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75章 高祖聖訓

“哈哈哈哈!”

李淵仰頭大笑,笑完了,轉頭對坐在一旁的兒子們道:“當日在含元殿上,看薛卿家辯駁太子之言,我還以爲薛卿家當是雄辯滔滔之人,如今看來,並非如此嘛!”

太子李建成也笑着道:“如此拙於言辭之人,卻在當日於殿上雄辯滔滔,卻是何故?”

薛朗只得答道:“回太子,不過是公私分明之故。公事關係國家社稷,自然要絞盡腦汁的把微臣所思所想說清楚。聖人誇獎微臣,此事無關家國社稷,自然不用搜腸刮肚的想如何回話。聖人聖明,此等小事,想來聖人並不會怪責微臣愚笨。”

“好一個公私分明!”

秦王讚了一句:“君子當敏於行而訥於言。薛郡公當得此言矣!”

薛朗客氣的道:“多謝秦王誇獎,微臣愧不敢當。”

“說來,平陽呈上的南瓜和圓白菜,也是薛卿家帶回來的新作物吧?”

想起今天的朝食,聖人問道。

薛朗回答道:“回聖人,確是微臣帶回來的,適當保存,可做越冬之蔬菜。”

聖人讚了一句:“善!”

時人吃蔬菜,喜歡生吃,切碎拌上調料,就是一道時鮮蔬菜。即便是皇家,也沒有後世之奢侈,一樣跟老百姓一般,冬天有碗甜脆的蘿蔔絲吃也是美味兒。畢竟, 如今只是初唐,盛唐氣象也要等到盛唐之後再說。

說起來,好好地大唐,所謂的盛唐氣象,到得李隆基手上,卻被他敗給一個胡兒。那個胡兒還是他一手培養起來的,如果高祖、太宗、高宗泉下有靈,真是人死了都會被氣活,也不知道李隆基來日於九泉之下面見列祖列宗之時,會不會羞愧得再死一次!

思緒又歪了,趕緊拉回來!薛朗趕緊整整精神思緒。

聖人道:“先前建瓴奏報稱,要從麾下所轄駐軍中挑選五千精壯,組建精兵。李卿去時,我曾交代他,讓他看看是否已成軍,有何難處。建瓴我兒歷來報喜不報憂,從不向阿耶言苦。葦澤關駐軍有數,軍餉自有定數,選練精兵,豈是易事,恐她左右支拙。前日李綱回來奏報,說,葦澤關駐軍,不止熊羆一軍,即便是府兵,也與別處不同,令行

禁止,軍容整肅,軍姿軍貌大有長進。說皆是薛卿家向建瓴獻上練兵之法的緣故,對否?”

想不到聖人竟然問的是這個。

薛朗坦然道:“稟聖人,說起此事,微臣曾向李尚書言道,說於練兵一道上,微臣理論略通,如若讓我去實際操練,其實是個草包!我獻予公主殿下的,不過是一些淺見,殿下從這些淺見中得到啓發,悟得練兵之法,乃是殿下有大才,微臣的功勞,其實十分淺薄。”

薛朗說的是大實話。他於古代的行軍打仗,真的是一竅不通,連旗幟都認不明白,更不用說去指揮、去練兵。

沒有實踐經驗,如果讓他去練兵,他只會照搬現代的那一套,練出來只怕也不過是個四不像,根本經不起戰爭檢驗。熊羆能成軍,是公主殿下的才能使然,薛朗就是提出一個想法,保證了下後勤,其他的,談不上功勞。

聖人問道:“籌建農莊一事,也是建瓴之功勞?”

這倒是他的功勞!薛朗不好意思的笑着拱手低頭,算是默認。這老實樣子似是取悅了李淵,不由笑了出來,道:“卿家果真是實誠之人。”

薛朗靦腆的笑笑,來個默認。聖人莞爾,道:“薛卿家,一座農莊,已夠供給五千精兵所需?”

薛朗:“稟聖人,農莊並不負責軍糧,只負責供給熊羆副食。軍糧還是從軍餉中劃撥,肉菜禽蛋則由農莊供給,目前來說,略有盈餘。”

這下,不止李淵了,連齊王都面露驚容。這一家幾父子,都不是全然的草包,皆是軍政皆通的人物,自然知道訓練一支精兵所需的花費。

齊王直接驚聲道:“一個農莊的產出,就能供給訓練五千精兵之花費,甚至還略有盈餘,此事當真乎?”

薛朗道:“句句實言,因有農莊豐富的副食供給,軍糧消耗甚至比往年降低。”

肉菜豐富了,自然主糧的消耗就下降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

秦王道:“稟聖人,臣征討劉黑闥班師回朝之前,曾微服快馬去葦澤關探望阿姐,彼時,薛郡公正負責籌建農莊,曾看過薛郡公之規劃圖紙,農莊規劃之巧妙,可謂環環相扣,想來,皆是養殖之物特有挑選之故。”

最後一句卻是望着薛朗說的,應是向他求證。

薛朗點點頭。聖人見狀,問道:“農莊之中養殖何種牲畜?”

