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

從王莽篡漢到光武大帝劉秀中興漢室以來,玉門關譙樓上的這面漢武帝時代製成的巨大戰鼓,早已經蒙遍灰塵、落滿鳥糞,整整數十年未曾敲響過一次。此時鼓聲驟響,令人爲之一振,連空氣都在隆隆的鼓聲中顫抖。

軍營內正在朝食的漢軍士卒聞鼓聲響,知有大事發生,便一涌而出,歡呼雀躍,吵吵嚷嚷地衝向玉門前,準備迎接驛吏到來!

凌晨時,中郎將鄭衆就睡不着了。他這一個多月,一直守在玉門關軍營內。前方的戰事緊揪着他的心,但竇固的信使卻遲遲不至。此時他恰好正在朝食,忽聞得勝鼓響了,鄭衆從案前蹦了起來,衝出帳外,策馬疾馳玉門關前。

林曾急馳沙漠中,接着驛吏,驛吏們疲憊不堪,“稟報……關尉,竇都尉白山……大捷……”說着,將一副泥封的木匣遞給林曾。

“諸位辛苦了……”林曾來不及多說話,便回馬急馳入關。

進入關門,中郎將鄭衆正焦急地等候在關門前。林曾遠遠大叫,“中郎將大人,竇將軍出征大捷—”一邊喊着,衝到鄭衆身前躍下馬,將泥封木匣跪呈鄭衆。鄭衆大喜,顫抖着雙手接過,絲毫不敢耽擱,便迅速派出敦煌郡驛史,持木匣接着一程一程飛馬向下傳報。

“速將喜訊稟報太守,佈告全城,並通報陽關等各關隘。”

鄭衆興奮地對長史範林下令後,竇固大軍的驛吏們纔在玉門關士卒的護衛下,進入門內,受到鄭衆和士卒們熱烈接待。

這些外刺營斥侯,乾的是敵後買賣,體力超強,他們一人兩馬,在沙漠上不停不歇地跑了七八天,途中只在餵食馬料、讓戰馬飲水時,才能小歇一會。此時,他們已經搖搖欲墜。鄭衆則親自陪驛官進食,並催促道,“快說說戰況?”

十二名驛官都已經累殘餓暈,到達極限。但他們精神振奮,手捧着黑泥陶碗,吸溜吸溜地喝着羊湯,醮着鹹麪醬,大口咀嚼着粢餅,一邊將天山大戰經過添油加醋地描述一遍,聽得鄭衆及衆將熱血沸騰。

鄭衆隨即連夜將大戰經過寫成另一奏摺,再派驛吏馳送朝廷!

鄭衆派出的驛官飛馬至敦煌城,敦煌太守王遵令其直送酒泉,酒泉太守段彭又派出驛官,飛馬傳至張掖。張掖太守廉範又派出驛官,飛馬馳至武威……就這麼一站一站,前後兩批驛吏,將捷報過河西,出烏峭嶺進入河東,馳過隴右各郡,過三輔穿華陰,越過洛水,最後於傍晚時分才進入都城洛陽城下。

“六百里加急,竇將軍北征大捷!”

此時沿途各州郡官民聞報,俱掛起過年時的大紅燈籠,燃起爆竹,官民歡欣不已。當四匹快馬飛馳過洛水橋時,官道上車輛、行人趕緊閃到一邊,讓開道路,以便捷報能更快些傳送至皇宮,呈送到皇帝手中!

“六百里加急,竇將軍北征大捷……”

在漢匈大戰的數百年裡,養兒戰匈奴,仗劍斬胡兒,是漢人舉國情懷。隨着驛馬飛馳進城,平城門的城門令緊急擂響得勝戰鼓,各城門的得勝鼓如擊鼓傳書一般次第敲響,將勝利的喜訊傳遍都城的每一個旮旯兒。

“漢軍打贏了!”“竇將軍捷報已至京師……”,人們歡呼着、跳躍着,奔走相告,不管是認識的還是不認識的,都額手強冠,互致慶賀。京師雒陽二十四條街道,未等到晚上,便變成了歡樂的海洋。而到了晚間,吏民們則扶老攜幼走上街頭,萬人空巷,舉城歡騰!

高密侯鄧震應漢明帝劉莊之令,到太學去講了一天《春秋》,傍晚恰從城南平城門進城,驛馬高叫着狂風一般捲過,讓他的馬驚了一下,小廝好不容易纔勒住兩匹馬。他坐於車內打盹沒聽清,等他驚醒過來,驛馬早已飛馳進銅駝街御道,已經奔向南宮。

他急問,“是……是是……六百里加急?何事……何事……”

小廝驚喜高叫道,“大人……大人哪,是六百里加急……竇大人北征大捷,吾軍贏了,漢軍打贏了啊……”

高密侯大驚,“啊?!汝再說一遍!!”

小廝興奮得聲音都變了調,又說了一遍,“大人,是北征大捷,竇將軍北征大捷……已傳京師……”

“快,西城……西城,班府……班府……”

鄧震聽明白了,瞬間腦袋裡一片空白。他也顧不得什麼風度了,激動得用變了調的聲音淒厲地喝令道。

“駕!”

“再快……再快……”小廝扭轉馬頭,鄧府的輜車又向西城下西洛狂奔而去。可此時的街道之上,吏民們已經互傳喜訊,人越來越多,根本就跑不起來!

鄧震急出了一身汗兒,車終於跑至班府門前。“鄧大人,大喜啊……”“鄧大人,班郎定立大功,祝賀啊……”

“同喜……同喜……”城頭上的得勝鼓,已經讓各街道紛紛掛上紅燈籠,爆竹已經不絕於耳。鄧震未待車停穩,便自己跳下車急趨班府。左右街坊見鄧震,便一迭聲地賀喜。鄧震胡亂回着禮,便一頭衝進了班府!

