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空天戰力

在電臺旁守了半個小時,斯塔克纔拿到完整的電報。

這是長波電臺,每秒鐘只能收發幾十個字符的信息,肯定沒法跟短波電臺相比,更別說衛星電臺。

沒有特殊情況,肯定不會使用這玩意。

現在就有特殊情況。

就在開始,準確的說是從紐蘭東海岸時間的12日中午開始,樑夏空軍在全球範圍發起行動,使用各種手段襲擊了紐蘭共和國的衛星系統。在短短3個小時之內,摧毀與癱瘓了大部分軍事衛星。

即便是部署在高軌道上的通信衛星都沒能逃脫。

按照NSA提供的報告,那些爲軍方服務的通信衛星都還在,只是沒有在工作狀態,懷疑樑夏帝國用了定向能武器,比如傳了十幾年的大功率激光武器。至少在已知的範圍內,還沒有能夠攻擊高軌道衛星的導彈武器。至於自殺式衛星,也就是用來反衛星的衛星,前期部署需要很多的時間,沒法跟其他作戰部隊協調,而且這些衛星在入軌之後,就受到NSA的監視。

如果這個判斷沒錯,樑夏帝國已經擁有定向能武器,還能夠用於實戰,哪怕因爲過於龐大與笨重,暫時沒辦法用在戰術領域,影響都不可低估。要不了幾天,紐蘭共和國與西陸集團的軍事衛星都將完蛋。

因爲缺乏對付高軌道衛星的能力,所以紐蘭共和國肯定會喪失僅有的優勢。

這可不是誇大其詞。

紐蘭共和國參戰的時候,在信息領域最突出的優勢,也就是西陸集團在此之前已經重創了樑夏帝國的軍事衛星系統。

依靠這個優勢,紐蘭海軍才能夠在參戰之前大致掌握樑夏艦隊的行蹤。

其實,這也是斯塔克敢於冒險的主要依據。

說得直接一點,在紐蘭共和國參戰的時候,樑夏海軍在東望洋這邊處於部署狀態的,就只有第四十一特混艦隊,而且除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其他特混艦隊都不在狀態,或者無法馳援東望洋。

這種局面至少會維持到年底。

如果錯過這個機會,紐蘭海軍連半點取勝的希望都沒有。

此後,斯塔克帶着兩支特混艦隊,先佯攻阿留羣島,然後奔襲中轉島,只讓濫竽充數的第53特混艦隊在東東望洋誘敵,也是依據偵察衛星提供的情報,斷定樑夏海軍在中轉島的防禦部署非常薄弱。

即便是在具體的戰術行動中,軍事衛星都有不可取代的價值。

比如藉助通信衛星,能夠以較爲隱蔽的方式跟後方聯繫,通信效率也更高,也就能夠及時準確的掌握戰場局勢。如果沒有了通信衛星,使用傳統的電臺,不但效率低得多,而且會暴露行蹤。

當然,偵察衛星早已成爲不可或缺的偵察平臺。

在海洋戰場上,偵察衛星的價值更加突出。

前面已經提到,憑藉更高的作戰效率,特別是突擊速度,轟炸機早就取代了艦載機,成爲對海作戰的主要平臺。

要把轟炸機的價值發揮出來,關鍵是前期偵察。

簡單的說,就是及時找到敵艦隊,並且獲得準確的戰術情報。

如果連敵艦隊在哪都不知道,就算有再好的轟炸機,也只是擺設。

當然,即便是在傳統海戰中,前期偵察也至關重要。在第二次全球大戰中,幾次決定性的大海戰,都是在前期偵察階段分出高下。後面的攻擊行動,反到不是很出彩,畢竟搶先發起攻擊的一方,往往都能夠取得勝利。因爲偵察非常的重要,樑夏海軍還在大戰期間發明了好幾種行之有效的偵察戰術。

