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_第178章 朝議出兵

突厥頡利可汗率十五萬大軍入雁門,兵擾幷州;別部擾原州,大震關陷。

這個消息一通知,衆臣面容嚴肅了幾分,卻沒有什麼驚訝過度的樣子。聖人李淵直接道:“年初,薛卿家就曾有言,言道今年突厥定會南下,我朝一直爲此在做防範。如今,頡利果然來也!”

因爲有了薛朗,朝廷對突厥的南下,並非沒有防備。只是,薛朗不在京中,不知道朝廷對此有什麼措施,可做了人事方面的調整等。

封德彝道:“可慮者爲只怕南下的突厥部衆非止頡利。此外,尚有劉黑闥!”

南下劫掠的突厥,最大的一支是頡利可汗的十五萬大軍,其餘諸部,雖然沒有這麼聲勢浩大,但是來犯者衆,加上還在作亂攻伐的劉黑闥,給唐朝諸州的防禦造成很大壓力。

秦王面容堅毅,直接請戰:“聖人,臣請領兵迎擊突厥。頡利南下,聲勢正盛,如於此時予以迎頭痛擊,滅其聲勢,則其餘諸部之患便迎刃而解。如若不能滅頡利聲勢,則突厥聲勢日壯,必定影響我軍士氣,屆時,易打之戰也將變成困苦之戰。”

薛朗就是打仗門外漢,也懂了秦王的意思,行軍之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於敵人聲勢浩大之時給予迎頭痛擊,滅敵聲威,壯己聲威,正是時候。

李淵沉吟一陣,道:“地圖!”

立即有內侍擡出一張巨大的地圖,不知道是什麼獸皮所做,劃的自然沒有現代精細,畫風還是那麼粗獷、抽象。反正薛朗跟着過去圍觀了一陣,字能看懂,但其他都看不懂,對這張地圖要表達的地理概況還是完全看不明白。

李淵接過內侍遞過來的一根手杖,以手杖點着地圖,道:“此乃幷州、原州,乃是頡利率兵攻伐之地;這些州,乃是劉黑闥作亂之地。還有這幾州,乃是與突厥有接壤之地,皆有突厥兵患。”

李淵點過地圖,立即皺起眉頭——

與突厥接壤的地方多,加上劉黑闥,對唐軍而言,防禦壓力太大!衆臣也皺起眉頭,

就連主戰的秦王也是皺眉沉思。

一箇中年文臣直接道:“稟聖人,如今內有劉黑闥攜突厥兵作亂,外有頡利率部入雁門,可謂內憂外患。古語有云,鑲外必先安內。臣以爲,朝廷當以平定劉黑闥爲先,之後纔是突厥,平定劉黑闥不過是須臾之功,掃平突厥卻須花費時日,是故,臣請聖人與突厥議和,忍一時之氣。”

這是主張議和。

李淵道:“鄭卿言之有理。”

原來這廝就是太常卿鄭元壽。薛朗特意偷偷打量了他幾眼,鄭元壽之所以提議和,也不是軟弱的人,而是從老成謀國的角度出發。

這人可是真正的有膽有識有謀的能人,自隋以來,一共五次出使突厥,每次都是臨危受命,每次都能安然而歸不說,還能完成使命。對這樣的能人,薛朗表示佩服。

封德彝出聲道:“臣反對!”

“封卿家爲何反對?”

李淵問道。封德彝慨然道:“我朝對突厥南下,已然早有防範,打的非是無準備之戰。何況,自古哪有未戰先求和的道理?如此示弱於突厥,豈不是更加壯大突厥聲威,陷我朝與被動之中麼?臣建議先打,打了勝戰再議和,如此方纔能佔據主動。”

李淵也點頭:“封卿家言之有理!”

所以,聖人你到底是支持哪邊?

一時間,朝上衆臣爲先戰還是先和,爭辯不休。李淵一時間似乎也拿不定主意,也願意讓衆臣辯論一下,看哪個選擇更有利。

薛朗聽得頭疼,朗聲道:“稟聖人,臣有話說。”

“薛卿家請講。”

薛朗道:“稟聖人,突厥今年鬧饑荒,纔是第一年。但凡饑荒一起,豈是一年就能結束的?何況,突厥不擅農耕,以畜牧爲生,抗災能力較之我中原百姓更爲弱一些。只是,他們男女老幼皆弓馬嫺熟,餓肚子的時候,最先做的選擇肯定是南下劫掠。未來幾年,突厥肯定會頻繁叩邊,即便議和,也不過是用金銀換得短暫的、虛假的和平。可是,歷來只有

打出來的和平,沒有議和議出來的和平!”

薛朗頓了頓,加重語氣,續道:“再則,我朝初立,如若朝廷未戰先和,讓天下臣民怎麼看?所謂上有行,下必效之。先有鐵骨錚錚之大唐,方有鐵骨錚錚、寧死不屈之大唐子民!是故,臣主張,這一戰必須打!而且必須狠狠地打,最好把突厥打疼打痛,讓他下次再想南下之時,不要再用屁股決定腦袋,而是用腦袋想一想,如此,方纔能換來短暫的安寧,以讓我朝分出精力安內。而待我朝內患平定,就是突厥滅亡之時!”

