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

竇固、耿忠、衆將校受到的震撼難以形容。班超從太華山帶出的三百二十名精卒,是別部的筋骨,是漢軍的火種,一戰而十去六七。可正是因爲有了他們,纔在短短几個月內,將這千七百無法無天的刑卒凝聚成了令敵膽寒的血腥騎隊!

淳于薊稟報完畢,便再行軍禮,然後策馬返回隊列,從掌旗兵手裡接過班超的戰旗,戰騎位於班超的赤蕭後,隊列之首。而班超的赤蕭馬,雖然鞍上無人,卻依然昂首挺胸,站在第一名。而馬上鞍前卻分明蹲坐着一隻體形碩大、威猛無比、精神抖擻的黑色大胡犬,且神態莊嚴,接受檢閱!

淳于薊佇馬在赤蕭之後,左手高高地舉着班超的戰旗。他的鞍前,同樣蹲坐着一條黑色的大胡犬,十分搶眼、拉風。竇固和耿忠策馬從隊列前馳過,在衆將的驚歎聲中,別部隆隆的戰鼓聲響起,千二百刑卒與六百弩兵一齊執矛大呼道,“願隨都尉,北擊單于!”“漢軍天威,所向無敵!”

別部除淳于薊、胡焰、蒙榆、肖初月、周令、班秉、班騶外,從三軍軍侯至普通刑卒,幾乎人人帶傷。有人吊着胳膊,有人頭上纏着氈巾,上面還滲着鮮血。絕大多數人甲服下的襦衣上分明裹着染血的白麻布,那是勁弩射出的利箭被魚鱗甲阻擋後,仍帶着強大的衝擊和殺傷力傷及皮膚留下的戰傷。

雖然戰傷累累,可全軍卻精神抖擻,其勢如虹,勇不可擋!

衆將校看得分明,假如此時班超醒來,他帶着這一羣傷痕累累的猛虎,一樣會義無反顧地與呼衍王千軍萬馬拚命。而即便班超仍在昏睡,只要“班”字大旗飄揚在軍中、在刑卒們心頭,這支軍隊的魂魄便在,一樣一往無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兵者,勢也!”看着眼前這支鐵血雄師,不禁想起栽培班超數十年的竇融老大人與河西軍戰神左車將軍,老將軍竇固不禁感慨萬分。

檢閱畢,竇固便帶着一衆將校,一齊急匆匆趕到班超的大帳內探望。淳于薊命軍候們將隊伍帶回大營,便與胡焰、軍候們趕緊陪同都尉探訪班超,同時向竇固稟報了班超以嘴拭毒經過。

原來,咋日晚上,中軍軍侯華塗帶衆刑卒巡視到蒲類海尖山下時,與四名騎馬的牧民相遇。見是巡夜漢軍,牧民便匆匆忙忙急馳而去。見形跡太過可疑,華塗便帶着刑卒們急追。四人隱入西山口前,以弩箭攻擊漢軍,刑卒於僮胳膊中箭。

班超接報後,感覺不同尋常,便迅速派人搜索了西山峽谷,卻一無所獲。當時於僮胳膊已經開始變色,人已經迷離,見是箭毒發作,華塗手持短刀,正要斬下於僮傷臂。但班超制止了華塗,他用短刀將傷口切開,用嘴從傷口內吸出一口口黑血,一直到吮出紅色的鮮血爲止。

於僮也是追殺到三塘驛的三十六將之一,班超救了他一命,也保住了他的胳膊。但班超自己卻因大戰時脣上被弩箭擦傷,而染了毒,便與於僮一起昏睡了過去,這一睡便整整一天一夜仍未醒來。這一幕,當時別部全軍士卒俱感動得淚落,發誓終身相隨班司馬!

此時班超仰面安臥榻上,頭敷毛巾,呼吸平穩,臉色紅潤,嘴脣稍腫,臉上甚至還漾起頑皮的微笑,這讓竇固與耿忠兩人氣不打一處來。兩人都已經看出,班超染毒不多,毒已發掉,此時完全是山一般的疲憊令他大睡不醒。整整兩天一夜,戰不旋踵,又一直居於雁形矟矢陣矛尖位置,即便是鐵打的漢子也分明是累垮了!

