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曾經心動

用戰略偵察機執行對海搜尋任務?

在研製“暗夜鳳凰”的時候,空軍確實發出過邀請,讓海軍加入進來,共同承擔昂貴的研製費用。

最初,也就是按照截擊機進行研製的時候,海軍確實動過這樣的心思。

不要忘了,海軍一直把艦載戰鬥機當成截擊機使用,也特別看重高空高速性能,反到不是很重視空軍看重的敏捷性。事實上,早在第二次全球大戰時期,帝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就特別笨重。即便在戰後,這個傳統都沒有改變。很明顯,高空高速截擊機對海軍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只是,在深入瞭解之後,海軍打了退堂鼓。

道理也很簡單,即便按照截擊機設計,“暗夜鳳凰”在立項時定下的指標都遠遠的超過了海軍的承受能力。比如起飛重量肯定不會低於60噸,甚至有可能達到80噸,而海軍能接受的上限是40噸。

當然,糟糕的低空低速性能,也限制了其部署範圍。

就算買了,也只能部署在陸地上。

這麼重的飛機,不但沒辦法從航母上起飛,也無法在航母上降落,海軍顯然不會爲岸基航空兵單獨採購高空高速截擊機。畢竟對海軍而言,陸地上也沒有多少值得用高空高速截擊機保護的重要設施。再說了,按照以往的規矩,海軍岸基航空兵的戰術部隊在戰時要服從空軍的指揮。

其實,就是這個自第二次全球大戰期間延續下來的規矩,讓海軍在發展岸基航空兵的時候非常的小心。即便到現在,岸基航空兵也沒有直屬戰術戰鬥機部隊,所有的戰術飛機都編在艦載航空兵裡面,只是臨時部署在地面。以海軍航空站航爲基地的,都是屬於遠程航空兵的巡邏機。

受此種種影響,海軍非常乾脆的拒絕了空軍的邀請。

只是,海軍一直都在關注該項目。

關鍵就是,帝國海軍打造的反艦制海作戰體系,確實需要一種類似於“暗夜鳳凰”的高空高速偵察機。

依靠偵查衛星?

顯然,這只是說說。

和平時期,問題還不大,畢竟在三個超級霸權之外,沒有哪個國家擁有自己的,而且足夠先進的航天技術。

不說別的,連迢曼帝國都差了點火候,最多算第二梯隊。

雖然航天技術就起源於迢曼帝國,第一枚彈道導彈就由迢曼帝國製造,此後各國的運載火箭技術,或多或少都跟迢曼帝國的V2彈道導彈存在瓜葛,但是在戰後,迢曼帝國很快就被拋下了。

發展至今,迢曼帝國只掌握核心技術,很多相關產業都得依靠西陸集團的盟國。

比如,大推力的煤油液氧發動機就來自西駱沙,而主要用在小型火箭,以及戰術彈道導彈上的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以洛克國見長,空間探測技術則依靠布蘭王國,即便是其主要的宇航發射基地,即位於南孤大陸北部的航天城,都是洛克國的殖民地,並且在戰後成爲了洛克國的海外省。

可問題是,帝國海軍需要考慮的,顯然不是和平時期的制海任務。

要說的話,和平時期也不存在這樣的需求。

放眼全球,除非打全球大戰,不然還真沒有需要依靠偵查衛星協助海軍進行制海作戰的可能。

戰爭時期,那就不同了。

顯然,帝國的主要對手,比如紐蘭共和國,擁有非常先進的航天技術,具備摧毀軍事衛星系統的能力。

可見,偵查衛星根本靠不住。

在這個問題上,西陸集團的做法就能說明問題。

按照西陸集團,準確說是迢曼海軍的作戰方案。如果全球大戰是突然爆發,特別是樑夏帝國發起突襲,那麼留給迢曼海軍的時間其實只有幾個小時,即迢曼海軍必須在這短短的幾個小時內,摧毀對其構成致命威脅的樑夏艦隊。如果失敗了,或者錯失了機會,迢曼帝國必然會戰敗。

關鍵就是,在有預謀的發動戰爭的情況下,樑夏帝國有能力在幾個小時之內摧毀或者癱瘓西陸集團的衛星系統。

正是如此,除了大力發展海洋監視衛星外,西陸集團還很重視遠程偵察機,以及能夠有效利用這些偵查平臺的戰術。

關鍵體現在戰術應用上。

平時,無論在什麼時候,只要帝國的艦隊離開軍港,或者是進入能夠攻擊西大陸的北夕落洋,總會有幾艘西陸集團的間諜船趕到,並全程尾隨。在靠近西大陸的時候,還會有遠程偵察機趕來湊熱鬧。通常是24小時不間斷的跟蹤監視,一直到帝國艦隊轉向返航,或者遠離西大陸。

此舉,就是爲了隨時隨地都能掌握帝國艦隊的行蹤,確保在戰爭突然爆發之後,能立即發起攻擊。

別看這套戰術十分粗暴,卻非常管用。

幾十年來,特別是在波伊戰爭結束後,帝國艦隊就很難,其實是再也沒能在不被察覺的情況下靠近西大陸。

只是,帝國海軍顯然不會採用如此“野蠻”的辦法。

對付紐蘭海軍,這個辦法也未必管用。

主要就是,東望洋太過遼闊,其面積相當於地球的一半!

