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

天明之前,渠耆、曹錢殿後掩護,永元的拋車營與屯騎營、騎弩營一起,悄然撤回大營休整。呼衍王全軍盡來,綠洲內匈奴人同仇敵愾,南呼衍各營求戰心切、兵勢正盛,故而竇固決定暫避其鋒芒,據營堅守,靜待戰機!

朝食後,竇固傳令各營抓緊休整,僅由曹錢的騎弩營以牀弩遠遠阻擋接近大營的匈奴探馬。這一天對竇固而言,是十分難熬的一天,他一身縑衣長袍,一直坐在中軍大帳內的大沙盤旁邊。波紹的外刺營斥侯,每半個時辰即稟報一次軍情。當聞報南呼衍部大軍已行至葫蘆峽時,竇固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欣慰的神情!

老將耿忠、衆將也都欣喜不已,中軍大帳內,緊張的氣氛一掃而空。長史黃沾抱拳道,“南山口他果然丟不起!老賊終於中計了!中軍由吾盯着,請都尉暫歇,也請衆將暫且回帳將息,靜待來日大戰!”

衆將和幕僚們都遵令回帳去了,竇固感到眼皮發沉,兩邊太陽穴跳躍脹痛,他一邊揉着額頭,一邊走進後帳和衣躺到行軍榻上,便蜷身倒頭大睡。到底年齡不繞人,咋夜一夜未睡,此時頭一捱着枕頭便沉沉地睡去。

耿忠雖然年長於竇固,卻悄悄跟了進來,親自拖過羊毛氈被,輕輕蓋到竇固身上。走回前帳,便與黃沾圍着旺盛的炭火,一邊嚼着甘甜如飴的圓滾滾河西肉棗(注:即今甘肅大棗)對飲,一邊守護着中軍。

“好酒!”耿忠雖然臉現倦容,但心情很好,豪飲一爵,便抹抹嘴讚道。

黃沾拿起銀壺,又爲耿忠滿爵。嘴中故意戲道,“圍着石炭火,耳聞刁斗聲,就着‵公主棗′,品飲蒲桃酒(注:即今葡萄酒),哇,如此靜待前軍消息,人生幸事也!”

這個銀壺可是戰利品,上面刻着龜茲文“圖”字,這是北匈奴南呼衍部大人呼衍圖的隨身之物。壺中之物,便是伊吾廬最頂級的蒲桃酒了。而黃沾所言“公主棗”,則是說的一段典故。大棗本是中原特產,當年因竇穆枉法,竇固在河西落難之時,涅陽公主劉中禮一直陪在身邊,便將此棗引種至張掖。沒想到河西沙地,太適合這東西生長了,三年後長成,成棗粒大肉甜,迅速傳播整個河西、西域,便被稱爲“公主棗”。

此刻,在白山南麓的茫茫雪原上,老謀深算的呼衍王令各部次第行軍,互相策應,黑色的戰旗鋪天被野,如一股黑色洪流正馳向南山口。大軍兩側都派出了強大的巡哨人馬以爲策應,確保行軍安全。

到葫蘆溝時,只見雪原上兵器、輜重散落一地,失去主人的戰馬尤如孤兒一般眷念親人,不願離開這片雪原,茫然地在叢林間拱開積雪啃食着下面的枯草。葫蘆峽內未見漢軍蹤影,而匈奴人屍體也已被漢軍一併掩埋了。呼衍勺怒不可遏,揮手抽了呼衍圖幾鞭子。傍晚時分,揮師進入南山口大營。

從伊吾廬至南山口不過二百里,呼衍勺以戰鬥隊形行軍,各營萬分慎重,竟然走了一天一夜!

呼衍王本來是擺明了想與漢軍來一場短兵相接的野戰廝殺的,故而行軍之間井然有序,各營相互策應。可他虛驚了一路,漢軍已經縮進十里外山谷中大營。進入南山口大營,王子胥皋自知有罪,正在轅門跪迎大王到來呢。

同樣面對敗軍之將,呼衍王卻沒有治胥皋的罪。他進入中軍大帳,鼓勵胥皋道,“兩國交戰,勝敗乃兵家常事。吾兒無罪,靠數千人守孤營不破便有大功,要說有罪,罪在染指吾白山之漢人!”他見胥皋王子已經令士卒整修寨柵,完善防禦,便又道,“漢軍遠來,糧秣不濟,吾以伊吾堅城與南山口堅營與彼相持,不需多日,漢人必敗!”

