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七章

一瞬間,弘治眼前一亮,對啊!這監察御史不過是一個區區七品官,封給明中信倒也無妨。而且,之前人家明中信南下平亂除疫,功績極大,但卻一直沒有給人家封賞,此番也算是給了他的補償,妙!

而李東陽也是眼前一亮,這馬文升還是靠譜的,起碼沒有像謝遷一般,明着幫襯,暗中卻挖坑害人。

明朝建立以後,明太祖朱元璋爲了加強對國家的管理,監察百官,肅清整治,建立了一套極其完備的監察制度,具體說來就是在歷朝歷代監察體制的基礎上新增了六科給事中,並且在全國十三個行省設立十三道監察御史,形成了明朝獨特的臺諫制度。

監察御史並不是明朝的初創,最早建立於隋唐,卻在明朝發揚光大。在明代,監察御史隸屬於都察院,最高長官爲都察御史,正二品,明朝大九卿之一,但普通的御史官職並不高,是正七品官,但權力範圍卻空前大,不論是國家大事,例如打仗、科舉、教育,還是小事,如皇帝娶媳婦,太子出閣之類,監察御史都可以建言。

洪武十三年,罷御史臺。洪武十五年,更置都察院。左都御史掌都察院,與右都御史同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僉都御史,正四品。十三道監察御史計一百一十人,正七品。都御史,“糾劾百司,辨明冤枉,提督各道,爲天子耳目風紀之司”。十三道監察御史的職責是“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內兩京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會試及武舉,巡視光祿,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外巡按,清軍,提督學校,茶馬,巡漕,巡關,攢運,印馬,屯田。師行則監軍紀功”。巡按稱爲“代天子巡狩”。大明朝檢察權很高,監察御史品級不高,出外巡查時權力卻很大。

劉健等人也是若有所思,並沒有什麼明顯的表情。

謝遷卻是急了,雖然自己阻止了明中信得到兵科給事中,但這監察御史卻是與那給事中沒什麼區別啊!他可不甘心被明中信得了這個職位。

“陛下,此事不妥!”謝遷上前一步回稟道。

“哦!謝卿有何建議?”弘治一愣,眉頭微皺,有些不悅,但終究是一朝閣老,不能駁了面子。

“陛下,明中信還未有正式的官身,臣認爲授予他這監察御史甚是不妥啊!”謝遷自然看出了弘治的不悅,但終究不能讓明中信得逞啊!於是,一咬牙,回稟道。

“有何不妥?”弘治面色瞬間變得難看了,沉聲問道。

李東陽也是怒目以對,他可沒想到,這謝遷居然這般分恨明中信,居然一而再地阻止明中信的仕途,虧明中信在明宅賞技會上還經他以公平競爭的權利,早知如此,自己當時定當盡力打壓其權利。然而,陛下當前,他也沒辦法直接懟他,唯有以目攻擊於他。

劉健等人也是以怪異的眼神望着謝遷,這可真心不像是一朝閣老所做之事啊!然而,他們也樂見其成,畢竟,這段時間明中信在京師風頭太勁了,有人打壓,他們也樂得在旁坐山觀虎鬥!

“陛下,這明中信並沒有進行科舉,冒然授予這監察御史之職,恐天下士子不服啊!況且,如此輕易地將此等官職授予還未在朝堂之上經過歷煉的一介秀才,對於之前寒窗苦讀的學子們並不公平!”

這下,李東陽炸了,你個老小子這是專門找茬啊!未等弘治出聲,直接譏諷道,“謝大人,既然如此,那你爲何之前要推薦明中信擔任錦衣衛千戶之職呢?難道,之前你就沒想過此番做法令得天下武官們不服嗎?”

謝遷笑了,“錦衣衛的武官可以世代承襲,找個藉口極是簡單,但這文職卻是不同,每一個都得有真材實料,必須經過多方考驗,更何況這監察御史可不同於其他官職,他得心正,這是首要之事!”

“怎麼?難道明中信沒有真材實料?還是其心不正?”李東陽冷笑道。

“要說起這心正,明中信還真心有些缺憾!”謝遷笑笑,意味深長道。

李東陽心中咯噔一下,但到此地步,可不能慫啊!“謝大人,明中信之前前往雲南平亂除疫,心繫黎民,親身前往,更甚者被叛亂之軍伏擊,令他身負重傷,但依舊輔佐王欽差完成了平亂之事!此番心性可謂悲天憫人!”

謝遷冷笑一聲,就待反駁。

然而,李東陽豈能給他機會,直接搶道,“還有,此番回京之後,立刻將那威力巨大的武器進獻於朝廷,此番心性難道不正?尤其是幾次三番將自己研製出來的技藝進獻給陛下,此番心性難道還有疑惑?!”

“尤其是他在身爲布衣之時,在山東境內都安撫黎民,施粥賑災,更甚者還捐獻糧食物事給濟南府官府,爲山東賑災平亂添磚加瓦,此番心性難道還沒有入得了謝大人的眼嗎?”

李東陽啪啪啪,將明中信的事蹟一一道來。

衆大臣聽着聽着,一些大臣們眼中閃過一絲欽佩,是啊,就算是咱們這些大臣只怕也無法做到明中信那般啊!

