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軍事顧問

“查吉特將軍,我明白你的意思。如果沒有其他的事情,我就告辭了。”

在湯普森站起來的時候,查吉特是一臉的茫然,還有點不知所措。

開始,他噼裡啪啦的說了一大通,湯普森始終都是惜字如金,最後纔開口,而且只說了一句就要告辭離開。

這個傢伙也太傲慢了吧。

哪怕他是來自紐蘭共和國的軍事顧問,可是一個小小的少校,怎麼能在上將面前如此無禮呢?

可是,就算紐蘭少校非常的無禮,查吉特也敢怒不敢言。

紐蘭軍事顧問現在炙手可熱,不止因爲受到迪迦拉重用,還涉及很多高級官員與將領的切身利益。

不說別的,就在十多天之前,查吉特才通過湯普森,將自己的幾個子女送上了飛往中立國的外交專機。而現在,他們都已安全到達紐蘭共和國,還得到了由紐蘭當局安排的非常周到的照顧。

見到查吉特沒吭聲,湯普森沒多囉嗦,拿起放在桌上的軍帽就轉身離開了。

其實,在接到查吉特的電話之後,湯普森就已猜到,這個來自北方邦的將軍請他過去的原因。

在此之前,湯普森還接到了一個電話。

來自德城,不過跟梵羅軍方無關,是紐蘭軍事顧問團的傑克遜上校打來的,詢問南方集羣的情況。

關鍵就一件事,南方集羣還能夠堅持多久。

當時,湯普森就預感到,梵羅高層會在近期對軍事部署做出調整,並且爲此徵詢了傑克遜的意見。

顯然,首先需要調整的就是南方戰場。

嚴格說來,在樑夏第五陸戰師攻入古吉邦之後,主戰場已經由西南轉移到南方,而梵羅國的南部地區基本上處於不設防狀態。

南方派系的主力部隊全都部署在烏代布爾,而整個南部地區就沒有一支像樣的,有足夠作戰能力的正規軍!

要說的話,這也跟紐蘭顧問有關。

早在正式參戰之前,迪迦拉就找到以傑克遜爲首的紐蘭顧問,詢問了很多跟軍事戰略有關的問題。

當時,傑克遜就明確告訴迪迦拉,梵軍的兵力根本沒法守住全境。

言外之意,既然需要重點守衛德城所在的西北地區,就必須放棄其他地區,比如佔國土面積一半,地形複雜的南部地區。

如果把有限的兵力分散開來,只會被敵人各個擊破。

其實,迪迦拉找傑克遜詢問對策,也只是走個過場。

做爲一名精明的政治家,迪迦拉不可能不知道,在大戰期間,“孤懸敵後”的梵羅國很難獲得盟國的援助,既然得孤軍奮戰,就必須做好持久戰的準備,在防禦部署上自然得有所側重。

梵羅國所能依託的,其實就是本土的戰略縱深。

雖然國土沒有樑夏帝國那麼廣袤,但是不管怎麼樣,梵羅國都是環梵炎洋地區,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之一,也是整個南方次大陸上最大的國家,而且有高原、河流與山地,地形也比較複雜。

在戰略上,也就是用空間換時間。

其實,這也是跟紐蘭共和國結盟之後,梵羅當局訂下的基本防禦戰略,本土防禦部署全都圍繞該戰略進行。

說得簡單一點,就是在戰爭前期固守待援,在紐蘭共和國的援助到達之後,再發起戰略反擊,奪回丟失的國土,殲滅入侵的強敵,並且與紐蘭大軍一同發起反攻,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

可見,按照該戰略,在戰爭初期,梵羅國只能依託本土作戰。

要說的話,也就是依據這套戰略計劃,以傑克遜爲首的紐蘭顧問團替梵軍策劃了開戰初期的突擊行動。

依託本土作戰,並非單純的防守。

關鍵就是,絕對不能讓樑夏帝國掌握戰爭的主動權,至少在開戰初期,得讓戰爭朝着對梵羅國有利的方向發展。

如果梵軍只是固守本土,那麼以樑夏帝國爲首的東方集團就能夠從容不迫、有條不紊的完成戰前準備,然後在最有利的時候發動進攻。以樑夏軍隊的戰鬥力,恐怕幾個月就能打下德城。

顯然,被動防守就是在等死!

