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妖孽出

庸王和憫王謀反落敗,被關押在大理獄中。如何處置庸王和憫王,成爲了景興帝要思考的大事,朝臣們也都在觀望着,這個事情的最後結果,會怎樣。

大永有鐵律:君親無將,將則必誅!

如今,皇上會遵照這個鐵律行事嗎?還是……會看在長泰帝新崩的份上,對這兩王網開一面?

朝臣沒有想到,他們在觀望的事情,最後會兜轉落到他們手中。

早朝之上,景興帝發話了:“諸位愛卿說一說吧。庸王和憫王謀反之事,如何處置?”雖則庸王之前就被褫奪了封號,已經被貶爲庶民了,但是景興帝自己都口誤了。當然,沒有朝臣會指出他這一點。

如何處置庸王和憫王?朝臣們面面相覷:這不是皇上要做的決定的嗎?依鐵律而行還是論親情而做,作爲臣子的,哪裡敢對這樣的事情置喙?

是以諸臣,無一人敢率先出列,生怕說出來的話語,不合景興帝的意思。如今兩王已經被囚,在朝臣看來,威脅全無。可是帝心難測,他們怎麼會知道景興帝心中所想?誰也不願意當出頭鳥。

見到朝臣這樣的表現,景興帝面上沒有表情,心裡卻頗爲滿意。當年長泰帝教給他的帝王心術中,就有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永遠都不要讓臣下知道自己在想什麼。只要這樣,他們心中才會驚懼,帝王之尊威,才能極致。

儘管他心中對如何處置兩王,早有決斷,但是他還是要把這個事情拿到朝堂來說,一是爲了帝心難測,二也是爲了知道朝臣的風向。

對於庸王和憫王,他們是持什麼樣的態度?

沈華善站在宣政殿上,微微低着頭。景興帝對兩王是什麼樣的態度,早就明示了。無非,是爲了所謂的仁名而已。若是景興帝想要兩王的性命,在始伏大街的激戰中,這兩個人早就被金吾衛士兵殺了,如今怎麼還能在大理獄中?

沈華善正這樣想着,忽而聽到景興帝直接點他的名字了:“沈大人,對於庸王和憫王,你以爲如何?”

聽得景興帝這麼說,朝臣一下子將目光都移到了沈華善身上。

沈華善是曾經的太子詹事,又是長泰帝留下來的顧命大臣。對於皇上的心意,他必定能知一二的,某種程度來說,他的奏言,就代表着皇上的心意。知道了皇上的心意,那麼就好回話了——這是絕大部分朝臣的心思。

聽到景興帝這麼說,沈華善心裡“咯噔”了一聲,忽覺有一種危機感,雖然他能猜得到景興帝的真正心思,但是在朝堂之中說出來,這是絕對不能輕忽的事情。一個弄不好,說不定會留下什麼把柄。

想到這裡,沈華善躊躇着說道:“皇上聖明燭照,所慮所思非臣等所能知道。謀反之罪,定必誅之。對於庸王和憫王的處置,臣定當遵照皇上的旨意。盡心竭力,敢不辱命。”

他這一番說辭,聽得戶部尚書江成海心裡默默稱讚:說得真是漂亮!表面上回到了皇上的疑問,實則什麼都沒有說。御前應對的最高技巧,就是這樣啊,說了等於沒有說!

而景興帝,聽了沈華善這一番言辭,心裡卻是不滿意。如今,他就是要沈華善在朝臣面前表一個態度,不然,他接下來要做的事情,都沒有個臺階下。

“那麼依沈大人之見,究竟如何?”景興帝這樣問道,他的語氣沉了下來。這就表示,他要從沈華善口中得到一個明確的回答了。

在景興帝看來,沈華善就是他選中的一隻棋子,棋子的作用,就是執子者想讓它移向哪裡,它就必須移開哪裡。如今景興帝要借沈華善的奏言,把自己無法直說的話語說出來。

景興帝想要仁名,他不能在朝臣和百姓中間留下逼殺手足的惡名,是以一定會暫時留着庸王和憫王的性命。但是,他不能直接這樣做,因爲兩王犯的是謀反的大罪,若是他不追究,朝臣和百姓必定會想着效樣,這對於他的威嚴來說,是一種損害。