薛朗道:“稟聖人,主要養殖的是豬、雞、鴨、鵝、魚……“

薛朗把農莊的情況大致說了一遍。

聽完後,太子建成道:“如若半年就能養成一頭豬,以豬所產出之肉食,倒是比養羊合算許多,如此倒也能供應上練兵所需。”

唐人之所以吃羊肉比吃豬肉多,最大的原因就是羊產出比豬快。在沒有飼料之前,楊一頭肥豬,最少要一年才能出欄,這還是餵食大量粗糧後的成果。以現在沒有玉米、沒有紅薯等粗糧的情況,養成一頭肥豬花費的時間足夠養出要幾批羊來。難怪養羊的人多,養豬的人少。

聖人問道:“農莊可能推廣?”

薛朗道:“稟聖人,這般大規模的集中養殖,需有經驗豐富之人監管,否則,只要一場疫病,整個農莊的牲畜全軍覆沒幾乎可以預見。另外,還有蚯蚓的退化問題,受這些問題限制,推廣頗難。”

聖人點點頭,嘆道:“惜乎卿家只一人爾。”

薛朗笑起來,道:“稟聖人,臣分身乏術,自然無法推廣。不過,農莊的整體模式無法推廣,其中某些優秀的養殖方式卻是可以推廣的。比如,肥豬的養殖及蓮池養魚的技術等等,只是,這些是水磨工夫,推廣起來,需費時日。”

“卿家願意教授推廣這些方法?”

“這些方法並沒有奇異之處,不過是一些經驗總結。說起來,微臣曾向公主殿下借了些農書閱讀,特別是《齊民要術》一書,上面所載,畜牧林農皆有所述,如若能推廣此書,倒是利國利民之好事。”

《齊民要術》是一本好用的、實用的書。不僅有記載怎麼耕田,還有養殖類的記載,甚至還有加工方法,比如釀酒方法就有記載。

聖人道:“此提議大善。只是當今天下,識字讀書之人頗少,刊印書籍易,推廣卻難。歸根結底,還需勵精圖治,國富民強,開啓民智纔是。得天下易,守天下卻難。大郎、二郎、五郎,爾等需謹記。”

三人齊齊應道:“謹遵父訓。”

(本章完)

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四卷_第321章 坦然相告第四卷_第338章 趙郡王的禮物第二卷_第76章 質問第四卷_第360章 病友的春天第一卷_第42章 好肉就好酒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四卷_第280章 來吧,互相傷害!第四卷_第340章 論好席糾的必要性第三卷_第208章 情商缺乏症患者第二卷_第113章 不平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三卷_第253章 爲何介懷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三卷_第153章 各司其職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六卷_第488章 越州文會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四卷_第285章 梅花開矣第四卷_第323章 兩情相悅第三卷_第272章 言和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五卷_第453章 不知疾苦第一卷_第35章 論刷上司印象的花樣方法第三卷_第231章 秦王的致謝第二卷_第67章 好禮不好收第三卷_第192章 聖人的親切關懷第一卷_第25章 論開發菜品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107章 真正的精兵第五卷_第458章 鐵面第五卷_第439章 冬狩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五卷_第472章 若是君心似我心第三卷_第221章 敵襲第一卷_第50章 情商爲零薛幼陽第二卷_第107章 真正的精兵第二卷_第141章 聖人御使到第五卷_第454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五卷_第418章 生活第一卷_第22章 老把式薛朗第三卷_第208章 情商缺乏症患者第五卷_第475章 翁婿之間第二卷_第116章 論功行賞第二卷_第92章 諸般準備第二卷_第137章 紅薯宴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四卷_第347章 公主殿下威武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五卷_第438章 深坐蹙蛾眉第七卷_第590章 新官赴任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三卷_第172章 聚餐第六卷_第501章 相聚第六卷_第528章 論將第五卷_第477章 不足第七卷_第560章 防治之法第六卷_第489章 眼見風波起第五卷_第437章 天家第六卷_卡文請假條第七卷_第549章 時機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四卷_第381章 差異第四卷_第385章 驕狂小人第三卷_第201章 穿越“福利”第六卷_第497章 驚變第六卷_請假第一卷_第39章 暗潮涌動第四卷_第297章 系統:叮!聖人好感1!第一卷_第23章 小結第三卷_第202章 上班之後的第一個驚喜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一卷_第15章 安頓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三卷_第215章 捷報傳來第五卷_第458章 鐵面第四卷_第393章 離京避暑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二卷_第99章 歸途遇險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一卷_第11章 初唐數學第一課第三卷_第193章 聖人恩典第三卷_第189章 評語第四卷_第283章 貴妃萬氏第五卷_第448章 一波三折第三卷_第180章 趕工第二卷_第129章 收紅薯了第一卷_第14章 古代的單身宿舍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72章 儀式第五卷_第471章 深意第二卷_第83章 發工錢的學問第四卷_第378章 不作不死夫斯基第二卷_第128章 蘇醫生的“真面目”第六卷_第487章 釋然第四卷_第370章 攔路喊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