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次爲支持竇固遠征軍深入白山作戰,敦煌、張掖、酒泉、武威四郡已經集結了五千名役夫(或役婦),二萬餘峰駱駝或役馬,專門爲大軍運輸給養。

一次遠征中,僅是這二萬餘峰駱駝或役馬的每日消耗,便是一個天文數字。

別部要在敵後作戰,自然不能有一駝或一匹役馬,所有輜重、給養、臥具完全要由刑卒自帶,這不能不使想以最少消耗而取得戰爭勝利的竇固,深受啓迪!

看了一圈,他擺擺手,四人一齊走到班超帳內掛着的絹圖前,開門見山地道,“此番大戰,吾兵力不佔優,欲破強敵,必出奇兵。據波紹密報,呼衍勺已在伊吾綠洲之南山口開始築堅營,此爲吾大軍主要作戰方向。吾欲令別部潛入伊吾,孤軍悄然破伊吾廬,使彼知無後路而軍心自亂。彼亂,則可爲吾所用也。汝適才欲去大營,莫非亦爲此事?”

竇固說完,便目光尖銳地看着班超。

班超點點頭,“吾正爲此事,欲至大營稟報!”

原來,新年夜裡,竇固在新年到來之前,獨自召見了班超。對北征中別部的作戰方向,當時竇固提出了兩個方案,供班超選擇。

一是別部出星磧山(注:即今瓜洲縣北部星星峽所在山區),潛入白山北疏榆谷,奪蒲類城,斷呼衍勺後路。二是別部隱秘出伊吾綠洲,奪伊吾廬城,相機奪取伊吾廬城北大營,斷呼衍勺西歸之路,將其趕向疏榆谷。漢軍則以伊吾廬爲根據,出擊山北,與呼衍勺爭奪疏榆谷!

班超看着竇固中軍大帳內的大沙盤,當時就將自己的想法和盤托出,即“別部先出伊吾、再奪疏榆谷,與都尉大軍形成夾擊呼衍勺之勢”。將帥想法其實是一致的,只不過班超的方案更激進了些,且顯然是早有成算。竇固聽後基本同意了班超的方案,但用兵謹慎的他還是命班超細緻推演,完善方案,待中軍最後確定。

此時,老將耿忠憂慮地看着班超問道,“在白山之南,惟伊吾廬城堅。別部雖二千餘卒,卻無攻城器械,守敵爲一千長(注:即千騎長),千餘騎。能否奪取伊吾廬?能否隱秘直出疏榆谷?仲升是否已有成謀?”

“稟報都尉,別部已有盤算!然此計欲成,需以將呼衍老賊調出伊吾廬城北大營爲前提!”

班超便向兩位都尉提出了自己的方案,即孤軍千里,襲佔伊吾廬,秘奪疏榆谷!他的謀劃一環套一環,前提條件是,竇固能將呼衍王調出伊吾廬城北大營。這是最緊要的第一環,如果調不出,則後面的方案便沒有意義。

竇固以萬四千遠征軍千里出白山,除要對陣呼衍部二萬五千騎外,白山之北有燕然山左鹿蠡王部四萬餘人,白山之西有車師前國、車師後國共萬餘騎。如不能速勝,一旦陷入這三支大軍的包圍之中,輕則敗退回河西,重則有全軍覆沒之危險。

如班超之謀能成爲現實,則漢軍定可在最短時間內,在左鹿蠡王和車師前後國援軍到來之前,一戰而破白山呼衍部,奪取疏榆谷與伊吾綠洲。並以白山南北爲立足點,北上可襲擊左鹿蠡王,向西可下車師前後國。進而完全控制天山南北要衝,徹底掌握漢匈大戰之主動權!

果真如此,別部雖是偏師,無疑將要擔當極其重要的角色!

只是因爲事關重大,班超只能實話實說,“到目前爲止,伊吾廬軍情別部掌握有限,敵如何佈防、伊吾廬城防有無漏洞可資利用、白山之巔是否另有隱秘澗道可翻越、疏榆谷守敵如何、如何在口門子峽谷(注:白山南北大通道北方出山口)阻擊呼衍勺大軍等等,都僅是帷幄之謀。故而,一切只能臨機決斷……”

耿忠回首看看帳外,又悄聲說道,“吾斥候營有精兵仍居伊吾,十數日後將進入蒲類。別部出白龍堆前,會有人專門將伊吾軍情傳遞與別部。然據西域斥侯密報,前右扶風司馬南府丞終望,已投北匈奴僮僕都尉府,據說已經隱秘進入伊吾廬。吾斥侯並大受其害,很多情報傳不回來。仲升,此戰關係漢匈兩國國運,非同小可。有何要求,可一併講來!”

班超曾將自己的想法與耿忠稟報過,此時聞言,便與淳于薊對視一眼,脫口說道,“稟報都尉,末將經過長考,反覆推演,以爲‘先出伊吾、再出蒲類’,完全可行。爲使此策完全可行,末將有一事相求,不知當講否……”

“大戰之前,言無不盡,講吧!”

“別部千七百刑卒,均帶罪該死之人,朝不保夕。吾既爲司馬,必欲讓其能立功國家,方可贖身爲庶人。今都尉以別部爲奇兵,別部定不辱使命。然吾未去過白山,爲保別部出奇制勝,請都尉允超自入白山,將山南山北軍情摸透,並找到破敵之策。如此,超纔敢於豪言有無把握!”

如果在茂陵大戰爆發之前,班超可能會毫不猶豫地承諾完成任務。但在茂陵邑別部以三百太華山士卒堅守宋府莊園,會同千餘莊丁,與司馬南、司馬瑞兄弟三四千人大戰一場。那一仗雖然勝了,但卻是慘勝。別部付出百餘人、而宋府莊丁則付出數百人代價。

一將功成,將有無數士卒化爲枯骨,此戰對班超影響深及骨髓。“將在謀,兵在勇!”竇融老大人的話,常常警醒他。

此時,班超說完,竇固和耿忠都愣了一下。班超的話完全出乎他們的意料,耿忠脫口道,“大戰之前,統軍司馬竟然欲自入白山,孤身涉險,如出意外,別部勢必要折了銳氣!況且,如此重大行動,倉促而行,未免過於輕率,汝爲何早不報此謀……”

班超聽出耿忠話中的怒意,便接着話頭道,“稟報騎都尉,此非倉促之議。吾早已謀定,且早就悄然訓練人馬,熟悉沙漠商旅習俗,演習敵後作戰!”

耿忠不解,“既早有此謀,爲何一直不報?莫非汝不信吾中軍乎?”

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二十九章 藝僧討打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七章 舉國之恥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十五章 再犯于闐第二十二章 亡國孤兒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七章 隴右羌變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十六章 賴丹之後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七章 驚鴻一瞥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三十八章 詣闕上書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十章 閉門思過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二十八章 洞房古風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十三章 鮑昱兩問第七章 刑卒往事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二章 江湖盛事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二十六章 綁架國王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三十章 兵陷絕境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三十五章 自接納采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四十四章 九牛一毛第八章 斬殺巫師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十四章 馳援寧彌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二十三章 奔襲石城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二章 坐陣漢苑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第一章 瞞天過海第二十章 雪夜出使第五章 商隊來了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