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

少府迅速按照聖上劉炟詔令,以國葬儀制助竇府治喪。太后、新皇劉炟、太傅和三公九卿、百官、列侯、四小侯、各大世族均親臨竇府拈香吊悼,帝都吏民紛紛自發前往弔唁,整個雒陽城都沉浸在萬分悲痛之中。

天地同哀,老夫人過世的這幾天,天空也象被捅漏了一般,滂沱大雨又整整下了數日,雒陽城內外一片澤國。竇固便在這連天大雨中爲老夫人辦了喪事,幸好將作大匠親赴六安國提前備塋,這才順利地將老夫人歸葬竇氏封地六安國,與竇融老大人合冢安葬!

也就在竇氏戰戰兢兢的這個八月份,隴右羌亂的風聲已越來越緊。

大雨過後,雒陽天空突然放晴,連着十數日都是豔陽天。但八月這個斷葫季節,對關西的三輔和關東的雒陽吏民們來說,先雨後晴,更是提心吊膽的一個月。早在暴雨還未停歇時,隴右各郡驛吏們便冒雨紛至沓來,將邊警不斷馳報朝廷。

“五百里加急,燒當羌寇抄金城郡,洛都谷告急!”

“五百里加急,封養羌擊破望曲谷,臨洮城被圍!”

“六百里加急,參狼羌侵略武都郡,上祿、河池二城失陷……”

驛吏們頂風冒雨飛馳而過,風馳電摯地馳奔雒陽。形勢漸漸趨緊,驛馬濺起的泥水令人驚心動魄。隴右大地正遍地風煙,戰火愈燒愈烈,已經接近漢中郡,眼看着就要燒到三輔,危及西京長安!

漢中郡可是漢帝國的糧倉,關西正在大旱,漢中郡如果再遭兵禍,那可就不得了了。雨雖然終於停了,但三公、九卿和尚書檯衆官如熱鍋上的螞蟻坐臥不安,劉炟也沉不住氣了。如果再不派出王師平定羌亂,隴右不保,將禍及涼州,延及三輔。而西京一危,勢將危及函谷關東中州,使得京畿震盪!

此時,出征已經是迫在眉睫、壓倒一切的大事,朝野都在猜測皇帝會讓哪位大將領軍出征。

由於耿忠、劉張兩位騎都尉已年長,且都身帶傷病,再無法出征。塞北主將秦彭、張掖太守鄧鴻資力稍淺,難掌帥印。現在朝中諸將,只有耿秉、竇固、耿恭三員大將深孚衆望。

但是,耿秉早在建初元年就去了遼東擔任度遼將軍,大鴻臚竇固因竇老夫人剛剛過世,且已古稀之齡,皇帝斷然不會令其出征,因此朝野普遍猜測,惟有漢軍戰神、北大營長水校尉耿恭是掛帥出征的最佳人選!

不僅朝野衆望所歸,耿恭自己也這樣認爲,西羌大亂的驛報不斷傳來,到八月中旬時,他實在憋不住了,經過幾天長考後,便主動給朝廷上了一道請戰疏。奏章遞進宮中,果然引起了皇帝與三公的注意,第二天晚尚書檯便傳詔令耿恭着甲冑佩劍,到北宮宣明殿御書房見駕。

當內侍鄭衆將一身甲冑、身材高大威武的耿恭帶進書房時,很多尚書郎都是第一次直面這個耿氏家族的新人、孤軍守疏勒城的漢軍傳奇英雄!

耿恭身長八尺餘,頭戴鋪霜耀日兜鍪,上綴紅纓,兜鍪下一雙鷹目炯炯有神。身被銅綴金裝魚鱗兩襠重甲,兩肩和前後覆錚獸面掩心、護肩鏡,腰繫紅牛皮甲帶,左懸銀柄長劍,右插銅柄護身短刀。上身籠一領絳色無領花衫,垂着條紫絨飛帶。下著赤色大口褲褶,腳登一雙黃皮襯底胡馬靴。名將風采,威嚴逼人,令御書房內所有人都不禁爲之一震!

劉炟也擡頭頗爲欣賞地看了一眼,便又低頭奮筆疾書!

耿恭是第一次進入皇宮,更是第一次進入朝廷中樞並見到皇帝。他跟在內侍鄭衆進入御書房硃紅雕花木門時,只見寬大的書房內東西兩壁是高高的書架,上面堆滿了簡冊。地面鋪着紅色條支麂毯,東邊書架下是太傅、三公和尚書令五個大案,四位鬚眉皆白的當朝輔臣和尚書令鄭弘都和善地看着他。

西牆邊的書架下,是十幾張小案,十幾位冠服嚴整的尚書正在秉筆疾書,無暇擡頭向他看一眼。而北面牆上,是一幅與牆壁一樣大的巨大黃色縑圖,天下大勢一目瞭然。縑圖下坐北朝南,是皇帝的硃紅御案,一位清秀少年書生端坐案後,微皺眉頭,右手握硃筆停在半空,雙目正冷冰冰地瞅着案上攤開的簡書。

在劉炟御案兩邊的牆邊,兩座金黃色的博山薰香爐正飄出縷縷幽香。面對皇帝與國相、臺官,耿恭略顯緊張,他面向御案,摘下兜鍪置於左手端於左胸前,右手平伸胸前,頭上戴着青色平巾幘,躬身俯首向皇帝行被甲軍禮,“末將參見陛下,願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

低着頭的耿恭先聽到輕微搓手的動靜,然後是劉炟年輕但卻綿軟疲憊的聲音,“耿卿起而說話!”

