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用心至誠送鼎鬥

接着王安中的話讓王黼更糾結了,“找誰來主事?”

如果此策能行,就得有人來辦,王黼身爲副相,只能是“分管”和“指導”,實務得另有人操辦。

問題就出在這,王黼根基太淺,手下沒人,一直就顧着在朝堂使力,拉到了王安中這樣的盟友,下面卻沒幾個能辦實務的人。

這倒不是說無人投靠王黼,他升尚書左丞後,投帖攀附之人絡繹不絕,家中也養了不少清客,在這些人裡找出一兩個有才幹的也不難,卻沒有名位。要主辦此事,本官起碼得到朝官一級,而這個級別的人,目前還沒幾個能爲王黼所用。

至於王衝,先不說年紀太輕,能任一路安撫司要職已是破例,絕無可能擔起這種層級的國事,就說此子將王黼當作棋子擺佈這種態度,王黼就絕不會用他。

正隱隱頭痛時,王安中又問:“該如何將此事握於手中?”

王黼腦袋再大一圈,“總不能交給樞密院吧。”

這事比用誰更難。札子所述的西南事,既有兵事,也有夷事,還有錢事和專榷之事,而且還不是一路之事,涉及到一個屬國和若干羈縻地,只能由朝堂直控。朝堂要直控,就得把這事安到具體的部門裡,細細一想,哪個部門都沾,卻哪個部門都兜不全。要勉強套的話,也就樞密院湊合。

可這事歸了樞密院,王黼還怎麼建功?蔡京、童貫、鄭居中已將樞密院分佔得乾乾淨淨,他在軍國之事上本就沒有根基。去求個同知樞密院事的位置實在太難,況且樞密院可不是好地方。給他這位置他也不敢去。

越想越頭痛,王黼心中的火熱片刻就冷了下來。連怎麼開頭都弄不好,事功果然難掙。

“還不如去天寧觀再瞅瞅那道士的能耐,聽徐知常說,那道士真會道法……”

王黼心思一下就轉回到聖眷上,官家崇道,頻頻頒詔訪天下異人,上有所好,臣子們自然要加倍用心。王黼比常人更用心,不僅與左道錄徐知常交好。還通過他找會道法的真人。此時劉混康已歿,王老志和王仔昔也玩不出什麼新花樣,聖眷已衰,若是找來個新鮮人,討得官家歡心,未嘗不能更進一步,這可比辛辛苦苦辦事來得快。

徐知常本身就是個道士,管着天下道籍,更像個文士而不是道士。沒什麼玄妙道法,也精書畫,很得官家寵信。天下方士入京,都要叩他的門。由此熟悉不少異士。只是該推薦誰,能不能推薦,徐知常一個人不好判斷。而且有早年妖道張懷素謀逆之事在,舉薦異士也要承擔莫大風險。因此徐知常也樂於跟當朝權貴互通消息,曲線薦舉。

最近徐知常就跟王黼說到一個道士。目前正掛單在天寧觀,此人自稱得神霄真法,上知天庭,下知地府,中知人世,所學雷法乃道門正宗,靈驗無匹。自吹自擂的人王黼也見得多了,並沒怎麼上心,但此時事功之心受阻,投官家之好的心思就熾熱起來。

王安中對這路數卻沒什麼興趣,隨口道:“自是不能給樞密院,尚幸講議司已罷,不然此事怎麼安置,都脫不了蔡太師的手心。”

講議司是崇寧元年所設,由蔡京提舉,議宗室、任官、國用等國之大事,實則是無事不議,總攬大政。講議司還在的話,固鼎西南這事真要推行,絕逃不過講議司的框框,王黼更別想以此建事功。

到了崇寧三年,蔡京獨相,還通過御筆之制,拿到了凌駕於中書之上的絕對權力,此時講議司不僅礙事,反而招惹士論,索性就廢了。而後他再度任相,也是總攬大政,沒必要再復講議司。到政和二年三度拜相時,官家對他的用法又變了,自然也不允許他再設講議司。

說到講議司,像是觸動了某個醞釀已久的想法,王黼驟然沉默,就無意識地扇着袖子,像是要趕開思緒迷霧,找到隱於其中的寶物。

“講議司……是蔡元長效王荊公所設之制置三司條例司,當年王荊公就是以條例司避開中書,另立小中書,推行新法。”

王黼低聲自語着,眼中的精芒呼應着話語,吞吐不定。

王安中也醒悟到了什麼,興奮地道:“當年三司也是分中書財權而設……”

兩人對視,同時笑出了聲。

王黼長嘆道:“王衝此子所獻之策,不止是事功,還是一隻鼎匕……”【1】

“現有院司難掌此事,要得此事之功,就得另設院司,對王左丞而言,不僅僅是事功,更是攪動朝堂政局的鼎匕。”

宇文宅中,宇文黃中笑過之後,揭破了王衝上書最深一層用意。從王安石到蔡京,主政的套路都是另設司院,避開原有的朝堂格局,集中事權,推行新政。

而王衝上書,建議朝堂用事西南,此事外於朝堂現有格局,需要另建一個部門,而所握之權,所行之事,近於一個小條例司或講議司,這就給根基淺薄的王黼提供了絕佳的舞臺。既不會與蔡京、童貫和鄭居中之輩正面相爭,又能培養班底,提升名望,把握事功。

如果王黼不蠢的話,一定會全力推動此策,如此宇文黃中就犯了嘀咕,王衝爲何要在王黼身上下這麼大力氣?是真心想作王黼的鐵桿?