然而,謝遷卻是嘴角掛着冷笑,並不以爲意。

李東陽見了,心中一動,然而,事已至此,他也只能爲明中信爭取了,至於謝遷的後招,自己只能見招拆招了!

“李大人,說完了?”謝遷衝李東陽笑笑,問道。

“哼!”李東陽冷哼一聲,並不理會於他,而是望向了弘治,他此番話語不過是提醒弘治的,他知曉,自己根本無法說服心懷叵測的謝遷,只能說服弘治,那樣的話,就算是自己勝利。

弘治卻是淡定異常,只是望着謝遷,顯然,他也在等待謝遷的反駁。

謝遷笑笑,並不與李東陽爭辯,反而是衝弘治一拱手,“陛下,老臣不否認之前明中信的一切功績,然而,之前他在山東行省的所作所爲,濟南府官府已經對他朝廷了嘉獎,這並不能爲此時做什麼輔助,也沒有什麼力量能夠說明明中信的心下,畢竟,咱們未曾親眼見到。”

李東陽面色驟變,就等反駁。

然而,謝遷卻是看也不看他,繼續道,“至於之前明中信在雲南的除疫的所作所爲,說實話,此乃是他的職責所在,應當應份的,也不能做什麼證明!至於說他平叛,這就有些誇大了,要知道,當時可是王欽差爲主的,他一個小小的幕僚能夠做到什麼?至於那些武器,他的運用如果沒有王欽差的靈活運用,他能夠建功嗎?”

“而他回京之後的捐獻,謝某不否認爲他的慷慨感到無比的欣慰,但是,這也是他應當的呀,要知曉,軍器馬匹鹽鐵乃是朝廷管控的,他自己私造不只無功,還有過,陛下只不過是念他捐獻及時,故此才功過相抵,沒有追究他的罪責就算是陛下的仁慈了,哪裡還能算得上是功勞!”

這話說得漂亮,弘治以及一些官員們紛紛點頭,深以爲然。

李東陽則氣得都渾身哆嗦,這謝遷紅口白牙一瞬間就將明中信的所作所爲功績皆抵消了個光,如此說來,明中信不只沒功,還有罪了!這真真是顛倒是非,指鹿爲馬啊!

“而且,陛下深念他的不容易,纔將其破格授予了太子侍講之職,這已經是破例了,算是陛下的恩典了!他應該感激涕零,深念陛下恩得啊!故此,老臣認爲,此番明中信無功無勞,就直接授予了他這監察御史之職,太過兒戲,老臣請陛下三思!”說着,謝遷直接躬身,久久不起身。

弘治一陣沉吟,心中有些躊躇。

馬文升在旁邊也是有些尷尬,自己的提議被謝遷批得一無是處,他臉上豈有光彩?!

“陛下,謝大人此方有理!”就在此時,突然一個聲音介入進來。

李東陽有些驚怒交加了,不由得將怒意滿滿的目光投向那人。

喲,居然是劉健!他居然也來落井下石?李東陽心中有些絕望,此番朝堂之上除了自己一系的,這些中立的,反對的皆不讓明中信好過,這是既想讓馬兒跑步,卻又不想讓馬兒吃草啊!人家憑什麼就爲你們跑呢?想想明中信的性格,李東陽心中就是一陣心悸,如果此時的一幕被明中信知曉,只怕那位可就要鬧翻到了,最好的也不過是冷笑一聲,不再理會他們了!

他心中有些絕望,罷了,咱就看你們最後如何做,如果這樣讓明中信爲你們效力,只怕是天方夜譚啊!他可是知曉明中信的性格的!更何況,現在明中信明顯就是已經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準備,看你們到時如何收拾這殘局!

李東陽一賭氣,不再理會他們,低頭沉思,一語不發了!

弘治一聽劉健開口,不由得眉頭一皺,不自覺將目光投向了李東陽。

卻發現李東陽居然偃旗息鼓了,這下,他心中咯噔一下,雖然謝遷說得有理,但自己也不能慢待明中信啊!畢竟,有這樣一個樣板,如果自己此番慢待於他,只怕今後再也沒人向皇家進獻東西了!要知道,人心可是很脆弱的!傷了可就沒法挽回來了!不行,不能依照謝遷所言,他心中瞬間有了主意,不過,現在還是聽聽劉閣老如何說吧!

劉健緩緩道,“陛下,謝大人說得有理,不過,此番情勢不同,破個例倒也無妨!”

此言一出,謝遷不樂意了,然而,畢竟人家是首輔,自己也不好意思直接上言反駁,待他說完再反駁!

李東陽聽了,心中一動,但卻也聽出了劉健並沒有同意馬文升的主意,顯然,他是想做個好人,從中找到一條中庸之路!這對於明中信來說可不算是什麼好消息!

弘治卻是反而更感興趣了,看這劉健如何說?

劉健卻是不管他們的小心思,面視弘治,正色道,“陛下,其實,明中信此人乃是人才,這是毋庸置疑的!”

