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那個人是誰?

想明白這些的黃瓊,也只能感嘆一聲這個幕後主使者,好狠的手段、好深的佈局。自己出宮以來一直都小心翼翼的,就連別人在自己出宮第一天,便下手暗害自己的事情,自己都能硬生生的忍了下來,不就是爲了不給其他人當成槍使?

可自己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如此的小心,居然還是入了套。而且不是那種被人家逼着入了套,而是自己主動去鑽的。從未想到那些流落在京城的流民,也會成爲別人棋盤上棋子的自己,不僅一下子得罪了太子,甚至還同時得罪了端王與景王。

幾乎一下子想明白所有事情的黃瓊,卻是感覺到這個幕後操縱了一切人的可怕。此人布的這個局之大,跨越時間之長,花樣之多到讓人可謂是防不勝防。黃瓊感覺到,此人布的這個局已經不是一年兩年了。

甚至可以說,從端王與景王就藩的那一刻,便已經開始着手佈局了。這個人是誰,與自己就府第一天,便出現的催情香事件背後的神秘人,是不是一個人?如果是的話,此人的心機之深、手段之多,即便是自己兩世爲人,都是第一次見到。

正是想明白了這些東西,對這個幕後主使者手段,也不禁感覺到有些毛骨悚然,所以黃瓊才相當的謹慎。至少在這件事情上,他不想繼續在參與進去。既然二王都是自己這位皇帝老子的兒子,那還是讓皇帝自己處理爲好。

只是有一點黃瓊有些不明白,此人既然已經布這個局這麼長時間了,這麼會挑選這麼一個時機發作?要知道,此時雖說表面上看也算是一個好時機。但從整體上來看,卻絕對不會最佳時機。

此事涉及到中宮所出兩個嫡子,而眼下中宮病勢沉重,已經到了難以挽回的地步。即便是皇帝對此二王在憤怒,以皇帝一貫求穩的性格來說,也不會在這個時候對二王動手的。投鼠忌器,用來形容皇帝此時的心態,黃瓊認爲無疑是相當正確的。

既然對皇帝的性格很瞭解,此人爲何又在並不是最佳時機的此時掀開此事?難道他是在表示着什麼不成?這個人肯定是皇子中的一個,這一點黃瓊可以確定無疑。一下子想要搬倒兩個皇子,而且還是中宮所出嫡子的人,除了自己這些兄弟中人之外,不可能有別人的。

除了皇子,這種將皇帝、皇后,都當成自己棋子的棋局,一般的遠枝宗室還是沒有資格玩的。除非能將所有皇子,都一網打盡力,否則他如此苦心經營,最後只能成全別人。而這種犧牲自己,照亮別人的活雷鋒做派,恐怕沒有能夠真正的做到。

所以除了自己那些兄弟之外,玩出這麼一手的真正幕後主使者,黃瓊不認爲還會有別人。可搞出這麼多花樣的人究竟是誰,黃瓊卻是一時猜不出來。如果眼下已經奄奄一息的中宮,在得知自己兩個兒子做出這等事情,會有一個什麼結果,黃瓊幾乎是可以預料到。

中宮一旦有什麼不測,誰有可能成爲最後的受益者。至少這件事情上,從表面上看是宋王母子。可從這個人佈局展現出來的,一貫表面上最大受益者,卻往往不是真正受益人的手段來看,黃瓊卻不認爲是宋王母子。

而且二王已經就藩數年,如果此人從二王就藩時候便開始佈局,那時候宋王纔多大?一個什麼不懂得的小屁孩,如果真的能有這種手段,那隻能用玩陰謀的天才來形容了。可從永王宴請那天宋王的表現來看,他絕對沒有這個本事與手腕的。

如果不是宋王,那麼這個人又會是誰?他選擇此時動手,想要表現的又是什麼?這一點,黃瓊卻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大齊朝一向以所謂的仁孝治天下,不孝之人是沒有資格繼承皇位的。

如果是蜀王做的,那麼這事一旦暴露,一頂殺兄滅弟、氣死生母的大帽子扣下來,恐怕這位別人口中的賢王,會立馬變的比永王名聲還要臭。問題是中宮不僅是太子在後宮的支柱,也同樣是他在宮中的支柱。這個時候,讓中宮提前上路,並不符合他的利益。