進入導彈時代之後,偵察的重要性不但沒降低,還提升了一大截。

不同的是,在導彈時代,偵察主要靠技術手段,尤其是各種電子設備。

也就是在這個大背景下,偵察衛星登上了戰爭舞臺。

最先認識到偵察衛星巨大價值的就是樑夏帝國,只是率先發展偵察衛星的,準確說是用偵察搜尋艦隊,爲海戰服務的並不是樑夏海軍,而是算不上強大,卻要面對巨大威脅的迢曼海軍。

要說的話,這很好理解。

迢曼海軍在本質上是一支防禦型海軍,作戰區域很有限,集中在本土附近,以及西大陸南面的陸心海,因此對偵察衛星的要求並不高。再說了,因爲搜尋範圍很狹窄,不需要部署太多偵察衛星,也就能把系統成本控制在較低,至少能夠接受的範圍之內,不存在因爲太過昂貴而無法使用的問題。

這也是樑夏海軍在最開始的時候對偵察衛星敬而遠之的關鍵原因。

別說是在幾十年前,即便是現在,要實現全球覆蓋都需要部署上百顆衛星,費用高得根本沒辦法承受。

所幸的是,在對待偵察衛星的態度上,紐蘭海軍學的是迢曼海軍,而不是樑夏海軍。

原因也很簡單,即便是現在,紐蘭海軍在本質上都是一支防禦型海軍,沒有全球部署的作戰要求。

www✿ тtkan✿ C○

也就是在此基礎上,紐蘭海軍投資發展了一系列的偵察衛星。

比如,由CIA控制與主導的“鎖眼”系列偵察衛星,就獲得了海軍的投資,佔比還高達四分之一。

同樣由CIA控制與主導的“曲棍球”系列雷達偵察衛星,更是爲海軍量身打造。

這種衛星,採用的合成孔徑雷達,不但能夠全天候工作,還有一定的辨別能力,能夠分辨出真假目標。

關鍵還有,其偵察效率更高。

因爲戰艦是由鋼鐵建造,是電磁波的強反射體,而且越大的戰艦,反射的電磁信號越爲強烈,所以用雷達偵查衛星搜尋戰艦,效率比“鎖眼”這樣的光學偵查衛星高得多,而且辨識度更高。

要說的話,這種衛星就是爲海軍定製,戰時主要爲海軍服務。

可惜的是,在2年前才首次發射,至今也就部署了3顆,只能對重點海域,比如北東望洋與東東望洋實現全面覆蓋。

部署數量如此之少,主要就是太貴了。

前三顆的單價達到了15億紐幣,即便今後實現了量產,也不會低於10億紐幣。

這個價格,那可不是一般高。

同樣在2年前,紐蘭海軍訂購的第二批次的3艘“尼茲”級超級航母,單價也才30億紐幣。

也就是說,2顆“曲棍球”就相當於1艘超級航母。

現在,即便是部署的3顆“曲棍球”也已灰飛煙滅。

這3顆衛星都在中低軌道上,按NSA發來的消息,都是在經過冰洋的時候被樑夏空軍的反衛星導彈摧毀。

此外,其他偵察衛星都沒能倖免。

受此影響,由斯塔克安排的任務,也就是重點搜尋霍瓦依羣島東北海域的任務,已經沒辦法執行。

這難道是巧合!?

沒錯,樑夏空軍擁有全球最強大的反衛星能力,而且樑夏空軍最先着手研究外層空間的軍事價值。

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樑夏帝國一直熱衷於航天活動。

雖然樑夏帝國不是航天運動的發起者,很多個第一,比如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次載人航天,第一個永久型空間站都跟樑夏帝國無關,但是憑藉強大的國力,以及更加強大的國家意志,建立在此之上的行動能力,樑夏帝國是後來居上,發展到現在,更加是一騎絕塵,遠遠超過了所有競爭對手。

