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變化萬千

在11日清晨,劉尊山就跟隨第一批增援部隊,搭乘重型直升機去了前線。

對留在卡拉港的丁鎮南來說,還要耐心的等待10多個小時,到傍晚的時候才能收到佔領代奧格爾的消息。

嚴格說來,其實只是控制了這座城鎮。

爲了避免不必要的傷亡,劉尊山在到達前線後,就安排戰俘前去勸降,讓還在城區裡負隅頑抗的民兵繳械投降,保證不會危害民衆的人身安全,還會在佔領期間,爲平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正是如此,隨着民兵在中午之前向陸戰隊投降,攻打代奧格爾的戰鬥就宣告結束了。

只是,陸戰隊沒有進駐城區,仍然駐紮在城外,繼續通過控制路口來封鎖城區,阻止代奧格爾的居民外出。

此外,就是切斷了唯一的電話線,以及收繳了所有的無線電設備。

畢竟,陸戰隊在城外修建的軍事設施,一覽無餘的展現在居民的眼前。沒人敢保證所有居民都會老老實實的充當旁觀者,不會受到某種特殊感情的影響,把觀察到的情況告訴幾十千米外的梵軍。

爲了安撫情緒,陸戰隊還在城外設置了3處救濟站,向代奧格爾的居民提供包括基本醫療救治在內的人道主義服務。

此後,劉尊山還安排了巡邏部隊,向遭受戰火影響的居民發放用來兌換食物等生活用品的物資券。按照基本的佔領法則,只要當地居民接受由佔領軍提供的食物,也就等於承認了佔領軍的合法地位。

相對而言,爲幾千居民提供食物,肯定比武裝佔領的成本低。

總而言之,主要任務就是讓代奧格爾的居民老老實實的呆在城區裡面,別給陸戰隊製造麻煩。

除此之外,也就是安置戰俘。

雖然能讓戰術運輸機在返航的時候把戰俘送往巴鐵,但是丁鎮南沒有答應,也就只能安排直升機送往巴爾梅爾。

所幸的是,第141步兵師已經被擊潰,倖存的官兵大多向南逃跑,主動來代奧格爾投降的是少之又少。抓獲的戰俘,大多是在10日反擊行動中沒能撤走的傷員,而且主要還是輕傷員。

關鍵就是,很多重傷員沒能活到獲得救治的那一刻。

此外,在巴爾梅爾那邊,之前就修建了一座戰俘營,關押了上千名在攻打巴爾梅爾時抓獲的梵軍官兵。

把這些事情安排好之後,就已經是11日傍晚。

收到劉尊山發來的戰報,丁鎮南並沒感到意外,不過也沒有半點驚喜。嚴格說,還稍微有點失望。

不是陸戰對錶現得不好,而是表現得太好。

到11日傍晚,到達代奧格爾的作戰部隊已經達到了5個營,其中1個還是裝甲營,而且在當天晚上,還會有包括第二個裝甲營在內的3個營到達。總體上,兵力投送速度比計劃的快了12個小時。

關鍵就是,梵軍的反擊沒有預期猛烈,守衛代奧格爾的民兵幾乎沒有抵抗,消耗的彈藥等物資並不多,極大減輕了後勤保障負擔,也才能在不增加運量的情況下,運送更多的作戰部隊。

可問題是,這並非好事。

不要忘了,突襲代奧格爾的目的,其實是要把烏代布爾的梵軍主力引出來,利用堅固的防禦陣地打一場殲滅戰。

要想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得具備一個前提條件。

代奧格爾還能守住,或者發起反擊就能夠擊潰敵人。

如果代奧格爾已經淪陷,敵人站穩了腳跟,反擊的勝算不大,梵軍就未必會在此浪費寶貴的兵力。

按照丁鎮南的設想,在最初階段,其實是圍而不攻,讓守衛代奧格爾的梵軍向烏代布爾發出增援請求。雖然這不是長久之計,畢竟代奧格爾是一座小鎮,本身價值並不大,但是在突擊行動初期,特別是在陸戰隊建好防禦陣地之前,代奧格爾守軍發出的增援請求是梵軍出動主力部隊的關鍵理由。