探視完班超,竇固這才進入蒲類城王宮,在呼衍王虎皮王坐上安坐下來。

一路勞頓的大軍也進入大營,醫工和蒲類國牧民則在各帳內點起炭火盆,待數千凍傷病卒體溫正常後,便用獸油膏、草藥水熬成糊狀塗抹患處,並用麻巾沾上藥水烤熱後不停按摩患處。雖然全力施救,但最終仍有數百名深度凍傷者終身致殘,有的被凍掉了鼻子、耳朵,有的肢體壞死不得不切除,其狀悽慘。

竇固進入王宮大殿之上,按慣例應該馬上升堂接見蒲類國王霜刺,這可是重大的國事。衆將校均按次序站列帳下,竇固和耿忠卻靜坐着閉目靜思開了。

王宮是建在矮地基上的木質宮殿建築,大殿上下兩層,是蒲類城內最高建築。王宮不遠處,城東側另有一座高層建築,便是同樣木材築成的寺院。王宮後僅有大殿後兩個院子,裡面有正房、廂房若干,極其簡陋(注:兩漢時代蒲類城位於今蘭州灣子,具體地址不詳,待考古發現證實)。

當城內更卒敲了二更時,班超身穿甲服,手持呼衍王黑色大纛,帶着三位軍候和淳于薊、胡焰、蒙榆、肖初月、周令、班騶、班秉、霜刺、吐璺等將,匆匆來到王宮進見主帥。此時的王宮大殿上影影綽綽,除轅門前四名中軍衛卒行持械禮,院內黑乎乎的闃無一人。

班超率領衆將來到大堂前,正覺得靜得有點詭異,突然王宮院內火把一起亮起,鼓樂聲齊鳴,胡茄聲急,二十餘支牛角號一齊嗚嗚吹響。將校們分列兩旁,竇固、耿忠親自出殿迎接,可謂極盡盛隆!

班超受寵若驚,剛謝過兩位都尉和衆將校,渠耆和趙統等衆將校司馬、從事一擁而上,喊着號子將他拋向空中。老將亦有氣盛時,大勝之後,竇固和耿忠笑着看將校們打鬧,這種歡慶勝利的形式,他們早年年輕時就已經領教過不知多少回了!

等到衆將校鬧夠了,衆人這才進入堂內按序站定,竇固夜晚升堂,衆將一一邀功,長史黃沾則親自一一錄得衆將功勞,待班師後由朝廷封賞。班超簡要稟報完戰況後,摘下腰中刀雙手遞與渠耆,“此爲呼衍部王子胥皋佩刀,乃塞北名刀,削鐵如泥,亦出自古樓煩有千年矣,只有校尉佩得!”

“謝仲升賜刀!”渠耆聞言大喜,接過刀連聲致謝班超。只見銀革刀鞘上也鑲七星,極盡奢華。抽出刀,寒光四射,懾人心魄。衆將傳閱一遍,盡皆感嘆、豔慕不已。

邀功只是序曲,接下來這纔開始進入今天的正題。竇固從呼衍王王座上站起身,他看着後排衆人抱拳道,“恭請蒲類國霜刺國王上坐!”

霜刺本與淳于薊、胡焰等人站在後排,班超稟報戰況時,他聽得戰戰兢兢,想到自己當時的動搖、絕望,不禁雙股戰慄。看看衆將沒人注意到他,這才心裡稍安。此時聞言,便出列納頭長拜,行漢人稽首大禮,“小王再拜大漢奉車都尉,南望王師數十年,今將軍擊殺北胡,蒲類人撥雲得見天日,自今日起,舉國誓做漢民,永遠歸附大漢!”

“大王傾盡國力,襄助別部度過暴風雪。又能以五百國兵,衝殺匈奴人,固深敬之!大漢天威浩蕩,今擊匈奴,他日將重建都護,永葆西域萬民世代安居樂業!”

竇固長居河西,精通胡語,聞言走下將座將其扶起,並東向賜坐以尊諸候之禮待之。霜刺戰戰兢兢地落坐,面向竇固抱拳躬身道,“立國完畢,小王當送王子吐璺入雒陽侍君。”

這是理所當然的事兒,是規矩,竇固自然當即應允,又令道,“本尉令蒲類國據有白山南北,國王當以蒲類城爲國之夏都,以伊吾廬城爲國之冬都,盡領伊吾綠洲和疏榆穀草原各部衆,重建吾大漢蒲類國!”

