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飛來橫禍

在凌晨3點20分左右,也就是第17102裝甲營重新出動後不久,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到先頭部隊的頭上。

沒有半點徵兆,就連警報都沒有,整整一個大隊的20多架A-10A出現在戰場上空。

要命的是,當時在戰場中部,還能開動的全都是帝國陸軍的坦克戰車,梵軍裝甲部隊早已被擊潰。

對紐蘭遠征航空隊的那些攻擊機來說,不存在敵我識別問題。

此外,按照梵軍之前採用的炮擊戰術,恐怕也不會擔心誤傷友軍。

對於還在苦戰的先頭部隊的官兵來說,那些突然出現在頭頂上空的攻擊機,簡直就是惡魔一般的存在。

關鍵還有,編入先頭部隊的防空連隸屬第17304機步營,在隊伍的最後面。

此外,該連也就只有幾輛自行高射炮,以及幾個搭乘裝甲運兵車,使用單兵防空導彈的防空小組。

必須得說,先頭部隊的指揮官忽視了防空作戰。

因爲梵羅空軍早已潰不成軍,紐蘭遠征航空隊也沒有什麼突出的表現,所以只在先頭部隊裡編入了1個防空連,把隸屬第17309機步營的那個防空連留在了後方,以便減輕後勤保障的負擔。

可問題是,第17309機步營的防空連纔是主力,第17304機步營的七連,也就是防空連的狀態一直都不太好。主要是,在到達巴鐵之後,原本計劃提供給該連新式防空系統,因爲運力的問題,遲遲沒配送到位。因爲沒有遇到過空中威脅,所以第173機步旅的指揮官也不太着急。

有趣的是,反到是臨時組建幾個增補營獲得了新式防空系統。

主要就是,沒有時間讓主力部隊的官兵去適應新式防空系統,即便是增補部隊,也沒有完全掌握新式防空系統。要不然,也沒有理由放着新式防空系統不用,讓老掉牙的高射炮去前面硬扛。

這一切的根源,還是低估了敵人,尤其是嚴重低估了紐蘭遠征航空隊的戰鬥力!

此外,也必須承認,紐蘭遠征航空隊採用了正確的戰術,還把握住了機會。

當時,負責爲前線部隊提供戰場信息,並且監視戰場變化的是在傑伊瑟爾梅爾上空徘徊的聯合指揮機。因爲升級了雷達,具備探測低空低速目標的能力,所以聯合指揮機能夠發現敵人的武裝直升機。問題是,聯合指揮機的相控陣合成孔徑雷達,並不適合用來探測攻擊機這類高速目標。

按空軍的部署,負責指揮制空作戰的預警機部署在巴爾梅爾西南。

這麼安排,也是爲了照顧古吉邦那邊的陸戰隊,畢竟帝國空軍還需要爲陸戰隊提供空中掩護。

由此產生的結果是,預警機距離前線差不多有400千米。

如果只是應付梵羅戰鬥機的威脅,這麼部署沒什麼問題,畢竟那架聯合指揮機在戰場西邊200多千米之外,附近還有幾架制空戰鬥機。可是爲地面部隊提供掩護,這個距離確實遠了點。

對在低空飛行的攻擊機,“指-8C”的探測距離最多隻有350千米。

那些A-10A就是從低空進入,纔沒有被預警機發現。

隨後的10多分鐘,先頭部隊遭受了交戰之後最慘痛的損失。

按照第171裝甲旅與第173機步旅的戰報,在這場空襲當中,先頭部隊5個營的主戰裝備幾乎是損失殆盡,就連由第17309機步營看管的那些運輸車輛也遭到了轟炸,大部分被攻擊機摧毀。

只是一輪空中打擊,就粉碎了先頭部隊的反擊行動。

要說的話,如果不是第17102裝甲營在此之前已經扭轉戰局,第17104裝甲營也在遭到空中打擊之前發起了反擊,加上第17309機步營控制住了中段防線,恐怕在這輪空中打擊結束之前,先頭部隊就會被梵軍全殲。

