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火焚鷲巢

前軍軍侯田慮最先看清營內格局,便快速小聲下令道,“前軍、中軍士卒聽令,前軍攻打前排營房,中軍攻打後排。每三卒看住一個門,敢出門者斬。後軍控制馬架子屋,動作要快!”

刑卒們聞令而動,前軍、中軍迅速策馬衝到兩排馬架子房前,每三騎一組,挺槍牢牢控制了屋門。樑寶麟則揮動後軍,牢牢看着幾排馬架子廂房。

哨塔上屍體落地的沉悶聲響,紛亂的馬踏戈壁聲,已經驚動了大帳內龜茲衆將和兩排廂房內龜茲士卒,他們赤着身子、手提着彎刀,迷迷頓頓地便一齊從屋內衝出。“營地受襲……”一名高大的將領剛嘶喊一聲,便被淳于薊一矛挑飛,更多的士卒衝出,廝殺迅速展開。班超、淳于薊帶着胡焰、蒙榆等中軍衆將與後軍衆卒,瞬間便將驟然衝出的二三十名龜茲人斬殺乾淨!

此時,營內已經混戰成一片,吶喊聲、廝殺聲、哀嚎聲不絕於耳,兩排高大的馬架子營房前,每一扇門口都爆發慘烈激戰。每排大屋都有三個門,每個門後是一個大房間,內有一隊四五十名龜茲士卒,他們不時向屋外衝殺。但屋門僅能容兩人同時衝出,漢軍刑卒們三人一組,長矛翻飛,弩聲起伏,長劍飛舞,衝出屋門的龜茲士卒都被挑飛、砍殺或射殺。

屍體擋住了屋門,令每一道屋門都成了鬼門關。更多的士卒只能躲藏在屋內胡亂向外射箭,或伺機向外衝殺!

班超、淳于薊、胡焰、蒙榆等將,斬殺了各帳蓬和廂房內的龜茲人後,便與樑寶麟的後軍刑卒一道一擁而入,在各座營帳和馬架房上放起火來。天乾物燥,風助火勢,房屋瞬間被點着,且風助火勢,越燒越大。屋內的龜茲士卒們哀嚎、慘叫聲震天被野,他們瘋狂、頑命地往外擠。

可他們未着甲服,更多的人甚至赤身露體,如何是人馬身被重甲的刑卒們對手,好不容易擠到門外,又被漢軍刑卒們毫不留情地挑殺、砍殺。

此時大火已經熊熊而起,兩排馬架子房屋已經劈劈啪啪地瘋狂燃燒起來,令營地如同白晝。班秉、班騶打開馬廄、圍欄,三百餘匹戰馬和無數牛羊受驚,轟然一聲都衝出轅門,奔向營外的黑暗中。大火已成漫天之勢,營內炙熱烤人,漢軍刑卒們仍牢牢地控制着各個屋門,無數龜茲士卒慘嚎着、哀鳴着被活活燒死!

只到烈焰炙烤下,刑卒與戰馬在屋門前已經無法堅持,淳于薊才下令漢軍撤出營外!

不一會兩排大屋屋頂、立柱、房樑等已經轟然彤塌,火星如矢雨飛上天空,驚心動魄。絕大多數士卒被壓在火下瞬間燒殺,慘叫、哀嚎聲令人心悸。此時馬廄、廂房、堆積的木柴、草料、糧秣、牲畜圍欄、高架哨塔等已經都燒成大火球,最後連兩排堅固的寨柵也都被引燃。整個營區,完全被烈焰吞沒,變成了一個大火球!

一些慘嚎着衝出火海的龜茲士卒,就象一個個大火球在沙土上翻滾,不需漢軍士卒射殺,他們奔跑幾步後便倒地焚亡。巨大的圍欄內,未跑出營外的幾百頭牛羊在瘋狂亂竄,最後也和龜茲人一道哀鳴着葬身火海!

樑寶麟則帶領他的後軍小隊分成兩股,在堅固的營柵前後巡視。但這是一次由龜茲人巡哨小隊襲擊駝隊所引發的奇襲,紅白山營地中的龜茲人根本毫無防備,呼衍嶨整整三百餘騎被焚殺殆盡,無一漏網,連呼衍嶨自己也死在亂軍之中。

濃煙瀰漫,餘火未滅,此時大營仍在燃燒着。班超、淳于薊帶着衆將,在窒息人的焦糊味、人畜被燒焦的煙臭味中向紅山山巔上攀去。來到山巔,只見龜茲人僅在山巔已經平整出一大塊地皮,建了木質簡易哨樓。佇立山巔,透過團團青煙,只見熹微的晨光中,北方那個白色的山巒、奔騰不息的于闐河、河岸邊延緩不盡的胡楊叢林盡收眼底。

身後忽然傳來一陣“咕咕咕——嚕嚕嚕——”的鳥的喧譁聲,回首看,只見一大羣禿鷲、烏鴉如一片黑色的烏雲,黑壓壓地飛來,它們落在紅山頂上的岩石上,靜靜地瞅着山下濃煙瀰漫的山谷,嚴陣以待,等待大快朵頤時刻的到來!

怪不得此營名鷲巢,原來,紅白二山是這裡的沙漠戈壁中唯一的一座山,一直向西延綿至墨水河(注:即蔥嶺河)邊,是大漠中鳥類的天然巢穴所在。淳于薊示意一下,兵曹吳彥便仔細丈量了山巔平臺。吳彥稟報道,“下於闐後,稍加平整,便可在山巔築堅壘,以爲向北警戒前哨!”