再說,紐蘭海軍把一半的戰艦部署在夕落洋上,北夕落洋又不是那麼寬敞,距離帝國本土更是十萬八千里。

按照帝國海軍估算,如果採用西陸集團的伴隨跟蹤戰術,至少得裝備300艘間諜船。

關鍵,還都得具備遠洋航行能力,至少都要達到遠洋漁船的水準。

顯然,對帝國海軍來說,這是絕對不可接受的,論議兩院的大老爺肯定不會爲海軍提供採購300艘遠洋漁船的經費。

那麼,擺在帝國海軍面前的情況就是,需要一種可靠的戰時偵查平臺,還必須是戰略級別的。

毫無疑問,“暗夜鳳凰”完全符合海軍的要求。

可惜的是,在整個研製過程當中,特別是確定爲戰略偵察機之後,空軍就對具體的性能指標做了重大調整。

往簡單說,就是放棄了很多對海軍來說非常關鍵的戰術任務能力。

比如,空軍一直沒想過讓“暗夜鳳凰”具備實時處理情報的能力,也就沒在相關方面做任何努力。

當然,這裡有技術上的問題。

雖然以CCD元件爲核心的數碼照相機已經問世,而且用在了偵查衛星上,但是受電子技術限制,數碼照相機不但笨重,對使用條件也有很高的要求,暫時無法用在高空高速偵察機上。

最嚴重的問題其實是震動對照相機產生的影響。

在傳統的照相機上,可以通過增強曝光量與縮短快門時間加以解決,而數碼照相機很難縮短快門時間。

按照空軍做的測試,數碼照相機在“暗夜鳳凰”上根本沒辦法正常使用。

此外,還跟“暗夜鳳凰”的任務性質有很大的關係。

自始至終,空軍都把“暗夜鳳凰”當成戰略偵察機看待,根本沒想過讓其執行時間敏感性特別突出的戰術偵查任務。

在正式服役後,“暗夜鳳凰”跟SR-71A其實是殊途同歸,成爲了間諜飛機。

雖然帝國空軍沒有把“暗夜鳳凰”交給軍情局管理,但是在具體的使用上,大部分偵查任務都跟軍情就有關聯,其中的3次還是由軍情局安排,空軍只負責把“暗夜鳳凰”派出去執行任務。

顯然,當間諜飛機使用,就更加不需要戰術方面的能力。

關鍵還有,對於任務飛行高度在30000米以上的偵察機來說,搜尋與發現海面艦艇的能力也肯定不會太好。

受此種種因素影響,帝國海軍對“暗夜鳳凰”始終都是不冷不熱。

按海軍提出的要求,至少得具備實時情報處理能力,而且在發現敵艦之後,能立即發出消息。

連這一點都辦不到,海軍就肯定不會考慮。

可惜的是,空軍對這些要求明顯缺乏熱情。

要說的話,也跟高空高速偵察機逐漸失去軍事價值有很大的關係。

原因也很簡單,在SR-71A與“暗夜鳳凰”問世後,各國都在着手研製性能更好的防空系統。

比如,空軍就在改進“神箭手”防空系統。即將量產的第二代“神箭手”防空導彈,射高已經提高到30千米,射程也達到200千米,最快飛行速度6馬赫。只不過,空軍依然不是很滿意,提出把射高、射程與飛行速度這3項主要性能再提高一倍,而且採用對目標毀傷效果更好的動能戰鬥部。準確說,應該是撞擊摧毀模式,因此要求導彈必須具備極高的末段制導精度。

相對而言,海軍的要求更加過分。

雖然DK-9的射程已經達到200千米,但是按海軍做的規劃,最新改進型,在對付戰鬥機之類目標時的射程至少要達到400千米,而且具備攔截彈道導彈的能力,爭取讓射高達到400千米。

這是什麼概念?

海軍要研製一種由戰艦搭載的反衛星導彈!

說是攔截彈道導彈,其實是不想刺激空軍。

不要忘了,現役反衛星導彈,不管是部署在地面的,還是由戰鬥機掛載的,全都編在空軍的名下。

要是海軍也有了反衛星能力,首先受到威脅的就是空軍。

相對而言,由戰艦搭載的反衛星導彈,天生就有全球部署的優勢,在戰術靈活性上更是無與倫比。

到時,帝國海軍的戰艦,至少是防空戰艦,就成了移動的反衛星發射基地。

空軍的反衛星武器,特別是由戰鬥機掛載,只能對付近地軌道衛星的導彈,首先就會被淘汰。

連衛星都能夠打下來的導彈,對付高空高速偵察機自然不在話下。

雖然偵察機能轉向規避,依靠戰術機動來擺脫導彈,但是沒人能否認,“暗夜鳳凰”這類高空高速偵察機,早已不是無敵的存在,有被擊落的可能,而且被擊落產生的影響肯定非常大。