“謝陛下!”耿恭擡起頭,左手一直端着兜鍪,恭敬地看一眼年輕的皇帝那清秀蒼白的面容。劉炟並沒有擡起頭,“耿卿稍待……”他嘴裡一邊說着,一邊握着硃筆奮筆疾書。

耿恭又面向四位宰輔和衆臺閣郎官們鞠躬行禮,“見過各位大人!”

趙熹頷首道,“將軍乃吾漢軍戰神,令單于聞風喪膽,吾等有禮了!”五位大人同時俯首致禮。耿恭自謙道,“謝太傅擡愛!”而另一邊,十餘位尚書郎們也一齊向耿恭躬身致禮,耿恭趕緊又鞠躬還禮。

劉炟一段話終於寫完了,他放下硃筆,近侍劉喜則將簡冊收起,又攤開一卷簡冊在他案頭。只到這時,劉炟才擡起頭來看着傳奇戰將耿恭。

四目相對,耿恭看到的是一雙亮晶晶的年輕的黑眸。眼前的少年,身穿纁色直裾緞袍,頭扎綸巾,那雙帶着笑意的眸子透着敦厚睿智,面龐膚色蒼白,似帶着一絲疲憊或初病癒一般,彷彿雒陽街頭那些求學中的少年世子,處處透着青春氣息。但一想到他是當朝皇帝,耿恭便趕緊低頭看着御案前地面的銀獸鎮毯。

劉炟從御案後站起身,走到壁上的黃色縑圖前背手看着。剛纔與耿恭對視的一剎那,他看到的是刀削一般堅毅的面龐和一對桀驁不馴如鷹目一樣的眸子。他心裡漾起一片感嘆,對平復羌患不禁信心倍增。這可是行伍世族耿氏的後起之秀,這是令蒲奴單于二萬大軍奈何不得的漢軍戰神,是吾大漢朝的勇將啊!

這時,趙熹與三公也一起走到劉炟的身後。

劉炟看着縑圖上的隴右和高原,沉吟一番未扭頭卻問道,“耿卿折中言‘平羌非爲難事,治羌非爲易事’,餘深以爲然,耿卿請上前試再言之!”

“臣遵旨!”

耿恭遵令也走到劉炟和宰輔們身邊,他右手接過鄭弘遞過來的銀柄竹杆指着圖上隴右的崇山峻嶺道,“陛下,羌亂紛起,高原衆羌國同反,致隴右遍地烽煙,然衆羌國真正有戰力者惟燒當羌與封養羌也。燒當羌有兵五萬,封養羌歸附燒當羌後聚兵四萬。封養羌地處隴右東部,只要漢軍擊破封養羌,燒當羌則必敗!”

“末將以爲,陛下宜遣一將統王師出隴右,先令護羌校尉傅育嚴守安夷城與臨羌城間防線,截斷燒當羌歸高原木乘谷之路。吾西征大軍則出臨洮,擊破封養羌、奪取望曲谷、逼降封養羌後,再長途轉進至安夷城,夾擊燒當羌迷吾本部人馬。只要此二羌一敗,其餘衆羌必作鳥獸散,隴西羌亂則平矣!”

耿恭講完,劉炟默默無語,半晌才扭頭看着衆臣,“耿卿所言,衆卿以爲如何?”

司徒鮑昱道,“陛下,臣以爲以重兵各個擊破,先東後西,耿校尉此計甚妙。不知依校尉所見,出征大軍需要幾何?”

耿恭抱拳道,“回司徒大人,吾北軍五校有鐵騎八千騎,皆隨大鴻臚、度遼將軍北征漠北之百戰精兵。北軍五校只需出五千騎,再輔以郡兵、胡騎與積射士,在長安細柳營成軍,吾出征大軍三萬人足也!”

太尉牟融道,“汝意是用三萬人擊破封養羌,可迷吾素來反漢,其麾下燒當羌人戰力甚強,如果彼執意西歸,定然突破傅育的臨羌防線逃回高原,如此豈不放虎歸山,又當奈何?”

耿恭道,“回太尉大人,燒當羌雖素反漢,然迷吾父滇吾、兄東吾皆因反漢爲漢軍所殺,大鴻臚竇固大人兩徵燒當羌,燒當羌人已然喪膽,絕無與吾王師對陣勇氣。見王師至,必竭力攻擊臨羌城防線,試圖經煌水谷退回高原。即便護羌校尉傅育大人堵不住,彼退回高原,數萬人在西海(注:即今青海湖)雪原絕地無法生存,亦只能退回龍耆城與木乘谷、寫谷。吾大軍畢至,彼亦只有歸降一條路!”

~~~~~~~~~~~~~~~~~~~

求收藏

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十二章 害蟲被羈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三章 重整漢軍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十二章 囂張漢使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七章 國運角逐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十八章 謀刺班超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三十章 徐幹娶親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八章 重整河山第十四章 小露身手第十一章 古典戰爭第十七章 兄弟鬩牆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十三章 神兵天降第二十七章 班昭出嫁第二十三章 燭下美人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三章 國將生變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一章 驟遇宋母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二十一章 執蠶養宮第二十四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八章 洞中歷險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八章 智鬥羣狼《定遠侯班超》小序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十一章 二犬資敵第十五章 重建都護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三十二章 意猶未盡第四十一章 張望受阻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一章 驟遇宋母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