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各懷心思

對於這種爲了顯示帝王權威,乾綱獨斷的權柄,而專門安排的純屬禮儀性詢問。感覺到純屬多餘的黃瓊淡淡一笑,只是答了一個宣字。在黃瓊看來,所謂的尊嚴向來不是對等的,都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這與宮殿修的多高大威嚴華麗,禮儀有多繁瑣根本就是兩碼事。

你宮殿修的再高大壯麗,修的在華麗無比,沒有那個實力幾乎什麼都白扯。唐朝初年靠着赫赫軍威,前唐皇帝被周邊少數民族,稱之爲天可汗,當時可謂是萬邦來朝。可到了晚唐,回紇、沙陀人,都可以拿皇帝不當回事。甚至吐蕃人與回紇人,還輪流攻陷過長安城。

皇帝廢立都掌握在家奴手中,藩鎮動輒殺入京師劫持皇帝,將天子的尊嚴當成無物。這個所謂的譜便是擺得再大,又有什麼天威可言?沒有實力,就什麼都不是。如今大齊軍威還算鼎盛,可以壓制住這些部族。若是有一天大齊衰弱,搞不好這些部族就第一個敢窺視神州。

這個譜擺不擺,其實並無實在意義。沒有那個實力,誰又會拿你當回事??更何況,現在這幫傢伙的恭敬,又有幾個是真心實意誠服的?不過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罷了。只是這個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歷朝歷代都是這麼玩的,黃瓊覺得自己還是老實的服從爲好。

否則很容易被人指責,會墮天朝上國的威風。天朝上國嗎,哪怕國力衰退的在厲害。但只要沒有真正倒臺的那一天,架子還是要端起來的。而隨着黃瓊聲音落下,這位禮部尚書回答了一聲臣謹遵鈞旨後。走到兩儀殿外,高聲喝到傳太子鈞旨,宣吐蕃諸部族長、頭人覲見。

只是這位年以六旬的老尚書,畢竟年紀大了,這中氣明顯不足。他用盡全身力氣喊出這句話,可這聲音依舊沒有傳出多遠,根本顯現不出作爲二品大員,該有氣勢來。好在下面還安排了專門唱旨的人。這些人中氣足的很,一聲喊下來幾乎是震耳欲聾,聲音直接傳出去很遠。

隨後,從兩儀殿到承天門,一路上便採取這種聲音接力辦法,將黃瓊宣佈接見吐蕃人的消息,直接傳播到等候在承天門外那些族長、頭人耳中。聽到宮內傳出來的宣見聲,這些吐蕃僧人、族長、頭人,在幾個官員的引導之下,戰戰兢兢穿過宏偉的承天門,向着兩儀殿走去。

百年軍威下來,這些吐蕃人面對大齊鐵蹄與馬刀,曾經一再被打得心驚膽戰。再加上太極宮雖說始建於前唐。儘管歷經了幾百年風雨與戰火,依舊是高大莊嚴。這些吐蕃人除了曾經來過西京,或是曾經去過京兆進貢,其他人又那裡見過如此高大肅穆,而且富麗堂皇的建築?

中國曆代皇宮,除了無盡的奢華之外,首先講的便是莊嚴、高大、肅穆。以便突出君權神授,君王至高無上的理念。高大的承天門,本人就給人一種施壓的感覺,讓人不由自主的便心生膽怯。而在進入承天門之後,一排排奢華壯觀的宮殿,更讓這些吐蕃人顯得緊張。

尤其是作爲太極宮正殿,坐落在多層漢白玉丹陛之上,修建得高大的太極殿,更加突出那種君權至上的理念。這些吐蕃人在進入承天門之後,甚至連頭都不敢擡起來。也唯有兩位高僧,還算是沉住氣。一路跟着薄滷、依仗,以及法,在幾個官員的引導之下,走在最前面。

兩儀殿距離承天門並不遠,進了承天門、過了嘉德門、太極門,又經過太極殿左側的左延明門、朱明門、兩儀門之後,便是兩儀殿。兩儀殿在前唐是歷代皇帝,以太極宮爲正宮的時候,朔、望,以及初一、十五視朝的地方。只是作爲常朝的一個殿,規制不如太極殿大。

論起富麗堂皇以及威嚴來說,也遠不如太極殿。原本老爺子是指定太極殿,讓黃瓊作爲此次會盟的地點。但黃瓊卻認爲,以自己如今的身份,將地點定在太極殿還是有些逾越。所以幾經選擇,還是將會盟地點放在了太極宮第二大,也遠沒有太極殿敏感的兩儀殿之內。