若是如此,王衝故意不去拜會王黼,此舉的用意就該另作理解了。

宇文黃中說到後面,語氣都有些變了,王衝自然感受得到他的心思,拱手道:“魑魅與魍魎共處,比其一獨主好。”

簡單一句話,卻道盡王衝的立場,而這立場。王衝也就對父親直言過。蔡京,鬼魅。王黼,魍魎。都是奸人!奸人獨佔朝堂的危害,遠大於奸人共處,畢竟奸人相忌,當然,所謂君子也是一樣。

記起宇文黃中就是宇文虛中,而且話裡對蔡京和王黼都隱有貶斥之意,王衝也就直舒胸襟,與其推心置腹了。

宇文黃中愣了好一陣,幽幽嘆道:“兩害相權取其輕。這也是不得已啊……”

接着他綻開笑顏:“說了這麼久也有些乏了,守正,今日就留下來,嚐嚐我家廚娘的手藝。離蜀地這麼久,怕已不知蜀味了吧。”

不待王衝回應,他又轉身招呼僕僕役,讓妻子和兒女出來見客。

王衝有些受寵若驚,乃至誠惶誠恐,雖說自己與宇文柏交情好。但身份敏感,還與鄧家有血仇,宇文黃中能見自己,能與自己談得這麼深入。已有些犯忌。他並不指望現在就與宇文黃中有多深的私交,而是奔着十年之後的大變,預先埋下伏筆。

卻沒想到。宇文黃中要喚出家人相見,這是以子侄家人或至交密友相待。他可沒作好準備,至少沒帶來禮物。

見他侷促。宇文黃中笑道:“無妨,守正,你嬸孃也想見見十六以師禮相待的好友,我家幾個不成器的兒女,也該有個大哥,給他們作作榜樣。”

宇文家廚娘的手藝的確不錯,王衝都恨不得打包點東西帶給王世義和李銀月,宇文黃中的妻子很賢惠,幾個妾室也是才貌雙全,宇文柏的幾個弟弟妹妹很有家教,看他的目光既拘謹又好奇,總之王衝是領略了一番仕宦之家的氣息。

宇文黃中寫了兩封信託王衝帶回蜀中,一封給宇文柏,一封給廣都縣老家的族長,後者用心也頗耐人尋味,該是想讓王衝去看看他留在老家的兒女。

“官人,莫非你想……”

送走王衝後,宇文氏心緒複雜地問丈夫。

宇文黃中點頭:“是啊,二十一孃的婚事還沒着落。”

宇文氏很小心地提醒道:“可是鄧家那邊……”

宇文黃中沒直接回答,問道:“娘子覺得,此子作可作我家女婿麼?”

宇文氏抿嘴一笑:“你既這麼看重,定是沒差的,若要我說,就有些憨,二十一娘那丫頭真過了門,定要壓在他頭上,倒也是好事。”

宇文黃中失笑,憨?那小子是大智若憨!估計他是品出了自己的意思,纔會那麼拘謹,不過這倒也不錯,由此更能看出,他是個至誠之人,待君子至誠,待國事至誠,這樣一個女婿,比狀元還難得。

又聽宇文氏換了語氣:“官人,若是因此與大哥生分了,那可不好。”

宇文黃中安慰道:“我會與大哥說個明白,若是他和鄧家那邊心結難解,此事也只能作罷。”

宇文氏安心了,她也早知有王衝這麼個人,甚至在王衝父親出事前,比宇文黃中還先起了招婿之心。兒子是什麼人她很清楚,能讓兒子這麼崇拜,甚至轉了性子,埋頭求學作事,王衝此子絕非凡士,可出了那檔事,她也就死心了。畢竟爲了招一個女婿,毀了丈夫的兄弟情分,乃至與鄧家生出嫌怨,這代價太大。

宇文黃中嘴裡說着作罷,心中卻自有盤算,等到王黼借王衝之策另開局面時,大哥怕也該另有想法了。親族仇怨終究是過去,人麼,都得往前看,而兄長更是此輩的楷模,就一門心思往前看。

宇文黃中還是高看了王衝,他哪裡能想到自己已被看作了女婿候補,回了客棧,招來吳匡,安排接下來的行程。

“官人爲何這麼着忙?”

見王衝的安排見縫插針,吳匡訝然。

王衝道:“閒日子該沒幾天了……”

吳匡安慰起他來:“官人是有大前程的,便是遭些小災,也能變禍爲福。”

王衝看看這少年,微微一笑,他上書之事還沒傳開,一般人都只看到他冷落王黼,以爲他要倒黴了。就連何驛丞也抹下了臉,換了他的豪華套間,他索性換到客棧去住,反正有的是錢,也免得跟驛館裡來來往往的官員碰面。當然還是得給何驛丞留下地址,他作爲地方官員上書言事,就得等候發落。

見王衝笑得很輕鬆,吳匡也沒多想,他消息雖然靈通,可官人的事離得太遠,摸不清楚裡面的門道,既然不清楚,也就不多問了。

“趙校書……嗯,秘書省那邊的官人好找,天寧觀……官人,要燒香也該去大相國寺,怎麼去天寧觀?”

