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_第317章 爲人父者的驕傲

“傳平陽公主進宮。”

內侍出去後,聖人略作沉吟,又吩咐了一句。立即有人出去傳聖人的口諭。等人來的功夫,聖人又拿起薛朗的三策細細看起來……

“兒見過父親。”

太子前兩天剛從外地回長安,東宮就是太極宮隔壁,自然來的比秦王快些。

聖人放下東西,擡頭:“建成來了?坐吧。”

太子建成正要找矮榻坐下,擡頭才發現紫宸殿內已經沒矮榻了,擺着的是一種從未見過的傢俱,不禁一愣。

聖人一看,不禁笑起來,從龍椅上起身,走過來道:“這是使人新做的傢俱,是薛朗送我的圖紙,坐着比坐榻舒適,我兒也試試?”

“喏。”

建成試着在左邊第一個椅子上坐下:“不用盤腿,不用跪坐,確比坐榻方便些。”

說完,看看聖人的御案,眼睛一亮,道:“這書案倒是大氣、寬敞!”

聖人摸着鬍鬚笑道:“書寫也十足方便。”

父子倆就這麼一邊討論新傢俱一邊等着秦王和平陽公主入宮……

秦王與平陽公主是一起來的,兩人幾乎前後腳一起進的皇城。

“見過父親。”

姐弟倆兒進來先行禮,聖人正給太子介紹他的新傢俱,見平陽公主和秦王來了,這才止住,笑道:“世民和建瓴也坐吧。”

“喏。”

平陽公主坐到右邊的座椅上,秦王則直接去太子下首的座椅上坐下,看他坐姿和神情一派從容,完全沒有如太子般的陌生新奇之色。

聖人笑問:“世民坐過這椅子?”

秦王答道:“父親,阿姐府裡也有這些傢俱,我和王妃去阿姐府上拜訪時曾坐過,確實比坐榻舒適,央阿姐使人給做了一套。”

聖人點點頭,眼角瞥了太子一眼,太子安然坐着,無有半點反應。聖人心中微微一嘆,道:“你姐弟二人處得倒好,不錯,你等乃是一母同胞之姐弟,當多多往來纔對。”

“請父親放心,兒知道的。”

秦王和平陽公主齊聲應着。太子

這才反應過來,連忙笑問:“多日不見阿妹,上次一別,阿妹的傷勢猶未痊癒,如今可好否?”

平陽公主道:“多謝大兄關心,傷勢已然安好。”

問完公主,太子笑吟吟的望着秦王,道:“二郎的氣色看着倒比我離京時好些,可見歇一歇也是有好處的。”

秦王擡頭看太子建成一眼,答道:“多謝太子關心。”

一家人閒敘幾句,聖人重又坐回御案後的龍椅上,道:“今日讓你們三人過來,乃是有一要事,只能與你們三人議一議。此事出得我口,入得汝耳,不許外泄一字!”

三兄妹面容一肅,齊聲應道:“喏。”

殿內並沒有多少內侍,聖人看薛朗獻上的三策後,便把內侍趕了出去,只留了自己最信任的。

見三人已然明白他的意思,聖人向身旁的內侍看了一眼,內侍立即上前,拿起那三份稿紙,分發到三人手中。

聖人道:“第一份和第二份,只需初略看看便好,今日宣你三人來便是爲了第三份!”

太子手裡拿到的就是第三份,第一份在秦王手裡,第二份在平陽公主手裡。三人各自低頭細看手中之稿紙。

平陽公主纔拿到手裡,拿稿紙的手便頓了頓,擡頭看聖人一眼,復又低頭看,凝目細細讀手中的稿紙。

秦王和平陽公主手裡拿的,涉及專業知識的地方太多,兩人只是通讀一遍即可,不需詳細閱讀,自是比太子先看完。

看太子還沒看完,兩人還交換着互相看了對方接到的那份。待兩人把交換後的稿紙也看完,太子方纔看完。不過,臉色陰沉得可怕:“兒懇請父親誅殺薛朗!此策居心叵測,禍國殃民,實不該留也!”

不用說大家都已看出這疏奏乃是薛朗所寫。縱觀全朝甚至全國,會用大白話寫疏奏,字寫得筆畫纖細的唯有薛朗。

秦王一怔,平陽公主捏着稿紙的手微微一緊,出聲道:“大兄可否讓小妹看看?”

太子冷哼一聲,道:“阿妹竟然收這樣的人進府,有失察之責也!”