爲此,紐蘭軍事顧問團策劃了突擊巴鐵的作戰行動,意圖通過短促猛烈的進攻,打亂東方集團的作戰部署。

正是如此,梵軍才搶先發動進攻,還一度攻佔了巴鐵的邊境城市。

要說的話,梵軍並沒有嚴格執行顧問團擬定的作戰計劃。

爲了此事,傑克遜去找迪迦拉談了好幾次,還因爲自己的主張沒得到支持,向紐蘭國務院遞交過辭呈。

可惜的是,沒獲得批准。

主要就是,按傑克遜的設想,梵軍在突破了巴軍的邊境防線之後,得繼續推進,逼迫巴軍向腹地收縮,讓巴鐵當局感受到切實的威脅。也只有這樣,才能夠逼迫樑夏帝國向巴鐵提供更多的援助,包括出動主力部隊協助巴軍守衛伊堡等戰略要地,也才能夠達到打破東方集團軍事部署的目的。

只在邊境附近小打小鬧,顯然是無濟於事。

在作戰計劃中,傑克遜反覆強調,不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在突擊行動當中要儘量避免跟巴軍打陣地消耗戰。

可問題是,梵軍根本就沒有執行傑克遜的計劃。

關鍵還有,原因其實是出在迪迦拉的身上!

不要忘了,參與進攻的是中央軍。

讓湯普森一直沒想明白的是,傑克遜在擬定作戰計劃的時候,爲什麼要強調一個原本就不需要提到的問題。

執行首輪突擊任務的作戰部隊肯定是凶多吉少,甚至是有去無回。

按照傑克遜的部署,開戰之後出動的突擊部隊,將一直向巴鐵的腹地推進,直到遭遇巴鐵的主力部隊,或者說直到無法繼續前進。關鍵是,還不能立即撤退,得在巴鐵本土的腹地打一場運動戰。

在戰鬥中,還要儘可能的摧毀巴鐵本土的基礎設施,破壞巴鐵的戰爭潛力。

只要能將巴鐵腹地變成焦土,就算參與突擊作戰的梵軍全軍覆滅,也非常划算,並且爲全面勝利打下基礎。

要說的話,傑克遜的主張並沒錯。

不說別的,只是樑夏帝國的西北鐵路,在過去2個月裡,就已經向巴鐵運送了近千萬噸物資,不但幫助巴軍穩住了戰線,還讓巴鐵民衆恢復了信心。在傑克遜的計劃當中,梵軍得通過突擊行動破壞這條鐵路,準確說是摧毀伊堡北面的橋樑隧道,讓這條鐵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之內無法通車。

只是,傑克遜顯然沒有認真考慮另外一個問題。

中央軍是迪迦拉的嫡系部隊。

讓嫡系部隊當炮灰,迪迦拉會答應嗎?

迪迦拉能夠坐穩總理的位置,在德城隻手遮天,甚至敢於玩弄苦肉計,其實就是依靠中央軍撐腰。

中央軍被削弱,迪迦拉肯定完蛋。

有趣的是,早在擬定計劃的時候,迪迦拉就提出把重點放在西南地區,以攻打卡拉港爲主要目的。

當時,湯普森也向傑克遜提出了這個建議。

道理也很簡單,在西南方向作戰,動用南方派系的軍隊,最多隻需要從中央軍抽調幾支主力部隊南下,充當預備隊,因此就算需要在巴鐵境內鏖戰,犧牲的也是南方派系,對中央軍的影響不大。