所以他才遲遲未有對庸王和憫王進行處置。帝王遇到這樣的兩難,當然是要臣下從中調度了,沈華善,就是他選擇的最合適人選。

只要臣下陳情,以皇家骨肉至親之名、又以先帝新崩之名,他才能順着臺階下,才能留下善待兄弟的賢仁之名。

帝王心術,不僅僅體現在和稀泥,更體現在這種應對處置之中。

景興帝語氣中的不悅,沈華善聽出來了,自然也清楚知道,景興帝這是什麼意思。看來,矇混過去是不行的了,皇上想要聽的,不是他之前的那一番說話。

於是,沈華善說話了:“臣等以爲,庸王和憫王其罪難饒。雖則有將則必誅的鐵律,但是亦有親親相匿之義理。天家有骨肉親情,加之先帝七七祭奠剛過,朝中不宜再見白事。臣以爲,將庸王和憫王終身囚禁大理獄中,以爲是。”

這一番說話,是景興帝想要聽到的說話,沈華善說了出來。然而說出來之後,他卻覺得心在微微顫抖,那種危機感遲遲未有散去。

沈華善這一番話語剛下,景興帝的臉色便平靜了,帶着愉悅的語氣問道:“諸卿之意如何?”

能站在宣政殿上的朝臣,哪一個是愚笨之輩?何況景興帝語氣中的愉悅是那麼明顯!於是,這些朝臣紛紛出列附議沈華善的奏言。

順帝心而爲,就絕對不會錯的。

見到朝臣們這樣的表現,景興帝表示很滿意,隨即宣佈了對庸王和憫王的處置。正如沈華善所奏言的一樣,景興帝留下了庸王和憫王的性命,只將他們及王妃子嗣,終身囚禁在大理獄中。

因是謀逆之罪,故大赦亦不能出。

對於兩王終生被囚禁這個結果,景興帝表示很滿意。從他戴着十二旒官站在含元殿前開始,他就在想着,一定要坐穩皇位,任何潛在的威脅,他都不會放過。首當其衝的,就是有封地的庸王和憫王了!

當日長泰帝封給諸皇子封王的時候,還曾讚揚過容貴妃不似史書中的慄姬一樣,也篤信他的皇兒最終能夠保存。可是他駕崩之後,只是兩個月的時間,分封在外的兩王,就已經落得這樣的下場。

若是長泰帝今日仍在,他會不會悔恨?

不管怎麼樣,庸王和憫王謀反一事,已經蓋棺定論。庸王和憫王,還有他們的子嗣,終身被囚禁在大理獄,這大永的朝堂,已經沒有他們什麼事情了,皇位的最大威脅者,已經不存在了。

雖然上官恆到現在都還沒有找到,這是一個小小的遺憾。但是景興帝的心情依舊很好,當雅妃來到紫宸殿拜見的時候,見到的,就是景興帝愉悅的表情。

“皇上,何事如此高興?可否讓臣妾也知一二?”雅妃依然穿着一身素服,容色依然令紫宸殿都黯然失色。

對着自己寵愛的妃子,景興帝自然不會有所隱瞞。況且,如果不是雅妃給他出主意,他還想不到能以先帝七七祭奠的名義,召兩王回京,事情也不會如此順利。

雖然,在重華殿的時候,皇后出了意外,但是比起這個結果,那一點小意外算不得什麼,他還年輕,皇兒還會少嗎?所以他見到雅妃的時候,只覺得她是自己的福星,重華殿中的事情,又怎麼會怪罪於她呢?

聽罷了宣政殿中的事情,雅妃粲然一笑,然後好奇地問道:“沈大人的話語,怎麼會這麼契合皇上的心意?難道沈大人以爲,庸王和憫王兩人,罪不至死麼?”