當然,在遭到空襲之前,附近的梵軍已被先頭部隊擊潰。

後方指揮官在收到了前線部隊的呼叫之後,在第一時間聯繫了制空戰鬥機,前去驅逐那些攻擊機。

在“戰-11B”機羣殺到之後,紐蘭遠征航空隊的攻擊機羣立即被擊潰。

20多架A-10A全都被“戰-11B”擊落,一架都沒能逃脫。

只是,有1架“戰-11B”在追擊A-10A的時候,遭到梵軍的防空導彈攻擊,並且被導彈擊落。

也就是說,在3點半的時候,先頭部隊就已經潰不成軍。

根據戰後調查,在遭到空中打擊之後,先頭部隊的5個戰鬥營只剩下了不到400名官兵還能作戰,而且幾乎都受了輕傷,因爲傷重而喪失作戰能力的官兵超過了1500人,陣亡官兵也多達600。

可見,就這點作戰人員,別說是抵擋進攻,就連救治傷員都不夠。

何況,5個營的高級軍官是非死即傷,在分成幾段的戰線上,臨時擔起指揮職責的都是少尉排長。

先頭部隊的官兵還沒有崩潰,也只是相信,跟在後面的主力部隊即將到達,而且很快就能夠得到空中支援。

當然,也跟官兵素質過硬有很大關係。

以當時的情況,梵軍再發動一次進攻,肯定能殲滅先頭部隊。

可惜的是,在戰場附近,根本就沒有成建制的梵軍部隊,有的只是已經被擊潰,跟烏合之衆差不多的散兵遊勇。

關鍵還有,第171裝甲旅在得知先頭部隊遭到空中打擊之後,立即採取了行動。

也就在3點半,第17107炮兵營收到了旅部下達的命令,並且在短短的2分鐘之後,就首次開火。

主要就是,第171裝甲旅在此之前就已經讓炮兵營就地展開,只是因爲戰況太激烈,擔心誤傷到友軍,纔沒有讓炮兵旅參戰,因此在收到作戰命令之後,第17107炮兵營才能立即開火。

做爲裝甲旅下的炮兵營,第17107營裝備的全是自行榴彈炮,總共36門ZS-66E。

這種由帝國設計與生產的自行榴彈炮,已經在帝國陸軍服役近30年,一直都是絕對的主力。即便在後來從東駱沙引進了ZS-86R,也爲了提高後勤保障效率,僅提供給西北戰區的主力部隊。

其他戰區的主力部隊裝備的都是ZS-66。

此外,帝國陸軍一直在改進ZS-66,大量裝備的E型在很多方面已經不比ZS-86R差。

就算是一直飽受詬病的射程問題,配合在戰前才研製成功的高密度發射藥,ZS-66E使用普通炮彈都能達到25千米。就算使用庫存發射藥,射程也超過了20千米,完全能滿足作戰需求。

畢竟,旅屬炮兵營一般都是靠前部署,更何況裝甲旅的炮兵營一般是跟隨裝甲部隊進行突擊作戰。

此外,已經投入量產的最新改進型還採用了54倍徑的身管,把使用普通炮彈的射程提高到30千米,使用火箭增程彈能達到40千米,而正在研製的新式炮彈的有效射程甚至能夠達到70千米。

不過,這種被命名爲ZS-66F的自行榴彈炮,最快要明年才能交付。

直接炮火支援,極大的緩解了先頭部隊承受的壓力。

不過,在當時,先頭部隊沒有跟敵人交戰,畢竟附近的梵軍已被擊潰,暫時沒辦法組織發起進攻。

緊接着到來的,就是前線攻擊機。

其實,這些“攻-9B”已經在戰場外圍徘徊了大約半個小時,直到防空壓制戰鬥機摧毀了梵軍的野戰防空系統,特別是之前擊落“戰-11B”的近程防空導彈,聯合指揮機才下達了作戰命令。