不說別的,在20多年前,樑夏帝國就在短短几年內製造了12架航天飛機,而且至今都還在運行。紐蘭共和國拼盡全力,也就製造了4架,而且在“挑戰者”號失事之後,基本上已經停止使用。迢曼帝國更不濟,去年才製造出第一架航天飛機,到現在只進行了一次不載人的測試飛行。

此外,樑夏帝國的“鵲橋”工程已經完成第32次發射,將27批,總共108名宇航員送上了月球,並且讓其中54名宇航員成功登月。要不是大戰爆發,樑夏帝國還將在今年的年底進行第33次發射。

在該領域,其他國家的得分爲零。

雖然早在20多年之前,紐蘭共和國針鋒相對的發起“太陽神”計劃,要成爲樑夏帝國之後第二個實現載人登月的國家,但是在測試階段連續遭受3次失敗之後,紐蘭當局打了退堂鼓。

其實,關鍵還是錢。

如果按照最初的設想完成“太陽神”計劃,至少都要耗費400億紐幣。

當時,這筆錢能夠採購20艘“紐蘭”級大型航母,並且配上全部艦載機。

顯然,無論怎麼看,都是選擇航母更划算。

結果就是,“太陽神”計劃遭到了軍方的強烈反對。

有多麼強烈呢?

在準備進行第一次載人登月的前一年,當時的總統肯尼,在出席一次公衆集會的時候被刺客射殺。頂替的副總統在上任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宣佈“太陽神”計劃下馬,準確說是無限期擱置。

雖然這兩件事沒有直接關聯,但是按外界傳言,肯尼之死跟他強行推動“太陽神”計劃有關。

當然,關鍵是損害了軍方的核心利益。

就後來披露的資料,肯尼打算在第二屆任期內用國防預算的5%,每年至少150億紐幣來推動“太陽神”計劃。關鍵是,這筆錢就是來自國防預算,由五角大樓劃撥,軍方根本就沒有轉圜餘地。

要是讓肯尼弄成了,首先倒黴的就是海軍。

不說別的,“尼茲”級的建造工作肯定得推遲。

其他軍兵種也好不到哪裡去。

由此可見,在外層空間,樑夏帝國領先幾個數量級。

可問題是,遲不來、晚不來,爲啥是現在?

其實,在大戰爆發之後,樑夏空軍並沒有對西陸集團的衛星系統大動干戈,只摧毀了一些低軌道上的偵察衛星。

雖然這可以看成是樑夏空軍故意留了一手,爲的是麻痹對手,比如紐蘭共和國,讓對手覺得樑夏空軍的反衛星能力非常有限,因此在參戰之前,不會花太大功夫加強對本國衛星系統的保護力度,但是紐蘭共和國參戰都快半個月了,這個時候才突然動手,效率也是在是太低了。

這未必是巧合!

關鍵就是,在凌晨,斯塔克聯繫了海軍司令部,提出加強對北東望洋東部,準確說是霍瓦依羣島東北海域的偵察與搜索力度。那3顆“曲棍球”就是按這個部署,在白天做了變軌機動。如果沒有被摧毀,這3顆雷達成像偵察衛星將從12日的深夜開始,陸續對指定海域進行掃描。

如果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在此,就肯定會被發現!

那麼,此事跟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有關?

讓斯塔克萬分懊惱的是,哪怕他的這個推測是對的,也無法證實。

衛星系統已經癱瘓,其實是徹底完蛋,哪怕是儘快進行補網發射,也要幾天之後才能恢復一部分偵察能力。

第52特混艦隊在中轉島的東北方向,與霍努島的距離始終在1500千米以上。

顯然,就算派出艦載機執行偵察任務,也飛不了那麼遠。

讓空軍出動大型偵察機?

樑夏空軍的偵察機都沒能逼近第51特混艦隊,那麼憑什麼相信,紐蘭空軍的偵察機能發現第四十一特混艦隊?