當然,丁鎮南做的預判也有問題。

守衛代奧格爾的不是正規軍,僅僅是幾百名武裝起來的民兵。

至於第141步兵師,駐紮在代奧格爾南面,離城區有差不多30千米,根本無法在遭到襲擊之後進駐城區。

正是如此,劉尊山才安排陸戰隊在10日夜間向南反擊,尋找梵軍的主力部隊。

按照劉尊山的設想,只要能找到梵軍,不管是撤回來守衛機降場,還是說發起進攻,都能夠按照原訂計劃,逼迫烏代布爾的梵軍主力部隊北上,從而在代奧格爾南面與陸戰隊決一死戰。

哪裡想到,第141步兵師僅僅堅持了一個白天,沒等陸戰隊南下就已潰不成軍。

此外,梵軍的3個主力師是從阿拉瓦利嶺西邊北上,因爲不會從代奧格爾經過,所以不存在必須得強攻代奧格爾的可能。

就算烏代布爾那邊還有十幾個師,也未必會派出來。

只要梵軍死守烏代布爾,突擊佔領代奧格爾將變得毫無意義。

此外,如果梵軍加強在西邊,比如巴利的防空力量,還會對空運航線構成威脅,從而逼迫陸戰隊放棄代奧格爾。

要說的話,等梵軍回過神來,根本不需要動用防空部隊,在巴利的南面部署一些使用單兵防空導彈的防空小組,就能對低飛的重型直升機構成威脅,讓陸戰隊放棄效率更高的垂直空運。

那麼,接下來該怎麼打?

在擬定計劃的時候,丁鎮南就針對這種情況制訂了幾套預案。

比如,在兵力達到一定規模之後,沿着鐵路線南下,通過強攻烏代布爾逼迫梵軍的主力部隊出戰。因爲是依託鐵路作戰,所以後勤保障的問題不會太大,最多不過讓“運-15A”送幾臺小型機車過去。如果能夠奪取烏代布爾北郊的列車場站,奪取停在那裡的車皮,那就更加理想了。

哪怕兵力不夠,也能發起第二次空中突擊,比如說攻佔烏代布爾東邊的吉多爾格爾,切斷岡伽羅平原通往烏代布爾的鐵路線。因爲大部分生活物資,尤其是糧食,主要來自岡伽羅平原,所以烏代布爾的梵軍別無選擇,必然會動用主力部隊發起反擊,也就能在吉多爾格爾與之決戰。

可問題是,現在的局面跟丁鎮南的戰前預測有一些差別。

強攻烏代布爾?

按照計劃,至少需要用3天,甚至是5天,才能向前線運送足以發動大規模地面進攻的作戰部隊。

關鍵,也就是必須得用“運-15A”空運的主戰裝備,即“運-15A”的數量,直接決定了大規模空運的效率。

可惜的是,根本就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可用!

按前線反饋的信息,從烏代布爾出發,向西進發的梵軍主力部隊已經停了下來,而且巴利方向的梵軍也在調整部署。就算梵軍還沒搞清楚情況,仍然認爲東方聯軍在代奧格爾只是佯攻,那也只是暫時的。到了12日,梵軍肯定會發現,東方聯軍通過戰略空運向代奧格爾運送主力部隊。

