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

有些事可以忍,有些事是堅決不能忍的!

薛朗終於擡起頭,目視着李二,朗聲道:“滃洲島上十萬大軍,一兵一卒未動!若真不願陛下爲皇,公主當初起於微末時,尚能勒兵七萬威震關中,如今水師十萬大軍在手,豈不比當初微末時更佔優勢?”

“你!”

薛朗這話說的太直白了,聽得小李聖人滿面漲紅,也不知是氣得還是羞的。

確實,以平陽公主的本事,當初手頭除了家僮、親衛,一個人馬也無,尚能拉起七萬大軍,更遑論有十萬大軍在手!

何況,薛朗雖然沒說,但加上薛朗經營的本事……若平陽公主真有異心,局勢已不是現在這般。李二想平穩坐擁天下……呵呵!

至於水師初建……那根本不是問題!盜匪、殺人犯都能被公主殿下用成精兵,十萬水師可是從四州駐軍改編過來的!

薛朗頓了頓,語重心長的道:“陛下,公主甫一入京便繳了水師令牌,連半分猶豫都不曾有,於大勢來說,已然足矣。就算心裡彆扭,有點兒小情緒,但我家公主回來不過數天,剛安頓好便提請老聖人下易儲明詔,這些尚不足以說明態度嗎?”

小李聖人直接被說得啞口無言。薛朗見懟得差不多了,拍拍手道:“陛下,還是說回蝗蟲的事情!土塊還沒讓人擡進來呢!”

小李沒說話,望着薛朗默默運氣,咬牙道:“若不是知道阿姐未動一兵一卒,你以爲你二人擅離職守之事能這般輕易放過?”

薛朗嘆了口氣,攤手道:“所以,陛下,你與公主是親姐弟,你倆兒鬧彆扭,不要問我好不好?陛下我得罪不起,公主我不捨爲難……兩廂爲難,下臣又不太會說謊騙人,我們還是說回蝗災的事情吧,這個是大事,馬虎不得!”

呆子!呆子!呆子!

以往父親這般唸叨薛郎時,秦王尚不以爲然,覺得是父親老丈人埋汰女婿,今日,感受卻突然深刻起來!但凡機靈點兒的,都會趁着這個機會兩處彌合,結果他倒好,只顧着哄阿姐高興,旁人便不管了!寧願閒賦在家,也不想謀劃前途……愚不可及!愚不可及!

然而,某呆子

完全沒感受到他的怨念,小李默默運氣,過了一會兒才吩咐左右道:“去把薛駙馬帶來的土塊擡進來!”

“喏。”

土塊擡進來,薛朗便開始介紹:“陛下請看,這是去年的土塊,這些是今年的土塊,這些便是蝗蟲卵!陛下可以對比看看!”

正說着,宮人來報杜如晦、房玄齡、長孫無忌來了!

李二把人宣進來,三人行禮完畢,見薛朗也在,略頓了頓,毫無一樣之色,就杜如晦見到薛朗,上前一步,拱手行禮道:“如晦見過薛駙馬,多日不見,駙馬安好?”

杜如晦受過薛朗恩惠,見到他執禮乃是應當。不過,杜如晦已經不是過去那個一文不名的書生,如今也是朝廷一方重臣,薛朗自然不會坦然受禮,回了一禮,微笑道:“多謝問候,一切安好。”

之後便再無多餘的話語。杜如晦也知這位駙馬不擅交際的傳聞,這會兒親身體驗了,感覺那是真深刻。

小李見狀,不知怎的,心情好了許多,咳嗽一聲,朗聲道:“先前幼陽呈上來一份疏奏,茲事體大,便急詔你三人進來,且看完再議。”

說着,讓內侍把薛朗的疏奏拿下去給三位大臣看。待三人看完,表情也凝重起來,薛朗少不得在旁邊給科普一下蝗蟲是什麼東西,爲什麼會鬧蝗災一類的問題。

古人知道旱極而蝗,只是對蝗蟲認識還不足,導致對蝗災的認識存在不小的誤區,還認爲蝗蟲是天譴,是魚蝦卵所化。又因爲咱大中國自古以來都是以農爲本的國家,蝗災對農業傷害太大,上至天子,下至官員,無不談蝗色變。

科學並不是萬能,也並不足以解釋一切,比如,薛朗的穿越……科學便無法解釋。但是,蝗蟲、蝗災卻能解釋明白。

科普完蝗災是怎麼回事兒,又指着籮筐裡的土講解一番,完了坦然道:“這些土都是我在我與公主的莊子上,還有莊子附近的採挖的土壤。我朝遼闊,最近兩年哪些地方有乾旱的情況,陛下可使人快馬加鞭去採挖些土塊回來,也好對來年要爆發的蝗災心裡有個數!”