在“神箭手”系統正式服役之後,紐蘭空軍開始限制SR-71A的活動範圍。

兩年之前,紐蘭空軍決定讓SR-71A陸續退役,就是因爲在現代化的防空系統面前,被擊落的風險非常大。因爲主要用來執行極爲敏感的戰略偵查任務,往往在敏感區域,也就是危險空域活動,所以真要被擊落的話,損失1架偵察機還沒什麼,而造成的政治與外交影響纔是災難。

不說別的,當年試探帝國的那次行動,差點導致帝國發兵攻打梵羅國。

顯然,帝國空軍也得面對這樣的問題。

正是如此,“暗夜鳳凰”在正式服役之後,才一直深居簡出,大部分時候都是在爲科研項目服務。

偵查任務反到成了副業。

有確鑿證據的偵查任務,幾乎都集中在南方次大陸。從帝國本土西南出發,飛越南方次大陸之後,到梵炎洋中部的迪戈基地,或者奧洲西部的空軍基地降落,並且在返航的時候再次飛越南方次大陸。

這麼安排,主要是梵羅國缺乏先進的防空系統。

此外,在梵羅國周邊有大量由帝國控制的軍事基地,能夠爲“暗夜鳳凰”的偵查行動提供支持與協助。

在全球大戰爆發後,“暗夜鳳凰”才進入正常狀態,開始幹本職工作。很多跟梵羅國有關的絕密情報都是來自“暗夜鳳凰”。這其中,包括梵羅陸軍的兵力部署情況。丁鎮南就是根據這些情報,做出梵羅國不會在近期大打出手的判斷,並且以此判斷爲基礎,擬定了針對梵羅國的作戰計劃。

其實,也就是這些表現,讓海軍對“暗夜鳳凰”產生了濃烈興趣。

當然,關鍵是全球大戰已經爆發,也就不用分得那麼清楚了。

在兩架“暗夜鳳凰”升空後不久,基地司令部發出了一封非常簡短的電報,內容只有一句話。

這是一句暗號。

收到電報的除了幾個司令部之外,還有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旗艦“劉長勳”號。

通信參謀把電報送來的時候,白華偉剛吃完了晚飯,正在跟劉尊嶺商量夜間作戰安排的事情。

對空軍提供的幫助,白華偉與劉尊姓並沒有當回事,或者說不太看重。

原因在前面已經提到了,哪怕是一切順利,也要在4個小時之後,才能收到這兩架偵察機的報告,而實際恐怕還要多等幾個小時。對一場艦隊決戰來說,哪怕是4個小時,那也太久了。

此外,海軍也做了安排。

就在天黑之前,因爲有時差,所以準確說是在他們吃晚飯的時候,部署在霍瓦依羣島與北馬羣島的上百架遠程巡邏機就陸續出動,而且出動了數十架戰鬥機,在主要方向爲巡邏機提供掩護。

顯然,根本要不了4個小時就能找到紐蘭艦隊!

第171章 搗亂分子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580章 又猜中了第332章 投奔紐蘭的田實第280章 披掛出征第370章 必須嚥下的雞肋第62章 低空之虎第631章 解脫第290章 大國陽謀第225章 此地無銀第198章 定調第347章 自殺式攻擊第137章 現實難題第215章 上屋抽梯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496章 放手去幹第124章 特種部隊第193章 接二連三第529章 新的想法第105章 早有安排第248章 主力上場第121章 剛愎自用第475章 宣傳工作第339章 遭遇戰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489章 戰術欺騙第17章 奇蹟第171章 引領潮流第314章 接近理想的艦隊第80章 失之東隅第130章 緊急呼叫第83章 不期而遇第310章 大婚之日第618章 緊急撤退第599章 無法解決的矛盾第120章 金錢防禦第186章 可恥行爲第48章 一錘定音第2章 海陸雙強第189章 乾着急第170章 癡人說夢第262章 無可救藥第133章 內在關係第409章 當務之急第231章 陡生變數第104章 攻防轉變第168章 主動後撤第577章 會師第555章 西進第一槍第74章 先發與後發第86章 千里眼第202章 縝密周全第50章 速歸第135章 超級航母第247章 變化萬千第588章 新時代第373章 牆頭草第12章 前線備戰第99章 戰略欺騙第101章 黯然離開第202章 縝密周全第43章 大戰之局第520章 順水推舟第398章 全是佯攻第461章 見好就收第74章 全面退守第87章 挨炸第77章 一錘子買賣第126章 以身作餌第256章 各奔東西第339章 遭遇戰第23章 陸戰之王第79章 黃蜂的毒刺第626章 尼茲的選擇第81章 一招輸招招輸第33章 踹門之戰第5章 帝國首輔第569章 進軍窄海第91章 “赤誠”覆滅第23章 陸戰之王第491章 推動者第370章 必須嚥下的雞肋第339章 遭遇戰第135章 難以置信第60章 雙子星第436章 陷阱在前第133章 內在關係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19章 龍的天空第277章 勢如破竹第412章 妄想的和平序 命運的交響曲第358章 趕盡殺絕第619章 虛驚一場第220章 左右夾擊第65章 無可奈何的選擇第530章 求穩第32章 犯規搶跑第93章 天神是怎麼練成的第441章 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