說着,直接把稿紙丟給內侍

,讓他拿過去給平陽公主。平陽公主也不急着辯解,而是接過內侍拿過來的稿紙,飛快的讀了一遍後,之後便交給一旁等着的秦王。而太子也把先前秦王與平陽公主所看的那兩份一起看完,但臉色依舊陰沉,怒色未減。

聖人道:“我宮裡的傢俱乃是薛朗提供的圖紙所制,我今日召他入宮,問他想要何等賞賜,他獻上此三策。一策增天下鹽稅,以豐國庫;二策造紙,以增民智;三策……你們也看過矣,有何想法?儘可說來。”

太子當先道:“父親,此策不可取也!此策直指世家根本,若是用此策,則天下士族必亂!士乃國家之根本,我朝初立,外有突厥侵擾,內有亂匪未平,此時若與世家士族對立,則國本不保矣!以今時今日而論,與世家當以和爲貴,倚重士族,而非對峙。此策大逆不道,實鍋國亂民之策也!”

聖人點點頭,不置可否,轉向秦王問道:“二郎,你的想法呢?”

秦王道:“父親,我的想法與大哥不同。薛朗大才,憑此三策,可見一斑也!”

聖人饒有趣味的看他一眼:“哦?細細說來。”

“喏。”

秦王神采奕奕的道:“兒閒暇之時,曾讀過許多史書,縱觀前朝數代,亡國因由看似各有不同,究其根本,皆有士族勢力大於皇族之勢。人心趨利,士族也不例外。或有那真國士肯嘔心瀝血,爲國爲民,然也有那家大於國之輩。這類人,在歷史之中比比皆是。”

在座諸人皆是飽讀詩書之輩,自然能聽懂秦王話裡的意思。秦王接着道:“父親,我以爲,士與民當如何平衡、如何處理,方是立國之根本。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若士的勢力過於龐大,則民必失其田,必有民不聊生之況,民不聊生則天下大亂矣!”

“好!好一個‘君如舟,民如水’!我兒讀史能讀出這般心得,阿耶甚是欣慰。想必你阿孃在天之靈看了也足以告慰。”

聖人滿臉皆是爲父者的驕傲與自豪,秦王立即謙辭了幾句,父子之間,頗爲相得。

太子微微抿嘴,略低下頭,沒說話。

(本章完)

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五卷_第465章 難題第一卷_第29章 初論政第三卷_第203章 屬下們第二卷_第121章 求才若渴第五卷_第445章 催妝詩第五卷_第413章 忙碌的秋天第三卷_第186章 進展第五卷_第449章 青青子衿第三卷_第194章 重陽歡敘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三卷_第212章 解決之道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四卷_第397章 嘴炮技能發動第七卷_第551章 剖白與自省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五卷_第469章 痛快陳詞第二卷_第69章 箇中曲折不由人第二卷_第130章 應對第四卷_第380章 意外的宴請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一卷_第27章 踏入正軌第一卷_第52章 隱情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三卷_第195章 迴歸葦澤關第四卷_第324章 求技能點!第二卷_第145章 公主殿下套路深第六卷_第505章 弄瓦之喜第三卷_第191章 家事安排第五卷_第463章 六月天第五卷_第426章 遴選第六卷_第480章 安頓第四卷_第363章 以人換人第一卷_第10章 “編”出個未來第六卷_第504章 最清閒的年第三卷_第188章 書生殺人不用刀第四卷_第313章 化解與廣告第一卷_第19章 寂寞的嘴炮第六卷_第517章 週歲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四卷_第290章 點歪的技能點第五卷_第434章 試探第四卷_第346章 諫臣薛朗第三卷_第251章 暗傷第二卷_第66章 保媒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五卷_第444章 黃道吉日宜嫁娶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三卷_第241章 苦心勸慰第三卷_第203章 屬下們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三卷_第199章 長安行報告會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五卷_第468章 匹夫一怒第四卷_第372章 秦王妃的謀略第五卷_第436章 每逢佳節倍思親第二卷_第99章 歸途遇險第四卷_第345章 著名歷史事件第五卷_第456章 慣例第七卷_第581章 賑災之策第四卷_第339章 飲宴第二卷_第114章 好買賣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三卷_第214章 棉花的文章第三卷_第166章 宣政殿朝議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147章 公主殿下的公文課第四卷_第298章 蠢蠢欲動第三卷_第159章 萬民請命第三卷_第161章 普天同慶第六卷_第488章 越州文會第一卷_第9章 一進將軍府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五卷_第420章 薛朗生日快樂!第一卷_第50章 情商爲零薛幼陽第三卷_第247章 繼任人選第四卷_第387章 豁然開朗第七卷_第579章 敏銳第六卷_第515章 來訪第六卷_第529章 時局變化第四卷_第342章 相知第五卷_第433章 清閒的長安人民第三卷_第189章 評語第四卷_第337章 變化第一卷_第49章 變化第七卷_第553章第四卷_第376章 平陽公主的舊傷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第六卷_第503章 入冬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七卷_第574章 阿柳現狀第六卷_第526章 盡人事第四卷_第360章 病友的春天第六卷_第531章 兄弟密議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