呼衍王在虎皮王座上坐下,胥皋近前道,“父王,竇固匹夫徒有虛名,見父王到來,便畏而龜縮進營。孩兒願率本部人馬,觀敵撩陣,令彼不得安歇,張吾呼衍部大軍威風!”

“吾兒此言正合本王之意!”

呼衍王看着案上的羊皮圖道,“竇固乃漢強虜,系竇融老匹夫傳人。然此次設營山谷中,卻是死地,其必敗也。汝可多派巡哨士卒,深入沙漠,及早發現漢軍糧秣輜重駝隊,併力戰焚之。漢軍遠來,最多月餘糧草必不濟。汝再率五千人馬,在敵營前佈陣,明爲撩陣,實爲阻斷其谷口與樓蘭城糧道。糧道被斷,彼必自敗!”

胥皋領命,“孩兒遵令!”

帳下衆將則欣喜不已,喪氣的氣氛一掃而空。萬騎長、幕師木都道,“大王好計!竇固雖贏兩陣,然漢軍勞師遠來,利在速勝,糧道確是其死穴!吾軍據堅營待之,彼終必敗!”

胥皋點起人馬,飽食一頓,正要出營,卻見山巔鳥道上,又下來一支隊伍,原來正是疏榆谷來增援的人馬。呼衍王本欲令其返回,見天已將晚,山巔寒冷異常,想到只要守住了南山口,疏榆谷現有五百卒足夠了,便將這支人馬留在了大營。令其哺食後至綠洲邊緣溝頭城堡駐防,與胥皋部相互策應,截斷漢軍與樓蘭城之間的糧道!

天上烏雲籠罩,天氣黑得早。漢軍哺食之前,胥皋帶着五千人馬舉着火把,在漢軍谷口大營前列開了陣。漢軍閉營不出,胥皋便派出幾名會漢話的士卒,在營前不住謾罵、挑動。曹錢校尉令漢軍弩兵嚴陣以待,接近弩兵射程的幾名匈奴士卒,被牀弩一一射殺。匈奴人便在一箭之外,高聲叫罵開了。

漢軍弩兵們氣得眼裡冒火,渠耆和孫喆都是急性子,見狀也氣得豹眼圓睜。可都尉有令,誰也不敢出戰,便都強忍着一口氣!

匈奴人整整大罵了一個傍晚,胥皋令士卒們都坐於沙上,罵陣的士卒們輪番上陣,高聲叫罵不停,將漢人祖宗八代都罵了個遍。天寒地凍,這些士卒被凍了整整大半天,漢軍理都沒人理,讓他們喪氣透了。

天黑後,可胥皋仍未撤軍。別人再能忍,趙統不能忍了。南山口離伊吾廬二百里路程啊,他必須在明日夜間運動到位。越騎營雖然都是快騎,可要繞道沙漠,一夜隱秘馳行二百里,還要神不知鬼不覺地接近伊吾廬城北大營,並奪下大營,時間便成爲越騎營成敗的最關鍵因素!

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二十三章 得進掖庭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二十七章 除惡務盡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四十三章 暗夜定策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十二章 廷議辯決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八章 驟奪山北第三十七章 巨孝還齊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十六章 血腥立威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十三章 人馬過刀第六章 市井人生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九章 羌胡謀漢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十三章 黎弇自刎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十五章 盟約分贓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三十九章 初見寒菸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二十五章 一念之間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六章 相思最苦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十九章 永平時代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十三章 孝武陵前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二十二章 溫宿易主第八章 朝會辯罪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三十二章 促漢內亂第八章 于闐危急第三十三章 風波驟起第二十一章 安得之後第一章 長亭驚馬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三十四章 耿忠激將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二十九章 藝僧討打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四章 御前大考第二章 因果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