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我心爲天根在易

一直到唐時,儒學都只停留在“治世”的層面,即便有董仲舒搞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也只是空中樓閣,地位還是一種“經世之術”。

相較之下,佛老,尤其是佛學,主談“治心”,深究人之根本。到唐時,佛學的興盛,使得儒士紛紛反彈,開始爲儒學尋找治心之路。韓愈創立道統論與佛統相抗,再立人性論,楊雄談人性善惡,都是從孔孟和荀子等儒家先賢中追尋治心之學的根本。

到了宋時,尤其是仁宗朝期間,天下太平,趙氏又以科舉網羅天下英才,儒家經典廣及民間,此時儒士終於有了雄厚的人才和學術基礎,開始衝擊治心之路。歐陽修言“今世之言性者多矣”,“世之學者多言性”,就是儒學開始轉入治心階段的標誌。

此時儒士談性,當然不會滿足於追問性之表象,也就是性善還是性惡,而是追問性之根本,而性之歸屬,即命的問題也擺上桌面。要追問性,又要從性的外在,也就是道德入手,於是宋儒論“性命道德”的形勢就形成了。

王彥中提到了王安石,爲什麼王安石被譽爲“享負天下盛名三十年”?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王安石在《淮南雜說》中,將性命道德這個問題的廣度和深度大大拓展了。

廣度上,王安石將三代之治引爲道德的完美體現,可以讓儒士借三代之治究問性命道德。深度上,王安石又拋開現實古今的表象,將性命道德提升到形而上的思辨層次,這又讓儒士擁有了可以與佛老抗衡的思辨空間。

接着王彥中就批判說,王安石雖搭起了究問性命道德的大舞臺,卻將佛老之思引了進來,不是正道。

這就又要說說“道”了,“道”這概念無邊無際,而在“性命道德”這個範疇裡,卻是有邊界的。那就是正世之道,性命能與德相合之道,是人道。

王安石的新學與其他人,包括司馬光和二程等等的“舊黨”,學術上的主要分歧就在於“道”。新學認爲,道源於三代,之後便不再合一,而是散於佛老儒等各途之間。因此新學要“一道德”,重新統合道統。

但舊黨都認爲,道統從未斷絕,而是一直在儒家自己身上。由三代而下,孔孟等諸賢一路傳了下來,佛老怎能入儒家道統呢?一道德是需要的,但要作的是釐清道統,而不是引佛老進來,搞三教合一。引了佛老之道,那儒家所論性命道德的道,就不是儒家所要的道,成了魏晉之間的空談玄學。

聽到這,王衝對王安石的認識又深了一層,就這點來說,王衝反倒開始敬佩起王安石來,他本心也覺得,思想就該包容兼蓄,好的就用嘛。

不過舊黨的批判似乎也有道理,如果將這個道與佛老之道混在一起,那動不動就要談天地大道,很容易陷入空談,須知佛老的人道都是飄渺而離於現實的。

王彥中這批判只是點到爲止,接着就談到程伊川對性的認定。

“性即理也!”

一通論述聽得王衝頭暈腦脹,而這正是洛學,也就是以後理學的根本。

“何謂理?天也,天人一理。”

理是本初,是主宰一切的根本,由此可以推導,人性乃天理。但人性也有兩分,一是天命之性,也就是從屬於天理那部分,天命之性是純善的,如天理一般純粹自在。一是氣稟之性,是受氣之侵,是人性之惡的由來。也就是說,人性本善,惡是外因,而這惡因正是私慾。

王衝暗暗癟嘴,“所以要存天理,滅人慾?”

王彥中瞪眼道:“是滅私慾!何謂私慾?是不合理之慾!於衣食,飽暖之外,便是口腹奢服之慾。於交媾,傳宗接代之外,便是淫~亂之慾。於錢財,安家樂業之外,便是貪婪之慾。”

王衝問:“這是伊川先生之言?”

