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

陰曆六月份是太后最感傷的一個月,她的心情一如晦澀陰沉的天宇一般。

她贈以繒錢,好心將先皇時的宮人、采女盡出宮嫁爲人婦,可諸女多與太后親近,哀哀啼泣不忍離去,令太后心碎。她以太后之尊不得不一一戲說,並答應衆女可隨時回永安宮看她,這才一一勸出宮人。惟夕照、秦娥留意已決,願到顯節陵爲先帝守陵。太后沒法,知二人與自己心最貼近,便允其留下,並分別以二人爲長樂少府和長樂太僕。

馬嚴是長樂衛尉,太后心情黯淡,與衆宮人殷殷難捨他盡看在眼中,便只得隱忍着一直未言。

等永安宮終於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漸漸平靜下來,馬嚴見太后心情稍好,便上了密摺,強烈建議允皇帝封賞外戚,“今竇氏爲國之柱石,朝中盡知竇氏而不知馬氏久矣。皇帝年幼溫厚,大政無不仰賴竇固,倘他日竇氏後人復犯狼性,於大漢、於馬氏或成滔天危難……”

這不不啻一聲炸雷,更似在太后傷口上再灑了把鹽!

先帝屍骨未寒,馬氏便要挑起世族紛爭,而當先發難的竟然是先帝極爲倚重的馬嚴。兒子劉炟一直要給馬氏封侯,母子倆爲此事較勁就差傷了母子情分,現在身爲大舅馬嚴又突然改弦更張支持封賞外戚,奏章中矛頭直指竇氏。真是人心不古,難以預測,這讓太后震驚之餘不免又傷心欲絕!

太后經過長思,還是想說服兄長。畢竟以馬嚴之尊帶頭髮難,朝廷將難免釀成一場針對竇氏的暴風驟雨。

七月八日是節氣小暑,天上雷聲隆隆,雨暫停了,卻颳着大風。以請兄長進宮過節爲名,命馬嚴頂風進入永安宮。但馬嚴其志已決,兄妹倆由說理變成了爭吵,最後演變成了火藥味甚濃的激辯,不可收拾!

太后也有點氣急敗壞,怒而斥責道,“自安豐侯助吾朝中興起,竇氏一心謀國,屢爲國家出征,有大功於社稷!先帝以汝爲國士,可汝卻謀馬氏一隅而廢先帝千秋大業,何邪?!皇帝年幼,如教壞皇帝,汝便爲大漢罪人!如害竇氏性命,汝便爲先皇罪臣,便爲吾大漢千古罪人……”

太后連說罪人、罪臣,聲色俱厲,可馬嚴並不服氣,兄妹二人已經撕破情面,再難說到一起。見已得罪太后,馬嚴最後破釜沉舟,冒死跪下,將頭上進賢冠摘下平放身側,然後深叩於地,擺出了一付死諫架勢!

口中則直陳道,“太后,竇氏諳邊務,世代鎮邊護國固然不假。然大鴻臚竇固大人身爲朝廷柱石並竇氏二代之主,卻馭下不嚴,放縱嬌寵,致使安豐後人心懷異念,竇憲兄弟少年陰鷙,蛇蠍心性,雒陽吏民無不畏如猛虎。太后啊,嚴甘冒一死也得把話說清,竇氏狼族啊,他日倘若得志,必成朝廷大害,馬氏亦必大禍不遠哪……”

“汝住嘴!”太后果然勃然大怒!

“哼,說不過便學汲黯①死諫,是否還要學董少平②觸柱求亡?!啊?!夠了!”眼前的一幕,令太后氣得渾身哆嗦,將手中便面“啪”地一聲拍到御案上,騰地從坐牀上立起,連譏帶斥,厲聲打斷她的兄長。

案右角擺放毛筆的脂玉觀被碰落,在“嘩啦”聲中跌落毯上,長樂少府夕照趕緊與宮人一起悄聲收拾。

恰在此時,殿外雷聲轟隆隆炸響,馬嚴心驚肉跳,跪在地上顫抖不已。他的三妹性格雖烈,可從小到大,卻從未對他這個兄長大聲說過話。他真擔心她一怒之下,將他下了掖庭詔獄治罪!

太后手指着堂中跪於地上的馬嚴繼續斥責道,“汲黯死諫爲國,董大人胸懷天下,皆爲萬世楷模。汝死諫爲何?除了欲陷吾於不義,於國有何利?啊?!”

頓了一下她又斥道,“與大漢千秋大業比,馬氏不過小小世族爾,何足掛齒哉?既爲貴戚,便當爲國分憂,可汝身爲重臣,心中僅有馬氏而無天下,此豈是社稷之臣之所爲哉?汲黯、董少平耿直爲公,便二臣再世,又豈能容汝哉?!罷了罷了,退下罷,吾不想再聽汝言。自今日起,外放州郡,無吾令不得返京!”

這場兄妹之間的激烈爭吵,終鬧得不歡而散。馬嚴雖未被治罪,但還是被太后逐出永安宮!