“啪啪啪!”

一陣笏板擊掌聲,就連主張議和的鄭元壽,也轉而支持起薛朗的發言。聖人看薛朗的目光充滿讚賞,道:“卿家之言,有如暮鼓晨鐘,震耳發聵,發人深省。朕要治下之子民,鐵骨錚錚,遇強不怯,寧死不屈,有禮有節!議和一事且作罷,今日且議何人可領兵對戰突厥頡利可汗?卿家可由舉薦人選?”

最後這句居然是問薛朗的。薛朗被問得有些傻眼,他只知道貞觀朝的著名將領,高祖朝的將領……略略知道幾個,詳細的並不知道,於是,想了想,道:“稟聖人,微臣初歸,於我朝將領並不熟悉。只知平陽公主軍功赫赫,秦王能征善戰,只如今公主鎮守關隘,唯有秦王在朝,何不問策秦王?”

打仗秦王是行家,薛朗心安理得的推給他,順便幫他的主上平陽公主刷刷存在感。李淵顯然心情不錯,從善如流道:“秦王有何建議?”

秦王李世民立即起身,站到地圖前,接過手杖,指着地圖道:“稟聖人,臣建議,可兵分四路,一路出幽州,一路出秦州,正面出擊突厥。另再派兵兩路,趕赴雲中、夏州,突襲突厥,以斷突厥後路。至於頡利……臣自請帶兵,攜牀弩、神臂弓,迎戰頡利。”

太子建成驚聲問道:“牀弩、神臂弓已然成軍矣?”

秦王望向太子,答道:“自得牀弩、神臂弓,臣弟便着人日夜趕工,擇麾下士卒以練之,如今已成一營之數,迎擊突厥足矣!”

(本章完)

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二卷_第77章 公主解惑第五卷_第421章 新貴第六卷_停電通知第三卷_第225章 饅頭威武第六卷_第484章 契機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四卷_第305章 招待聖人第四卷_第331章 再次無題第七卷_第558章 時光如水第五卷_第476章 論儲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六卷_第494章 生亂第三卷_第196章 車內敘話第七卷_第593章 靈犬救人的傳說第五卷_第460章 論腹黑的闊怕之處第三卷_第200章 小狗崽的歸屬第七卷_第569章 “糧公”第三卷_第158章 面聖第三卷_第211章 後勤問題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七卷_第585章 臨時主官第六卷_第521章 憂心第三卷_第181章 任務完成度80%第三卷_第155章 準備好了嗎第二卷_第85章 師者第三卷_第230章 姐弟情深第二卷_第119章 長兄之責第七卷_第588章 觸景傷情第三卷_第185章 蘇氏一門第二卷_第133章 章節名取不出來第三卷_第203章 屬下們第四卷_第401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五卷_第430章 懟他!第七卷_第559章 論蝗第七卷_請假第六卷_第519章 轉危爲安第五卷_第420章 薛朗生日快樂!第六卷_第533章 入骨相思知不知第三卷_第274章 關懷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二卷_第140章 何人平事第一卷_第46章 試探第四卷_第350章 同心協力第五卷_第425章 預熱第三卷_第198章 歸來初敘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六卷_第517章 週歲第三卷_第237章 贈畫冊第一卷_第41章 聞香而來第三卷_第243章 泥人也有三分性第七卷_第552章 尷尬的巧遇第六卷_第536章 金星凌空第七卷_第553章第二卷_第63章 儀式準備第四卷_第326章 閃亮登場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七卷_第570章 “農神”的傳說第四卷_第281章 一家之主不好當第二卷_第75章 大海無量薛幼陽第四卷_第365章 世間萬象第四卷_第322章 預知的人生第三卷_第162章 加官進爵第七卷_第568章 晉封第四卷_第359章 暗潮涌動第三卷_第228章 供藥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三卷_第239章 蒸酒論水第一卷_第38章 制犁和熬油第七卷_第543章 衆生之態第一卷_第16章 籌劃未來第六卷_第495章 蹊蹺第二卷_第62章 論鹽第七卷_第589章 新的任命第六卷_第508章 靠岸第二卷_第101章 時勢在我第一卷_第24章 論食材豐富的重要性第二卷_第117章 好上司的典範第一卷_第36章 殺豬第四卷_第287章 決心第二卷_第144章 紅薯宴客第五卷_第447章 蠢蠢欲動第二卷_第132章 論突厥第七卷_第594章 家書抵萬金第四卷_第362章 江臨調職第一卷_第20章 搭檔第五卷_第478章 再見長安第三卷_第156章 驛館等宣第三卷_第179章 議定第四卷_第384章 好基友的悠閒假期第四卷_第304章 認真的蘇寒第一卷_第51章 上下相得第一卷_第40章 人生難懂是人心第五卷_第423章 分明第二卷_第126章 隊伍初成第五卷_第461章 謀算將來第四卷_第339章 飲宴第三卷_第254章 奚落第三卷_第277章 真猛士當惺惺相惜第二卷_第142章 來自二十石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