關鍵還有,前線攻擊機由聯合指揮機直接指揮。

因爲戰場附近的梵軍已經被擊潰,所以前線攻擊機都被派往東邊,襲擊在那邊集結的梵軍預備隊。

也就是從3個步兵師抽調的那些部隊。

之前,圍攻先頭部隊的是2個主力師。

雖然這些梵軍沒有配備多少坦克戰車,畢竟是步兵部隊,還不是主力,能分到一些裝甲運兵車就很不錯了,實際上大多都只有運兵的卡車,但是前線攻擊機並不挑食,對付分散的步兵同樣不在話下。

此外,前線攻擊機只是爲大規模空中打擊開了個頭。

在此後的幾個小時,準確說直到天亮,戰術航空兵的重型攻擊機,以及從迪戈基地出動的轟炸機輪番登場,一輪接一輪的把空中打擊推上高潮。在天快亮的時候,第十七裝甲師的遠程炮兵還加入了戰鬥,用上萬枚遠程火箭彈把珀洛迪的梵軍營地耕犁了一遍,也爲火力打擊劃上了句號。

這一輪兇猛的火力打擊,不止是在復仇與泄憤,也是在掩護先頭部隊。

也就在天亮後,第171裝甲旅派出去的增援部隊才趕到,陸航出動的直升機也是在天亮之後到達。

直到這個時候,先頭部隊受到的威脅纔算徹底解除。

其實,也就是在收到第171裝甲旅的報告之後,丁鎮南才離開了指揮中心,到軍官餐廳去吃早飯。

這次,狹夷大廚準備的精美早點沒能勾起丁鎮南的胃口。要不是餓了,而且還有很多重要事情得儘快處理,丁鎮南也不會在這個時候來吃早飯。在任何時候保持冷靜,其實是指揮官必須具備的修養。

雖然先頭部隊遭到伏擊,但是丁鎮南並沒有責怪付衛民。

要說的話,也怪不了誰。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之前的戰鬥太過順利,沒遇到多少挫折,所以包括丁鎮南在內的官兵全都放鬆了警惕。

當然,換個角度看,這不是壞事。

至少,先頭部隊遭受的損失在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如果在強攻齋普爾的時候,這些問題才爆發出來,麻煩會更大。

關鍵還有,紐蘭遠征航空隊並沒有被擊潰,依然有很強的戰鬥力。

正是如此,在等戰報的時候,丁鎮南聯繫了李天凌,提到了紐蘭遠征航空隊的事情,還讓李天凌去想辦法。

當然,就算丁鎮那沒打電話,李天凌也會去想辦法。

在此之前,準確說是在李天凌到來前,空軍就耗費大量資源,搜尋那些離開特里凡,轉移到梵羅國腹地的紐蘭戰機。只可惜,除了斷定那些威脅巨大的攻擊機部署在西北地區,並且零星的參與了針對巴鐵的作戰行動之外,帝國空軍費了很大的力氣,都沒有能夠確認紐蘭遠征航空隊的部署地點。

按比較可信的判斷,這些攻擊機都部署在齋普爾附近的某座空軍基地裡面。

可問題是,齋普爾附近,只是規模較大的空軍基地就有7座,還有十幾座民用機場,以及大量臨時修建的野戰機場。關鍵是,齋普爾是德城南邊的工業中心,有很多廠房,以及數量衆多的物資倉庫。

顯然,藏匿百餘架攻擊機並不是什麼難事。

正是如此,搜尋紐蘭遠征航空隊的行動在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就偃旗息鼓了。

此外,李天凌在到來後,沒有讓空軍加強搜索力度,或者說沒有來得及處理跟紐蘭遠征航空隊有關的事情。

其實,這很好理解。

畢竟,紐蘭遠征航空隊的主力已經在之前的戰鬥當中被擊潰,只有那些前線攻擊機提前轉移,才逃過滅頂之災。

此外,即便是少量逃走的戰鬥機,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

別說是李天凌,換成任何人,也會把注意力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在丁鎮南去東海岸開闢新戰場之後,如何才能讓西北戰場上的作戰部隊挑起重擔,利用丁鎮南打下的基礎橫掃梵羅國腹地。