聽得她這麼說,景興帝的笑容頓了頓。是啊,沈華善能夠說出那一番說話,是因爲他能夠體察朕的心意,還是因爲他本來就認爲庸王和憫王罪不至死?抑或,他認爲謀反之罪,也可以免了死罪?

恰在這個時候,唐密帶着喜色匆匆來稟:“皇上大喜!皇上大喜!嶺南傳來捷報,韶縣縣令沈則高活捉了南越大首領,南越一族,分崩離析!困擾嶺南十數年的南越隱患,平定了……此乃皇上洪福!恭喜皇上!”

聽了唐密的話語,景興帝的笑容再次揚了起來,他忍不住“哈哈”大笑。在他登基不久,嶺南就傳來這樣的捷報,果真是大喜,大喜啊!

“唐密,吩咐下去,往嶺南送去重賞,嘉表沈則高!同時,對沈家重重有賞賜!沈華善教子有方,重賞!”聽得這樣的喜訊,景興帝吩咐唐密在吩咐唐密重賞沈則高、沈華善等人。

“愛妃,此乃天佑我大永!朕登基不久,就有這樣的大功績!朕定必會再創盛世,定不辱太祖之志!”在唐密離去之後,景興帝笑着對雅妃這樣說道。

“平定南蠻的功臣,也是沈家人嗎?說起來,臣妾雖然在宮中,卻也聽說過沈大人的名字呢,宮中之人都在說吳越沈。臣妾也爲皇上有這樣的臣子之家感到高興呢……”

聽着景興帝的興奮,雅妃一臉的與有榮焉,微笑着說出了上面那一番說話。

第87章 使團返回京兆第207章 良醞署之因第49章 真相漸明第127章 五皇子登門第23章 任職鴻臚寺第490章 嶺南衛到!第144章 道心所向第31章 三叔和大哥迴歸第519章 清醒第478章 英雄前傳第424章 一月尚書第219章 圍絕第502章 抹黑第557章 夫妻相見第546章 死脅第184章 愛情第60章 離京與返京第492章 一戰成名第195章 奇怪的調令第383章 獻俘禮第237章 見太子第353章 新君難測第288章 朝徵第59章 治水良人第73章 太子妃第409章 卞家的身份第27章 簡在帝心第289章 生機第418章 攻城突變第105章 南北分榜(二)第518章 夫妻重逢第185章 開始出手第377章 君有疑第400章 首亂第552章 路上第185章 開始出手第407章 轉運司之因第37章 三十萬人情(二)第213章 開始佈局第102章 春闈真相第172章 移花接木第337章 削爵第263章 雲胡不喜第159章 勢力出動第20章 如流處第14章 花朝節第172章 移花接木第329章 世仇第250章 誓不爲妾第391章 帝爲棋第58章 賑災之策第297章 平息之策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197章 將相城府第378章 征伐出第505章 不作不死第412章 將才第205章 一線生機第368章 殘害第452章 國有忠義哭鄭閒第466章 誰在挖坑?第466章 誰在挖坑?第296章 保住第330章 清平侯府第179章 沈家的底氣第369章 逼反第18章 說親之機第186章 貴人謀第255章 與天子爭利第39章 衍嗣和祭祖第526章 坑招討司的!第327章 變數第382章 立功第161章 大理寺審訊第144章 道心所向第473章 西燕入侵第149章 封宮第295章 驚濤第425章 不由己第439章 出乎意料第518章 夫妻重逢第388章 千秋錢莊第292章 縱橫捭闔第437章 實在沒想到第401章 去河內道否?第244章 申科逝後第364章 埋伏第207章 良醞署之因第79章 燕都棋局第490章 嶺南衛到!第380章 朝京行第289章 生機第158章 撾登聞鼓第492章 一戰成名第49章 真相漸明第383章 獻俘禮第397章 大采選的憂慮第186章 貴人謀第176章 國之動第484章 爭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