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雨欲來

西池是原河西軍大將西風之子,早在建武年間便打入漠北,是漢帝國最大的國家機密,是他劉莊手中最致命的一枚暗子。

西池隱身北匈奴,朝中除了皇帝外,只有竇氏核心人物和楊仁知道,其餘連三公都不知情。不是事關重大,或不到萬不得已時,西池絕不會冒着暴露的危險往回傳送消息。

權倌進來給火盆內添了炭,將火苗挑旺,便又悄悄走出。劉莊靜靜地坐在畫苑內,盯着牆上的大幅掛圖慢慢理出了頭緒。此刻,他已經十分清楚,一場針對漢朝的巨大陰謀,此時或許正在漠北和西部高原上醞釀着、發酵着。

局勢的嚴峻性,讓劉莊和衆親侍大臣寢食難安!

王景正在查勘河水,沿河郡縣已啓民力十數萬,各項準備工作已全面展開,各項外圍基礎工程已經開工。此時箭在弦上,治河已無法停止。中興數十年,武力盡廢,朝廷各營和郡兵戰力低微,南匈奴、鮮卑、烏桓、盧水羌人戰力與北匈奴不相上下。

漢朝富饒,國力漸強,可就象一個文弱的財主,手無縛雞之力。在強人面前,就如同一塊巨大的肥肉,引人垂涎,又只能任人宰割。

而北匈奴得西域財貨支撐,已經度過了北南分裂後的最大危機,生口八十萬,鐵騎二十萬。如果北匈奴舉國南征,以漢朝目前軍力,絕難拒強敵於境外。即便以強大國力舉國傾力應戰,或最終能戰勝北匈奴,但河西和河水以北各州郡,必生靈塗炭,元氣大傷!

這一景象,劉莊洞若觀火。他深知,如果西羌各國此時再同時反叛,自高原下隴右、關中、漢中和蜀地各郡,則局勢必一發而不可收拾……

理出頭緒後的劉莊,決心雙管齊下。他專門下詔,抽調塞北各郡郡兵,令騎都尉秦彭率漢軍三千五百騎,住南匈奴庭美稷,就近監視南匈奴一舉一動。又給竇固下了一道密詔,令其以雷霆手段,務要瓦解羌胡聯盟。同時,還令各郡重開互市,以互市爲誘餌,讓北匈奴不忍輕易決裂!

竇戈帶着甘英、胡柏、郭匡郢、宋騫四名竇府門客,快馬加鞭,星夜兼程,趕回張掖郡首府觻得城(注:今張掖市西北12.5公里處黑水國遺址北城)。在城北波光粼粼的月牙湖對岸,臨近湖畔是一座巨大的莊園,便是河西竇氏宗祠所在之地。

當年河西事件時,位於觻得城正中的河西大將軍府被匈奴人焚燬,倖存的竇氏族人便搬出觻得城,在城外莊園內棲身。

被劉莊授予漢軍河西軍大纛後,竇固繼大將軍竇融之後,再一次挑起了漢軍主帥重任。此時,他的獨生子已經病亡,他已經帶着渠耆的五千人馬從居延趕回張掖郡。

前漢武帝時代修築的居延塞,歷經王莽禍國和更始之亂,本已廢棄。原河西大將軍竇融治河西時,重修居延塞,並分兵屯守。這一次,竇固發河西四郡民力三萬人,歷經整整一年,將居延塞重新修復至前漢時規模。居延都尉府屯田和守備兵力,也增加到了二千人。

從居延塞返回後,竇固便與涅陽公主劉中禮一直住在竇氏莊園。

竇戈等人風塵僕僕地衝進莊園,來不及與護衛莊園的張掖郡屯騎司馬渠耆打一聲招呼,便急匆匆地進入前廳內。而廳內的景象,卻令他大驚!

