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

說到這裡,黃瓊看了看默不作聲的呂蒙正,輕嘆了一聲之後繼續道:“其二,京城與河南路州縣的流民,實在已經到了不能不解決的地步。京城再大、再繁華,可承受的能力畢竟有限的。如今京城周邊的流民,已經到了二十多萬。這是二十多萬活生生的人,不是其他的什麼。”

“這些流民,如今過的都是什麼日子?以乞討、家中女人賣身,給富貴人家與官員打零工度日。常常數日,不得一溫飽。前年一場鵝毛大雪,凍死了多少流民?這些流民中的婦女,如今已經成了京城大小青樓,最大的來源。這些流民爲了生存,幾乎已經將能賣的都賣了。

“爲了吃口飽飯,就連自己的妻女都賣掉。呂大人,老百姓吃不飽肚子是要造反的。二十多萬流民,已經是幾乎將京城圍了起來。寡人不知道,你出過外城看過沒有。京城外城,到處都是流民搭建的棲身窩棚,還有那些破爛房屋。到處都是養活一家老小,倚門賣笑的女人。”

“若是這些流民造反,京城首當其衝。想想去年,流入山西路災民,在走了極端後,對當地州縣做出了多大的傷害。就算能夠在最短時日之內平定下來,但京城都不安,這大齊朝天下還能安嗎?可如果真的走到官逼民反的地步,你們能怨那些失去賴以生存土地的流民嗎?”

“他們的土地,被宗室、豪強掠奪走,走投無路來到京城,只爲一家老小能夠存活下去。如果真的造反,那也是被官府逼到實在無路可走。若是家中還有土地,又有誰會背井離鄉,選擇出來作流民。我們都是爲上位者,就算不能讓這天下百姓,一個個過得富足,衣食無憂。”

“可我們,至少要爲百姓們找一條活路,不能眼睜睜的看着他們衣食無着,最終走上了絕路。寡人如今已經貴爲當朝太子,其實什麼都可以不做,順順當當的等着接位便可。但爲上位者,絕對不是隻會躺在百姓血汗供養上,還飾無忌憚的掠奪百姓,而不爲他們做任何事情。”

“這不是寡人的作風,更不是寡人做事的習慣。先天下之憂而憂,這纔是寡人的選擇,更方位爲君之大道。既然享受了百姓的供養,那就要爲百姓做一些實事。徒流民充實邊塞之事,不僅是兩利的事情,更是於國於民都有利的大事。寡人要麼不做,要做便一定會做到底。”

“可今兒你也看到了,朝中諸臣包括諸相,不能說都是碌碌無爲,可在很多的事情上,還是選擇了明哲保身的多。寡人其實真的很想自上而下的推動變革,而不是自下而上的推動變革。因爲一旦出現那樣的局面,等到朝廷、等待這天下黎民百姓的,將會是無數的腥風血雨。”

“爲了這大齊朝的天下,爲了這天下的百姓,不再經受這戰亂之苦。不管對也好、錯也罷,有些事情再難,寡人也要一步步的推進下去。寡人已經做好孤獨前行的準備了。都是君主無親朋,稱孤道寡也是正常的嗎,至於千秋功過,讓後人去評說罷了,寡人又何必在乎這些。”

“寡人也並非是一言堂,是那種聽不得不同意見的人。寡人更希望,朝中能夠有人在任何事情上,都對寡人提出不同的意見,但前提不是那位張尚書,一般無理取鬧外加胡攪蠻纏。呂大人,寡人知道你是一個有能力的人,更知道你是靠着自己能力,一步步的走到今兒的。”

“今兒的事,也只有你敢說話,這一點寡人很讚許。這纔是爲相者,真正該做的事情。搖頭大老爺誰都會做,便是寡人也會做。可要是身爲宰相,也是凡事都是搖頭大老爺一個,那就耽誤大事的。說實話,今兒那些人,讓寡人真的很失望。而這種失望,是到了骨子裡面的。”

“寡人今兒提起的這件事好處,他們並非是完全看不到。 包括你呂大人在內,那個心裡面不是明鏡一樣?做到一部尚書的,做到你們這些中書門下平章事,參知政事的,又有那個人簡單,真的是冥頑不靈那種糊塗蛋?今兒,他們的沉默不語,只不過是怕擔負責任罷了。”

