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_第583章 再次參與朝議

“最重要的是……”

薛朗頓了頓,滿臉的認真:“臣對文言寫作、閱讀,一直不太擅長,而對主編來說,這只是基本素養與要求。”

小李手上還捏着他的疏奏,後知後覺的想起薛朗那完全沒有文采可言的寫法,嘴角抽了抽,沒想太長時間便果斷道:“如此,主編便交由阿姐,報紙便由她主理便是。”

“喏。”

薛朗應着,本着一貫的就事論事的作風提醒道:“還有副主編的人選,還請陛下早日定下來,定下來之後,臣方纔好告訴他們報紙應該如何辦,如何寫,如何排版一類的事情,也好早日脫身出來。”

小李盯着他看了兩眼,沒說話,只點點頭。君臣二人正說着,陸陸續續地有大臣進來了,三省離立政殿算不得遠,當然,這是對比之以前老李喜歡的紫宸殿來說。

三省六部的官員來的快,九寺五監加上南衙北衙的,就要花費些時間。李二把薛朗關於報紙的疏奏收起來,進來一個就把他寫的關於賑災的疏奏發下去,讓人看。

待朝臣來得差不多了,疏奏大家也多已看了一遍,在人沒來齊之前,皆沉默不語,暗自思量。待人來齊後,李二道:“幼陽的疏奏,大家都已閱看一遍,此策當爲上上之策,諸位卿家以爲如何?”

長孫無忌道:“臣附議。”

杜如晦也道:“臣附議。”

倒是房玄齡摸了摸鬍鬚,道:“臣還有些細節之處想問一問薛駙馬。”

房玄齡被稱爲房謀,爲人素來細緻,思慮周全,擅長謀劃全局;杜如晦與他相反,杜如晦更加善於決斷。兩人各有所長,是故,兩人才會被稱作房謀杜斷。

薛朗已經與房玄齡合作過一次,對他做事的習慣和風格也心中有底,聽他問起也不覺奇怪,而是細緻的說起自己的設想和打算。

薛朗提議在裡坊外牆的污水溝上加蓋一層泥土做的蓋板,以達到減少蚊蟲,預防疫病大爆發的目的。這是個小工程,還有個大工程,那就是城裡垃圾的清運。

現在的長安城是在前隋的大興城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大興城並不是原來的長安城舊址。原來的舊址因爲污水、垃圾等污染了地下水,水質不好,已然影響到都城人民的生活,於是,前隋

在原址上搬遷了一段距離,擇地建立了大興城,也就是現在的長安。

這些還是薛朗入京爲官後方才查閱到的資料。古人不懂環保的概念和相關的知識,雖然知道污水不能排入護城河,但因爲沒有水泥等東西,污水溝裡的水還是不可避免的會滲入了地下。

其實在薛朗看來,現在的生活垃圾除了陶瓷之類的東西,採用填埋的方式處理是很合適的,因爲多是可以降解的物質,只要選好了垃圾填埋的場地,其實完全不會影響到長安城內的地下水水質,也不會影響到長安人民的健康。

既然現在流民這般多,正好,爲了解決流民的問題,把環抱工程做一下,也是極好的選擇。又能解決流民問題,又能解決環境衛生問題,還能解決長安城的疫病防治問題,三全其美!

薛朗道:“疫病之所以爆發,其實跟環境有很大的關係。趁此機會,徵流民爲工,以工代賑把長安城的環境清理一下,正當其時。”

房玄齡道:“這個垃圾填埋場,定然要選在遠離水源的地方,需先堪輿,方能擇地,此事需由工部、欽天監聯合;徵流民爲工,以工代賑,定然需要付給衣食,所需物資需由民部調度……”

一樣樣的數着,涉及的部門一一點出來,聽房玄齡說話便知他做事精細,謀慮周全,與薛朗把需要涉及的東西和部門確定後,房玄齡方纔道:“陛下,薛駙馬此策極好,依他所言,若能做好,於陛下來說,也是德政一樁。特別是垃圾填埋和污水溝的處理,若能真有效,後代大城當效仿之!”

房玄齡沒說的是,對於此時內外皆難,急需聲望的李二來說,若這樁事務做好了,於他的聲名來說,只有利,沒有弊。

杜如晦道:“最佳的是,以工代賑之法乃是可成循例之法,至此之後,凡有大災,在處置流民之時,皆可照此辦理!駙馬大才,如晦佩服!”

薛朗被誇得不好意思,拱手道:“杜侍中過獎,我也不過是拾人牙慧,從異國學來的。”

長孫無忌問道:“薛駙馬,不知這對施粥贈衣等行善活動加以統籌管理又是何意?”

