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各爲所戰

圍繞着代奧格爾進行的戰鬥,從一開始就打得異常激烈。

在15日上午,也就是前鋒部隊遭到伏擊之後幾個小時,梵軍又派出了一個旅,對代奧格爾發起攻擊。

不過,這次出動的是步兵旅。

受崎嶇的地形限制,推進速度也不是很快。

顯然,梵軍的目的並不是派遣該旅去收復代奧格爾,梵軍的指揮官再差勁,也不會指望用一個只有3000多人步兵旅消滅幾個帝國陸戰營。至於其真實目的,顯然是想通過進攻搞清楚陸戰隊的防禦部署。

比如遠程火箭炮的部署地點。

不要忘了,梵羅空軍已經喪失制空權,即便是紐蘭遠征航空隊也難以挽回頹勢,因此之前依託的空中偵察已經無法發揮作用。至於紐蘭的偵察衛星,哪怕已經在重新組網,暫時也無法爲梵軍提供戰術級別的戰場情報。相對的,梵軍在遠程炮戰當中,能夠依託的也就只有反炮兵雷達了。

可見,梵軍的戰術非常簡單。

通過地面進攻引誘帝國陸戰隊的火炮開火,在反炮兵雷達確定了方位之後,再讓自己的遠程火炮開火還擊。

爲此,梵軍出動了20多門從西駱沙引進的2S7自行加農炮。

這種口徑203毫米的加農炮,最大射程達到驚人的37千米,而使用火箭增程彈還能提高到47千米。

西駱沙研製這種“變態”的重炮,就是爲了彌補空中打擊力量的不足。

爲了獲得足夠遠的射程,不得不犧牲其他性能。比如省略了炮塔,直接把火炮裝到履帶式底盤上,讓炮手暴露在外,也就很容易在戰鬥中受到傷害。又比如,因爲裝填設備過於的簡陋,其實際戰鬥射速極低,每2分鐘才能夠打出一發炮彈。只不過,比起短得可憐的身管壽命,這些都不是問題。

在全裝藥發射高爆榴彈的情況下,身管壽命纔可憐的500發。

對一門加農炮來說,這確實個大問題。要知道,同時代的坦克炮,身管壽命也基本上在1000發以上。對於使用頻率更高的壓制火炮來說,身管壽命一般都在2000發以上,好一些的能達到5000發。

正是如此,西駱沙陸軍只採購幾百輛。

在遠程火箭炮與戰術彈道導彈的技術成熟,特別是價格降下來後,西駱沙陸軍淘汰了所有的2S7,準確說是當成二手裝備出售給其他國家。這其中,就有渴望獲得遠程壓制火力的梵羅陸軍。

有趣的是,梵羅陸軍採購2S7的目的,其實是用來取代已經服役10多年,從紐蘭共和國進口的M107自行加農炮。按照西駱沙陸軍介紹,2S7的射程比M107遠15千米,更適合遠程炮戰。

關鍵還有,2S7比競爭對手,也就是紐蘭的M110便宜得多。

可實際上,2S7沒有取代M107。

此外,在採購2S7之後,只過了3年,梵羅陸軍就掏錢購買了M110,而且採購量遠遠超過2S7。到目前爲止,梵羅陸軍購買了1200門M110,而且全部用來裝備中央軍與北方派系的主力部隊。

也就是說,M110纔是梵羅陸軍大口徑火炮的絕對主力。

至於2S7,就算還沒有退役,也只裝備南方派系的作戰部隊,而且這些火炮的狀態一直不太理想。

嚴格說來,梵軍採購的這些2S7從來沒有達到西駱沙宣稱的服役狀態。

也沒什麼好奇怪的,2S7已經停產快10年了,而且還在使用這種火炮的,只有梵羅陸軍等少數軍隊。因爲缺乏零部件,特別是梵羅國無法生產的炮管,所以這些2S7基本處於半退休狀態。

