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考第之危

大永立國二百一十多年,考課工作最先是太祖上官伏提出來的,經過幾代皇帝的完善和更新,已經形成了考課和監察相互相成的制度。除了御史監察之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互申”制度了。

所謂互申,就是官員之間互相監督,大永規定,要是官員發現別的官員有枉法的事情,可以密信告訴監察御史,御史臺在各道各州各縣都設置了保密信使和保密信箱,用以傳遞官員的互申密信。

這本來是個極好的制度,但是,二百一十多年來,“互申”制度已經從開始的卓有成效變成了如今的形同虛設,官官互相監督已經變成了官官相衛官官包庇,御史臺設置的密使和密箱根本就已經沒有了任何用處,甚至有不少偏遠的縣,連密箱都撤掉了。

因此,考功司對京外官員的考察監管很艱難,也很容易出現漏洞,只能根據考功令史搬回來的施政記錄和大體訪察的民情來進行定等,顧梓程的問題就是出現在這裡。

前世時,在考功司的定等考第當中,顧梓程把西寧道桂州屬下的賀縣縣令鄒經亙評爲上中,考評語也是根據鄒經亙的施政記錄來寫的,有不少肯定和讚美之詞,御史臺也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就將卷宗報送門下省。結果到了年底,有賀縣百姓千里迢迢來到京兆,趁年底長泰帝例行參拜護國寺之際,冒死御前告狀,狀告那鄒經亙謀官害命,魚肉百姓,狀告那桂州刺史張凱如包庇瀆職,官官相衛。

賀縣百姓將冤情具體稟告長泰帝,原來那鄒經亙是罪大惡極之徒,他買兇殺死了前任賀縣縣令李瑾瑜一家,又將與他競爭縣令的賀縣前任長史傅浩一家殺了,不僅如此,還憑藉縣令的權力,在賀縣大肆搜略民脂民膏,鄒家族衆橫行霸道,與當地盜匪勾結,百姓稍敢反抗,便是入屋肆虐,擄人放火,已經是賀縣最大的禍害,百姓日日心驚膽戰苦不堪言,十月的時候,鄒經亙下令全縣百姓都要上繳過年稅,這下日子實在無法再過下去了,無奈之下,才冒死上京兆告御狀。

長泰帝震驚且震怒,竟然會有這樣的事情,火速派了金吾衛士兵和御史臺官員前去西寧道調查,結果百姓狀告屬實,再一審查考功司的定等,竟然還將鄒經亙定爲上中,這不是明擺着考課舞弊嗎?

鄒經亙的事情一出,長泰帝的處理旨意很快就下達了:西寧道觀察使何可道失察調離,西桂刺史張凱如包庇罷職下獄,鄒經亙罷職處死、家產充公,鄒家族衆一一下獄問罪,顧梓程瀆職下獄,沈則敬失察罰俸,並且下令:考課重定。

事情至此,還沒有完,考課重訂之時,結果還是查出了關內道河南、湖北也出現了類似鄒經亙的事情。由吏部尚書徐友元、御史大夫龔如熙住持的考課竟然出了這麼多這麼大的問題,長泰帝震怒不已,追究考功司的責任。

考功司郎中沈則敬連降三等,貶職爲南嶺縣令,考功司主事凌雲高、秦澈、唐谷南等也都被貶或下職,吏部尚書徐友元、御史大夫龔如熙任職失察罰三年俸祿,還牽扯到吏部和御史臺的不少官員,其中吏部郎中岑笑白、沈靜華都是三年不得升等,御史中丞楊簡銳等人也是同樣的處罰;同時也追究河內道相關官員的責任,河內道觀察使衛良查調離,河南刺史、湖北刺史下獄,此事還牽涉到不少地方的縣令、長史等,自上而下,諸多官員被問責被處罰,影響極大。

這就是後來史稱的“經亙之案”,發生在長泰三十六年,發生在沈則敬任執行考課期間。

前世考課重訂之後,沈則敬就被貶職南嶺,直到長泰三十八年沈則敬以七品縣令之身立下平韶之亂的奇功,才官復原職,沈家才又重新返回京兆官場,然後是沈寧和五皇子上官長治定親,沈華善獻《承平八策》,最後是沈氏滅門。