薛朗道:“若逢災疫,皆有道觀寺廟、行善積德之家施粥贈衣,寺廟道觀不管,城中人家若要行善,我建議是登記一下,統籌管

理,分派好位置,劃定區域,以使資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利用施粥位置的統一調度和管理,把流民分散開來,並最大限度的幫助到更多的流民。另外,人羣只要聚集的不多,治安就好管理,就不容易出亂子!”

衆人深以爲然,聽得連連點頭。

長孫無忌道:“往年,行善積德之家施粥,多是在固定的地方,還多聚在一起,有些災民能搶到,有些災民無有,難免會有餓死人之事發生,若能統一管理調度,劃定區域,則大善也!”

大臣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把所有的事情商議妥當。薛朗滿臉認真嚴肅的聽着。這是他第二次與貞觀朝的大臣們議政,彼此印象還不錯。

如今朝中大臣,多是原秦王府的屬僚,先前與薛朗並未打過多少交道,趁着這兩次機會,也算對薛朗的爲人行事有了初步的認識。

薛朗在宮裡議事直到天黑纔出宮,拿着李二的手敕,摸黑頂着宵禁回府,孩子們都睡了,就平陽公主還等着他。

剛進門便吩咐了人給他端熱水洗漱,然後好好地泡一泡腳,薛朗泡腳的時候,平陽公主就坐在一旁,與他說話:“如何?”

薛朗道:“自然是成了。流民聚集,閒着就容易生亂,有事做,又有酬勞可拿,事關肚子,自然就沒生事的精力了。何況,做好了於二郎來說,也是德政,於他聲名有好處的。”

平陽公主點點頭,看他拿布巾擦了腳,套上棉線鉤織的拖鞋,兩人相攜回房,躺到牀上,平陽公主也不急着就寢,而是道:“我欲明日進宮,向皇后上書,提請皇后組織內外命婦,織布裁衣,爲賑災出力。”

··--------

這兩天有點兒沮喪!被最好的同學坑了一把,錢財的損失不算大,只是,感情上有些接受不了。我這人並不是特別喜歡交際的人,朋友不多,都是老鐵,卻被老鐵坑了一把,不想跟朋友親人說,不想讓對方無法在朋友圈裡立足,在這裡跟讀者朋友傾訴一下吧!

有些人爲了生存可以丟掉本心,我不想,一把年紀了,我還是想堅持本心,不然,念頭不通達,人生如果念頭不通達,那真是過的沒意思了!嘆氣,大家共勉吧!貌似這個嘮叨的字數多了,要花錢,我會在番外裡補回來的!嘆氣!

(本章完)

第五卷_第424章 補救措施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六卷_第490章 畫技小成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四卷_第390章 下聘第四卷_第399章 尋幽訪勝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七卷_第554章 愛屋及烏第四卷_第335章 籌謀前程第一卷_第14章 古代的單身宿舍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七卷_第580章 取捨定計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七卷_第582章 以退爲進第六卷_第534章 帝心難測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第三卷_第226章 惟願平安第二卷_第67章 好禮不好收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二卷_第71章 開始前的小風波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五卷_第470章 物傷其類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二卷_第94章 幹勁十足的公主殿下第五卷_第412章 未雨綢繆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六卷_第479章 到越州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一卷_第39章 暗潮涌動第三卷_第213章 新僕人上崗第六卷_第479章 到越州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三卷_第190章 功成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二卷_第98章 人市見聞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六卷_第509章 財帛利祿動人心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識第五卷_第414章 各有算計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四卷_第279章 質樸的馬車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三卷_第187章 進府衙第四卷_第335章 籌謀前程第五卷_第458章 鐵面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三卷_第223章 斥候江臨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五卷_第476章 論儲第二卷_第60章 兩份消息第四卷_第312章 被人坑了第三卷_第238章 冬月到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四卷_第303章 矇在鼓裡的聖人第六卷_第517章 週歲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六卷_第511章 舊情第五卷_第415章 紛紛擾擾第三卷_第154章 鐵粉李綱第五卷_第472章 若是君心似我心第七卷_第546章 父女終相聚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三卷_第194章 總有傻子出人意料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二卷_第76章 質問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六卷_第488章 越州文會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二卷_第136章 不打不相識第七卷_第545章 進宮第四卷_第398章 刷一波好感第六卷_第512章 來意第七卷_第572章 日常第三卷_第245章 與太子飲宴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三卷_第250章 莫名收場第三卷_第276章 冬狩開始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一卷_第14章 古代的單身宿舍第一卷_第8章 醫者仁心第三卷_第227章 迎戰突厥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