霜刺抱拳,眼含熱淚,躬身聲音顫抖着道,“小王……遵令……”

站在衆將行列之後的公主金慄、王子吐璺,聞竇固威嚴的將令,便緊緊抱着王妃黑稗,母子三人淚如泉涌。伊蘭受到感染,也緊緊地抱着黑稗,想想自己坎坷的命運,便也鼻子一酸,止不住淚落。

坐在王座上的竇固,將這一切都看在眼中。好人做到底,他要樹立蒲類國權威,便再一次起身,面向人羣之後的黑稗母子道,“今日乃蒲類國立國之時,按照漢儀,本尉請霜刺國王妃黑稗攜王子、兩位公主入座!”

“參見大漢奉車都尉竇將軍、騎都尉耿將軍!”

在衆將火辣辣的目光之下,王妃黑稗帶着王子吐璺、公主金慄和鄯善國公主伊蘭,身着盛裝,款款走到堂中,行稽首大禮。

禮畢,長史黃沾請黑稗與霜刺同案坐,王子與兩位公主坐於國王與王妃之後。這尊崇的敬諸侯之禮,令伊蘭感慨萬分。想想自己的王國仍在匈奴人治下,小小的賦監便可對國王、王妃頤指氣使,何其慘淡。不禁鼻子一酸,眼淚又滾落下來。

竇固看着楚楚可憐的伊蘭,於心不忍,便安撫道,“公主既爲漢軍所救,此乃天意。待大軍休整之後,本尉將專門派出人馬,護送公主歸國!”

沒想到,年僅十八歲的伊蘭出言卻讓衆人大驚,她一雙淚眼看着竇固、耿忠,起身深深萬福,並款款說道,“稟報大將軍,小女不想回鄯善,只想跟隨別部將士返回大漢。世做漢民,永不回鄯善,懇求都尉成全!”

“喔?”竇固、耿忠與衆將校都愣了,耿忠脫口道,“世做漢民?鄯善是汝家園,公主何故怕回鄯善國?”

伊蘭依然緩緩說道,“大將軍有所不知,吾乃國王獨女,昔匈奴使者至鄯善,爲逼服鄯善,便提出要吾嫁爲左賢王妃。王父不敢逆匈奴人之意,便推吾入火坑。幸好別部出疏榆谷,吾才重見天日。鄯善人知恩必報,吾命爲別部所救,此或天意如此,此生便永做……漢民!”

竇固聞言,已知這個外表柔弱,其實內心卻十分堅定的小公主肯定是在別部相中什麼人了。早在南山口大戰前,斥侯稟報班超在疏榆谷救了鄯善國公主伊蘭,當時竇固便有送其歸國、並藉機經營鄯善國念頭。此時見伊蘭想居中原爲漢民,便大喜道,“本尉允汝所請,便永世爲漢人罷。然親情難捨,回國看望王父王母,亦是人之常情!”

“謝都尉成全!”伊蘭聰明賜透,竇固的話中意她已經聽明白。她撅着嘴,心裡雖然十二萬分不樂意,但看一眼雖然如祖父一般慈祥、卻又威嚴如山的竇固,還是躬身致謝後坐下。

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六章 防範萬一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第七章 提兵雒陽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十三章 班勇出世2第二十章 嬌俏憐人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十二章 奪取盤橐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四十二章 隱秘突襲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十章 高舉上坐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八章 烏夜有啼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十六章 帝國誓言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二十三章 雪夜激戰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十章 慘絕血戰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二十五章 上兵伐謀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三十一章 客棧歷險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三十章 徐幹娶親第七章 刑卒往事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四十七章 冰川奇遇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三十三章 靜候來客第七章 安鵲傳信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十七章 初露崢嶸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一章 焚姑墨倉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十五章 爲老不尊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一章 馬氏驕奢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四十七章 華陰截殺第十四章 郅屠水畔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九章 弩支重地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二十七章 血戰孤城第二十六章 連坐之法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