至少,迪迦拉不會反對。

可惜的是,傑克遜沒有答應。

主要就是,突擊卡拉港,不但難度大,軍事價值也要小得多,畢竟卡拉港不是首都,沒法跟伊堡相比。

西北鐵路已經通車,海運的戰略意義明顯降低。

此外,在瓜港投入使用之後,卡拉港不再是巴鐵唯一的港口。

至於突擊瓜港,根本辦不到。

除了這層厲害關係,還有一個跟面子有關,讓梵軍高層沒辦法接受的問題。

數十年來,梵軍高層始終把樑夏帝國當成頭號大敵,壓根就沒將巴鐵放在眼裡,更別說將巴軍當成主要的對手。再說了,兩次南方次大陸戰爭,梵軍都輕鬆擊敗巴軍,取得了全面勝利。

正是如此,在過去十幾年裡,梵軍的防禦重點都在北邊,面對的樑夏帝國。

現在,把重點轉向巴鐵,梵軍高層肯定沒辦法接受。

在擬定作戰計劃的時候,梵軍高層就反覆強調。如果把主力派去攻打巴鐵,拿什麼抵禦樑夏大軍?

這個問題,看上去還挺嚴重。

不過,也就只是看上去嚴重。

不要忘了,樑夏帝國部署在西北地區的主力部隊只有一個步兵師,還是山地步兵師,而且平時的戰備級別與裝備水平都不高。即便在戰時,受到交通條件的限制,也要用好幾個月才能增強。

一個兵力不到2萬的山地步兵師,有什麼威脅?

顯然,傑克遜根本沒有搞明白真正的厲害關係。

這一系列因素,最終導致開戰之後的首輪突擊行動,不但沒達成作戰目的,還遭受了不小的損失。

關鍵還有,錯過了奪得戰略主動權的機會!

不過,這也不全是壞事。

梵軍遭受到的挫敗,不但證明了傑克遜的戰略判斷,也讓迪迦拉有所醒悟,開始重視紐蘭顧問的建議。

正是如此,迪迦拉才採納了傑克遜提出的另外一個建議。

放棄南部地區。

準確的說,是把南部地區當成“主戰場”,設法把東方聯軍引誘過去,利用廣袤的德干高原來消耗東方聯軍的兵力。

不然的話,迪迦拉也不會把南方派系的主力部隊全部部署到烏代布爾。

按照傑克遜的設想,南部地區就是決定梵羅國生死的主戰場,因此不管需要耗費多少的兵力,遭受多大的損失,都必須讓東方聯軍把重點轉向南部地區,不然梵羅國就會在幾個月之內戰敗。

道理也很簡單,梵羅國的其他地方根本就無險可守!

此外,還嚴重缺乏戰略縱深。

就拿西北地區來說,德城距離邊境還不到400千米,在樑夏陸軍遠程火箭炮的覆蓋範圍之內。關鍵是,西北地區的地勢較爲平坦,沒有難以跨越的天塹,非常適合以坦克戰車爲主的機械化部隊作戰。

按照傑克遜的推測,在此跟樑夏大軍交戰,梵軍有多少兵力都不夠打!

其實,岡伽羅平原,以及東北地區的情況也是如此。

就算河網密佈,交通條件要糟糕一些,也因爲地勢太過平坦,而難以固守。

此外,內河航道同樣能夠爲敵人所用。樑夏帝國擁有全球最強的海軍,肯定能夠有效的利用內河航運。

綜合這些因素,梵軍才把主力全都部署在本土北部。

可問題是,戰爭的進展,與傑克遜預料的並不相同。

對此,湯普森也是萬分感概。

在此之前,包括傑克遜與湯普森在內,所有軍事顧問都覺得,東方聯軍在南方次大陸這邊的指揮官很有可能來自樑夏帝國的南方戰區,也許是一名陸戰隊的高級將領,畢竟該戰區是以海軍爲主。