莊園的前廳建於高臺之上,坐北面南,是一座高大巍峨的宮殿式主建築。這座莊園是二百多年前匈奴人體屠王所建,這座前廳便是體屠王宴客和辦理公務的地方。

此時,風景如畫的月牙湖畔,巍峨的竇氏莊園已成爲河西五郡的核心。北匈奴與西羌密謀起事,牽動着鎮守河西諸將的心。非常時刻,河西四郡太守齊聚月牙湖莊園,正對着牆上掛着的帛圖,激烈地爭論着!

而竇固或許是算定竇戈將至,他不理會衆將的討論,一直揹着手在廳內等着。此時的竇固,雖然擎起了皇帝親自授予的漢軍戰旗,但是職秩不過是中郎將,且受族人牽連正處於“禁錮”中。而各位太守則是封疆大吏,地位遠遠尊崇於中郎將。

可漢匈大戰隨時可能爆發,戰火銷煙或將降臨河西,皇帝已經將對抗北匈奴的希望,寄託在竇氏這位二代掌門人身上。此時此刻,肩負保境安民重責的河西太守們,便自發地聚集到這位仍在“禁錮”之中的竇氏掌門人身邊。

竇戈衝進廳堂,倉促地與衆太守打了一聲招呼,便趕緊將皇帝的密匣呈上。

竇固打開竇戈呈上的密匣,打開取出皇帝的密詔,只見上面只用硃砂寫着四外粗體隸字,“鹽澤•截殺!”

他眉頭緊皺,將宮帛又遞與張江。衆將一一傳閱後,武威太守張江道,“竇將軍,皇上所言,斬釘截鐵,沒有餘地。吾以爲,應再擇一勇將,率千人進入沙漠,爲權魚後應,以防不測!”

衆太守聞言,都搖了搖頭,否定了張江的意見,可衆人一時又想不出更好的主意。張江自己沉思後也搖了搖頭道,“無法確實羌人何時經過樓蘭,權魚爲商賈,可長居樓蘭,而千人大軍,在沙漠中卻無法長期自持。竇將軍,可另派小隊,助權魚一臂之力!”

見衆太守沒有反對意見,竇固點點頭,走到掛圖前,指着掛圖上的樓蘭城對竇戈命道:

“羌人行蹤雖難以確實,然穿越西域大沙漠至漠北,借道樓蘭可能最大。權魚自住樓蘭,且派耳目在伊吾廬偵測,同時在精絕、于闐、莎車三國,佈下耳目。現權魚駝隊已出玉門,班秉、班騶隨行。汝五人需立即出發,追趕駝隊,寄身商隊之中,不管羌人從何借道通過西域,均要不惜一切,務將其襲殺!”

“末將遵令!”

竇戈五人剛答應一聲準備出發,屯騎司馬渠耆抱拳道,“稟報中郎將,此事事關重大,末將願隨行,確保絕殺!”

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二十一章 未雨綢繆第四十六章 鷲絕冰谷第八章 柳中踣陷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四十七章 計取堅城第十七章 宰予晝寢第二十章 紋金飾牌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二章 步步驚心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二十二章 河西歲月第二章 多事之秋第三十八章 戰機驟現第四十四章 金蟬脫殼第二十五章 夜襲古城第二十三章 兩城投敵第十五章 圍殺斥侯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二章 二下莎車第七章 國王不拜第四十一章 竇融仙逝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十二章 死士傳信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二十五章 雪上加霜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二十九章 藝僧討打第三十二章 促漢內亂第三十五章 聲東擊西第十三章 紮根韓苑第四十章 三輔事變第十一章 古典戰爭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三章 國將生變第十五章 威服衆匪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二十七章 名坊深處第二十三章 籌毠百年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三十四章 氣勢磅礴第二十六章 兵敗羅谷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十二章 解憂之後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十三章 劫後餘生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十一章 艱難決策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九章 暗夜殺手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十七章 插翅難逃第二十四章 牛刀小試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四十二章 孤身逃遁第十六章 野蠻生長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八章 西羌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