黃瓊這番話說罷,骨子裡面都透露出疲憊。與這羣官僚打交道,比他在寧夏平叛時戰場廝殺還要累。此時的他,多少明白了老爺子爲何堅持要退位。總想做點事情的老爺子,在面對這個龐大而又腐朽的官僚機構,實在已經是力不從心。二十年的爲君生涯,已經是身心俱疲。

面對這個以同年、鄉黨,相互結爲盟友相互串聯,平日裡面勾心鬥角有一套,真做起正事來卻是碌碌無爲的官場,便是自己都感覺到心累,更何況資質只是中等的老爺子。難怪老爺子當政二十年,換了十餘任宰相,一個比一個琉璃蛋子。難怪民間百姓評述本朝無名相。

如今老爺子直接甩手、撂挑子,將這套他已經力不從心的人馬,交給了自己。自己這才真正執掌大權幾天?便已經有了心累的感覺。如果凡是都要這些,搖頭大老爺一樣的官員,自己還不如放一羣雕塑在那裡更省心。這大齊朝官場,真的已經到了不徹底整頓不行的地步。

看着黃瓊堅毅面孔,之前與這位太子爺並接觸過,但也知道一些這位爺,眼睛裡面不揉沙子性格的呂蒙正,卻是輕聲嘆了一口氣:“殿下,正是因爲京兆府周邊流民數量太多,所以臣才建議此事要徐徐圖之。殿下初衷是爲了給這些流民,尋找一個棲身之地,出發點是好的。”

“可之前以往,朝廷對來到京城的流民,一向都是採取強行驅趕的辦法。後來那位張遷張大人任京兆尹的時候,雖說因爲擔心流民鬧事。而不在進行驅趕,只是嚴謹流民進入內城。可在那些流民眼中和心中,官府已經成了惡人。您徒流民充邊,很容易被他們認爲變相驅趕。”

“一旦流民因爲此事人心不穩,中間在夾着有心人渾水摸魚,這京城想不天下大亂都不成。殿下,如今您初掌國政,京城就鬧出如此天大的亂子,這對您對朝廷都不利。而您如今又是監國太子,若是出亂子更是首當其衝。殿下既然委臣全權處理此事,那臣便有什麼說什麼了。”

“之前您是秉政,與如今掌政區別很大。原來您只是秉政,是皇上下決心您具體落實,上面還有皇上壓着,別人未必會說什麼。可如今皇上當着文武百官,將玉璽與諸寶全權交給您,也就是將國政徹底移交給您。若是再出什麼亂子,您這個監國太子,將勢必會成爲衆矢之。”

“殿下,如今宮中與朝中局勢,您心中有數的。不說別的,您如此處置德妃外家,雖說體會的是聖意,可在朝中就已經引起極大的非議。這朝中、宮中,不知道多少人在等着、盼着您出事。最爲關鍵的是,如今京城諸軍承平已久。如今御林八軍之中,充滿了雞鳴狗盜之徒。”

“已經成了官宦子弟,世家子弟做官的鍍金之地。除了您統帶去隴右,鍛煉出來的那些軍馬之外,其餘軍馬除了欺負一下百姓,調戲一下良家婦人之外,幾乎沒有了什麼戰力。流民一旦作亂,這些諸軍在短時間之內平定很難。別說被流民攻進皇宮,就是攻進內城事都大了。”

“殿下,您如今的一舉一動,無論是朝中還是宮中,都有着無數雙眼睛在盯着。您此舉是爲國爲民,可那些人卻是未必這麼想。他們的眼睛,除了皇上身下的龍椅,什麼都看不到。只要把您扳倒,別說京城百姓與流民死傷,就是這京城的人都死光了,又會與他們何干?”