讓2S7收到冷落的,還有更加嚴峻的彈藥難題。

要達到37千米的最大射程,不但需要全裝藥發射,還要使用棗核彈,而這種炮彈的產量總共還不到20萬發。除掉西駱沙陸軍消耗掉的,落到梵羅陸軍手上的,恐怕連10萬發都沒有。

至於自行生產,以梵羅國的那點工業實力,也就是說說而已。

此外,只有全裝藥發射,並且使用火箭增程彈,射程才能夠達到47千米,而火箭彈的產量更少,也更加昂貴。

與昂貴不成正比的,是火箭增程彈的作戰效能。

因爲誤差更大,所以就算火箭增程彈有更遠的射程,也不是很受歡迎,畢竟打不準,打得再遠都沒用。

關鍵還有,火箭彈的裝藥量普遍較低,威力要比常規炮彈差一些。

其實就是因爲太貴,梵羅陸軍沒有從西駱沙批量採購203毫米火箭增程彈。

使用普通炮彈,2S7的最大射程僅33千米,而M107能達到32千米。因爲在最大持續射速、彈着偏差與身管壽命等方面都遠遠優於2S7,加上彈藥供應更充足,所以梵羅陸軍才讓M107繼續服役。至於後來採購M110,其實是用來替代2S7,彌補M107彈種單一與彈藥威力不足的缺陷。

只是,千萬不要小看這種大口徑火炮。

不說別的,高達33千米的射程,依然讓帝國陸軍現役身管火炮望塵莫及。

別說AL-100A這類超輕型榴彈炮,即便是採用45倍徑身管的ZS-86R,使用普通炮彈的有效射程也才20千米出頭,要使用火箭增程彈才能超過33千米,而帝國陸軍同樣不喜歡使用火箭增程彈。

顯然,與2S7對抗,AL-100A肯定佔不到便宜。

其實,這也是梵軍將炮兵陣地設在30千米之外的主要原因。

在這個距離上,2S7能覆蓋整個野戰機場,而部署在野戰機場附近的AL-100A卻夠不着2S7。

至於PH-300B,就算使用普通火箭彈,射程能達到70千米,也沒有什麼價值。

關鍵就是,大口徑火箭炮的射擊準備時間橫長,而且從戰鬥狀態轉爲行軍狀態所花的時間多得多。即便是部署在預先設置好的陣地上,PH-300B的轉換時間都超過了10分鐘,而機動到500米之外至少需要15分鐘。這就意味着,PH-300B有很大的可能無法避開敵人的反擊炮火。

其實,AL-100A也一樣。

要說的話,陸戰隊就沒有在代奧格爾部署適合進行炮戰的自行榴彈炮。

不是說帝國軍隊沒有自行榴彈炮可用,而是沒有部署到代奧格爾,或者說之前覺得沒有這個必要。

如果不是臨時調整,甚至不會在代奧格爾部署PH-300B。

畢竟防區就那麼大,能夠部署炮兵的地方不多。

再說,只有“運-15A”能夠向代奧格爾運送戰鬥全重超過30噸的自行榴彈炮,因此要向前線部署自行榴彈炮,那麼送到前線的主戰坦克或者步兵戰車就得減少,而陸戰隊顯然更想獲得後兩種主戰裝備。

關鍵還有,陸戰隊就沒想過要跟梵軍進行炮戰。

其實,炮戰本身一直不是帝國軍隊的強項。

別看帝國海軍一直都有巨炮情節,非常重視大口徑艦炮,而且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中,帝國陸軍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炮兵部隊,巔峰時期裝備了差不多20萬門各種口徑的火炮。可是在大戰之後,特別是空軍成立,新的陸軍航空兵誕生之後,帝國陸軍對重炮的熱情頓時就一落千丈。

不說別的,除了從東駱沙引進許可證生產的ZS-86R,帝國陸軍炮兵部隊的主力,竟然是在20多年前設計,已經進行了3次升級改進的ZS-66式150毫米自行榴彈炮,而且按照帝國陸軍的規劃,ZS-66肯定還要進行第四次升級改進,繼續服役30年,到時候會不會被全新設計的自行榴彈炮取代都還是個問題。