到時,梵軍就會動用防空力量封鎖前往代奧格爾的空運航線。

此外,還會使用戰術彈道導彈等遠程武器,打擊代奧格爾的地面部隊。

正是如此,在丁鎮南擬定的計劃當中,將在11日夜間把一個“神箭手”防空營部署到代奧格爾。

可問題是,這無法解決主要問題。

只要斷定聯軍的主力部隊在代奧格爾,梵軍就會把主力部隊撤回烏代布爾,而且會依託陣地死守這座戰略重鎮。

接下來要做的,也就是加強防禦部署,等聯軍發動地面進攻。

關鍵還有,梵羅空軍還沒被徹底打垮。

此外,紐蘭遠征航空隊的一部分作戰飛機,就部署在齋普爾附近,其中包括100多架前線攻擊機。

在此之前,這些紐蘭空軍的A-10A已經在西北戰場讓聯軍嚐到了苦頭。

也就是說,如果不得不強攻烏代布爾,肯定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做準備。

至於另外一種選擇,發起第二次空中突擊,在空中威脅沒有完全解除的情況下,根本就不用考慮。

與參謀討論了一個晚上,在否決了之前擬定的所有預案之後,纔有參謀提出一個看上去行得通的辦法。

暫停運送地面部隊,先把遠程炮兵送過去。

哪怕遠程火箭彈的價格十分昂貴,制導火箭彈更貴,也比出動航空兵,使用精確制導彈藥來打擊敵人划算。

不說別的,遠程炮兵至少不存在被敵人“擊落”的可能。

此外,空運彈藥也相對較爲容易。

只要部署到代奧格爾的遠程炮兵投入戰鬥,那麼不管梵軍的指揮官怎麼想,都要面對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要不了幾天,部署在烏代布爾附近的梵軍主力部隊都將因爲遭到炮擊而喪失作戰能力。

那麼,等着捱打嗎?

除非梵軍打算放棄烏代布爾,以及距離代奧格爾400千米的所有軍事據點,不然就必須奪回這座軍事重鎮。

顯然,梵軍不可能放棄。

不要忘了,齋普爾距離代奧格爾也就300千米出頭,因此部署在齋普爾附近的中央軍主力部隊全都在遠程火箭炮的打擊範圍之內。關鍵是,梵羅當局把中央軍的主力部隊部署在齋普爾,其實就是爲了避開第三十三步兵師的遠程火箭炮,避免在開戰之後,因爲遭到炮擊而喪失作戰能力。

由此可見,在遠程炮兵部署到位之後,梵軍就別無選擇。

正是如此,丁鎮南才採納了這個建議,而且立即對作戰部署做出調整,還親自給劉尊山下了命令。

在11日夜間最後一輪空運,60架“運-15A”將30套遠程火箭炮送到了代奧格爾。

總共30輛PH-300B式發射車與30輛PZ-300A式彈藥裝填車。

其實,這支遠程火箭炮部隊來自第十七裝甲師。

道理也很簡單,PH-300由陸軍投資研製,只提供給陸軍的主力部隊。

在大戰爆發前,陸戰隊並沒有採購這種遠程火箭炮,而在大戰爆發之後採購的,要明年才能交付。

如果不是大戰爆發,陸戰隊也不會採購遠程火箭炮。

畢竟,陸戰隊在需要遠程火力支援的時候,可以動用航空兵,或者讓海軍戰艦發射巡航導彈。再說了,對於主要在濱海地區作戰的陸戰隊來說,對遠程支援火力的要求肯定比不上陸軍。

此外就是,PH-300實在太過笨重。

裝上12枚遠程火箭彈之後,PH-300B的戰鬥重量達到了46噸,比ZT-88DG還要稍微重一點。

當然,PH-300的戰鬥力肯定無庸質疑。

跟A型比,PH-300B的最大改進,也就是能使用制導火箭彈,獲得了對固定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能力。

其實,現在列裝的PH-300B都是由A型改造而來,主要就是增加了衛星定位系統,提高了發射車的定位精度,確保在使用制導火箭彈的時候,不需要其他平臺協助,能自行獲取火控信息。