儘管表面上看如果二王倒了,蜀王同樣是最大的獲益者。可這種收益,遠遠比不上他的損失。可如果這事不是蜀王做的,那麼還會有誰有這麼大的能力和能量?一時沒有想明白這些事情的黃瓊,乾脆將此事暫時放了下來。

黃瓊在凝神思考這幾份奏摺背後的問題,而皇帝也沒有打攪他,讓他就靜靜的在那裡考慮。相對於黃瓊來說,皇帝心中考慮的遠沒有他想的那麼多。皇帝還沒有意識到,在整個事件之中,有一隻活蹦亂跳的駱駝在裡面攪合。

自認爲自己對自己一手教育出來的幾個兒子,性格可謂是瞭如指掌的皇帝,在此事上遠沒有黃瓊看的長遠。在皇帝看來,此事只是自己密探系統出現了問題而已。他派往二王封地的兩個密探,極有可能是被二王收買,爲他們掩蓋在封地的所作所爲。

自己去了一趟流民聚居區之後,兩個人知道再也掩蓋不住,才上的這道密摺。皇帝壓根就沒有想到,這裡面還有第三者在其中攪合。更沒有想到,他這個一國之君也成了人家可以利用的棋子。

而在他面前的黃瓊,在大致想明白其中的文章之後,擡起頭看了看面前的皇帝。想要提醒一下自己的這位皇帝老子,但幾經猶豫去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自己陪着皇帝出宮那天,那句其心可誅的那句話,黃瓊依舊是猶言在耳。

自己這位皇帝老子,恐怕對自己不放心之處,還在端王與景王之上。畢竟那二王就算真的扯旗造反,恐怕在自己這位皇帝老子心中,那也是天家自己內部的事情,並不會影響到黃家的天下。

要是自己搞出同樣的事情來,在皇帝眼中性質沒準就變了。所以在二王這件事情上,自己有些東西還是不能挑明。反正以自己這位皇帝老子的精明,有些東西雖說一時想不通,可時間一長他自己就看明白的。

想到這裡,黃瓊擡起頭對着皇帝道:“父皇,您要是問兒子這件事情怎麼處理,兒子還是那句話,要麼派人去查,要麼將二人立即鎖拿進京,以免有人殺人滅口。只要查出二人爲何前後態度不一,其餘的事情也就好查了。”

“晚了”對於黃瓊的這個態度,皇帝搖了搖頭,從自己御案上堆積如山的奏摺中,抽出了兩本丟到黃瓊的面前道:“這是他們的請罪摺子,還有鄭州知府以及汝州知州,今早八百里加急送過來的奏報,二人都已經死了。”

最後這句話,皇帝幾乎是咬牙切齒說的。而黃瓊在皇帝這番話證實了自己,之前的猜測之後,表面上卻是並未有任何的表情,嘴上更沒有應聲。只是看着皇帝御案上,堆積如山的奏摺大搖其頭。

黃瓊早就聽說,自己這位父皇可謂是大齊朝第一勤政的皇帝。凡事都要勢必親躬,所有的奏摺都要親力親爲。搞的幾位作爲百官之首,負責協助皇帝處理朝政的宰相,以及負責具體實施政務的六部尚書,除了建議權之外,對政務無論大小都沒有決定權。

將中書省外加尚書省,整個變成了一個高級傳聲筒。一羣一二品員,都成了一羣高級辦事員。用永王的話來說,一個六部尚書連一個屁大點事,都沒有權利在不請旨的情況之下自行處置。本朝中書省和六部尚書,可謂是最好做的官。

下面的奏摺上來,遞交給皇帝那裡等着批閱。皇帝批下來的奏摺,署上自己的名字後,直接交給各有司辦理,自己的政務就算完事。這官員當的,可謂是悠閒的緊不說,順便還可以利用自己的職務大勢撈錢。

黃瓊有時候真搞不明白自己這位父皇,養了那麼多的官員,卻非要凡事都要自己親自處理。有時候有些要緊的事情,因爲奏摺數量太多一時批不下,反倒是耽誤了不少時日不說。還搞的他反倒成了全天下,最累的一個人。

在黃瓊看來,一個人的精力無論在充沛也是有限的。凡事都要抓在手中的結果,往往是什麼事情都抓不到,也什麼都做不好。這麼多政務堆積到一起,都是一個人在處理,最終只能是顧此失彼。所以對於皇帝此時滿臉的倦色,黃瓊可謂是一點同情心都欠奉。