主要就是,火炮在帝國陸軍支援火力體系當中的地位是越來越低,而研製、採購與裝備一種全新的自行榴彈炮,需要突入數十億,甚至上百億金元。對於分到的軍費本來就不多的陸軍來說,這是一個非常承重的負擔。相對的,在帝國陸軍的裝備項目中,優先權在自行榴彈炮之上還不少。

此外,炮兵不是唯一的支援火力。

能夠取代炮兵,或者說比炮兵更加優越的支援平臺實在是太多了,比如陸航的武裝直升機與空軍的前線攻擊機。

不是說炮兵沒有存在的價值,而是現役的火炮已經夠用。

當然,炮兵在效費比方面的優勢,暫時還不會被其他的支援平臺超越。

至於壓制與消滅敵人的遠程炮兵,其實是突擊航空兵與前線航空兵的任務。

正是如此,在站穩腳跟之後,陸戰隊就把一個突擊航空營的20多架“直-7W”部署到代奧格爾。

這是陸戰隊最新式的武裝直升機。

雖然是由已經服役20多年的“直-7”改進而來,但是跟之前的“直-7”相比,W型的變化非常巨大,只是起飛重量就增加到11噸,成爲了貨真價實的重型武裝直升機,戰鬥力也是水漲船高。

此外,在升級火控系統之後,“直-7W”能使用陸軍與陸戰隊的所有彈藥,包括由陸軍投資研製,之前只提供給陸航武裝直升機使用的KD-28型重型反坦克導彈,對地打擊能力得到大幅度增強。

關鍵還有,空軍已經將一個大隊的24架“攻-9B”部署到巴爾梅爾的野戰機場,聽從前線指揮官調遣。

因爲作戰半徑由600千米縮短到300千米,所以“攻-9B”不但能夠滿載彈藥起飛,戰場巡邏時間也提高到了2個小時。24架“攻-9B”輪番出動,能夠確保在任何時候,至少都有4架在空中待命。

接到召喚之後,這些攻擊機能在15分鐘之內,將攜帶的幾噸彈藥全都投出去。

不過,讓“攻-9B”發揮出戰鬥力的,其實是另外一種飛機。

沒錯,就是“指-10AG”聯合指揮機。

在波沙灣戰爭當中,“指-10A”就已大展風采,在空中打擊與地面作戰階段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按丁鎮南給出的評價,如果沒有“指-10A”,發動地面進攻之前的空中打擊行動至少得延長一個月,而且會在地面進攻當中遇到更大的麻煩,遭受更大的損失,以及耗費更多的時間。

正是如此,“聯合指揮機”是公認的改變了戰爭模式的新式作戰平臺之一。

也就是因爲獲得極高的評價,所以“指-10A”獲得了最高優先級,是必須得達到規定產量的戰略機種之一。

此外,還在大戰爆發之後進行了一次小範圍的改進。

主要就是增加了跟作戰飛機進行聯絡的戰術數據鏈,優化了雷達成像算法,能同時指揮更多的攻擊機作戰,具備了探測低空飛行目標,也就是直升機的能力,而且能夠引導戰鬥機前去攔截。

因爲改進的幅度並不大,而且是在現役的“指-10A”上進行升級,所以並沒有採用新的編號。

在代奧格爾西邊大約200千米外,始終都有1架“指-10AG”在萬米高空徘徊。

之前就是“指-10AG”發現了梵軍的裝甲部隊,並且根據合成孔徑雷達拍攝的照片,對梵軍的兵力規模做出了大致判斷。至於那些大口徑火炮,肯定是重點監視對象,一舉一動都逃不出“指-10AG”的火眼金睛。

在梵軍地面部隊發動進攻前,“指-10AG”就把獲取的戰場信息發給前線指揮官,還同時聯繫了在前方待命的攻擊機。因爲彭宇輝上校在此之前下了命令,要求所有的作戰部隊聽從他的指揮,所以“指-10AG”上的聯合作戰指揮官沒有遇阻代跑,只是讓4架攻擊機進入到戰鬥狀態。

