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

以黃瓊那麼喜歡孩子的性格,若是他自己的兒子,也出現老爺子膝下諸子,爲了奪嫡而相互殘殺的事情。蔡氏都不知道那位爺,究竟會有多心疼和痛苦。所以在蔡氏看來,司徒喚霜這個正妃,也是將來的皇后,無論願意與否,這個孩子都得生,而且必須要得生下兒子才行。

聽到蔡氏的話,想起成親以來每一次同房,司徒喚霜也只能苦笑着搖了搖頭道:“我實在接受不了,與其他人一同服侍他。哪怕每一次,見到他那麼難受,也曾經想過找別人一同幫襯着。可每次到了關頭上,卻還是接受不了。哪怕平日裡,再親如姐妹的人,也接受不了。”

“而且即便是真的接受,讓他最後都留給我,可我這一生也許都無法懷孕。我師傅曾經說我,先天便是極陰之女。這一生便是嫁人,都因爲先天體質的關係,很難能夠懷上孩子。即便是有意外,也根本無法給他誕下兒子,最多也就是給他誕下女兒。所以她才勸我出家爲尼。”

“因爲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接受不能生下後代的妻子。即便是嫁人了,想必親事也會波折重生的。原本我也是抱着這個念頭的,辦完了需要辦的那些事情,便回桂林七星庵落髮爲尼,守着師傅靈骨塔過一生。只是沒有想到,陰差陽錯遇到了他,更與他走到了今天成了夫妻。”

司徒喚霜的話,讓蔡氏不由得一陣陣的心酸。她是做過母親的人,雖說曾經的子女,都被殘害致死。可眼下腹中又有了骨肉,也算是彌補了當初的傷痛。可但徒喚霜,卻是有可能再也無法做母親,這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又是何其殘酷?尤其她還是嫁入到了天家成了太子妃。

雖說不懂得極陰之女是什麼意思,可飽讀詩書,之前嫁到的又是官宦世家蔡氏,又何嘗不知道在天家,包括那些名門大戶,對嫡子是如何看重。可如今身爲他正妃的司徒喚霜,卻恰恰不能成爲一個母親。想到這裡,蔡氏將司徒喚霜摟在懷中,心疼的道:“我可憐的外甥女。”

“你的命運,怎麼如此的波折。父母早早的便撇下你西去,留下你孤零零的一個人,在廣南西路那種蠻荒地方生活。如今好不容易,遇到了一個疼愛自己的丈夫,卻又因爲先天體質原因無法成爲母親。將來,不僅要在這後宮,便是在天家,在朝中要承受多少的壓力和委屈?”

感受到了蔡氏的心疼,雖說因爲有些不習慣,與人如此親近所有有些遲疑,但司徒喚霜最終還是擡起了雙手,同樣將蔡氏摟在懷中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雖說我不能有自己的孩子,但我還有疼我、愛我的他,如今更是找到了自己的親人,也就沒有什麼可遺憾的。”

“小姨,你的孩子不論男女,也同樣是他的孩子,更是我們三個人的。我雖說是他的表姐,可在這宮中也是他的嫡母,他雖說不是我親生的,可也與我有着最緊密的關係,還有着相同的血脈。而我也可以與你一起,看着他、陪着他長大成人,這對於我來說,就已經足夠了。”

聽着兩個人相認以來,司徒喚霜第一次稱呼自己爲小姨,蔡氏心中卻是感慨萬千。只是事情已經走到這一步,她輕輕撫摸着自己的肚子,除了感慨造化弄人之外又能如何?這麼做雖說有些亂了綱常,可除了這樣又有什麼辦法?更何況,現在這種情況不是已經都亂了嗎?

既然已經亂了,與其在這裡糾結,倒還不如順其自然。至少別爲自己,也別爲那位爺徒增煩惱。他又不肯放自己出宮別居,讓自己帶着孩子單獨生活,自己還能怎麼辦?而自己更不應該在這個時候,去拖他的後腿。蔡氏知道,現在被皇帝趕上了鴨架的黃瓊,壓力會有多大。

離開司徒喚霜這裡的黃瓊,自然不知道自己離開後,二女之間關於自己的這番對話。回到溫德殿後的黃瓊,正在批摺子的時候。卻是接到太監的通報,慎妃有事啓奏太子殿下。如果太子殿下想要知道某些話,究竟是從誰的嘴裡面傳出來的話,最好還是請太子殿下去她哪兒。

那個太監還稟奏,慎妃說了這溫德殿不是她該來的地方。所以,還希望太子殿下今兒能撥出空閒來,去她那裡一趟。聽到太監奏報慎妃要見自己,黃瓊不由得眉頭緊鎖。這個狡猾的女人,又在那裡搞什麼幺蛾子?溫德殿不是她該來的,可那後宮就是自己可以隨便去的嗎?

