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崇尚強者

深受竇融大人影響的班超,卻根本不把士卒們打架鬥毆當成壞事。

田慮、華塗、樑寶麟三位領軍軍侯有點着急了,數次進入大帳稟報,班超卻從不過問。一次田慮道,“司馬,得想點法子,軍營之內,豈能讓兵痞猖獗?大戰將至,士卒無法無天,別部如何能戰……”

班超卻淡然道,“傳令,打傷人者罰,打輸者則重罰!”

此言一出,三位軍侯面面相覷。三位軍侯心裡雖然沒底,但時間不長後便慢慢明白了班超的意思。這裡是荒山野嶺,想鬧就鬧吧,想打便打罷,別部應有血性,打架又算得了什麼?鬧夠了,打夠了,兵油子們也就認命了。

果然,這些兵油子們鬧騰一陣,打了幾次規模更大的羣架後,竟然慢慢消停了。這裡沒有酒肆,沒有伎館,沒有歌坊,打架打夠了,想女人的心思也漸漸沒有了,只好一門心事用在訓練上。

在雒陽時,這些兵油子每月拿了餉錢就是泡伎戶(注:即私娼戶)。北大營周邊掛牌的伎戶數十家,未掛牌的暗伎戶有數在家。每到夜晚,鶯鶯燕燕,迎來送往,都吃的這營生。現在,這裡數十里外才有人家,而且還都是耕作農田的農戶,哪裡有那寶貝?

人就是這樣,真沒有想頭了,也就死心了。

華陰縣衙每隔一段時間,縣令朱五木都會親自押運糧草來。三百餘士卒,三百餘匹戰馬,四五十峰駱駝,需要大量的慄米做爲精料。每次朱五木來,班超都會用豐盛的獵物款待,兩人相見恨晚,甚是投機。

班超命只需要運送黍米,其餘由別部自籌。這裡是太華山,馬的草料充足。山中有的是野獸,山間溪水中有魚,吃肉比在雒陽北營時還方便、新鮮,木柴更是滿山遍是。朱五木聞言,笑得臉上樂開了花兒。

別部主動減輕華陰縣供給壓力,朱五木投桃報李,徵集華陰民力五百餘人,在太華山北麓的叢林外緣,修建了一截夯土城牆。這截城牆長二十丈,高七丈,寬五丈。城牆前的土夯成牆了,取土後的坑還修成了護城河和吊橋,城門樓兩側,還修建了兩個馬面。

工程完工後,朱五木請班超和三位軍侯去驗收,把幾人感動得差點落淚。朱五木是有心人,徹底解決了別部攻城和守城訓練難題。

作爲“報答”,班超當即表態,太華山內的山匪,他全包了!

士卒們給宋母建了一座大木屋居住,朱五木開始以爲班超帶着家眷。現在見班超對宋母恭稱爲“宋阿母”,且恭敬如自己的阿母一般,而全營的刑卒對老人都恭恭敬敬,便肅然起敬。

在整個永平時代,政風清新,庸官、貪官是混不下去的。朱五木也是個能臣,漢軍即將北征,他一心爲漢軍訓練着想。爲交好班超,他專程送來了全套食器、用具,並送來了十三名健壯的馬伕、役僕,爲別部料理戰馬、駱駝。還送了一個乾乾淨淨的、名叫水仙的十二歲小丫環來侍候宋母。

班超則早晚問安,每餐必請宋母上坐,以事母禮待之。三位軍侯則帶着士卒們,訓練之餘在敷水邊開墾了幾塊膏地園圃,好讓宋母可以種菜打發時間。整整在太華山三年時間,由於宋母在,別部軍營如同溫馨的家庭一般。

遠離北軍大營,沒有將校、司馬們盯着,班超完全按照自己的套路來訓練士卒。訓練之餘,便帶着士卒們開荒種菜。他未急促替宋母鳴冤,時機未到,他要水到渠成!

此時的班超,手裡可打的牌很多,他已有成算,並已經悄悄着手營救。首先是要救出淳于薊的兩個妹妹,她們被出爲官婢,定然受盡污辱。但此事極爲機密,他連班秉、班騶都不讓知道。

第一個月是體力訓練,艱苦異常,但進展很大。到太華山一個月後,三百士卒均能徒步圍訓練場慢跑一週。這可大大幾十裡啊,每個士卒也都能扛舉起沉重的石鼎,耐力、體力被調整到最佳狀態。朱五木按照班超要求弄來的十幾個石鼎,可是足足有五六百斤(注:漢斤)哪!