快要到中午的時候,梵軍的進攻部隊才推進到陸戰隊的防線前沿。

等到梵軍發起進攻,彭宇輝才發出戰鬥開始的命令。

大約在12點30分左右,分成2個編隊的8架“攻-9B”對部署2S7的炮兵陣地發起了攻擊。因爲彈藥很充足,而且擔心被單兵防空導彈攻擊,所以這些攻擊機都是在幾十千米之外發射的短程空地導彈。在進行第二輪補充轟炸的時候,才使用投擲距離只有幾千米的激光制導炸彈。

結果就是,20多門2S7還沒有來得及開火,就被“攻-9B”給一鍋端了。

隨後,部署在代奧格爾的AL-100A用持續的高強度炮擊,讓正在攻打陸戰隊防線的幾千名梵軍遭受了滅頂之災。

兇猛的覆蓋式炮擊,摧枯拉朽一般的摧毀了梵軍官兵的鬥志。

下午2點不到,梵軍的進攻行動宣告結束。

因爲發起進攻的是步兵,沒有威脅巨大的裝甲力量,所以在梵軍退卻之後,彭宇輝沒讓前沿部隊趁勢反擊。

關鍵還有,空軍牽頭的打擊行動即將開始。

由8架“攻-9B”發起的攻擊只是開胃菜,更像是在試探梵軍的反應,尤其是梵羅空軍是否願意應戰。

顯然,在空軍願意出力的情況下,陸戰隊的官兵自然願意在一旁觀戰。

不管怎樣,空中打擊最多能幾百敵人,而在空中打擊結束後,仍然得由地面部隊去打掃戰場。

第359章 果斷出擊第214章 開門見山第214章 開門見山第443章 一意孤行第602章 浮上水面的矛盾第205章 宿醉醒來第8章 試探虛實第145章 捨本逐末第106章 如有神助第40章 全票通過第292章 大婚將至第272章 賜婚第323章 死纏爛打第272章 賜婚第577章 會師第53章 全線潰退第424章 消失的航母第461章 見好就收第399章 登陸塞島第19章 一驚一喜第146章 主炮開火第77章 一錘子買賣第308章 替身第50章 速歸第415章 風雨飄搖第153章 有限目標第428章 涉險過關第43章 討教第62章 再相逢第91章 敵機來襲第249章 洛福斯的號召第384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109章 豁然開朗第442章 二號主角第140章 擔憂成真第164章 巨炮之怒第253章 攻堅利器第169章 第三隻眼睛第82章 反擊行動第60章 雙子星第173章 自找沒趣第310章 大婚之日第53章 自作自受第84章 天馬行空與腳踏實地第42章 突然發難第237章 各取所需第261章 兩場談判第324章 苦肉計第3章 酒壯慫人膽第123章 環環相扣第33章 踹門之戰第356章 尾隨而至第161章 滄海一粟第437章 不成功則成仁第221章 羣策羣力第191章 拉幫結派第450章 第一個準確判斷第594章 折中方案第273章 苦命的公主第239章 緊急叫停第140章 防不勝防第166章 一語成讖第83章 三駕馬車第260章 心深似海第307章 攜手合作第224章 回家喝粥第198章 定調第506章 強攻第289章 陸軍的備用計劃第81章 一招輸招招輸第103章 禍不單行第353章 快準狠第118章 戰術調整第26章 怪人第160章 大膽前出第10章 鬼使神差第4章 一發入魂第112章 必死信念第328章 一分爲三第56章 幻想破滅第57章 先驅第46章 四人同框第313章 司令官就位第428章 涉險過關第639章 新的威脅第181章 萬事俱備第37章 地面部隊第620章 秘密任務第406章 實彈打靶第60章 輾轉歸隊第554章 力量倍增器第97章 全新視角第132章 兵力調整第199章 戰略方案第279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第251章 橫衝直撞第206章 誤打誤撞第512章 真相大白第626章 尼茲的選擇第245章 空中炮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