只不過想到這裡,黃瓊卻是突然笑了笑。皇帝自己願意受累,管自己什麼事情?這事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自己又何必操那個閒心,去討那個人厭?在黃瓊心中,更是打死都不願意承認,自己這個時候還真有些心疼自己這位皇帝老子。

此時的黃瓊,就像他前世那些父母離婚之後,跟着母親一同生活的兒子。無論父親出了多少贍養費,父親爲了這些贍養費,付出了多大的代價。他這個做兒子的,心中惦念更多的只有母親,與父親就是親熱不起來。

哪怕是心中已經承認他是自己的父親,可嘴上卻是就不願意服輸。黃瓊此刻的心態,基本上就是這個樣子。哪怕他對自己這位皇帝老子,表現出來的疲憊多少有些心疼,可他就不願意承認。不僅不願意承認,心中偏偏還要冷嘲熱諷一下才甘心。

停止了胡思亂想的黃瓊,先打開手中的幾份摺子中,兩份謝罪摺子仔細看了起來。相對於前幾份密摺,這兩份謝罪摺子則簡單的多了。在摺子上,此二人幾乎是異口同聲的解釋,是自己貪心有負聖恩,收了二王大筆錢財,纔想出替二王遮掩來的。

現在二人別無他求,只求一死以贖自己的罪過,以報聖恩。看着這兩份內容大同小異,但字跡與之前整整齊齊相比,卻有些凌亂的請罪摺子,黃瓊撇了撇嘴卻沒有發表任何的評論。他不認爲這兩份謝罪摺子上的問題,皇帝會看不出來。

第三百五十二章 流水席第二百七十五章 真正的老成謀國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八百三十五章 西北亂則天下不穩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七百一十八章 愧疚與補償第七百一十四章 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第六百五十七章 兩個要求第三百六十一章 對太子的評價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四百八十六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四十二章 歲月催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底氣的來源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開始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理皇族第八百六十九章 於明遠的約定第七十九章 搞不懂的關係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一百二十一章 黃瓊的憤怒第八百八十二章 段錦的聰慧第一百六十二章 無妄之災?第三百七十九章 憂心忡忡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親自來的皇帝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六十七章 出宮散心第九百一十三章 算個屁?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九百零五章 秣陵關(二)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五百六十四章 純屬意外第六百四十一章 選擇了一個最壞的第一百二十章 陳年舊事第七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外人第六百四十四章 杜涉的判斷第四百四十五章 哀求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一百九十三章 重病還需猛藥醫第六百五十三章 善後(二)第七百七十五章 並不簡單的慶陽長子第五百五十六章 隴右異變(二)第二百八十九章 要護得你們安全第八百六十七章 於明遠的三個差事第七百五十章 讓宋王生不如死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蹤第二百一十一章 黃瓊的用意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八百一十章 不能去問第十九章 命運只能由自己把握第五百九十二章 溫柔窩飛不出雄鷹來第四百一十五章 他怎麼做得出來?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不喜歡繞圈子第二十四章 與父親的第一次交流第三百三十章 簡雍的心思第六百五十八章 給範家兩個月第五百九十四章 簫音還在,琴聲卻斷第一百章 避重就輕第二百章 英雄不問出處第二百七十四章 往事如煙第八百五十五章 呂蒙正的感觸第一百九十三章 重病還需猛藥醫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六百二十八章 各懷心思第四百四十五章 哀求第八百一十三章 流言第六百九十一章 隱憂第七百六十一章 奇貨可居?第三百六十五章 挑明也好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全之法第六百八十一章 計劃失敗第一百四十四章 陳瑤歸來第七百六十章 錢真的能通神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四百零一章 皇帝想要攤牌?第一百零二章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第十章 桂林郡王第七百七十二章 攻心爲上?第八百五十六章 真的那麼重口味?第二百三十一章 一樣不會手軟第七百四十七章 怎麼看都是在報復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枕頭風第六百一十四章 錯估了臉皮厚度第四百六十七章 話中有話的金城公主第六百三十六章 你看蒼天繞過誰第七百二十六章 十六天魔舞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瑤的安全感第四百九十章 司馬宏的心思第七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外人第六百七十八章 有弱點纔好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五百七十八章 黃瓊的殺傷力第二百三十章 沒有遷怒與人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