她知道要避嫌,難道自己就不知道要避嫌嗎?她雖說沒有給老爺子真正侍寢過,可不管怎麼說,至少在名義上她也是老爺子的嬪妃。她的寢宮,是自己該隨便去的嗎?更何況,去年去的那一次,都着了她的詭計。這次又讓自己去,恐怕她口中的那件事,只是一個藉口吧。

私底下,指不定那個狡猾的女人,又要搞出什麼把戲來。想了想,黃瓊吩咐太監,讓他告訴慎妃男女有別,自己雖說身爲太子,也不能隨便去其他嬪妃的寢宮。她那裡自己去不方便,若是她有什麼事情,可以寫一道摺子讓太監遞交過來便可。至於其他的,禮制是不能違的。

也許是知道黃瓊的性子,既然拒絕便輕易不會改變主意。在接到太監的傳話後,那邊的慎妃便再沒有派人前來。而忙着與中書省的兩位相爺,以及戶部、兵部官員,談今年歲入的情況,以爲她死了心的黃瓊也就沒有在理會。今年陝西、隴右還沒有,從前年大旱中緩過勁來。

隴右去年又遭受了兵災,雖說波及面不算太廣,可寧夏府善後的問題也是一件大事。黃瓊在西京的時候,雖說竭力爲寧夏府籌集了一批錢糧,但數量還差得多。可單靠如今府庫空空如野的隴右支撐,也完全不現實。而恢復戰亂產生的損失,也不單單是免除錢糧和給點優惠。

更何況,黃瓊在西京時便決定,打算在中原動員一批失去土地流民,去寧夏府屯墾。黃河百害唯富一套,如今中原土地兼併日益嚴重,諸路都有大量土地被兼併,而導致失去土地農民。在這種情況之下,放着賀蘭山下水草豐美的河套平原不去利用,實在有些過於浪費了。

這樣,既可以將前唐晚期便荒廢的那個塞上江南,再一次的開發起來不說。還可以大大緩解,中原如今日益尖銳的危機。更爲關鍵的是,可以改變寧夏府的人口構成。寧夏府原本是党項人與漢人雜居,漢人數量遠遠比不上黨項人。而經過此次拓跋繼遷作亂,人口更是銳減。

尤其是漢人,在拓跋繼遷有意識的消耗之下,更是十室九空。自己在寧夏善後的時候,雖說取消了党項族籍,將党項人一律視爲漢人。但這個融合時間,卻需要上百年甚至是更久。而自己儘管從根子上,徹底的解決了心腹大患平夏部,以及寧夏党項人最大的部族野利部。

但那裡依舊有爲數衆多黨項人的小部族,而且本身又是地靠北遼。之前在拓跋繼遷刻意的挑動民族爭鬥情況之下,党項人與漢人之間的矛盾,依舊是愈演愈烈。雖說在自己強勢壓制之下,党項人不敢做出什麼出格事情來。自己取消了原本針對党項人的歧視,也緩和了矛盾。

可自開國百餘年來,朝廷對党項人的歧視,帶來的傷疤也不是短時日可以消弭的。如果任由此種情況發展下去,寧夏府的党項人,依舊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寧夏府與陝西北路平夏部的老巢,銀州、綏州山水相連。這次是自己僥倖,也最快的速度撲滅了拓跋繼遷作亂。

而陝西路與隴右路的党項部族,從亂只是極少幾個不大的部族。若是下次,可就未必有這麼幸運了。若是党項人再一次造反,再波及到隴右、陝西路的党項諸部,甚至是青塘吐蕃諸部,倒時候整個西北便要大亂。而無論是党項人漢化,還是青塘吐蕃盟旗制度都非一日之功。

如果想要加快党項人漢化速度,儘快的讓寧夏府的漢人數量佔據優勢,纔是一個徹底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在這種情況之下移民充邊,也就成爲一個最佳的選擇。這一點,張遷給自己的密報上,已經是多次說明。在土地承受之內,儘可能遷移漢人去寧夏府已經是當務之急。