“此事滋大,很難保證他們不暗中下手。尤其是如今的寧夏知府,又是原本的京兆府尹。臣聽說,他在京兆當京兆尹時可謂是刮底三尺。當初那些流民當初在他手中,不知道吃了多少苦。還是殿下,將他給扳倒發配到瓊州的。有了這個前提,那些流民恐怕更會相信流言。”

呂蒙正的這一番話,讓黃瓊愣住了。他沒有想到,這個副相雖說年初才調到京兆,對京城的局面,甚至朝中的局面瞭解的如此透徹。更沒有想到,這些涉及到皇子之間爭鬥的話,他居然如此光明正大的說了出來。若是換了其他的人,恐怕就是在心知肚明,也會三緘其口。

見到黃瓊有些疑惑的面容,呂蒙正略帶一絲苦笑道:“殿下,其實您在鄭州平叛時,一口氣殺了上百附逆的官員與讀書人時,那時的臣就盯上了您。您在鄭州的一切所作所爲,臣一直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中。說句不怕您見怪的話,您在鄭州的施政策略,臣都是一清二楚的。”

“臣與蘇進是同年進士,也算是至交好友。您在鄭州善後中的所作所爲,他一般都不會瞞着臣。而您那時在鄭州所作所爲,臣是相當佩服的。身爲一位剛出宮,身邊沒有半點勢力,甚至在朝中一點資本都沒有的親王。沒有用沒收來的逆產,去收買與討好這天下諸宗室。”

“而是全部發還給百姓,還爲百姓不惜得罪權掌後宮的德妃。身爲一個空牌子皇子,能爲鄭州百姓做到那個份上,臣是相當佩服的。恐怕換了任何一個皇子,都不可能比您做的更好。臣調到京城之後,又想法子查閱了您批閱所有奏章。您處理政務之思路寬廣,絕不墨守成規。”

“手腕也相當的靈活,也更加的唯實。去隴右之後,臣雖說不知道您因何起復張遷,去做這個寧夏府知府。但無論是寧夏府善後,還是處置西京諸有司與豪商勾結,相互坑害百姓一事。雖說略顯急躁,但卻是一心爲百姓着想。我大齊朝有您爲太子、爲君,是這大齊朝之幸。”

“也是這天下的幸事,更是中興有望。也正是這樣,所以臣纔不希望殿下,因爲在某些事情不應該有的操切,而出現什麼意外。其實,殿下,您之前所說的那些,殿下一提起來臣就已經猜出來原因了。但臣還是想要說,有些事情更穩一些。纔是對殿下好,對那些流民更好。”

第四百八十七章 本王分的很清楚第七百三十六章 要文鬥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八百三十章 老爺子不肯說的秘密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八百六十二章攤丁入畝第一百一十章 放在火上烤第二百八十四章 景王府第五十三章 轉變第五百三十章 亂象初始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七百二十七章 肉麻的家信第三百一十五章 賽毒士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八百三十一章 他這是真的喜歡你第二百零三章 死個明白不是?第三百九十二章 返京第三十章 滑頭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二百九十四章 皇上老了第五百五十二章 變相的較量第三百三十六章 挫折感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五百四十章 這個孩子我來撫養第六百五十九章 老狐狸第五百二十二章 我只是通知你們第一百零三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一百四十三章 挑撥離間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七百三十二章 野慣了第一百章 避重就輕第五十章前世不忘,後世之師第八百六十二章攤丁入畝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三十八章 不請自來的永王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六十九章 你是故意的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落井下石的必要第九十四章 京娘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八十七章 都在試探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六百八十章 那就送到長安罷第四百六十四章 別當本王與你說笑第三百四十八章 慎妃之密第四百五十八章 林含煙的轉變第四百四十五章 哀求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手藝的差事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一羣齷蹉官第七百一十七章 黃瓊的念想第五百八十章 段錦的心思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二百七十七章 秘折第四百五十章 奇怪的拜帖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不希望再有下次第三百九十五章 果然是詐死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五百七十章 擔憂與顧慮第四百五十章 奇怪的拜帖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不喜歡繞圈子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二百二十四章 罪無可恕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四百零五章 君無戲言第三百七十章 蘇進的舊人第五百五十一章 這是低調嗎?第三百七十六章 別等本王出手第五百九十七章 將來讓她自己選擇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開始第六十七章 出宮散心第五百一十章 這個好人不做也罷第四百二十三章 惡性循環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滿的殿前司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四十八章 殺機第二百五十五章 兄親弟愛?第八百一十三章 流言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六十九章 母親的氣場第二百八十四章 景王府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四百四十章 這也許就是天意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五百七十三章 膽戰心驚的樞密使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