滿城都興奮起來了,可班家小院內依然靜悄悄的。班二公子不在家禍害,這裡便是幽雅恬靜的文人府第。虞四月午後已接班固回府,正在馬廄內給白馬釘木瀆。城頭鼓聲他也聽到了,正想到內宅告訴老夫人,忽然聽見府門外高密侯象火燙着一般高叫:

“老夫人哪,不得了了……菡兒小女啊,不得了了……不得了了啊……快掛紅燈籠……快燃爆竹!徵北大捷……大捷啊……”

隨着淒厲的叫聲,高貴的高密侯鄧震手提袍角,氣喘吁吁,右腳絲履被高高的門檻碰掉也顧不得了,就這麼足衣着地,非常狼狽地奔進大門而來。他一邊跌跌撞撞地往裡院裡邊衝,一邊連聲高呼着。

班府雖然在班超鹹魚翻身後,家道開始好轉,但畢竟是小戶人家,尋常院門無需人值守,全不似右邊的豪賈人家翟府門前那般威嚴。班家雖小,卻井井有條。聽到城頭鼓響,城內爆竹聲聲傳來,老夫人胸口一陣跳。

自從二公子帶着二僕出征後,老人家便日日夜夜既盼這鼓聲,可心裡又似乎隱隱怕什麼,便命小宛出門打探消息,又命夜玉令人準備放爆竹、掛燈籠!

虞四月跳出馬廄,鄧震象着了火一般的狂叫,令住在前院的僕人婢女和住在中院的班固夫婦都嚇了一跳,以爲出了什麼大事,全都從室內驚慌衝出。

“大人,您莫急,慢點說……”

虞四月扶住高密侯,請至前院廳堂上坐下。雁旋、鄧堯、芙蓉、小宛等都被驚動,俱奔到前宅,驚慌地看着珍貴的高密侯。

“快……快,快報老夫人,竇將軍北征大捷……”鄧震喝了一口水,這才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快掛燈籠,大喜啊……大喜啊……”

虞四月聽清了,鄧家翁說是北征大捷,定然不會錯,自然喜上眉梢,趕緊命小廝僕婢掛燈籠、燃爆竹。小宛和綠荷則飛跑進後宅,將喜訊報與夜玉和樊儇。

“老夫人哪,六百里加急……吾親眼所見,捷報此時怕已到皇宮了……愛婿出頭了……班家、鄧家熬出頭了……竇家、耿家、薛家亦熬出頭了……大喜啊,快掛燈籠……快掛燈籠啊……”

見樊儇出來,高密侯竟然衝過去捉住樊儇的手,又連聲高呼報喜。班家太需要這一喜報了,而鄧府也一樣,當年鄧禹老大人功勳蓋世,可後人躺着先人功勞薄上,雖地位顯赫,卻難有建功立業者,也太需要這一喜訊了。

與班家、鄧家一樣,竇家十數年慘淡,更需要一場大捷。耿家雖然風平浪靜,卻也數十年不見寸功。而薛家是班固、班超的恩師,更是班超的媒人,薛大人只有兩女,難得大功。所謂世族相連,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僕人和婢子已經將大紅燈籠掛到班府門前、院內,左右兩邊街坊、商鋪已知道緣由,大家便一起掛起紅燈籠,有人還點燃了爆竹。隨着竹節劈劈啪啪地炸響,臨近的大世族,左鄰右舍,賀喜的人開始絡繹涌向班府。

“謝大人送喜,此乃吾大漢國之喜訊啊!”樊儇連聲向鄧震致謝,並命布茶。可老人臉上隱隱一絲憂慮,卻揮之不去。鄧堯、小宛、夜玉、雁旋、芙蓉、金杏等一府女眷,臉上也盡有焦慮之色,又不敢露出。

兒行千里母擔憂,鄧震見狀心裡“撲嗵”一下,此時,他並不知道捷報詳情,旋即安慰道,“老夫人哪,千萬別焦心。愛婿超兒神勇無敵,連渠耆都不是其對手,汝等着,定有匈奴人好看的。此番北征超兒定立首功,或許啊,一會皇宮報喜的詔書兒就該來了!”

聽高密侯稱呼班超爲“愛婿”、“超兒”,叫得十分親熱,把這半個兒視同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鄧堯將頭扭到一邊,心裡好不容易纔忍住笑。衆人也一樣,一個一個憋出一付痛苦的樣兒。但歡笑也就一閃即逝,衆人內心深處的擔憂、焦心、掛念,還是一一溢於臉上。

“謝謝大人寵愛,願如大人所說,超兒一切平安,原吾漢軍健兒盡皆平安!”樊儇雖然心裡七上八下,但也不想拂了鄧大人的好意。

宮內報喜的人遲遲不來,鄧震跪坐於牀上,感覺輕飄飄的,有點坐臥不安了。就在這時,來了一個擋槍的,原來六弟鄧訓聞捷報便也匆匆來了。

第三十章 徐幹娶親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五章 于闐墨爵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四十章 另尋明主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九章 煞費苦心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章 祖孫情深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十四章 威服羊同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三章 賞罰分明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三章 召見王景第二十三章 雪夜激戰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三十二章 意猶未盡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七章 安鵲傳信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三章 巔峰論劍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二十二章 百密一疏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四十一章 竇融仙逝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三章 堅守伊吾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四十一章 漢人情懷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三十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十二章 重椎金微第四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九章 罰充蘭臺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十章 落難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