何況,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完全可以在岸基航空兵的掩護之下活動。

如此一來,就算空軍的偵察機遭到了攔截,也沒辦法證明一定是第四十一特混艦隊的艦載戰鬥機所爲。

關鍵還有,誰又能證明這一系列行動,不是爲了讓對手做出誤判?

當然,這裡所謂的誤判,就是認爲在第53特混艦隊覆滅後,第四十一特混艦隊沒有返回中轉島,而是從霍瓦依羣島的東邊北上,繞到了第51特混艦隊與第52特混艦隊後方,從而逼迫紐蘭海軍對部署做出調整。

怎麼調整?

不管誰在指揮,首先要做的,都是讓兩支特混艦隊匯合,然後撤退到中轉島的東邊,並且轉爲到制海作戰狀態。

那麼,就肯定沒辦法繼續爲登陸部隊提供支援。

結果也就顯而易見。

在斯塔克帶着兩支特混艦隊回撤,去東邊搜尋第四十一特混艦隊,已經到達中轉島西南的白華偉就會率領兩支特混艦隊發起反擊,先殲滅登陸艦隊,再打垮登陸部隊,然後坐等紐蘭艦隊去決戰。

真要如此,斯塔克就是紐蘭共和國的歷史罪人!

想到這裡,斯塔克也很感慨。

要說的話,差的並不是謀略,而是更加重要的實力。

這一系列作戰行動,等於是硬剛紐蘭海軍,用無與匹敵的實力來粉碎取巧戰術,讓紐蘭海軍知難而退。

如果可以,斯塔克還真的會選擇退卻。

可惜的是,根本沒有這樣的可能。

就算硬剛,也必須打完這場海戰!

第537章 遠洋的威脅第260章 心深似海第355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8章 論功行賞第264章 帝國海軍的短板第152章 屠龍的勇士與刺客第628章 巨大的差距第359章 果斷出擊第228章 被流放的戰將第183章 鳴金收兵第58章 方向之爭第239章 口頭威脅第63章 妙招第409章 當務之急第481章 跨過陸心海第493章 各持己見第190章 援助法案第36章 別人買單第148章 第一份偵查報告第155章 戰略海軍第241章 盟友助力第114章 突發事件第10章 走投無路第146章 另行其道第89章 返航第287章 來自遠方的消息第487章 專職旗艦第300章 哥斯拉第530章 求穩第371章 陸軍的事第156章 反艦利器第89章 返航第69章 最後的機會第24章 裝甲突擊第261章 兩場談判第79章 佯攻行動第203章 見好就收第614章 最後一次遠征行動第133章 內在關係第216章 信心十足第579章 大膽猜測第7章 無知無畏第138章 官兵狀態第208章 替代之選第177章 主次有別第29章 大局已定第262章 皇室的別宮第365章 宣告結束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223章 一報還一報第500章 輪番攻擊第13章 遮斷戰術第350章 替死鬼第549章 登門求助第171章 引領潮流第537章 遠洋的威脅第66章 預想落空第429章 合理推斷第76章 煎熬第32章 犯規搶跑第55章 快馬加鞭第192章 時過境遷第78章 護航作戰第152章 有驚無險第273章 糧食問題第112章 必不可少第155章 戰略海軍第133章 不敢鬆懈第169章 第三隻眼睛第122章 運氣第238章 騰挪折衝第237章 遲到六天的情報第125章 突襲得手第609章 新式高射炮第216章 信心十足第544章 反覆商量第348章 第一滴血第125章 突襲得手第118章 天助帝國第151章 孤注一擲第123章 “加禾”暴斃第636章 不算完美的結束第552章 兜底第24章 風雨飄搖第213章 緊急回國第144章 是金子總會發光第180章 旁觀者清第101章 黯然離開第35章 清理庫存第124章 最後的“飛隆”第240章 全局眼光第254章 授銜與表彰第390章 小心眼第19章 龍的天空第417章 成竹在胸第1章 平民軍官第135章 超級航母第34章 即興發揮第216章 信心十足第424章 消失的航母