王彥中眼神飄浮:“先生未言盡,弟子便得補全……”

假道學……其實你也是不認同這點的吧,不過如果真是這個意思,只是剋制,而不是真的滅欲,王衝覺得也沒錯。就是邊界的劃定還值得商榷而已,合理不合理,這太模糊了。

想到就說,王衝擡扛道:“照這麼說,合理之慾便是理,不合理之慾便是欲,所以說滅人慾也是沒錯啊。”

王彥中點頭,再聽王衝道:“就不知爹爹嗜酒這一點,到底是理還是欲。”

王彥中強辯道:“酒能舒發心性……”

接着醒悟過來,惱怒地道:“閉嘴!老實聽爲父說!”

王彥中趕緊把話題快進到知行論,人要明性知命,就得有知有行,然後才能見道德。

這麼一來,依照性即理的原則,人當然得先知而後行。不過又依照理宰萬物的原則,也會有行而得知的情況,所以程伊川會提“格物致知”。但總而言之,知行不是一體的,也不可能成爲一體。這一點,不管是洛學、關學、蜀學、朔學,都沒有根本分歧。

王衝有些訝異:“那爲何爹不指我所言是謬論?”

王彥中有些躊躇:“明道先生又有‘發明本心’一說,認爲性即理的話,本心即可見天理。由這一點,你所說的‘知行爲何不能是一般東西’,爲父覺得,似乎又有相通之處。到底怎般相通,暫時也想不明白,不過也許能有一說。”

王衝也愣住,他本以爲知行一體就是源於王守仁,現在這麼看來,程頤的兄長程顥已經點出了根源。不學無術的王衝自不明白,心學的源頭本就要追溯到程顥。

王彥中有些期待地道:“你既有此一說,就再試着論論。”

王衝撓着頭開始思考,他學術不精,沒辦法進入到古人的學術思維中,不過王彥中所描述的天人之分,讓上一世成天跟IT打交道的王衝有了感觸。

如果把天比作服務器,那麼道就是操作系統,人就是終端,德可以用作運行良好的描述。

這麼一來,理學是在描述一個瘦客戶端的私有云環境,終端不需要有什麼計算能力,只需要接受指令和展示結果,一切都由服務器搞定。當然,這樣的環境便是封閉的,其他什麼亂七八糟的程序和應用都不能進來,否則服務器很容易崩潰。

如果情況反過來,終端有很強大的計算能力,服務器僅僅只是搭起一個溝通和輔助的平臺呢?這就有些接近於公有云環境了,互聯網就近於這種情形。不僅環境是開放的,而且能靈活應對各種問題。

這個構想所衍生的比照模型有些偏離主題,而且很不完善,王衝沒有再想下去,他只抓住了“服務器”、“終端”這兩個概念的對照。

“心即理……原來是這麼回事啊!”

王衝豁然開朗,心學的顛覆,原來本質是將人這個終端,顛覆爲天這個服務器!不是心即理,而是心即天!不知不覺間,王衝終於算是入了王門。

按住心頭的激動,王衝小心翼翼地道:“如果……能夠發明本心,那這本心與理相通,由這本心向外,不管是知還是行,都是天理所顯,這知和行,豈不就是一回事?就像是水往低處流,這即是天理所顯,可對水本身來說,這是知還是行?本就是一體而不可分的嘛。”

王衝其實還有一比,但他不敢說出口。若是心即理,將心比作天,那世界一切,都是應我自己心念所顯。對這世界來說,我的知,我的行,是把我本心投射到這個世界的行爲,這是一個完整而不可分割的過程。【1】

王彥中沉吟許久,猛然瞪眼道:“荒謬!人承天命!本心發乎於外,是命不是理!你這一說,天將何存?天之不存,理又何存?”

果然,在飽學的王彥中面前,王衝這點小伎倆是瞞不住的。

“爲父就知,你果然是學無根基!我看你還是從《易》重新學起!”

王彥中又把《易》扯了出來,王衝不解,幹嘛非要學易?之前遇到的邵伯溫說,學通易學得二十年,學出來都跟你一般大了。

“邵伯溫在成都!?”