不過基於汴梁人的本性,他還是忍不住多了嘴。

“去找找我一個師兄。”

王衝不在意地答道,他來汴梁,是照着親友遠近安排行程的。先是找大舅範寥,接着是找好友宇文柏的父親宇文黃中,再次是拜訪他的恩主趙遹,最後是替他那便宜師傅趙老道找找師兄七難。

大舅沒找到,就拜託宇文黃中查查去了哪裡任官,而趙遹月前也出外了,以延康殿學士知成德軍。但趙遹的兒子趙永裔在秘書省任校書郎,去打個照面是必要的禮節,畢竟他是在趙遹手下得的官,這份人情得維繫着。

而最後一件事,也只是抱着僥倖去試試,趙老道並不知道七難的去處,不過根據描述,七難是個功名心很重的人,此時皇帝崇道,但凡有點能耐的道士,都想借此勢大富大貴,來汴梁找找機會,王衝推斷七難也會來。而天寧觀是皇家道觀,又收容各地掛單道士,把七難換作他,多半也會在天寧觀蹲點。

“官人還學過道法!?”

吳匡瞪圓了眼睛,宛如第一次見到王衝,上下打量着。

“不,我是專門壞道法的。”

王衝哈哈一笑,見吳匡不信,眨眼再道:“你卻不知,我在蜀地,人稱太歲星君?”

崇政殿裡嗡嗡聲不絕,爲什麼事爭吵了一個多時辰,卻還沒有結果,殿門外的近侍和班直們面面相覷,都道這副情景,可是歷年少見。

“這個王衝,真是顆災星……”

蔡京年歲已長,一番話說下來,就覺頭暈目眩,感受着自己再不能獨自左右朝政的無力,胸膛中翻滾着這樣的感慨。(……)

PS:【1:匕就是勺,也稱鬥。】

第151章 機緣不識傷十年第55章 微瀾雖滅怒濤蘊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90章 青春無忌留酸甜第70章 紛香滿坊狂蜂襲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63章 借力預推歷史磨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50章 道法相爭遇七仙第10章 義薄雲天大善人第51章 小局大局皆入局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4章 意外的轉折第26章 酒席聽舊事第46章 仁政表裡何所問第5章 凡人之智第163章 借力預推歷史磨第148章 龍威曲影鴉雀爭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108章 國族興衰僰亡慨第140章 三王端蔡須細嘗第19章 爹,不是這麼坑的第72章 殺與被殺生死間第137章 物非人非時已變第65章 前程種種各有夢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152章 奸邪未顯惡忠良第30章 花落無痕風仍鳴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118章 盛衰之相知天命第142章 人皆有局各東西第145章 洪流搏浪逆勢志第15章 桃花開,二郎來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1章 華陽神童第7章 人心之能第68章 誰人天下誰載覆第100章 百戰初歷試陣前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第69章 正法正道不正心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157章 事興未醉溫柔鄉第17章 王門王對王第4章 兄長之責第52章 法不救人人自救第75章 險戰豺狼賭一線第115章 故地重遊僰王山第106章 時光相疊問己責第155章 臨別汴梁析心變第124章 危機四起明暗來第130章 春筍初露亂人心第110章 功成僰亡思惡咒第61章 盛春時節心始熱第17章 王門王對王第49章 無負天命我自行第112章 功成一峰再登攀第35章 風未迷眼人自亂第143章 公私相織浪不平第144章 深意銳志上新策第22章 夢斷十里渡第78章 胸有丘壑起帥帳第103章 前程相搏各算計第35章 風未迷眼人自亂第40章 知行之論談儒變第122章 興文新顏見舊怨第58章 天意難測禍福偕第107章 生死輾轉志破險第166章 巨碾滾滾擋者碎第3章 二郎再世第4章 兄長之責第一版三十八章 石磨碾豆誰身碎第84章 書院方起問道一第126章 恩德化仁心結解第6章 善惡有分第141章 禍福自取非天意第44章 君子以自強不息第56章 舊夢如煙新夢漸第131章 私心爲公權爭逐第53章 士子如婦見節義第147章 崇政殿上聽邪聲第64章 貪心不足自挖坑第161章 三月造麴爲綢繆第21章 烏龍與黑材料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67章 變亂驟起人心慌第120章 白紙作畫論齊民第156章 回望東京變由微第120章 白紙作畫論齊民第135章 成人成事善惡源第47章 善政惡果誰與辨第101章 偏路出征先遇險第133章 西南夷事定潛針第68章 誰人天下誰載覆第93章 密網陰織雷隱鳴第89章 廿載姻緣一陷牽第135章 成人成事善惡源第68章 誰人天下誰載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