要說的話,也就是以全球定位衛星爲基礎的精確知道技術的出現,才讓遠程火箭彈具備實戰價值。

不要忘了,火箭炮的誤差比身管火炮高出了幾個數量級。

通常,火箭彈的誤差能夠達到射程的千分之五,就算對彈道進行修正也不會低於射程的萬分之五。

也就是說,射程爲100千米的火箭彈誤差在50米到500米之間。

其實,這還是理想情況。

如果射程提高到400千米,誤差將超過200米,甚至能達到2000米,而大口徑火箭彈的殺傷半徑一般才幾十米。

正是如此,在作戰使用當中,火箭炮都是通過齊射來覆蓋目標所在的區域。

如果射程不遠,齊射還能夠解決問題。

只是,當射程提高到400千米的時候,齊射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畢竟大口徑火箭彈本來就非常昂貴。如此一次需要發射數十枚,甚至是數百枚火箭彈才能摧毀目標,效費比肯定很低。

其實,也就是受此影響,帝國陸軍一直都不是很重視遠程火箭炮。

當初研製PH-300,更多的是爲了解決有無的問題,或者說在面向南方次大陸作戰的時候需要一種射程比炮兵高出一個數量級的支援火力,用來替代受高原環境影響,無法部署到位的空中力量。

要想提高遠程火箭炮的作戰效率,就必須在火箭彈上下功夫。

採用傳統制導設備,只是成本就法讓軍方接受。

用採購導彈的錢購買火箭彈,爲什麼不直接購買導彈呢?

要說的話,也就是在“指南針”全球定位衛星系統誕生之後,帝國陸軍才找到了低成本解決方案。

當然,初期小批量生產的單價也不低。

正是如此,PH-300B暫時只裝備南方次大陸這邊的主力部隊,生產出來的制導火箭彈更是隻用於對梵作戰。

一個加強營的規模,足夠讓烏代布爾的梵軍遭受滅頂之災了。

只要彈藥充足,這30門PH-300B能夠在幾天之內,讓射程範圍之內的任何一座大城市變成廢墟!

第521章 有勇有謀第330章 向前或向後第20章 全能人才第11章 快馬加鞭第278章 外強中乾第304章 傾巢而出第281章 被迫的主動請纓第553章 海軍基地第125章 突襲得手第338章 繼續前進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221章 羣策羣力第332章 投奔紐蘭的田實第267章 三方戰略計劃第225章 重戰稱雄第3章 酒壯慫人膽第572章 關鍵之戰第358章 趕盡殺絕第560章 虛晃一槍第245章 明爭暗鬥第167章 制海利器第381章 中流砥柱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395章 面面俱到第140章 擔憂成真第138章 官兵狀態第45章 傷離別第25章 開眼界第208章 替代之選第141章 電磁干擾第422章 時間緊迫第396章 狹夷兒皇帝第147章 僞裝欺騙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263章 老交情第164章 對攻局面第86章 關鍵課題第93章 天神是怎麼練成的第357章 如法炮製第355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1章 圍追堵截第12章 賭徒的舞臺第94章 大禍臨頭第422章 時間緊迫第437章 不成功則成仁第587章 運氣因素第268章 各懷鬼胎第258章 廣闊胸懷第141章 一吐爲快第624章 利益使然第356章 尾隨而至第467章 取捨第153章 有限目標第375章 獨樹一幟第237章 遲到六天的情報第174章 迎頭相遇第631章 解脫第84章 飛行巴士第140章 防不勝防第161章 未戰先怯第612章 出征第451章 多此一舉第191章 提前開始第23章 陸戰之王第205章 宿醉醒來第630章 殊榮第189章 乾着急第260章 軍事顧問第85章 防空戰鬥狀態第254章 高歌猛進第316章 大戰局第61章 勁敵出現第70章 生死一線第74章 全面退守第126章 以身作餌第272章 賜婚第622章 逃亡首相第384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20章 打賭第108章 再接再厲第43章 大戰之局第141章 電磁干擾第286章 私下的討論第75章 實戰的門檻第180章 趕盡殺絕第21章 恥辱第45章 主動撤離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530章 求穩第63章 妙招第615章 崩潰的王國第117章 攻心之戰第249章 一路狂飆第624章 利益使然第534章 靈活應變第79章 佯攻行動第172章 死得悄無聲息第146章 主炮開火第568章 圍困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