也就是老爺子,最初給他選定的接見諸臣議事的殿。當紅白二教兩位法王,帶着一行族長、頭人、貴族,來到兩儀殿外。聽到禮部尚書稟奏諸部族長,已經到了兩儀殿外。黃瓊微微沉思了一下,說了一句語氣堅定的宣字。聽到這個字,禮部尚書轉過身高聲喊了一句宣。

而隨着他的這個宣字說出口,兩儀殿外鼓樂齊鳴。兩位法王與諸部頭人和族長,懷着一種不知道什麼滋味的心思走進了兩儀殿。在進入兩儀殿後,兩位法王只是行了佛禮。跟在他們身後的一衆吐蕃貴族、族長、頭人,卻是跪倒在地,按照大齊的規矩恭恭敬敬行了大禮。

待這些吐蕃貴族,完成三拜九叩大禮後,黃瓊淡淡一笑說了一聲免禮、賜座。殿內的兩排太監,聽到黃瓊賜座的話,連忙將早就準備好的兩排椅子搬了出來。待這些吐蕃貴族小心翼翼落座後,黃瓊才站起身來走下御階,對着一衆吐蕃貴族笑道:“諸位遠道而來,多有辛勞。”

“諸位雖說生活在雪域高原,但既然如今已經歸順我大齊朝,也同樣是我朝的子民。諸位身上,還有朝廷所賜的世襲官職。不過,雖說我們同在天子治下爲民,寡人卻還是第一次與諸位相見。既然難得與大家相見,諸位但凡可以心中有什麼便說什麼,俗話說暢所欲言嗎。”

聽到黃瓊這番話,一衆吐蕃貴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沒有說話。只是紛紛呈上自己攜帶的貢品,除此之外恭敬雖說異常恭敬,但卻多少有些拘束。不是他們不想說,而是有些不敢。這位大齊朝太子爺,只以幾萬軍馬便在寧夏,以雷霆個手段剿滅了党項人的興兵作亂。

那位一貫欺壓吐蕃人,對吐蕃人大肆盤剝的李節度,父子兩個人一併被斬首。那個搜刮極狠備藩兵馬使,更是在他們這些人面前被斬首。雖說此舉是去了壓在吐蕃人,身上一座大山,更是緩解了吐蕃人心中,對朝廷官員的仇恨,但也足以見這位太子爺,其手段之雷厲風行。

一個二品大員說殺便殺了,還是父子兩個一同上刑場。讓這些吐蕃貴族心中極爲忌諱。在靈州活剮了拓跋家族一事,也早已經傳遍了隴右諸部族。這些族長、頭人,見到這位太子爺,更是心中懼意。當初党項人造反的時候,拓跋繼遷也曾秘密派人,邀請他們一同起兵造反。

如果不是黃瓊以雷霆手段,平息了党項人的叛亂,這些吐蕃人沒準真的與黨項人聯手造反。雖說六穀部與黨項人是世仇,而且是死敵人。可青塘的其他吐蕃部落,與黨項人卻沒有什麼恩怨。而且青塘吐蕃諸部,因爲那位李節度的橫徵暴斂,對朝廷也是極爲的不滿的。

此時族長和頭人,內心都有着小九九。六穀部的諸人倒是心思坦蕩,可脫思麻、阿柴,以及唃廝囉諸部卻是有些不安。生怕自己那些與黨項人秘密勾連的事情,被面前這位殺人都殺紅了眼的主知道。他能活剮了党項人,滅了整個党項拓跋一族,對自己又豈會手下留情?

前來朝拜的那些族長與頭人心思各異,都怕這一張嘴被抓住什麼破綻,所以乾脆誰也不肯先說話。而那兩位法王,在對視一眼後,卻不悅而同的看到了對方眼中,聽罷這位太子爺這番話後,眼神之中的驚喜。同時看向對方時,眼神之中的不屑,還夾扎着幾分的憎惡。

只是就在二位法王,不約而同都想要張口說話的時候,黃瓊卻是擺了擺手道:“等到今兒下午,寡人在來聽二位高僧講佛法。今兒上午,寡人還是想要聽聽這些貴族的心中想法。今兒的機會難得,錯過今兒,以後就不知道什麼時候,還能再見面,聽聽他們的心裡話了。”

堵住了二位法王想要說話的想法後,黃瓊才擡起頭對着還在沉默的諸貴族,卻是笑了笑:“寡人也知道,你們這幾年在那位李節度手中,吃了不少的苦頭。現在那位李節度,與那他那個狗仗人勢的兒子,已經被寡人送到他們該去的地方,現在你們可以說說心裡話。”