王彥中興奮了,還想着去拜會請教,可聽說只是來辦公事,馬上要走,又沮喪了。

“邵公得了康節先生之傳,那是數學,不是易學。數學你稍知一二即可,易學卻是要下足功夫的。”

王彥中糾正了王衝的認識,開始解說易學之重。

易學是什麼?源頭雖是上古占卜卦辭,卻是最初探究天人之道,論述天理之變的學問。代代讀書人都在易上添磚加瓦,以至於到現在,不懂易,那就不叫讀書人。

“易學在蜀……”

王彥中更強調了這點,程伊川年輕時隨父親入蜀,在大慈寺遊覽時,曾經遇到過一個箍桶匠。見那匠人竟然在看《易》,程伊川就想問難他。沒想到箍桶匠先問:“未濟男之窮”是怎麼回事,程伊川無言以對,箍桶匠說,是“三陽皆失位”。由此程伊川就有了這話:易學在蜀。

一直隨程伊川而行,幫着完成《伊川易傳》的蜀人譙定,也是易學大家,蜀地通易之人,比比皆是。王彥中說,日後有人就易問難,王衝若是應答不出,那就是身敗名裂的下場。

對王彥中動輒以“身敗名裂”恫嚇的行爲,王衝已經習慣並且唾棄,不過如果易學真是這麼基礎的學問,而且不必學二十年,他也樂意去學。

整本《周易》、孔穎達的《周易正義》,甚至《伊川易傳》都在他腦子裡,不對,甚至他還找到了《東坡易傳》、王安石的《易解》,學起來也比常人容易得多。

王彥中道:“爲父雖通易,卻是專於先生之易。先生有言,若治易,只看王弼、安定先生和王介甫三家文字即可。這還是義理之易,蜀人也長於象數之易,邵公之學就是數易,爲父更不懂。華陽縣裡,另有人通易,你可以他爲師。”

王衝問那是誰,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正是你縣學上官,顧豐顧鳴裕。”

顧八尺……沒想到還是個易學大家。

【1:王陽明的心學雖然是用“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來概括,可內在卻很深奧,後世的解讀五花八門,很多都偏離了本意。主角就是個學計算機的,別指望他能完全正確解讀,當然,歪曲也是因應這本書的主題,自有用處,精於心學的朋友別責難匪頭啊。

第12章 假中還有假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80章 寶刀如情難出鞘第68章 誰人天下誰載覆第65章 前程種種各有夢第109章 勢如危卵急智轉第33章 少年學諭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64章 貪心不足自挖坑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57章 酒不醉人錢自醉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161章 三月造麴爲綢繆第169章 洗卻鉛華夷事畢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137章 物非人非時已變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158章 霧裡看人浮暗影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一版三十八章 石磨碾豆誰身碎第77章 心思各處自護忙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125章 轉危爲機殺劫現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42章 知書識禮煉廢渣第102章 初戰試刃猶有憐第95章 危崖之前未知險第119章 興文屯田新途啓第5章 凡人之智第153章 恨鐵不成遇王倫第4章 兄長之責第153章 恨鐵不成遇王倫第75章 險戰豺狼賭一線第51章 小局大局皆入局第30章 你行的,我相信你第79章 國事當先心自正第82章 烈日久旱風雨積第64章 貪心不足自挖坑第65章 前程種種各有夢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第65章 前程種種各有夢第37章 淺影月香論詩賦第62章 事業初展女兒憐第151章 機緣不識傷十年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124章 危機四起明暗來第25章 未曾發現的真實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3章 二郎再世第142章 人皆有局各東西第9章 衣冠盛族的分寸第117章 燃猴焚囤僰亂定第68章 誰人天下誰載覆第21章 烏龍與黑材料第81章 潛龍在淵見祥瑞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135章 成人成事善惡源第108章 國族興衰僰亡慨第54章 風雷變鳴女兒悲第167章 變中有變再生變第33章 少年學諭第144章 深意銳志上新策第60章 誰入道中誰爲道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75章 險戰豺狼賭一線第154章 羣盜分贓國作私第50章 驚風密雨爭分秒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135章 成人成事善惡源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18章 王門焚匾的善惡之名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153章 恨鐵不成遇王倫第127章 瀘南定局約盟事第74章 天下之亂在女子第20章 再世爲人正心性第91章 美滿如風難留痕第59章 真君真經機緣牽第98章 廟堂氣重微塵攪第136章 周公王莽皆未顯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4章 兄長之責第71章 大夢如香人自迷第51章 小局大局皆入局第97章 以彼還彼雙星競第97章 以彼還彼雙星競第40章 知行之論談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