此時,已經到了朝食時間。山下營內依然濃煙瀰漫,這可是一座完全由無數胡楊木建成的木質要塞,火焰要完全熄滅怕得有個二三天。田慮、華塗、樑寶麟三位軍候已經令刑卒們在兩山間的戈壁沙丘上紮下簡易大營和簡易圍欄,並準備好了朝食。班超與衆將進入中軍大帳,開始朝食。

令刑卒們驚喜的是,奔跑進夜色中的戰馬、牛羊並沒有跑遠,它們靜靜地成羣佇立在兩山間的沙漠上或於闐河邊,刑卒們便將它們趕進簡易圍欄內,並開着圍欄門。不需要人看管,每天它們會自己出外到河畔覓食啃草,晚上會以圍欄爲窩。

由於漢使團隱秘快速西來,完全出乎守敵預料,此時黑沙城、圓沙城、鷲巢三個要點和挽彌河、于闐河兩條驛道,已被漢使團奪取、控制。西域都尉呼衍獗和于闐國國王廣德被完全蒙在了鼓裡,現在北上于闐國西城的通道已經毫無阻攔,漢使團已經在呼衍獗精心部署的于闐迷局中爭取到了主動權!

淳于薊點驗了一下,漢使團再一次創造了奇蹟。全軍僅有中軍小隊的刑卒羅琛手被火輕微燙傷,其餘漢使團衆將和衆刑卒人馬竟然無一傷亡。

朝食之後,幾名鄯善國駝倌按令帶着駝隊也過河趕來了。看着仍然濃煙滾滾的營地,紅白兩山之間漫山遍野的人和動物烏黑的屍首、殘骸,紛飛搶食的禿鷲和烏鴉,四處亂竄、找不到主的戰馬和亂紛紛的牛羊,這幾個鄯善人被嚇得戰戰兢兢,魂飛魄散!

現在在他們眼裡,漢使團衆卒不是人,他們便是一羣索命的魔鬼野獸!

等駱駝、役馬與駝倌們剛朝食完,淳于薊已下令進軍于闐國西城。駝隊打着龜茲國兵黑色旌旗,順着于闐河公開向南進發。約走了十餘里,便碰到一個探頭探腦的驛卒,兩馬錯身而過時被蒙榆一把拎到自己馬上。一審問才知道,原來是見鷲巢冒起的滾滾濃煙,南方的驛站不放心便派人來打探消息。

只到午後時分,纔到了龜茲人設置的第一個驛置。領頭的龜茲人擔任置嗇夫,驛卒都是于闐本地人。驛站衆卒正戰戰兢兢着,見來的是一隊龜茲騎卒,置嗇夫帶着士卒出驛置來迎接,被淳于薊等人手明眼快,利索地斬殺。于闐本地驛卒,則被勒令隨駝隊返回于闐國西城。

當天晚上天黑之前,淳于薊又清理了一個驛置,漢使團便宿在驛置裡。

從鷲巢到西城,于闐河兩岸長滿胡楊、蘆葦、白草,胡楊外便是無邊的流沙。但于闐河到今天的闊什塔什時便一分爲二,一爲白玉河(注:即今玉龍喀什河),因盛產白玉而得名。一條爲墨玉河(注:即今喀拉喀什河),因盛產青玉和墨玉而得名(注:由於秦漢典籍中兩河未留下名字,故本書姑且將兩河分別稱爲白玉河、墨玉河)

兩漢時代,從兩河交叉點開始,兩河之間全部是大片大片的戈壁綠洲。即便兩河東西兩側,綠洲面積也有數十里寬。這裡部落村落錯落,農田遍佈林間,綠洲上不時會有一座夯土小城堡,人丁興旺,炊煙裊裊,牛羊成羣(注:兩千年滄海桑田、沙進人退,這裡已盡成戈壁)。

擡首向南眺望,便能遙遙望見遠方矗立的一座座寺院的身影。這是一個舉國信佛的國度,于闐國王室尉遲氏與身毒國人同種,但國民以塞人居多。進入綠洲,刑卒們都感覺自己是不受歡迎的人。塞民們對一支龜茲士卒的到來極其冷淡,甚至是厭惡。男女都象躲避瘟神一樣遠遠地避開,連頑童與土狗都不敢來圍觀。

從於闐河分道處開始,漢使駝隊便順着白玉河繼續南下。各驛置內的于闐國驛卒,都成了漢使團的臨時駝倌。于闐國現在是北匈奴屬國,雖然紅白二山銷煙瀰漫,但沿途綠洲內的于闐國民對這支“龜茲駝隊”絲毫不關心!

越往綠洲深處走,綠洲越是寬闊,乾枯的灌木、雜草,龜裂的土地,火團一般的烈日,令刑卒們觸目驚心。大旱中的于闐國正是最羸弱之時,沿途不時能見到各州的粥棚,奴隸、徒附們雖然面黃肌瘦,但卻未見大股逃荒的人流,這讓班超和衆將對於闐國君臣多了一份好感。

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二十五章 冷節遺芳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十三章 鮑昱兩問第二十六章 烏壘遺恨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四十一章 張望受阻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三十九章 認祖歸宗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十二章 背劍農夫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三十章 鷂自投羅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二十一章 安得之後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四章 封爵之爭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六章 田舍大火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十三章 鮑昱兩問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八章 截斷鳥道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二十三章 再戰皮水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三十八章 內室風景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章 借肩一用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十四章 無地自容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十九章 蘭臺事發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十八章 楚地隱士第十二章 死士傳信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三十四章 英雄相惜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二章 鏖戰北嶺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十六章 蘭臺書傭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七章 身陷魔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