這次黃瓊的話說罷,那些吐蕃貴族之中,總算有一個膽子大一些的站起身來,手捂着胸口躬身道:“太子大人,吾等在青海湖周邊放牧、耕種,雖說辛苦了一些,也是風餐露宿,這是吐蕃人千百年來的習慣,吾等已經習慣了。只不過,唐古拉雪山南面也有些吐蕃部族。”

“因爲牧場不如青海湖周邊水草豐美,也爲搶奪奴隸和工匠。時不時的翻越唐古拉雪山,來偷襲吾等部族。吾等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朝廷能夠不在限制的,向吾等出售軍器和盔甲,還有一些鐵器。並同意吾等各族,可以擴充吾等部族軍,吾等願意始終如一奉大齊朝爲正朔。”

說這話的是脫思麻族的一個族長,他的部族在巴顏喀拉大雪山與積石山之間遊牧,正好遏制吐蕃腹地自古以來,與中原的交通要道。是三思麻部族,遊牧在最西面的一支。雖說遊牧地區水草豐美,正是放牧牛羊的好地方。但是卻有一個問題,正好處在交通要道之上。

吐蕃腹地如果要道青海,中原,他們的部族可以說是必經之地。他的部族又很富裕,便引起了吐蕃腹地,因爲常年戰亂而一貧如洗的部族窺視。這些部族,經常翻越他唐古拉大雪山,或是巴顏喀拉雪山,前來他的牧場劫掠。或是搶劫犛牛肥羊,或是搶劫牧民回去作爲農奴。

他的部族往往一到入夏,雪化冰消雪山可以通行的季節,便要開始戒備腹地來的同族人來搶劫。吐蕃腹地部族以及貴族之間仇殺,可是遠遠比青海吐蕃諸部之間,可要兇狠的多。牧場與農奴爭奪,永遠都是存在的。所以這個族長,便是想要讓朝廷開恩,多給一些軍器。

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六百八十章 那就送到長安罷第六百八十章 那就送到長安罷第三百六十四章 娶妻不如嫁女第一百八十八章 語氣不對的皇帝第七百三十九章 這小子好陰第七百一十一章 夜長人奈何?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八百零一章 難得有情郎第一百零五章 輸的很徹底第七百二十九章 如寡人親臨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三十七章 陳瑤的故人第四百六十三章 有總比沒有要好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八百八十二章 段錦的聰慧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一百四十四章 陳瑤歸來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七百八十一章 可憐天下慈母心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二百七十章 落幕第六百九十八章 太極宮第三百九十九章 隱憂與安撫第九百一十二章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一百四十一章 打白條的建議第一百四十九章 計劃周密第三百章 酒醉後的意外第五百六十九章 黃瓊的想法第二百零二章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第二百五十八章 心頭那根刺第四百九十二章 砸了自己腳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四百九十二章 砸了自己腳第二百三十九章 棄子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七百五十四章 年終獎第四百六十七章 話中有話的金城公主第六百六十五章 被嚇着的高懷遠第一百五十四章 清醒第九百一十章 放過他吧第四百九十二章 砸了自己腳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六百二十五章 真的是精銳第八百五十四章 爭執第八百六十七章 於明遠的三個差事第七百一十四章 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第四百七十九章 就站在朕的身邊第四百六十五章 得夫如此第三百六十九章 好一羣齷蹉官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四百九十二章 砸了自己腳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你的餘生交給我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四百三十五章 德妃教子第七百八十五章 與斬草除根有什麼區別第二章 這是哪兒?第六百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三百二十三章 婚事與怒火第二百二十章 風雨系同舟第三百四十七章 蜀王密衛第五百九十四章 簫音還在,琴聲卻斷第三百零五章 章程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五百一十一章 疑影重重第二百四十七章 招供第二百六十五章 梅蘭竹菊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六百二十三章 牛角號聲第六百五十三章 善後(二)第六百九十五章 榮耀與感激第七百六十九章 醍醐灌頂第八百三十二章 蔡氏的憂心第八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後宮干政第二百九十章 敲山震虎的二嫂第五百九十六章 關心則亂的母親第三百一十四章 幕後之人(二)第六百二十一章 戰事起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四百九十四章 自信的皇帝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四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八百九十三章 再用一遍第七百九十四章 可以治第五百八十二章 大婚第五十五章 下策中的中策第四百六十三章 有總比沒有要好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個太監的念想第三十四章 手中有錢、心中不慌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一百九十五章 盡力而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