之前,自己在西京的時候,便已經下過鈞旨。明令京兆府,以及河南路諸府搜檢流民,送往寧夏府屯墾。並且命戶部籌集一批錢糧,要足額保證流民遷移的時候,口糧不短缺。不因爲缺少口糧,在路上成爲餓殍。肯去寧夏的流民,到寧夏之後由官府,借貸種子、耕牛。

至於這些遷移過去的流民,黃瓊的想法是編爲保甲和團練,在寧夏府單獨設置歸順西京兵部調動指揮的兵備道。選派經驗豐富的文武官員,分別出任正副兵備使,農忙農耕、農閒訓練。一旦西疆有警,可以就地徵集團練。若是党項人復叛,直接可以調動團練就地剿滅。

若是寧夏府這一點上做的好,黃瓊準備將這個法子,向所有齊遼邊境府推廣。但黃瓊卻沒有想到,他遷移流民去寧夏府的這道鈞旨,在河南諸府,包括京兆府在內,執行的卻是都不積極。甚至京兆府,還有一些牴觸。所以黃瓊,今兒將涉及到的衙門,全部找過來商議。

在溫德殿上,出乎黃瓊意料的是,那位剛由河北路經略安撫使,調任身爲副相參知政事,兼龍圖閣直學士呂蒙正,卻是一躬身道:“殿下這個初衷是好的,想要那些流民有田可耕。但流民日苦,原本到京城便是爲了謀生、養家餬口,而寧夏府地處隴右,本就是蠻荒之地。”

“至少在諸百姓的眼中,未必比得上京城的繁華。若是自願前去恐怕無人響應,若是強行遷移恐怕要出大亂子的。尤其是京兆府周邊流民,本就聚居在京城內外,一旦亂了起來,這個責任誰也擔不起。這也是下面官員,不願意落實原因。此事,以臣看來須得徐徐圖之爲好。”

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四百零二章 揭皇帝的傷疤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六百二十一章 戰事起第二百六十五章 梅蘭竹菊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九十八章 倒打一耙的皇帝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着潑皮對付無賴第四百八十三章 被關注的人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二百四十三章 憤怒與恐嚇第七百八十二章 後續可能的麻煩第五百零六章 別負了她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七百九十九章 三年第一百六十四章 後續第五百零九章 意外得手第五百九十五章 值得嗎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八百六十三章 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第三百六十五章 挑明也好第二百五十二章 轉變第八百六十七章 於明遠的三個差事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孩子不是你的第二百七十四章 往事如煙第六百八十七章 祭陵第六百八十九章 噩耗與忠言第三百九十二章 返京第八百零五章 提前傳給你如何?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着潑皮對付無賴第八百七十五章 範家真正災難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第七百九十九章 三年第二百零八章 驍騎營第三百五十四章 醜陋的株連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五百三十章 亂象初始第五十五章 下策中的中策第四百四十四章 相信她第七百六十二章 只是聚聚?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弱點纔好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一百七十四章磨練即磨難第二百九十章 敲山震虎的二嫂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六百九十四章 佛門成不了避風港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一百零六章 團圓飯第七十八章 這就是你們的命第八百零四章 希望是個女孩第一百四十二章 宗室的操守?第六百八十一章 計劃失敗第五百三十八章 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第二百二十二章 範劍的歪招第八百九十三章 再用一遍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一百六十三章 又驚又怒的太子第二百二十四章 罪無可恕第四百七十八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八百八十章 早就認出來了第七章 這是什麼朝代?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二百三十六章 你在威脅我?第六百九十二章 不要庸才、更不要蠢材第八百五十八章 聽牆根的人第九百零四章 秣陵關(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恐懼感第七百三十章 賣的好便宜第四百三十四章 宋王的怨念第五十四章 一桃殺三士第八百三十四章 第一要務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二百四十一章 相信我一次第一百零七章 母親的爽約第八百六十八章 於明遠頭疼的事第二十四章 與父親的第一次交流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八百九十五章 紀王跑了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第四百二十八章 翁婿初會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五百三十九章 這是在安撫誰?第五百五十七章 等待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不是威脅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六十六章 你就當君心難測吧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六百三十七章 順水人情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七百三十九章 憤怒的何氏第八十五章 冷遇第七百五十六章 這孩子不是你的第四百七十七章 老臣的顏面?第三百七十六章 別等本王出手第五百一十三章 人品如官品第十五章 心情不好的女人不能惹第七百零五章 百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