現在,出了這樣的事情,不止李天凌,自他以下的空軍官兵都算是丟盡了顏面。

當然,丁鎮南關心的不是李天凌等空軍官兵的面子。

吃了早飯,他聯繫了付衛民,在詢問了先頭部隊的情況之後,提出了一個非常尖銳,不過也很關鍵的問題。

第十七裝甲師能不能按照計劃攻打齋普爾,或者說是否需要增援?

在丁鎮南的逼問下,付衛民給出了一個模棱兩可的答覆。

在保證完成作戰任務的同時,付衛民強調了第十七裝甲師面對的困難,比如這場戰鬥直接就讓兩個主力戰鬥旅遭受重創,即便是沒參戰的那些部隊,也要留下來幫助兄弟部隊收拾殘局。

言外之意,能夠投入進攻的,也就只有3個戰鬥旅。

顯然,只依靠這點部隊,能不能打到齋普爾都是個問題。

不要忘了,就算順勢拿下珀洛迪,接下來還得強攻焦特布爾。

其實,這個答覆沒讓丁鎮南感到意外。

要說的話,這就是付衛民的爲人,任何時候都不會把話說死,更何況這關係到第十七裝甲師的數萬名官兵。

在電話裡,丁鎮南也沒有給付衛民一個明確的說法,只是讓他按原訂計劃行動。

顯然,就連丁鎮南都不得不承認,梵軍的這次反擊行動,打亂了他的作戰部署,不可避免的影響到了後繼行動。

那麼,要想保持原訂的作戰計劃不變,必須對兵力做出調整。

第228章 一廂情願第3章 風雲際會第528章 果斷出手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194章 再接再厲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92章 防空截擊第377章 小小的要求第221章 好景不長第392章 嚴防死守第604章 皇權與相權第193章 挑撥離間第151章 孤注一擲第508章 疑雲重重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173章 憂心忡忡第203章 身殘志堅第475章 宣傳工作第543章 兵分兩路第142章 福兮禍兮第353章 快準狠第465章 表決心第289章 陸軍的備用計劃第536章 狼羣出動第415章 風雨飄搖第59章 深謀遠慮第213章 恐怖的潛力第15章 虎落平陽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450章 第一個準確判斷第25章 淡化處理第158章 狂龍入海第161章 滄海一粟第300章 哥斯拉第282章 內在因素第602章 浮上水面的矛盾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250章 問策第120章 金錢防禦第5章 拳拳到肉第219章 南方爲重第93章 天神是怎麼練成的第141章 一吐爲快第188章 聯邦總統第355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2章 前線備戰第77章 鐵桿盟友第498章 跟隨戰術第275章 帝國的準駙馬第66章 裝甲反擊第27章 年終歲末第190章 援助法案第631章 解脫第553章 海軍基地第197章 論功行賞第627章 束手就擒第241章 盟友助力第149章 迷霧重重第581章 多管齊下第357章 如法炮製第479章 策劃第274章 蓋世英雄第260章 軍事顧問第385章 湊熱鬧第401章 血火戰場第81章 擒賊擒王第533章 變通之法第430章 回到艦隊第130章 緊急呼叫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491章 推動者第72章 最後一炮第383章 玉石俱焚第626章 尼茲的選擇第548章 內患第639章 新的威脅第580章 又猜中了第609章 新式高射炮第72章 斯文野獸第490章 憂心忡忡第265章 應景的第52章 禍根第226章 完成態的艦載機第214章 開門見山第564章 底氣所在第303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159章 箭已離弦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249章 一路狂飆第505章 登陸中轉島第137章 揀來的大便宜第581章 多管齊下第254章 高歌猛進第171章 引領潮流第135章 難以置信第483章 欺騙第113章 內部矛盾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282章 前沿機場第616章 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