此外,常駐巴鐵的第二十四機步師也隸屬南方戰區,首先部署到位的增援部隊是第五陸戰師。

顯然,如果是以南方戰區的作戰部隊爲主,而且由陸戰隊將領擔任指揮官,把重點放在南部地區的概率非常大。

道理也很簡單:梵羅國的南部地區更像是一座深入梵炎洋的半島。

三面臨海,非常適合陸戰隊進行兩棲登陸作戰。

關鍵還有,樑夏海軍擁有制海權,能夠充分利用海軍提供的支援,以及登陸艦隊賦予的戰略機動能力。

當然,還能夠依靠海運,減輕後勤保障的負擔。

有這麼多有利條件,樑夏帝國有什麼理由不選擇在南部地區發力?

要說的話,也就是基於這個判斷,傑克遜才認定能夠在南部地區跟東方集團打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第五十一特混艦隊在東陸心海遭受了重創,接下來,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與第六十一特混艦隊也在霍瓦依羣島攻防戰當中喪失作戰能力,樑夏海軍的作戰能力急劇下滑,剩下的艦隊得用在關鍵方向上,根本就不可能派來支援陸戰隊作戰。更何況,在斯蘭還有軍事基地可以依託。

更加重要的是,波沙灣戰爭的大規模作戰行動提前結束!

這下,不但戰鬥力強悍的第十七裝甲師得到了解脫,樑夏陸軍最富盛名的天才指揮官丁鎮南也能抽身出來。

一時之間,樑夏帝國部署到巴鐵的作戰部隊就達到了3個主力師。

當然,關鍵是,由丁鎮南出任西南戰場司令官,兼任東方聯軍參謀長,統籌指揮南方次大陸上的作戰行動。

要想讓丁鎮南上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結果就是,傑克遜殫精竭慮擬定的戰略計劃直接就成了空談,所有美好的設想全都變成夢想。

第269章 大皇子的心腹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477章 地面突破第357章 如法炮製第471章 寸有所長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573章 防空作戰第163章 神之轉向第275章 帝國的準駙馬第198章 投桃報李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297章 及時雨鄭江明第10章 走投無路第300章 哥斯拉第286章 私下的討論第360章 遭到重創第490章 憂心忡忡第606章 反覆猶豫第9章 海陸分歧第303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508章 疑雲重重第25章 開眼界第575章 最後的反擊第322章 嚴陣以待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594章 折中方案第617章 全速突擊第19章 龍的天空第239章 口頭威脅第492章 爭論第335章 最終的推測第350章 替死鬼第207章 勝乎敗乎第130章 關鍵因素第612章 出征第284章 註定會被遺忘的塵埃第280章 披掛出征第114章 突發事件第227章 哮天第85章 防空戰鬥狀態第340章 片刻的猶豫第198章 定調第556章 一帆風順第191章 拉幫結派第500章 輪番攻擊第269章 大皇子的心腹第329章 疑兵計第86章 關鍵課題第9章 導彈投手第454章 搶先發現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196章 最後一吉第41章 天賦的天花板第73章 防線淪陷第78章 護航作戰第253章 新年的第一天第279章 錦上添花第148章 撲朔迷離第413章 三人成虎第116章 急也沒用第607章 取捨的結果第592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565章 去向不明第25章 淡化處理第160章 大膽前出第603章 回家第142章 福兮禍兮第585章 立足點第29章 大局已定第590章 最後的遠征第144章 是金子總會發光第6章 傷亡慘重第95章 危機關頭第582章 開創歷史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338章 繼續前進第44章 重點栽培第409章 當務之急第105章 早有安排第526章 絕望之餘第119章 獨自爲戰第560章 虛晃一槍第418章 狡猾的丘爾第401章 血火戰場第635章 兵變第561章 顧慮成真第476章 準備階段第13章 預料之中第249章 洛福斯的號召第448章 撤退的信號第12章 前線備戰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第180章 趕盡殺絕第93章 百密一疏第508章 疑雲重重第301章 錯亂的步點第616章 利益最大化第178章 戰略欺騙第82章 不謀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