這話,說得弘治與李東陽頻頻點頭,心中歡喜。

“然而,人才往往得經過歷煉,尤其是年少成名者!否則,很有可能成爲方仲永之輩!”

此言一出,弘治與李東陽眉頭不由得皺個不停,這是話裡有話啊!

謝遷卻是目光閃爍,也不知道在想什麼!

“故而,在老臣認爲,咱們得想個方法,既要能夠令明中信的才華顯露,還要對他進行歷煉,到時,才能夠將這匹野馬訓服,爲陛下所用!”劉健說着,看看弘治。

弘治目光閃爍,作若有所思狀。

李東陽依舊皺着眉頭,看向劉健,咱們現在是在討論明中信的職務,而不是什麼歷煉,好嗎?你這是要幹嘛?

“陛下,老臣以爲,可以仿照上次,先行將明中信任命爲監察御史,在軍中監軍,輔助劉大夏劉大人,南下平亂!”劉健沒理會他們,繼續。

什麼?謝遷瞪大雙眼,望着劉健,你這不是與那李老小子一個鼻也出氣嗎?有什麼區別?這不是耍我玩呢嗎?

“陛下!”想及此,謝遷上前一步,就要開口。

“謝愛卿!”弘治一擺手,制止了他上前,同時,面色陰沉地望着他,“待劉卿講完!”

謝遷心中一凜,雖然自己乃是三大輔臣之一,弘治一直以來以禮相待,只要自己的建議有理,從沒有駁回過,但是這些年,弘治威嚴日重,自己的建議也不自覺得要考慮他了,有時甚至也會被全盤駁回,弘治此時瞪眼,顯然對自己有了意見,不能再搶話了,他躬身退下。

劉健如同沒看到了一般,繼續道,“陛下,老臣雖然做出此項舉薦,但是,老臣認爲,應該在明中信的監察御史前加兩個字!”

弘治一愣,加什麼?

李東陽心中咯噔,就知道這老小子沒那麼好,依馬文升的建議!雖然那個建議也有其私心,但終究對明中信也好啊!

“老臣以爲,應該加‘代理’二字!必須嚮明中信說明,他此番只是代理之職,如果回京,這監察御史之職就會收回!”

第二百五十五章 府城驚變第五百三十四章 衆人來援第一百三十二章 書籍“神器”第七百七十五章 南疆亂起第九百七十三章第七百六十章 計劃發動第八百四十二章第六十六章 賊人授首第八十四章 兩敗俱傷第二十章 分配佳釀第七百五十七章 中信發怒第八十八章 中信求情第三百零四章 降服李山第七十一章 處置後患第九百六十章第八百四十八章第八百五十八章第八十三章 清剿彌勒第五百零九章 應對之策第四百四十九章 東陽談秘第八百一十二章 暗潮洶涌第五百九十三章 準備起行第四百二十四章 同盟出現第二百九十章 變身香餑第二百八十三章 蕭颯出手第八十六章 中信使壞第二百二十五章 蛛絲馬跡第三百九十五章 大刑伺候第七百零六章 狹路相逢第九百五十章第八十四章 兩敗俱傷第六百七十八章 援兵趕到第七百六十八章 情勢激變第三百四十六章 囑託長子第六百三十六章 計捉於千第六百二十二章 獄中激鬥第六百四十九章 公爺接手第六百五十四章 箭羽橫飛第五百二十六章第四百六十九章 府尹審案第五百四十三章 損招頻出第九百六十六章第八百五十二章第一百八十九章 全魚之宴第七百二十章 變數再生第七百九十八章 千鈞一髮第九百一十三章第六百八十七章 駭人論斷第七百九十九章 京師在望第八百四十四章第二百七十七章 研究空間第六百四十九章 公爺接手第三百零八章 旁敲側擊第一百五十章 李老登門第七百零二章 劍指宜良第四百三十八章 變故突生第五百二十四章 合體成功第二百三十一章 師爺來助第八百五十四章第九百七十六章第六百章 事畢起程第六百六十六章 名軒閣開張第六百零五章 危在旦夕第四百二十九章 爭相訂購第十八章 好訊連連第六百一十九章 準備救援第五百六十九章 臨場驚變第一百零八章 蕭森敗退第三百八十一章 商定方案第八百零三章 殊榮臨府第四百三十六章 劉老訊息第九十四章 師爺吹牛第四百九十章 報社起航第五百九十九章 中信出手第七百三十八章 默然稱“王”第五百七十二章 暗箭難防第七百三十七章 各方動向第二百八十三章 蕭颯出手第七百八十章 中信被刺第一百四十章 遊大明湖第五章 生意規劃第二百六十六章 景澤攪局第四百七十四章 中信釋疑第二百九十一章 品評畫作第九百二十六章第五百七十三章 明興中招第二百六十八章 明蕭論馬第五十六章 提升士氣第六百二十二章 獄中激鬥第二百零三章 宣傳安排第九百二十五章第八百三十五章第六百五十五章 反伏擊第一百一十二章 縣試開考第八百九十七章第六百三十九章 殘酷真相第六十章 局勢分析第七百四十四章 變數頻出第八百五十一章第五百零五章 重榜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