說完,又特意交代了一番,土大概要挖多深,挖什麼地方的土才能挖到

藏在土裡的蝗蟲卵等等。李二讓人記了下來,待說完,薛朗道:“沒有別的疑問了吧?如果沒有,那臣便告退了!”

杜如晦三人眼神詭異的對望一眼,長孫無忌這圓臉哥哥朝薛朗拱拱手,道:“薛駙馬請了,關於防治的問題,只需雞鴨便成?非是無忌懷疑,只是事關重大,忍不住想再次求證一番。”

防治的辦法薛朗在疏奏裡寫的很清楚,不過,受限於篇幅,沒有寫原理。考慮到古人們對蝗蟲的知之甚少,薛朗想了想,乾脆深入淺出的解釋道:“以我朝目前的條件,我篩選之後,最適宜的方法就是兩個,雞鴨和誘捕!”

若是在現代,還可以用農用飛機噴灑農藥等等手段措施,這在唐朝,薛朗也沒那本事把農藥調製出來,當然只能從生物鏈上考慮。

薛朗道:“蝗蟲的習性,第一批蝗蟲卵孵化應該是開春之後,三月到四月之間,被稱作夏蝗,夏蝗還會繁殖一匹,叫做秋蝗,秋蝗產的卵越冬之後孵化出來就是夏蝗。所以,在防治上,壓力最大的便是夏蝗,重點也是夏蝗。關中多種植麥,危害最大的也是夏蝗,只要把夏蝗防住了,秋蝗的危害不足爲慮了!”

三個大臣連連點頭,薛朗續道:“蝗蟲也是蟲,鳥吃蟲這是人人皆知的自然規則。蝗蟲年年都有,亙古以來便存在,爲什麼有些時候會變成蝗災,有些時候不會呢?很簡單,氣候的影響不止影響到蝗蟲,還影響到世間萬物。蝗蟲在自然界裡天敵其實不少,鳥類、蛙類等都喜歡吃蝗蟲,往日氣候正常不幹旱的時候,蝗蟲產卵少,加之鳥類和蛙類的捕食,自然不會釀成災難。氣候乾旱的時候,鳥類和蛙類……特別是蛙類首當其衝會受到影響,本來因爲乾旱蝗蟲產卵就多,青蛙、蟾蜍這些因爲乾旱減少了,天敵幾乎去了一半,與蝗蟲的生存自然更加有利,長成的蝗蟲自然也就更多,兩兩相加之下,蝗災就形成了!所以,防治蝗災,還需要從自然規則上入手,雞鴨也是鳥類,也吃蟲子,蝗蟲的天敵減少了,我們便人工的增加蝗蟲的天敵數目,以達成減少蝗蟲數量的目的。種花家有人研究過,大概兩千只雞鴨便能治理一百餘畝的蝗災,所以,防治蝗災,首選雞鴨!”

(本章完)

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五卷_第428章 秋雨連綿第六卷_第517章 週歲第三卷_第236章 意外之客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七卷_第562章 規勸第四卷_第284章 頭緒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六卷_第537章 驚變玄武門第五卷_第459章 探問第三卷_第174章 安頓第七卷_第587章 叮囑第三卷_第187章 過堂三問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四卷_第339章 飲宴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一卷_第6章 康復如初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三卷_第254章 奚落第三卷_第172章 聚餐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議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四卷_第317章 爲人父者的驕傲第三卷_第194章 逛街購物第六卷_第517章 週歲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三卷_第208章 情商缺乏症患者第二卷_第109章 農莊漸成第六卷_第524章 諸般變化第六卷_第492章 公主出京第二卷_第127章 指點第二卷_第115章 畫風不同須謹慎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七卷_第555章 坦然以對第七卷_第591章 抗災第三卷_第182章 長安裡坊第二卷_第76章 質問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四卷_第408章 兩處忙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三卷_第247章 繼任人選第四卷_第391章 送禮需謹慎第二卷_第146章 安身立命之法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70章 桃花朵朵開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四卷_第394章 隨行仁智宮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三卷_第271章 榆木疙瘩的覺醒第四卷_第325章 聖人翹班打獵去第四卷_第313章 化解與廣告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三卷_第217章 下大雪了第一卷_第46章 試探第三卷_第218章 被髮好人卡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二卷_第112章 軍需官日常第六卷_第506章 洗三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四卷_第316章 以才爲聘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七卷_第576章 開春第五卷_第468章 匹夫一怒第七卷_第550章 觸動第五卷_第450章 新婚愉快第一卷_第31章 關於薛朗此人的用後感第三卷_第191章 家事安排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二卷_第125章 葉卿入夥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四卷_第334章 準備宴客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五卷_第452章 新年新氣象第五卷_第413章 忙碌的秋天第二卷_第56章 朝議第一卷_第32章 精明的公主殿下第四卷_第331章 再次無題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七卷_第567章 費盡心思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四卷_第377章 一定是開門方式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