當天晚上,太后即令劉炟外放馬嚴。堂兄妹二人情同手足此時已徹底鬧翻,夾在其間的劉炟兩頭受氣,只好將馬嚴外放爲陳留太守。

陳留郡屬於兗州刺史部,在馬嚴的去向上劉炟顯然是動了大心事。太后正在氣頭上,太近了太后不答應,太遠了對不起舅舅,於是漢宣帝劉病已當年的發韌之地陳留郡便成爲首選之地。既出了京畿地盤,再難左右朝政,又緊臨河南尹,離京城並不遙遠。

馬嚴被逐出永安宮後,太后暴怒之時,便令秦鵝、夕照當庭燒了馬嚴這封密摺。母后和舅舅間的這場爭吵緣由,劉炟瞭然於心。這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他一直悶悶不樂。先皇與母后的話他牢記在心也不能不聽,可舅舅馬嚴是他最尊重的人,舅舅的話雖然偏頗偏激,他又怎麼可能一點不聽進去?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竇固在朝中根深蒂固,馬嚴此折很快傳出了風聲。消息傳到竇府的當天,竇老夫人便病倒了,從此再未從病榻上起來!

其實,馬嚴的這次出手遠比竇氏此時聽到的、感覺到的還要嚴厲,他在給馬太后上了密摺並被太后趕出長樂宮後,並未就此罷休。在關係馬氏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上,馬嚴絲毫未手軟,他孤注一擲,下決心欲將竇氏趕出京城,甚至置竇氏於死地。

赴陳留太守任上離京之前,他破釜沉舟,秘密給劉炟上了一折,並在深夜悄然進入北宮章德殿,當面向外甥劉炟進言欲嚴厲處置竇氏。

他直抒心臆,令劉炟吃驚,“昔顯親侯固,誤言先帝,兵出西域,置宜禾都尉,屯田伊吾,然歷經數載,靡費無數,一無所成,民受其苦,朝野怨聲載道。竇氏虎狼之輩,竇勳父子受誅後,竇氏子孫狂妄自矜,心懷怨懟,故其家不宜親近京師!”

但是,令馬嚴失望的是,外甥劉炟聽了他這個大舅舅的話第一次並未出聲附和,只是令內侍鄭衆將此折秘藏了起來。這令馬嚴失望至極,欲哭無淚!

接下來十數日內,國中七個州、五個郡、十一個縣的主官齊上奏章,齊參竇固枉費國家、竇氏後人不遵法度之罪,一時間朝野風起雲涌,遍堂上彈頦聲四起。但劉炟閱後,都批了一個字,“寢!”近侍劉喜、鄭衆便將奏章一一封存,束之高閣!

正因爲太后、新皇劉炟都保竇氏,並採取了冷處理,這場風波驟然而起如疾風暴雨,又悄然而沒很快便風平浪靜!竇氏再一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甚至與走進地獄僅僅一步之遙!

這場雨季發生的圍剿竇氏的劇烈風暴,其烽起便是因竇氏姊妹花入宮而起。現在竇氏與梁氏兩對姊妹花已經進宮,便在永安宮侍奉太后,現在朝野所有善良的人們都在替她們的命運擔憂。

閨女是阿母身上掉下來的肉,沘陽公主劉小翰更是如臨末日。這此年來,她爲重振竇氏,傾心培育二個女兒,嘔心瀝血要將兩個小女送進宮。漢宮深似海,她現在是後悔死了,她這是將閨女送入虎口啊。這纔剛進宮,便鬧出這麼大動靜,這後面還不知要發生什麼幺蛾子呢。

她形容枯蒿、披頭散髮地找姑姑長公主劉中禮想轍,沒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劉中禮怒斥道,“拚命送女進宮是汝,哭哭啼啼的也是汝,自古庸人煩惱多!衆官羣起難竇氏不假,汝以爲妤兒、洇兒便不進宮,竇氏便能躲過此難麼?幼稚!盡人事,聽天命,足也!”

劉小翰被姑姑罵得灰頭土臉的,她悶悶不樂地進入竇老夫人的寢室侍候病榻上一直迷離不醒的老人,坐在病榻邊前後想了一遍,便慢慢品出味兒來了!

早在二個月前的五月份,宮內便傳出話兒來,說掖庭即將派相工至雒陽內外各大世族考相秀女。沘陽公主劉小翰專門到白馬寺悄悄求了一簽,或許是天助竇氏,竟然是上上大吉。簽上分明寫着的是,“如露如電,似夢似幻。母儀天下,命犯桃花!”

劉小翰大喜,回來便將喜訊告訴長公主劉中禮。

當然她只說了“母儀天下”四字,至於“命犯桃花”一說她自然不敢說出。好也罷壞也罷,女人似水似霧又似花,是女人一生誰不犯幾次桃花?永年五年,她自己貴爲公主,如不是緊要關頭咬牙守住了貞節,還不是差點主動失身一身汗臭味的土包子班家老二?

——————————————————

注①:汲黯是西漢名臣,漢景帝時任太子洗馬,漢武帝時期歷任謁者、東海太守、漢廷主爵都尉、淮陽太守等職,位列九卿。汲黯爲人耿直,好直諫廷諍,《史記•汲鄭列傳》記載,汲黯“好直諫,守節死義,難惑以非。”漢武帝劉徹譽其爲“古有社稷之臣,至如黯,近之矣。”

注②:董少平即董宣,少平是字。建武年間爲雒陽令時,時湖陽公主蒼頭白日殺人,董宣斬之。光武逼其給湖陽叩頭道歉,董宣寧觸柱死而絕不道歉,兩個太監按不下他的頭顱,被稱爲強項令,後光武賞錢三十萬,以示嘉勉。

————————————————————

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三十五章 人在絕境第二十五章 迂腐蠢儒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十八章 心有靈犀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二十四章 楊終發難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三十二章 情亂時分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二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三十七章 巨孝還齊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十三章 焉澠現身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二十六章 雪寒風狂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十四章 膝血銘誓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十二章 哭祭孤俠第三章 國將生變第二十九章 藝僧討打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六章 絕域孤城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四十七章 冰川奇遇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