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夏季血祭

鄭衆不恥地叱道,“呸!還記得汝曾爲漢人否?汝既入雒陽,拜或不拜,大漢皆隨時可殺汝!”

兩人脣槍舌箭,一番辯論後,於儲詞窮,但卻將鄭衆的話稟報單于。

蒲奴單于憤怒至極,漢使鄭衆見而不拜讓他倍受屈辱。於是便命衛卒包圍漢使團營帳,斷其水火,不低頭便餓死他們。

整整三天時間,漢使團粒米未進。到第三天時,自己攜帶的水、食皆盡,人馬便處於飢渴之中。第四天,於儲怕出事,便前來探聽虛實。鄭衆出帳,撥出佩劍高擎着,怒對於儲和北匈奴衆卒道,“汝等轉告單于,漢人視氣節勝過生死!既敢來漠北出使,衆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即便餓死、渴死,斷不會失漢人氣節!”

言畢,便返回帳內,與衆卒端坐一起,閉目待死!

於儲將所見所聞稟報蒲奴單于,他竟然有點騎虎難下之感。漢使如果生生餓死,不僅互市將徹底落空,漢廷和舉國漢民怕都要被激怒。

當年,冒頓單于圍漢高祖劉邦,辱高後,老上單于焚長安回中宮,休屠王與渾邪王火婪甘泉宮,匈奴欺負大漢整整六十餘年,結果到了漢武帝劉徹時,大漢以舉國之力北征,霍去病一直打到龍庭。這場漢匈大戰,以匈奴人完敗而告終。匈奴人從此失去了河西、漠南大片草場,不得不退居漠北苦寒之地!

漢人從來後發制人,把舉國漢人激怒,如漢朝舉國來徵,東邊的鮮卑、烏桓等東胡,北邊的丁零,西域各國等,怕亦會羣狼畢至,北匈奴如何能擋?但就這麼輕饒了這個漢軍司馬,蒲奴單于又實在於心不甘!

正在左右爲難的時候,從受降城傳來驛報,大漢在五原郡已經大軍雲集。左鹿蠡王麾下萬騎長築狸麋率二千勁騎,南下受降城接應南匈奴。見漢軍已有防備,雖然接應不到南匈奴人,但還是沿着邊境一路向東,抄掠了漢人無防備的幽州上谷郡。

雖然受到漢軍劉張部的狙擊,死傷慘重,築狸麋也被劉張麾下驍將耿恭一箭射穿左臂,勉強能再戰。但此役匈奴人還是殺戮漢民和鮮卑民數百人,擄掠婦女一百餘人北返。

“陛下,臣以爲不能因小失大。漢使不過缺一跪爾,因一跪而餓殺漢使,則咎在吾。此時正是謀劃‘大計’之時,尚不是與漢朝決裂的時候啊!”

衆臣和名王們一時也都沒了主意,主掌政務的左大沮渠須卜圖和掌國政的左丞相圖莫且分別進諫道。

蒲奴單于雖然心裡惱怒,但還是急命撤掉包圍,進獻酒食。

但單于是再也不願再見到這個漢使了,爲確保雙方邊境互市,只好命須卜圖和圖莫且與漢使鄭衆進行了談判。最後,還命於儲再爲北匈奴使節,隨鄭衆到大漢都城雒陽,見大漢皇帝。

鄭衆歸去前,蒲奴單于沒有召見他,更沒有爲他餞行。漢使團在聖山呆了一二十天,等漢使團歸去後,已是五月中旬,北匈奴隆重而血腥的夏祭儀式正式拉開帷幕。

二百多年前,冒頓單于勵精圖治,匈奴帝國開始雄居於漠北草原。爲強化統治,冒頓單于規定的“一年三祭”,已經成爲匈奴人傳統。每年正月,各部族首領要小會於單于庭,舉行春祭,祈禱六畜興旺。每年五月,各部族要大會於龍城,祭祀祖先、天地、鬼神。每年八月,則大會於聖山,課校(注:即計算和登記)人畜。

