三皇子的人了,雖然他反對了軍戶稅的事情,可是上官永平也沒責怪他,後來事情的發展證明了他的反對是正確的,上官永平認爲他極有才能,以士禮對他,一路上也問了他不少意見,虛心求教拉攏的樣子,讓冼茂信也頗爲受用,心想這個三皇子總算沒有笨到家。

對於怎樣面對長泰帝的問責,冼茂信已經有了對策,說起來,這個對策還是受了安北都護府的啓發,本來北疆百姓和安北士兵的衝突一觸即發的了,但是突厥一入侵,軍戶稅事件就悄無聲息地解決掉了,說白了,這招就是禍水東引,他爲上官永平想的計策,也正是這條,必須最直接最有效地免除長泰帝的不滿,這纔是目的。

當幕僚都在休憩之際,冼茂信給上官永平說了他的計劃,還說明一定要狠下心了,必須損失慘重,尤其是他一定要傷得嚴重,不然也無法取信於長泰帝,還會引起別人的懷疑。上官永平先是否決,覺得太冒險,萬一這事把握不好度,那就不是面臨問責的事情了,而是攸關性命的事情。他連連搖頭,否決了這個計劃。

冼茂信也沒有勸說他,只說我能想到的就是這個計劃了,至於做不做,就等殿下您最後下決定了,屬下先告退去歇息了。

上官永平再召集幕僚商討回到京兆後的應對事宜,幕僚們都說不出什麼有用的建議,只說但聽聖裁了,也是十分可惱和無奈。上官永平無法,只得開始認真思考冼茂信之計的可行性,還和冼茂信細細敲定了相關事宜,決定孤注一擲,一定要將局面扭轉過來。

過了幾日,京兆官員在暗暗想,信使不是說三皇子快要回到京兆的嗎?這麼還沒到啊?不會是出了什麼事情了吧?他們都很想知道三皇子在北疆的成績呢。

三皇子在北疆做的事情,只有少數幾個官員知道,比如中書和門下主官等,沈則敬也知道,不過卻是沈則思密告的。沈則思詳細介紹了三皇子在北疆做的事情和惹下的禍,連突厥入侵的事情,沈則思都作了大膽的推測:認爲那突厥人正是谷大祖等人放進來的,就是爲了解決軍戶稅事件的危局。

沈則敬對此的看法不一樣,突厥人入侵一定是真的,也不是谷大祖放出來的,不過安北士兵沒有認真抵抗那可能就是真的,沈華善還在臺前治水,早前來了信說應該不能回來過年了,沈則敬就要主理京兆沈家的所有事務,他給沈則思回了信,道是注意觀察小心謹慎保命之餘努力攢軍功等等。

葉正純也知道了三皇子在北疆的事情,他語氣有些幸災樂禍,惡狠狠罵道:“這個!他媽的腦子進水了!”沈則敬聽了他的話還是覺得滿頭黑線,他媽的,不就是翊坤宮那個主子娘娘嗎?這個老師真是的!

很快,京兆官員知道了三皇子的最新消息,三皇子果然是出事了!

原來早幾日三皇子一行人就已經回到京兆西側的秦嶺了,可是尚未等到翻過秦嶺,三皇子一行人就在秦嶺山間遇到了埋伏,遭遇了驚天動地的劫殺,幾乎是全部人員都沒了性命!

那些埋伏劫殺的人約有五十多人,個個訓練有素,明顯配備的是軍中弓弩,也不知是誰和三皇子有深仇大恨,三皇子一行人死了三分之二,三皇子府的幕僚全部死絕,連隨從的兵部護衛也死傷慘重,最後是兵部員外郎冼茂信拼死護着三皇子,剩餘的幾個人才能逃出生天,才能趕回京兆地區,可是三皇子身受重傷,性命危在旦夕,生死未卜!

這個消息,通過快馬加鞭的斥候,傳進了長泰帝的耳中,傳遍朝堂上下!

第194章 不虛此行第370章 京兆血夜第29章 布謀北疆第55章 水災第224章 奸臣至極第343章 身死!第214章 冬至夜宴第103章 文才半江南第186章 貴人謀第4章 晚梅有香第487章 祥瑞現第71章 應南圖的心意第155章 打老虎的決心第523章 順勢而爲第425章 不由己第82章 考第之危第29章 布謀北疆第560章 致太平第375章 連環局第308章 閒情第78章 霜重秋色濃第496章 拖你下水謀反第517章 株連第286章 局勢第96章 鑑華堂第71章 應南圖的心意第394章 復起第306章 平步第239章 大換血第460章 這下壞了!第149章 封宮第554章 合作第164章 玩完了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第396章 道不同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117章 紅袖死第58章 賑災之策第463章 沈家暗朝第149章 封宮第55章 水災第115章 死局變生局第237章 見太子第210章 韜光養晦第380章 朝京行第474章 有溫情第445章 不祥開局第136章 叔祖來了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512章 抗旨不遵第380章 朝京行第453章 奇計第438章 這個局有點大第256章 殺伐第518章 夫妻重逢第274章 登場第232章 草場案第91章 合二爲一第321章 順平第431章 準備反撲!第70章 卞氏之恨第330章 清平侯府第364章 埋伏第410章 犯令當誅!第511章 將亡第322章 歸心第129章 走私弓弩第444章 樂死道生第466章 誰在挖坑?第53章 出西燕記第246章 變故第320章 差一點第248章 兩難第244章 沈餘憲第522章 扶幼主第125章 給容嬪送死人頭第361章 和談準備第470章 嶺南人事第1章 吳越沈 七月沉第152章 春熙宮鬧鬼第484章 爭時第244章 申科逝後第165章 風向變了第483章 天有哭第105章 南北分榜(二)第249章 沈宓其人第168章 人都到齊了第350章 初定典謨第70章 卞氏之恨第46章 第一次進宮第153章 離間第269章 局勢影響第501章 自掘皇陵第227 千里奔喪第275章 沈得善的壓力第553章 沈家的刀劍第516章 帶兵離開第60章 離京與返京第58章 賑災之策第168章 人都到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