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

率軍出戰的漢將,正是皇室子弟、漢軍中軍主將、重騎營校尉劉萊。

漢重騎營是竇固遠征軍中的重騎集團,人馬皆披重甲,士卒均爲大漢帶劍世子,可謂刀槍不入。匈奴士卒被他們第一輪衝殺,便如石碾碾殺一般斬殺無數,葫蘆澗外的沖積平原上,一時間哀聲遍野,血流成河,南呼衍部鐵騎眨眼間便數百人身首分離,慘不忍睹!

竇固讓劉萊的漢重騎營當先出戰,擺明了是要重創、甚至吃掉這支匈奴野戰精騎。劉萊果然不負衆望,他率領全營在匈奴人陣中來回碾殺,猶如屠殺一般,將無數士卒斬落馬下。

呼衍部雖是能征慣戰之師,可他們都是野戰輕騎,擅長長途奔襲、機動作戰和遠程射殺,馬上搏殺之能便要稍遜一籌。而且弓箭射殺,對人馬皆披鐵甲的重騎威脅極小,因而接戰之後被殺得狼奔豕突,死傷慘重,哀嚎不止!

劉萊是悍將,有勇有謀。他跟隨竇固南征北戰,戰場經驗豐富。他深知不能讓匈奴人喘過氣來,衝殺兩輪後,便抓機匈奴倉皇的戰機,一鼓作氣,率軍猛烈衝擊呼衍圖的中軍。而呼衍圖則揮動各營,一層層堵截、圍困漢軍。漢軍重騎營畢竟人數少,雙方漸漸打成相持,絞殺在一處,漢軍漸漸處於下風。

正在危急關頭,匈奴人後方“轟”地一聲砲響,又一員大將率一彪人馬從樹叢深處殺將出來。

來將正是越騎營校尉趙統。身在中軍的竇固見漢騎營已經與匈奴人黏在一處,便令越騎營出擊。越騎營突然衝殺而出,再一次打了匈奴人一個措手不及。越騎營都是快騎,馬快,弩射致命,漢軍衝殺過程中,先是一陣弩雨落向匈奴人,近百名匈奴士卒倉促間中箭落馬。沒等匈奴人醒過神來,越騎營已經殺到身後。

老將趙統爲剛纔的失手深深內疚,全營將士憋着勁要雪恥,便從背後瞬間衝開匈奴大陣,解了劉萊之圍。此時,雙方人馬相當,匈奴人受到兩軍夾擊,戰場形勢瞬間逆轉。呼衍圖抵擋不住,大陣已經七零八落。漢軍兩營則相互掩護,愈戰愈勇,勢不可擋。

這是一場混戰,戰場成了屠宰場。漢軍經過三年苦練,士卒梟勇,兵器銳利,在氣勢上又遠遠壓過了匈奴人,雙方短兵相接後僅僅相持了不到兩刻,戰力強悍的南呼衍部鐵騎便露出頹勢,慢慢頂不住了!

竇固站在一處高凸的山包上,從林木的間隙將戰場形勢盡收眼底。長水營校尉孫喆就站在竇固右側,見戰場之上的漢軍氣勢如虹,漸佔主動,便急忙抱拳請戰,“都尉,匈奴人已經支撐不住,末將不想空來一趟,長水營請求卷擊!”

竇固眼睛一刻不離戰場,只是輕輕地頷首。將兵長史黃沾便指着西方面授機宜,“長水營速移動至西方溝樑處設伏,務要截殺匈奴人!”說完,未待孫喆說話又叮囑道,“匈奴人舉國皆兵,北側綠洲之上盡是匈奴村落。既要防範匈奴牧民攻擊,又不要主動攻擊牧民村寨!”

“末將遵令!”

孫喆欣喜地答應一聲,便帶着長水營從山根叢林內向西側悄然移動了過去。

此時,漢軍主帥竇固身邊,只有中軍掾吏樨子手下二百餘精銳衛卒。見長水營已移動,樨子一身甲服,他神情緊張地注視着前後左右。此時如被匈奴人發現漢軍中軍位置,那天可就要塌下來了!