今年風順雨順,牛羊被野,春慄長勢良好。特別與漢朝的邊境貿易,慄米、鐵器大量輸入匈奴,各部族兵強馬壯。現在各部族名王與諸小王齊取聖山,等待夏祭。

於是,五月十五日,蒲奴單于以一百頭牛羊爲犧牲,以二十名鮮卑、烏桓、漢朝俘虜和二十名丁零少女爲人牲,開始大祭。凌晨時分,單于率衆臣、衆王登上祭壇。巫師們則斬殺牛羊,切掉四足,並將牛頭、羊頭掛於樹上,流着鮮血的牛羊肉則被切成供品,擺放在祭壇前的木板上。

二十名俘虜,被裸體綁於木樁之上。這些俘虜均被巫師們灌了藥,他們猶如夢中一般,並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什麼命運。二十名殺敵在五十人之上的匈奴勇士,則着盛裝佇立於側。

一大羣烏鴉,如烏雲一般從人羣的頭頂掠過,落在盆地四周的松樹之上。它們是神的使者,在等待着接收供品的那一刻!

太陽從東方即將升起的一剎那,匈奴勇士們右手持刀,在數十名巫師的歌舞聲中,利索地將尖刀插進人牲胸部,左手伸入取出仍然跳動的心臟,擺放到供桌上的木盤內。他們速度太快了,人牲們仍在如夢如幻中,胸腔已經空了。他們在藥物的作用下感覺不到疼痛,只到鮮血泉涌而出,慢慢死去。

太陽冉冉升起,蒲奴單于跪於祭壇之上,朗誦祭言後,向着太陽連着四拜!

衆臣和各部族王,以及王庭金帳前的士卒、牧民們,也都一齊跪下,跪拜太陽神!

單于和百官在鼓樂聲中返回金帳,而牧民們則將二十名匈奴勇士圍在中心,載歌載舞,開始狂歡。這二十名梟勇無敵的勇士,是匈奴人的英雄,是匈奴牧民們崇拜的偶像。他們頭戴着少女們敬獻的花環,巫師們簇擁着他們跳起舞蹈,將他們的英勇通告已成爲神靈的祖先們。

而無數牧民,則圍着“人牲”跳起歡快的舞蹈……

爲適應漠北苦寒環境,匈奴人形成了與自然相適應的生存方式。在漠北草原上,弱者無法生存,人們崇尚勇士,女人是男人的財富,每一個男子從一出生開始,便註定要成爲一個戰士。生活在哪個時代的司馬遷,在《史記》中準確地記錄了這一史實。

據《史記·匈奴傳》記載,匈奴人作爲遊牧民族 ,“兒能騎羊,引弓射鳥鼠,少長則射狐兔,用爲食,士力能毋弓,盡爲甲騎。其俗,寬則隨畜,因射獵禽獸爲生業,急則人習戰攻以侵伐,其天性也。”

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九章 威服於闐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八章 西羌使者第二十三章 誅殺癡王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三十六章 再得大將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四十五章 物歸舊主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三十四章 班超吮毒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一章 摧枯拉朽第十六章 功過相抵第十一章 天兵驟至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十九章 懿侯後人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六章 帝求良將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三章 不卑不亢第九章 暢所欲言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二十九章 博士鄧堯第一章 客棧遇刺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一章 瞞天過海第四十五章 物歸舊主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三十二章 情亂時分第八章 智鬥羣狼第四十章 將星墜落第四章 血祭英烈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十章 再撐一會第三十五章 得隴望蜀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三十八章 戰機驟現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三章 左地戰場第三章 鄰家小妹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二十七章 從天而降第二十七章 耿恭悒亡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十章 斬蛇滅魔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二十三章 鐵腕平叛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一章 帝宮夜色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三章 形勝之地第八章 西羌使者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二十八章 三公平署第十三章 困獸之鬥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十九章 皮山孤城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十五章 分離最苦第二章 背後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