進入肉搏訓練後,更加殘酷。

肉搏是基本功,訓練採取對抗形式,每一項訓練,不管是徒手還是器械相搏,終極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能打敗你所有的隊友。贏了,有掌聲,有豔慕。輸了,縱使頭破血流,也沒有一人會同情你,你還得拚命訓練。別部這三百餘卒,有的當年曾跟隨竇固徵戰過雪域高原。大多數則是邊境無數次血腥衝突戰中的倖存者,是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他們知道訓練中輸了意味着什麼。故而,不服輸、不能輸,慢慢成了太華山士卒的基本信念。

當年竇融的河西軍戰鬥在四面是敵的殘酷環境中,河西大將軍竇融訓練出了一支崇尚狼性的河西軍,並戰無不勝。而班超借用河西軍當年的訓練方法,輔以師傅左車當年傳授的戰術理念,短短兩個月,便讓別部脫胎換骨。崇尚強者,鄙視弱者,殘忍的狼性漸漸成了別部的基本特徵。殘酷而專業的實戰式訓練,讓很多士卒疲憊至幾乎崩潰。他們有時甚至懷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三年後的出征之時。

一次宋母帶着小水仙路過訓練場,屯長甘英與兵曹吳彥在徒手對打。玉樹臨風一般的甘英,與高大魁梧、身材挺拔的吳彥打了數合,“嘣嘣”的拳擊、腿擊和肘擊之聲,嚇得小丫頭水仙“哇”地蹲在地上哭了起來。吳彥鼻孔流血,身上多處受傷,最後被甘英舉過頭頂旋着大圈拋進寒冷的敷水裡。

數九寒冬,寒風砭骨,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敷水兩側已經結冰,吳彥在河心水中掙扎着,視之令人寒冷到骨頭。可班超卻揹着手,臉色鐵青地看作他們對打,看着河中拚命掙扎的吳彥未發一令。水仙拉着班超甲服哭泣着哀求道,“尕叔,求汝了,不能再打了,小叔會被打死、凍死的……”

但等吳彥拖着一身冰凌從河裡狼狽爬起,三百士卒都鄙視着他,班超卻面無表情地對他不屑地訓斥道,“拿出在權府玩胡姬的勁頭,汝何至如此不堪。要想呆在別部,需一人能力敵北匈奴五卒。給爾一年時間,如不能接甘英、劉奕仁三十合,汝就滾回北大營看倉庫去!”

甘英、劉奕仁都曾是竇融府下門客,是竇戈手下最得力戰將。別部成軍之前,他們十二人奉竇固之令悄然加入別部。吳彥不過兵曹營普通兵曹,過去就是一個混日子的看倉庫兵,如何能接了二位戰將三十合?這說起來有點天方夜譚,但沒有辦法,他只有苦練。吳彥也算爭氣,僅僅半年之後,他人瘦了十餘斤,卻果真能勉強接下三十合。等班超孤軍縱橫西域時,他已經成爲得力戰將……

士卒們苦並樂着,更多的人在艱苦的訓練中慢慢嚐到了甜頭,個人戰場搏殺能力突飛猛進。時間在艱苦、殘酷的訓練中一天天過去,冬去春來,班超進駐太華山兩個月後,權魚應召而來。

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十七章 罪當火刑第四十一章 華塗趙統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四十五章 醉生夢死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十五章 圍殺斥侯第十二章 魚邸有危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四十六章 自備軍糧第九章 慈不掌兵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九章 推行新政第十七章 暗藏天機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四十五章 販而復國第四章 遺刀還情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七章 生命輓歌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十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十三章 曠野重圍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二十一章 劫後重逢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十六章 傳見國王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十七章 書蘅失言第十二章 危急關頭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二十七章 死亡名單第五章 漫漫駝道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十一章 竇妤進宮第四章 鄭衆出使第三十二章 意猶未盡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十章 何罪之有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四章 河西陣圖第七章 身陷魔窟第十七章 西山歷險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第六章 戰略迂迴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二十章 沙門敗類第一章 風瀟瀟兮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十四章 馳援寧彌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二十五章 雪上加霜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十七章 文武世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