幸好被打得暈頭轉向的呼衍圖已經被劉萊、趙統折磨得焦頭爛額、精疲力竭,根本顧不上尋找漢軍中軍位置。

“擂鼓——”等孫喆的長水營已經消失身影,竇固卻突然上馬。黃沾跟着上馬,並對着中軍樂卒們大喝了一聲!

漢軍中軍戰鼓聲再一次隆隆敲響,竇固慢慢舉起了手中的丈八長戟,嘴裡大叫一聲,“殺——”雙腿一夾,便當先策馬躍下山崗,向戰場上衝殺過去。

黃沾和樨子大驚,趕緊揮動二百餘中軍虎賁衛卒緊緊相隨。旗手高擎着赤紅的戰旗,虎賁衛卒們則嚴密護衛着竇固的前後左右。這面戰旗,便是竇融老大人當年的河西軍赤色帥旗,上書斗大的“竇”字,在寒風中獵獵作響,已成爲漢軍不敗的象徵!

劉萊已經殺到呼衍圖身前,幾名匈奴騎將圍上阻擋,被他和身後的漢軍接連挑落,呼衍圖挺槍接住劉萊,戰二合,便被劉萊一矛扎穿馬頭。戰馬仆倒,呼衍圖被掀翻在殷紅、骯髒的雪地上。十幾名匈奴中軍騎卒捨命相救,連續被劉萊斬殺四五人,呼衍圖翻了幾個滾,才終於倉皇脫身。

就在此時,漢軍中軍戰鼓再一次擂響了!只見戰鼓聲中,竇固的帥旗迎風飄揚。帥旗之下,身穿紅色大氅的竇固,長鬚飄動,手持丈八長戟,大氣如虹,氣度萬千地當先殺入戰場!

正在混戰中的漢軍各營士卒,看到赤紅色的河西軍戰旗呼嘯着進入戰場,便知道是主帥竇固親自陷陣了,全軍瞬間士氣大振,“殺——”衆人齊聲吶喊着向匈奴人開始最後一擊。竇固殺進戰場,連續挑落數名匈奴騎卒後,氣勢磅礴,又馬不停蹄地殺向匈奴主將呼衍圖。

虎賁衛卒都是百裡挑一的大漢劍客、俠士,這二百餘人陡然加入戰場,使大戰的天平瞬間傾斜!

攔在呼衍圖身前的兩名千騎長挺槍攔阻,一人被劉萊、黃沾接住,瞬間斬殺。竇固則長戟翻飛,瞬間將另一人挑飛。匈奴衆卒大驚,驚慌退避。又見大勢已去,便四散奔逃。此時主將呼衍圖在亂軍中已再上戰馬,正想回軍力戰,可潰軍已成潮水,將他裹挾着倉皇向西逃去!

漢軍則得勢不饒人,一路向西追殺。呼衍圖逃去十數裡,潰不成軍,沒等喘口氣,“轟”地一聲,前方山根下的叢林內又是一聲砲響,又一員大將率領一彪漢軍人馬截住匈奴潰軍。

此時的南呼衍部鐵騎已經徹底折了銳氣,前有堵截後有追兵,那裡還能戰,一場混戰後,只得又撂下數百具屍首,一鬨而散。呼衍圖率五千大軍馳援南山口,一戰過後,這位梟勇戰將只千餘騎殘兵奪路逃向伊吾廬城!

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十八章 同病相憐第四十章 才女顯靈第十四章 馳援寧彌第二十六章 于闐河畔第十七章 附庸風雅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四十六章 身囚詔獄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二章 鏖戰北嶺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三十三章 大難來臨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三十章 徐幹娶親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二十一章 劇變前夜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十九章 虛驚一場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一部《國運較量》主線劇情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二十四章 橫掃千軍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十八章 男大當婚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六章 千古賢后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一章 艱難抉擇第十七章 笑擒賊酋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十章 飢餐虜肉第四章 萬民景仰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十九章 因敵於糧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四十四章 壬辰詔令第二十五章 柳中詐降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十一章 女中豪傑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二章 樓蘭驚變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十三章 高原武士第五章 家國重託第九章 八月整軍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十三章 鮑昱兩問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三章 國將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