這就是沈寧所記得的考課之危,前因後果之所以都能想起來,是因爲這件事情對沈家來說影響巨大,就連沈寧在閨閣之中也知道得一清二楚。

不過,這一世,“經亙之案”不會發生了,沈寧心想,微微一笑。自從去年沈則敬任考功司郎中以來,沈寧就在思考化解這事的辦法,直到今年年初,纔想出了一個辦法。

事情倒回到今年年初,在開春吏事討論之前,沈寧就給秋梧和蚍蜉下達了一個命令,無論如何都要想辦法令監察御史去賀縣一趟,這一個事情,要他無論如何都要做到。

“這個事情,你現在就可以開始着手做了。非常緊急,也非常重要。你可以從監察御史身上下手,具體怎麼做,還是你想辦法吧。”沈寧想了想,回憶起前世的事情,關於監察御史,她似乎隱約聽人說起過汪直這個監察御史,但是具體是什麼,他這個人是怎麼樣,她還真的一無所知。只能提供這樣一個線索,讓秋梧自己去想辦法。

秋梧聽了沈寧的話,已經很習以爲常了。這個小主子就是這樣,總是會時不時下一些奇怪的命令,在剛開始的時候,秋梧想不明白這些因由,卻也盡力去做了,最後才發覺,這個小主子種種奇怪的命令,都是有因由的。而這些因由,都被事實證明了很正確的。

秋梧是順從地接下了這個命令的,甚至還是極其樂意的。但是,當他拿過輿圖一看,頓時滿頭黑線了,覺得是壓力山大。

賀縣,是西寧道西桂州屬下的一個縣,人情風物是怎樣就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地處偏遠,離京兆那算十萬八千里也不誇張啊,監察御史沒事怎麼可能會去那裡呢?去那裡做什麼?還有監察御史汪直,汪直是誰,怎樣從他身上下手啊?秋梧苦逼了,偏偏那小主子又說此事關係極大,要他一定要想辦法了。

“辦法,什麼辦法呢?汪直,汪直是誰啊?”秋梧皺着眉頭,這樣自言自語道。

第446章 驚變第451章 守城死戰第127章 五皇子登門第300章 弒父第265章 舊情第478章 英雄前傳第104章 南北分榜第321章 順平第330章 清平侯府第77章 救應南圖(三)第378章 征伐出第4章 晚梅有香第348章 有別第336章 斷子絕孫第294章 割血第3章 前因後情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544章 暗殺第199章 少女情懷第482章 不負梅香第75章 救應南圖(一)第24章 使團比試第76章 救應南圖(二)第144章 道心所向第433章 動天子第216章 錯了!第513章 時到第547章 西寧侯之爭第306章 平步第168章 人都到齊了第130章 搶人之戰第431章 準備反撲!第154章 計成第110章 沈家避勢第248章 兩難第410章 慈不主兵第526章 坑招討司的!第308章 閒情第32章 過年和元宵第152章 春熙宮鬧鬼第368章 殘害第38章 猜猜我是誰?第178章 背後之手第108章 太后病重第97章 借一隅攬天下第兩百六十二二章 有寇第496章 拖你下水謀反第58章 賑災之策第541章 遺策第163章 登聞鼓真相第346章 想不到第228章 湘湖悟道第339章 不慈第270章 放餌第215章 有奸第204章 折臂第285章 最好的時機第174章 和親使團第377章 君有疑第261章 洗心第239章 大換血第62章 姑姑用意第542 舊仇第173章 先機第38章 猜猜我是誰?第101章 春闈案四第166章 沈家尚主第529章 改制第379章 押俘第33章 第一次見他第263章 雲胡不喜第465章 太常失瑞第10章 洗三禮和起色第163章 登聞鼓真相第273章 昆州三家第300章 弒父第117章 紅袖死第179章 沈家的底氣第375章 連環局第407章 轉運司之因第136章 叔祖來了第295章 驚濤第161章 大理寺審訊第137章 大婚之喜第7章 隨伺書房第511章 將亡第232章 草場案第162章 天理昭昭第430章 左氏血脈來換!第148章 皇后的作用第155章 打老虎的決心第72章 太子上官如初第56章 再遇應南第42章 三皇子的安北行第219章 謀利第424章 一月尚書第26章 塵埃落定第347章 本心第485章 取其首級第100章 春闈案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